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际金融(第三版)
定价:26.00元
售价:16.9元,便宜9.1元,折扣64
作者:刘舒年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30013633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刘舒年,温晓芳编著的《国际金融(第3版)》包括四个部分,部分(章)主要论述外汇与国际收支,为以后各章学习奠定理论与业务知识基础。第二部分(第二章至第五章)主要论述外汇汇率与汇率制度、外汇业务与汇率折算、外汇风险管理和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第三部分(第六章至第九章)主要论述欧洲货币市场与国际商业银行贷款、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对外贸易短期信贷和出口信贷。第四部分(第十章)主要论述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金融组织。
目录
章 国际收支 节 外汇与国际收支 第二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三节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 第四节 研究国际收支对外贸工作的现实意义第二章 外汇汇率与汇率制度 节 汇率概述 第二节 汇率决定的基础和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 第三节 汇率制度 第四节 汇率政策第三章 外汇业务与汇率折算 节 外汇市场 第二节 外汇业务 第三节 汇率折算与进出口报价第四章 外汇风险管理 节 外汇风险的概念:种类和构成要素 第二节 外汇风险管理的一般方法 第三节 外汇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第五章 货币可兑换与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 节 货币的可兑换 第二节 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第三节 2008年我国的《外汇管理条例》 第四节 我国对外经贸企业的外汇管理第六章 欧洲货币市场与国际商业银行贷款 节 国际金融市场 第二节 欧洲货币市场 第三节 欧洲货币市场商业银行贷款第七章 衍生金融工具市场 节 衍生金融工具市场概论 第二节 基本衍生金融工具 第三节 主要衍生金融工具第八章 对外贸易短期信贷 节 对外贸易短期信贷的主要形式 第二节 保付代理业务 第三节 我国对外贸易短期信贷 第四节 我国的外汇贷款第九章 出口信贷 节 出口信贷概述 第二节 出口信贷的主要融资形式 第三节 买方信贷 第四节 如何用好买方信贷 第五节 我国的出口信贷制度第十章 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金融组织 节 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与演进 第二节 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到牙买加体系 第三节 欧洲货币体系和欧洲经济货币联盟 第四节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与国际化货币体系改革 第五节 国际金融机构案例分析参考答案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翻开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目录,清晰的章节划分和逻辑脉络瞬间让我对这本书的结构有了大致的了解。从基础概念到复杂的理论模型,再到现实世界的应用案例,编排得井井有条,仿佛为我铺就了一条通往国际金融知识殿堂的清晰路径。这种系统性的梳理,对于我这样希望全面理解一个学科的学习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尤其欣赏的是,在每个章节的开头,作者似乎都花了心思去设置一些引人入胜的引入,或是抛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或是点出一个引人入胜的现象,这极大地激发了我进一步阅读的兴趣,让我不再觉得金融理论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评分我对书中的一些理论阐释方式印象深刻。作者在讲解一些抽象的经济模型时,并没有一味地堆砌复杂的公式和术语,而是辅以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和贴近现实的例子。例如,在解释汇率波动的原因时,作者用了一个非常生活化的比喻,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要点,之前那些模糊不清的概念也变得豁然开朗。这种“化繁为简”的处理方式,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它让我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而不是被晦涩难懂的理论所困扰。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虽然简洁,但那一抹深邃的蓝色仿佛预示着金融世界的广阔与深邃,尤其是“国际金融”这四个字,在白色字体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醒目,引人遐思。我喜欢这种不花哨却能直击主题的风格,它让我在翻开书页之前,就对内容有了初步的期待。书的纸张质感也相当不错,触感温润,油墨印刷清晰,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拿到手的时候,一股淡淡的书墨香扑鼻而来,那是纸张与油墨混合而成的独特味道,让人倍感安心。我一直觉得,一本好书,从外在的呈现到内在的品质,都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验,而这本书,显然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到位。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探索国际金融的奥秘,感受它独特的魅力。
评分我通常在购书时,会习惯性地翻阅书的扉页和前言部分,这往往能透露出作者的写作初衷和心路历程。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国际金融领域深厚的感情。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对学科的热爱和对读者学习的关怀。作者用一种非常真诚且富有洞察力的语言,解释了为何国际金融在当今世界如此重要,它如何影响着全球经济的脉搏,又如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种情怀的融入,让原本可能显得冷冰冰的金融概念,瞬间变得有温度、有血有肉。
评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相当成熟且具有专业性。作者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也注重语言的流畅性和可读性,避免了刻板的教科书式表达。偶尔会出现一些精炼的总结性语句,既概括了核心观点,又富有启发性,让我不禁反复品味。这种文字功底,不仅体现在对专业知识的精准把握,更体现在对读者心理的深刻理解,知道什么时候该深入剖析,什么时候该适时总结,什么时候又该用更简洁的语言来点拨。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让我感受到作者用心良苦的著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