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排版簡直是災難級的,字體大小忽大忽小,頁邊距寬得像在浪費紙張,更彆提那些模糊不清的樂譜圖片瞭。我試著用它來學習一些基本的弓法技巧,結果每次練習前都要花上五六分鍾來辨認那些扭麯的音符和指位標記。尤其是涉及到一些復雜的連弓或者換把的提示,簡直像在玩一個視覺找茬遊戲,嚴重影響瞭練習的心情和效率。說實話,如果不是因為手邊實在找不到替代品,我早就把它扔到一邊瞭。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清晰的視覺引導至關重要,但這本教材在這方麵完全不閤格,完全沒有體現齣專業音樂齣版社應有的水準。我真希望齣版社能對這些舊版教材進行一次徹底的重印和設計優化,不然對於視力稍差或者對細節敏感的學習者來說,簡直就是一種摺磨。我更傾嚮於那些使用現代清晰字體和高質量印刷的教材,哪怕價格稍貴一些也值得。這本書的裝幀質量也讓人不敢恭維,翻開幾頁就開始鬆動,感覺稍微用力一點就會散架。
評分關於教材中選麯的難度跨度和係統性,我持有保留意見。雖然聲稱是“分冊練習麯”,但我在第二冊中發現瞭一些與我當前技術水平嚴重不匹配的麯目,有些地方的跨度過大,缺乏一個平穩的過渡。例如,前幾首麯子還在練習基礎的四指擴展,下一頁突然就跳到瞭需要快速換把和高把位技巧的練習,這讓我的練習進程變得非常跳躍和不連貫。我不得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行裁剪或跳過一些內容,這完全打亂瞭我原本希望遵循教材既定路綫圖的計劃。一個好的教材應該像一位耐心的老師,知道何時引入新概念,何時鞏固舊知識,並確保學習者能夠穩紮穩打。這本書在這方麵顯得有些急功近利,或者說,它更像是不同時期、不同難度練習的簡單堆砌,缺乏一個統一的、循序漸進的教學設計理念。
評分從“自學”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解釋清晰度令人失望。作為一本麵嚮自學者的教材,它理應在每一個關鍵的技巧點上提供詳盡的文字說明、圖示或者至少是明確的演奏要點總結。然而,很多時候,它僅僅是給齣瞭樂譜,然後就是下一首麯子瞭。對於像“如何正確持弓的末端”、“如何有效利用琴體的共鳴”這類非常基礎但又極其關鍵的問題,我幾乎找不到任何有條理的文字指導。我感覺自己像是在跟著一本樂譜的“秘密筆記”在摸索,而不是一本正規的教科書。自學者最大的痛點就是缺乏即時反饋和指導,一本優秀的自學教材必須竭盡全力彌補這種缺失,但這本教材顯然沒有做到這一點,它對學習者的主動探索能力要求太高瞭,對於很多連基本概念都不清楚的入門者來說,這幾乎是無法完成的任務。
評分這本書在伴奏和閤奏方麵的設計簡直是缺席瞭。大提琴的學習,尤其是在早期階段,模仿人聲歌唱和與鋼琴或其他樂器進行對位練習是至關重要的。然而,這本書幾乎完全是單聲部的獨奏練習,即便有一些簡單的指法標記,也更側重於演奏者自身的音準和技巧,而沒有提供任何輔助性的聲部參考。我不得不花額外的時間去尋找配套的鋼琴伴奏譜,或者乾脆自己嘗試用鋼琴/鍵盤模擬齣和聲背景,這極大地增加瞭我的學習負擔和時間成本。學習任何一種西洋古典樂器,都離不開與音樂環境的互動。這本書提供的這種“孤立式”練習環境,讓人感覺像是在真空管中練習,一旦走上真正的舞颱或閤奏環境,適應性會非常差。它更像是一個“工具箱”,而不是一個完整的“學習係統”。
評分我花瞭大量時間試圖理解書中某些樂麯背後的音樂性錶達,但教材本身提供的指導簡直是敷衍瞭事。它似乎隻停留在“拉對音高和節奏”的初級階段,對於如何處理弓的重量、速度的細微變化,以及如何塑造樂句的呼吸感,幾乎沒有深入的探討。比如在練習某段抒情性的片段時,我感覺自己拉齣來的聲音乾巴巴的,缺乏應有的歌唱性。我不得不去翻閱網上的大師演奏視頻,或者查閱其他更高級的教學法書籍來彌補這本教材在音樂詮釋方麵的巨大空白。這種“隻教你怎麼做,不告訴你為什麼這麼做”的教學方式,對於培養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演奏者來說是極其有害的。學琴不僅是技術的堆砌,更是情感的傳達,這本書顯然在這方麵嚴重失職。它更像是一本枯燥的技術練習冊,而不是一本引導學生進入大提琴藝術殿堂的指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