这本书在伴奏和合奏方面的设计简直是缺席了。大提琴的学习,尤其是在早期阶段,模仿人声歌唱和与钢琴或其他乐器进行对位练习是至关重要的。然而,这本书几乎完全是单声部的独奏练习,即便有一些简单的指法标记,也更侧重于演奏者自身的音准和技巧,而没有提供任何辅助性的声部参考。我不得不花额外的时间去寻找配套的钢琴伴奏谱,或者干脆自己尝试用钢琴/键盘模拟出和声背景,这极大地增加了我的学习负担和时间成本。学习任何一种西洋古典乐器,都离不开与音乐环境的互动。这本书提供的这种“孤立式”练习环境,让人感觉像是在真空管中练习,一旦走上真正的舞台或合奏环境,适应性会非常差。它更像是一个“工具箱”,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学习系统”。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简直是灾难级的,字体大小忽大忽小,页边距宽得像在浪费纸张,更别提那些模糊不清的乐谱图片了。我试着用它来学习一些基本的弓法技巧,结果每次练习前都要花上五六分钟来辨认那些扭曲的音符和指位标记。尤其是涉及到一些复杂的连弓或者换把的提示,简直像在玩一个视觉找茬游戏,严重影响了练习的心情和效率。说实话,如果不是因为手边实在找不到替代品,我早就把它扔到一边了。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清晰的视觉引导至关重要,但这本教材在这方面完全不合格,完全没有体现出专业音乐出版社应有的水准。我真希望出版社能对这些旧版教材进行一次彻底的重印和设计优化,不然对于视力稍差或者对细节敏感的学习者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我更倾向于那些使用现代清晰字体和高质量印刷的教材,哪怕价格稍贵一些也值得。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让人不敢恭维,翻开几页就开始松动,感觉稍微用力一点就会散架。
评分关于教材中选曲的难度跨度和系统性,我持有保留意见。虽然声称是“分册练习曲”,但我在第二册中发现了一些与我当前技术水平严重不匹配的曲目,有些地方的跨度过大,缺乏一个平稳的过渡。例如,前几首曲子还在练习基础的四指扩展,下一页突然就跳到了需要快速换把和高把位技巧的练习,这让我的练习进程变得非常跳跃和不连贯。我不得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裁剪或跳过一些内容,这完全打乱了我原本希望遵循教材既定路线图的计划。一个好的教材应该像一位耐心的老师,知道何时引入新概念,何时巩固旧知识,并确保学习者能够稳扎稳打。这本书在这方面显得有些急功近利,或者说,它更像是不同时期、不同难度练习的简单堆砌,缺乏一个统一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理念。
评分我花了大量时间试图理解书中某些乐曲背后的音乐性表达,但教材本身提供的指导简直是敷衍了事。它似乎只停留在“拉对音高和节奏”的初级阶段,对于如何处理弓的重量、速度的细微变化,以及如何塑造乐句的呼吸感,几乎没有深入的探讨。比如在练习某段抒情性的片段时,我感觉自己拉出来的声音干巴巴的,缺乏应有的歌唱性。我不得不去翻阅网上的大师演奏视频,或者查阅其他更高级的教学法书籍来弥补这本教材在音乐诠释方面的巨大空白。这种“只教你怎么做,不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演奏者来说是极其有害的。学琴不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情感的传达,这本书显然在这方面严重失职。它更像是一本枯燥的技术练习册,而不是一本引导学生进入大提琴艺术殿堂的指南。
评分从“自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解释清晰度令人失望。作为一本面向自学者的教材,它理应在每一个关键的技巧点上提供详尽的文字说明、图示或者至少是明确的演奏要点总结。然而,很多时候,它仅仅是给出了乐谱,然后就是下一首曲子了。对于像“如何正确持弓的末端”、“如何有效利用琴体的共鸣”这类非常基础但又极其关键的问题,我几乎找不到任何有条理的文字指导。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跟着一本乐谱的“秘密笔记”在摸索,而不是一本正规的教科书。自学者最大的痛点就是缺乏即时反馈和指导,一本优秀的自学教材必须竭尽全力弥补这种缺失,但这本教材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它对学习者的主动探索能力要求太高了,对于很多连基本概念都不清楚的入门者来说,这几乎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