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二戰風雲人物叢書:赫魯曉夫(上下)
定價:99.80元
作者:餘纔華
齣版社:京華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80600849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69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一八九四年四月十七日生於俄國庫爾斯剋省卡利諾夫卡村,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一日逝於蘇聯莫斯科。蘇聯部長會議主席……
目錄
上冊
章 從礦山到剋裏姆林宮
第2章 肅反年代
第3章 主攻烏剋蘭
第4章 衛國戰爭
第5章 重返烏剋蘭
第6章 伴君如伴虎
第7章 拔掉眼中釘處決貝利亞
第8章 排斥馬林科夫
第9章 初登國際舞颱
0章 嚮斯大林下手
1章 鐵腕掃東歐
2章 挫敗宮廷
3章 破滅的海上強國夢
4章 讓人民得到實惠
下冊
5章 認識毛
6章 和隔壁中國決裂
7章 艾森豪威爾發齣邀請信
8章 戴維營精神
9章 和平計劃的破産
第20章 咆哮聯閤國
第21章 與肯尼迪交手
第22章 柏林——美蘇爭霸的橋頭堡
第23章 一觸即發的核大戰
第24章 政治生涯的終結
第25章 下颱
第26章 “我準備上十字架”
第27章 墓誌銘
附錄 赫魯曉夫年錶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變化多端,與其說是單一作者的作品,不如說它更像是一個曆史研究團隊集體智慧的結晶。在描述宏大的政治鬥爭和軍事部署時,文字顯得凝練、精準,充滿瞭一種硬朗的力量感,如同當時的電報文稿一般直接有力。然而,當筆鋒轉嚮人物的內心世界,比如描繪其晚年的反思或是傢庭生活中的溫情瞬間時,文字的筆觸又變得細膩而富有詩意,充滿瞭人性的溫度和哲思的深度。這種風格上的交替使用,有效地避免瞭長篇傳記可能帶來的閱讀疲勞。我發現自己會在不經意間被一些精妙的比喻或準確到位的形容詞所吸引,它們像是為平淡的曆史場景重新注入瞭鮮活的色彩。這種高度的語言駕馭能力,讓原本可能枯燥的政治史料閱讀過程,變成瞭一種享受。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復古的油墨質感和沉穩的色彩搭配,一下子就把人帶迴瞭那個波瀾壯闊的曆史時期。我尤其喜歡封麵設計上那種簡潔卻又不失力量感的排版,雖然是曆史人物傳記,但卻絲毫沒有刻闆的教科書氣息。內頁的紙張選擇也體現瞭齣版者的用心,閱讀起來手感極佳,即便是長時間翻閱也不會覺得疲憊。更值得稱贊的是,書中穿插的曆史圖片和一些珍貴的文獻資料的復刻版,雖然是黑白影印,但那種曆史的厚重感撲麵而來,仿佛能觸摸到那個時代的脈搏。翻閱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仔細端詳那些泛黃的照片,想象著當時的情景,這對於深度理解人物的時代背景實在是大有裨益。可以說,光是這份對外在形式的打磨,就已經超越瞭許多同類傳記作品,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有溫度的收藏品,讓人願意珍藏並反復品味。這本書在視覺和觸覺上的高水準,為接下來的內容閱讀建立瞭一個非常積極的基調。
評分對於我個人而言,閱讀任何關於那個時代人物的著作,最終目的都是想探尋他們是如何在巨大的曆史慣性下做齣選擇,並最終影響瞭世界的走嚮。這本書在這方麵給予瞭我極大的啓發。它不僅僅是對一個曆史人物生平的簡單記錄,更像是一次對特定政治生態下權力運作邏輯的深度剖析。我從中看到的,是如何在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中求生存、如何平衡意識形態的束縛與實際治理的需要。書中對各種復雜的派係鬥爭、權謀博弈的解析,清晰地揭示瞭“大人物”背後的權衡與取捨,這些“幕後”的運作邏輯,遠比公開發錶的宣言來得真實和具有指導意義。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於理解冷戰思維的形成以及某些特定曆史階段的政策製定的內在邏輯,有瞭一種更為透徹和立體的認識,這種智識上的滿足感是無可替代的。
評分我對這類宏大敘事背景下的個人命運敘事總是懷有一種莫名的著迷,而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掌握得相當到位。作者並沒有急於拋齣那些驚天動地的曆史事件,而是非常耐心地從人物早年的經曆、傢庭環境以及早期政治生涯的細微處著墨,這種“慢熱”的開篇方式,反而讓我更容易代入角色的心理成長軌跡。隨著情節的推進,那種曆史洪流不可逆轉的壓迫感逐漸增強,但敘述者始終保持著一種剋製的、近乎冷靜的筆調,避免瞭過度煽情或主觀臆斷。閱讀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曆史人物的復雜性,他們並非是扁平化的符號,而是充滿瞭內在的矛盾與掙紮。特彆是在處理一些重大的決策節點時,作者展示瞭對當時政治博弈和國際局勢的深刻洞察力,使得每一次轉摺都顯得閤乎情理,引人深思。整個閱讀體驗是層層遞進的,像剝洋蔥一樣,每揭開一層,都能看到更深層次的動機和更廣闊的曆史圖景。
評分這本書在史料的考據和引用的嚴謹性上,達到瞭一個令人信服的高度。我注意到許多關鍵情節和對話都不是憑空構建的,而是有明確的文獻來源標注,這極大地增強瞭傳記的可信度和學術價值。作為一個對曆史細節比較挑剔的讀者,我欣賞這種對事實負責的態度。它不像一些流行的“曆史小說”那樣為瞭追求戲劇性而犧牲真實性,而是將“真實”本身作為最強大的戲劇張力。在閱讀某些涉及敏感或爭議性議題的部分時,作者的處理方式也顯得非常老練和平衡,盡可能地呈現瞭多方觀點,讓讀者自己去權衡和判斷,而不是直接給齣標準答案。這種尊重曆史事實、不輕易下定論的寫作態度,是我認為一本優秀傳記作品的核心要素,而這本書無疑是做到瞭這一點。每次我帶著一個疑問去查證時,都能在書的注釋或正文中找到相應的佐證,安全感十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