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成語全典:雙色版 9787540343927

中華成語全典:雙色版 9787540343927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林川 硃祖延 著
圖書標籤:
  • 成語
  • 詞典
  • 語言文字
  • 中華文化
  • 工具書
  • 雙色版
  • 普及讀物
  • 教育
  • 參考書
  • 國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韻讀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崇文書局(原湖北辭書齣版社)
ISBN:9787540343927
商品編碼:29822350429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8-04-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中華成語全典:雙色版 作者 張林川 硃祖延
定價 89.80元 齣版社 崇文書局(原湖北辭書齣版社)
ISBN 9787540343927 齣版日期 2018-04-01
字數 頁碼
版次 1 裝幀 精裝
開本 32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大型漢語成語詞典。全書收詞範圍廣泛,收錄成語31000餘條,曆代文獻典籍中常見的成語基本有收錄。編纂則從簡潔實用、方便讀者齣發,力求精練,避免冗長引證;釋義精當準確,先釋疑難字詞,再整體解釋、指明用法;例證豐富典雅,體現時代氣息。適閤大、中學生及傳統文化愛好者使用。

   作者簡介
張林川(1953—2004),古典文獻學傢,原湖北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兼任湖北大學古籍研究所所長、湖北省高校古籍整理研究中心秘書長、武漢市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由他擔任執行副主編的《爾雅詁林》和《爾雅詁林敘錄》獲國傢圖書奬、國傢古籍整理一等奬;參編的《漢語大字典》(袖珍本)獲中國圖書奬,《漢語成語大詞典》獲“全國十大暢銷書”奬。

   目錄

   編輯推薦
1.大型成語詞典,收錄成語31000餘條。2.根據國傢語言文字規範修訂,標準實用。

   文摘

   序言

《漢字演變與文化脈絡》 內容提要 本書旨在深入探討漢字的起源、發展、演變規律及其在中國文化傳承中的核心地位。全書結構嚴謹,內容翔實,從甲骨文的曙光追溯至現代印刷體的定型,全麵梳理瞭漢字形態的演變軌跡,並結閤曆史、哲學、藝術等多個維度,闡釋瞭漢字如何承載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與文化精神。本書不僅是一部漢字學專著,更是一部關於中國文明如何通過文字得以記錄和延續的文化史詩。 第一部分:漢字的誕生與早期形態 第一章 史前符號與文字的萌芽 本章考察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的刻畫符號,探討這些符號與成熟文字之間的關聯性。重點分析陶器上的刻痕、岩畫等前文字現象,為漢字的起源提供考古學背景。討論“文字的必要性”——社會復雜化對記錄工具的需求,為漢字的産生奠定社會動因。 第二章 甲骨文:占蔔與國傢的交匯 詳細介紹商代甲骨文的發現背景、載體(龜甲、獸骨)及其書寫工具。深入分析甲骨文的造字法,如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六書”的早期應用情況。通過解讀蔔辭內容,揭示甲骨文在早期國傢祭祀、戰爭、農業管理中的實際功能,展現其作為早期成熟文字係統的完整性。分析甲骨文的字體結構特徵,如綫條的肥瘦、方圓的變化,及其與後世文字的繼承關係。 第三章 金文的莊重與禮樂製度 聚焦周代青銅器上的銘文,即金文。探討金文與甲骨文在書寫媒介和風格上的差異,強調其與周代禮樂製度的緊密結閤。分析大盂鼎、毛公鼎等重要銘文的篇幅增長與內容復雜化,揭示金文如何成為“史官之書”,記錄典章製度、分封冊命和戰爭功績。對比西周、春鞦、戰國時期金文的地方風格差異,初步展現文字的地方性變體。 第二部分:文字規範與藝術升華 第四章 戰國文字的“百傢爭鳴” 戰國時期,列國割據,文字發展呈現齣高度的地域化和多樣性,即“文字異形”。本章詳細描繪瞭齊、楚、燕、秦等地的文字風格,如鳥蟲篆、大篆的奇麗與古樸。著重分析文字規範化的緊迫性,為秦朝統一文字奠定曆史必然性。 第五章 小篆的統一與規範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推行“書同文”政策,以李斯等人整理的小篆作為標準字體。本章詳細解析小篆的形體結構、筆畫規範及其對文字統一的裏程碑意義。探討小篆的字形簡化過程,以及它在秦漢官方文書中的使用範圍與限製。分析小篆作為一種官方藝術形式,其莊重美感和對稱布局的特點。 第六章 隸變的革命:漢字結構的基礎重塑 隸變是漢字發展史上最關鍵的轉摺點。本章集中探討隸書的産生背景——主要服務於日常書寫效率的需求。對比篆書與隸書的根本區彆:筆畫的“蠶頭燕尾”特徵、圓轉為方摺的轉變,以及部首的固定化。深入分析隸變對漢字“符號性”的強化,使其擺脫瞭純粹的象形束縛,奠定瞭後世楷書的結構基礎。本章還將涉及漢隸的成熟期(如《乙瑛碑》、《曹全碑》)及其藝術價值。 第三部分:定型與流變:中古至近代的書法藝術 第七章 草書與行書的誕生:速度與情感的錶達 隨著書寫效率要求的提升,為追求快速便捷,草書和行書應運而生。本章區分章草、今草的演變路徑,探討張芝、張旭、懷素等書法傢如何將草書推嚮極緻,使其成為一種高度抽象化的抒情藝術。行書作為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實用與審美結閤體,重點分析王羲之《蘭亭集序》的典範意義及其在士人群體中的普及。 第八章 楷書的確立與典範 魏晉南北朝時期,楷書(真書)最終定型,成為沿用韆年的標準字體。本章分析楷書的結構、點畫的精細化要求,以及鍾繇、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顔真卿、柳公權等大傢如何確立瞭楷書的風格體係(歐顔柳趙)。探討楷書在唐代作為科舉考試及官方文書的標準用字,其規範性對文化傳播的意義。 第九章 印刷術對文字形態的影響 宋代雕版印刷術的興盛,催生瞭印刷體——宋體的齣現。本章分析宋體(雕版體)如何適應雕刻工藝的要求,在楷書的基礎上進一步簡化筆畫,形成橫細竪粗、棱角分明的特徵。探討活字印刷術發明後,字體在實用性、規範性上的細微調整,以及民間手寫體(如明清時期的碑帖)與印刷體之間的相互影響。 第十0章 近代漢字的簡化與現代應用 晚清至民國時期,麵對西方文化的衝擊和掃盲運動的需要,漢字改革思潮湧現。本章梳理瞭簡化字的提齣、論證與實踐過程,分析簡化運動在形態學和信息傳播效率上的考量。討論現代印刷技術(如宋體、黑體)在不同媒介中的應用,以及漢字在數字化時代所麵臨的挑戰與機遇。 結論:漢字與民族精神 總結漢字“形、音、義”三位一體的特性,如何塑造瞭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與哲學觀念。強調漢字不僅是記錄工具,更是中華文明生命力的體現。 附錄 重要古文字字形演變對照錶 主要碑帖與書法傢簡錶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對這本工具書的實用性給予高度評價,它真正做到瞭“百科全書”的級彆。我發現自己在使用過程中,遇到的許多模糊不清的成語,都能在這本大部頭裏找到精準且詳盡的解釋。更難能可貴的是,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給齣定義,還提供瞭豐富的例句和典故齣處。這些細節的補充,極大地幫助我理解瞭成語在不同語境下的細微差彆和曆史淵源。對於那些希望深入研究漢語文化,而非僅僅滿足於錶麵意思的學習者來說,這簡直是如獲至寶。我經常發現,很多其他工具書隻是一帶而過的內容,在這本書裏卻被挖掘得非常透徹,這體現瞭編纂團隊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嚴謹的治學態度。

評分

這套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經典的雙色印刷,在如今這個充斥著花花綠綠電子屏幕的時代,顯得格外沉穩和有格調。拿到手上,厚實的紙張和精良的印刷質量立刻給人一種“物有所值”的感覺。我尤其欣賞它在細節上的處理,比如字體的大小、行距的排布,都經過瞭精心考量,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那種墨香與紙張的觸感混閤在一起的體驗,是任何電子閱讀器都無法替代的。雖然我主要關注的是內容本身,但不得不說,一個優秀的載體能極大地提升閱讀的愉悅感。我希望這樣的傳統工藝能夠被更多地保留下來,畢竟,對於工具書而言,易讀性和耐用性是至關重要的。這本書的整體視覺呈現,無疑是達到瞭專業級的標準,體現瞭齣版方對文化傳承的尊重。

評分

這本書的深度遠超我的初步預期,它似乎不僅僅是在羅列成語,更是在構建一個關於“中國思維方式”的圖譜。我注意到,許多看似平淡的成語背後,都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思考或曆史教訓。書中的解析部分,有時會穿插一些簡短的文化背景介紹,這讓原本冰冷的概念變得鮮活起來,也讓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瞭更直觀的感受。這種“由詞及文,由文及道”的引導方式,非常適閤那些希望通過語言學習來觸及文化核心的讀者。它不是死記硬背的教材,而更像是一本引人入勝的文化導覽手冊,讓人在查閱的同時,不斷産生新的思考和探索的欲望。

評分

從一個日常使用者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可靠性”是其最大的賣點。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辨彆信息的真僞和準確性變得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在語言規範這種領域。我敢於將這本書推薦給我的年輕同事和學生,正是因為其中的每一個詞條都經過瞭嚴格的校對和考證。我可以放心地將書中的解釋作為我寫作和口頭錶達的依據,不用擔心齣現“張冠李戴”或者“望文生義”的尷尬情況。這種堅如磐石的準確性,是任何草編的在綫詞典都無法比擬的,它代錶瞭一種對知識負責的態度。可以說,擁有一本這樣的工具書在手邊,就如同擁有瞭一個值得信賴的語言顧問。

評分

作為一名對古代文學有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我發現這本書的編排邏輯非常符閤我們這種“帶著問題去查閱”的使用習慣。它的檢索係統做得相當智能和人性化,無論是按筆畫、按拼音,還是通過特定的關鍵詞聯想,都能迅速定位到目標詞條,大大節省瞭查找時間。我試著輸入瞭一些不太常見的、或者隻有半個字記得的成語,結果係統都能給齣閤理的指嚮,這對於經常需要進行文學創作或學術引用的讀者來說,效率提升是巨大的。這種高效的組織方式,使得它超越瞭一般字典的範疇,更像是一個可靠的語言助手。它把浩如煙海的成語知識,梳理得井井有條,令人贊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