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競爭力評價及産業發展路徑研究
定價:68.00元
作者:趙繼新,宋鈺 等
齣版社:經濟管理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6-01
ISB*:9787509654798
字數:319000
頁碼:262
版次:1
裝幀:平裝
kai本:16kai
商品重量:0.4kg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就全麵深化文化體製改革、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guo作齣重要部署。北京市正圍繞“政治中心、文化中心、guo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定位,深入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邁上建設guo際的和諧宜居之都新徵程。隨著非SHOU都核心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區崛起,北京市産業格局勢必會齣現大的調整,而在這1輪調整中,文化創意産業作為科技創新、文化基礎和傳播、可以對外交流的特質也成為實現産業功能的支柱産業。
截到2013年底,北京文創企業達54700傢,其中非公企業48983傢,占90%;規模以上企業約8000傢,非公企業達6058傢,占76%。2012年,按照guo傢文化産業統計標準,全市産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産zoxg值比重為8.2%,居全guoSHOU位。2013年,全市文化創意産業收入達10022億元,同比增長7.6%;實現增加值2407.6億元,同比增長9.1%,占地區生産zoxg值比重為12.3%;從業人員104.7萬人,同比增長2.5%。文化創意産業增加值僅次於金融業,在第三産業中位居*二,成為名副其實的SHOU都支柱産業。但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發展中仍然存在訂層設計缺乏、市場化程度不高、投融資體係和要素市場有待完善、高端創意人纔和復閤型人纔短缺、産業整體配套不足等産業競爭力不強問題,如何*升北京文化創意産業整體競爭力,是亟待研究的課題。
《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競爭力評價及産業發展路徑研究》共分六章,章對北京文化創意産業從發展階段角度進行係統梳理和zoxg結,給齣産業發展階段判斷;*二章設計齣北京文創産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係,並從定性角度進行評價和比較分析;第三章對北京文化創意産業進行産業問題分析並針對這些問題給齣解決策略;第四章就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發展如何走特色集群之路進行專門研究,這是區域産業競爭力*升的方嚮;第五章針對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發展公共服務平颱進行研究,為産業發展和産業競爭力*升奠定好的發展基礎;第六章從産業發展路徑角度分析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發展路徑和重點需要突破的方麵。
章 北京市文化創意産業發展概況
節 北京市文化創意産業概況
*二節 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發展的階段
第三節 文化創意細分行業發展評價
*二章 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競爭力評價
節 文化創意産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係
*二節 文化創意産業的地域性比較
第三節 區域文化創意産業競爭力評價
第三章 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競爭力*升策略
節 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發展中的問題
*二節 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的競爭力*升策略
第三節 重視發揮在産業競爭力*升過程中的作用
第四章 北京市文化創意産業特色化集群化研究
節 文化創意産業特色集群發展是壯大産業的必由之路
*二節 文化創意産業特色集聚發展的外典型經驗
第三節 北京文化創意産業集聚區集聚模式分析
第四節 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特色集群化評價
——以石景山區為例
第五節 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特色集群發展的路徑
——以石景山區為例
第五章 北京文化創意産業公共服務平颱研究
節 文化創意産業構建公共服務平颱的必要性
*二節 文化創意産業公共服務平颱的構建理論分析
第三節 文化創意産業公共服務平颱績效評估
第四節 北京文化創意産業公共服務平颱運行機製
第六章 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發展路徑和對策
節 文化創意産業發展路徑理論與框架
*二節 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發展路徑選擇
第三節 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發展需要重點突破的方麵
附錄1 石景山區文化創意産業發展的路徑和對策研究
節 石景山區文創産業發展軌跡及規律分析
*二節 石景山區文化創意産業發展的關鍵點和著力點
——以文化為核心整閤産業布局
第三節 石景山區文化創意産業發展的路徑及政策建議
附錄2 北京市guo有文化創意企業guo有股*代錶派齣管理辦*
附錄3 北京市guo有文化創意企業guo有股*派齣代錶管理製度
讀完這本書,仿佛為我打開瞭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北京這座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城市,在文化創意産業這片新興沃土上所展現齣的獨特魅力與發展潛力。作者以嚴謹的學術態度,深入剖析瞭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的現狀,通過一係列科學的評價指標,對産業的競爭力進行瞭多維度的考量。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創新驅動”和“人纔集聚”的章節,它們清晰地勾勒齣北京在吸引和培育創新人纔方麵的優勢,以及這些優勢如何轉化為産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書中列舉的案例分析也極具啓發性,讓我看到瞭北京如何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融入現代科技與商業模式,孕育齣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從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活化,到數字媒體內容的創新生産,再到文旅融閤的新業態探索,本書都給予瞭我深刻的啓示。它不僅僅是一份學術報告,更像是一份為北京文化創意産業描繪的未來藍圖,讓我對這座城市的文化自信和發展前景充滿瞭期待。
評分我之前對北京的文化創意産業有過一些零散的瞭解,但總感覺不夠係統,直到讀瞭這本書,纔算真正建立起一個清晰的脈絡。作者的論述邏輯嚴謹,語言精練,將復雜的産業發展問題抽絲剝繭般地呈現在讀者麵前。書中對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競爭力進行的量化分析,讓我看到瞭數據背後的真實情況,例如在哪些領域北京具有顯著優勢,又在哪些方麵尚待提升。我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文化科技融閤”的論述,作者詳細分析瞭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如何賦能文化創意産業,以及北京在這一領域的探索和實踐。這些內容讓我看到瞭文化創意産業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同時,書中提齣的“産業發展路徑”建議,更是具有極強的實踐指導意義,不僅為政策製定者提供瞭決策依據,也為産業從業者指明瞭方嚮。這本書可以說是一部關於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的“深度地圖”,讓我對這片土地上的文化創新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對我這樣一個長期關注中國城市發展,特彆是文化産業發展的人來說,簡直是及時雨。以往,關於城市産業發展的研究,往往側重於宏觀經濟指標,或是某些單一領域,而本書卻能將“文化創意産業”這一概念具象化,並通過“競爭力評價”這個獨特的視角進行深入挖掘。作者在梳理瞭國內外相關理論基礎上,構建瞭一套適閤北京實際情況的評價體係,這本身就是一項非常瞭不起的工作。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對北京文化創意産業“協同性”的探討,它不僅僅關注産業內部的聯係,還強調瞭與城市其他産業、以及城市整體發展戰略的融閤。這種全局觀讓我對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的發展有瞭更全麵的認識。此外,書中對北京在IP塑造、市場化運作、以及國際化推廣等方麵的分析,也為其他城市提供瞭寶貴的藉鑒經驗。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份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對於理解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評分坦白說,我原本對這類學術性較強的書籍有些敬而遠之,但這本書卻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入淺齣的論述,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作者沒有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將目光聚焦於北京這座城市的具體實踐。書中對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生態係統”的構建分析,讓我眼前一亮。它不僅僅關注單個企業或品牌,而是從宏觀的政策環境、産業集群、人纔培育、市場需求等多個維度,描繪瞭一幅生動的産業全景圖。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文化資本”與“經濟效益”的辯證關係探討,作者清晰地闡述瞭如何在保持文化獨特性和創新性的前提下,實現産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書中對北京在文化IP的孵化、運營、以及全球傳播方麵的策略分析,更是極具啓發性,讓我看到瞭北京作為文化中心的潛力和實力。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文化産業的普通讀者,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觀察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發展的新視角。作者在梳理瞭大量的理論和實踐資料後,最終落腳於對北京這座城市獨特優勢的挖掘。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曆史底蘊與現代活力的融閤”的論述印象深刻,它精準地抓住瞭北京文化創意産業區彆於其他城市的特質。書中提齣的“差異化競爭”策略,讓我看到瞭北京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走齣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從傳統工藝的創新傳承,到新媒體藝術的蓬勃發展,再到文化旅遊的深度融閤,本書都給予瞭我非常詳實和有說服力的分析。它不僅僅是一部研究著作,更像是一篇獻給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的“情書”,充滿瞭對這座城市深厚文化底蘊的贊美,和對其未來發展的美好期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