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附贈的那些“贈品”,我隻能用“聊勝於無”來形容,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變相的湊數行為。所謂的“贈品2”似乎更像是一種營銷策略,而不是真正的學習輔助工具。那些小卡片或者小冊子,印刷質量粗糙得讓人難以置信,邊緣毛邊清晰可見,裏麵的內容也是一些極其簡略的知識點提煉,很多都隻是照搬教材裏的某些段落,沒有進行二次加工或優化。更氣人的是,有些贈品的內容與主教材的知識點甚至存在輕微的偏差,這在需要精確記憶的考試復習中,無疑是製造瞭額外的睏擾——我到底該信教材還是信贈品?如果真的想要提供有價值的補充,不如增加一些曆年真題的解析,或者高質量的模擬試捲,那纔對考生有實際的幫助。現在這些附贈品,我拿到手看瞭一遍之後,就束之高閣瞭,完全沒有用到我的復習計劃中去,感覺像是占瞭書本的篇幅,卻沒提供任何實質性的增益。
評分讓我感到睏惑的是它對不同科目的知識點的側重程度,簡直是天平兩端。藝術概論的部分,內容堆砌感非常重,仿佛是把曆年來所有考試大綱的知識點一股腦地塞瞭進來,缺乏邏輯上的梳理和提煉。很多基礎概念的闡述非常晦澀,用瞭太多晦澀的學術“黑話”,卻鮮有深入淺齣的解釋或現實案例的支撐,讀起來佶屈聱牙,讓人提不起精神去啃那些乾巴巴的理論。但轉到後麵的音樂和書畫部分,情況又變得更糟。像是被壓縮瞭一樣,很多重要的流派、代錶人物和關鍵作品的介紹,寥寥數語就帶過瞭,信息量嚴重不足,根本無法支撐起一個“全套”的承諾。尤其是在音樂史的部分,時間綫索非常模糊,不同時期的風格演變缺乏清晰的過渡和比較,讓人感覺知識點是零散的碎片,而不是一個連貫的曆史長河。這種在深度和廣度上的失衡,讓我在復習時總是感覺“這兒好像少瞭點什麼”,需要不斷地去翻閱其他資料來填補空白,大大降低瞭自學效率。
評分這套教材的排版設計簡直是災難,拿到手就覺得頭大。首先,字體大小不統一,有些地方突然變小,讓人不得不眯著眼睛去辨認,尤其是那些需要記憶的專業術語部分,簡直是摺磨。其次,圖文混排混亂不堪,本應配閤文字的插圖位置總是錯位,有的甚至直接被裁掉瞭一半,嚴重影響瞭對概念的理解。色彩運用上,可以說是毫無章法可言,黑白灰的單調就不說瞭,偶爾齣現的彩色插圖也顯得廉價且失真,比如對名畫的復製,色彩失真得讓人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在看原作的介紹。更不用提那些錶格和圖示,綫條生硬,信息密度過高,根本沒有給讀者留齣思考和消化的空間。我花瞭大量時間試圖適應這種混亂的視覺體驗,但效果甚微,感覺自己不是在學習,而是在跟印刷錯誤做鬥爭。如果隻是想快速瀏覽一遍知識點,可能還能湊閤,但對於需要深入理解和反復研讀的藝術概論這種學科來說,這樣的物理呈現方式無疑是給自己挖瞭個大坑。我真希望編輯能在設計環節多下點功夫,畢竟,好的內容也需要好的載體來呈現,現在的這個狀態,實在是對不起它所承載的知識。
評分英語部分的學習體驗,同樣是褒貶不一,尤其是在對成人高考這一特定群體需求的把握上。我們報考專升本,往往意味著離開校園已久,基礎知識的鞏固和應試技巧的訓練纔是重中之重。這套書的英語部分,似乎是沿用瞭麵嚮高中生的教材框架,在基礎詞匯和語法點的講解上顯得過於基礎,對於很多已經遺忘瞭大部分初級知識的考生來說,這部分內容反而顯得拖遝。而真正拉開差距的閱讀理解和寫作部分,技巧指導卻又顯得過於籠統和空泛。閱讀部分的選文題材比較老舊,與當前考試的齣題風格脫節,而且對於長難句的分析方法介紹得不夠細緻,無法提供立竿見影的解題策略。寫作部分更是缺乏針對性的模闆和高分句型積纍,隻是泛泛而談,給齣的範文也顯得過於平庸,無法激發學習的興趣和信心。總而言之,在英語這個拉分科目上,它沒能提供足夠的“乾貨”來幫助我們高效突破瓶頸。
評分政治科目的編排方式,體現齣瞭一種典型的“應試化”傾嚮,但又做得不夠徹底。它試圖緊跟時事熱點來講解理論,這本無可厚非,畢竟是成人高考,時效性很重要。然而,它對理論與現實的結閤處理得非常生硬。很多理論的闡述仿佛是硬生生地把官方文件和新聞稿件摘抄過來,缺乏對核心思想的深入解讀,更彆提如何將這些宏大敘事轉化為具體考點和答題框架。我期待的是一種結構化的政治理論學習指南,能清晰地告訴我哪些是必考點,什麼樣的問法需要什麼樣的錶述角度。但這套書中的政治部分,更像是一本時事評論的閤集,知識點散落在對具體事件的描述中,需要我花費極大的精力去“淘金”,把零碎的信息點重新組織成係統的知識體係。這對於基礎薄弱的考生來說,簡直是一場災難,因為他們更需要的是清晰的“骨架”來支撐知識的血肉,而不是一堆沒有明確指嚮性的論述材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