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及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定价:68.00元
作者:赵继新,宋钰 等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6-01
ISB*:9787509654798
字数:319000
页码:262
版次:1
装帧:平装
kai本:16kai
商品重量:0.4kg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guo作出重要部署。北京市正围绕“政治中心、文化中心、guo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定位,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迈上建设guo际的和谐宜居之都新征程。随着非SHOU都核心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区崛起,北京市产业格局势必会出现大的调整,而在这1轮调整中,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科技创新、文化基础和传播、可以对外交流的特质也成为实现产业功能的支柱产业。
截到2013年底,北京文创企业达54700家,其中非公企业48983家,占90%;规模以上企业约8000家,非公企业达6058家,占76%。2012年,按照guo家文化产业统计标准,全市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zoxg值比重为8.2%,居全guoSHOU位。2013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收入达10022亿元,同比增长7.6%;实现增加值2407.6亿元,同比增长9.1%,占地区生产zoxg值比重为12.3%;从业人员104.7万人,同比增长2.5%。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仅次于金融业,在第三产业中位居*二,成为名副其实的SHOU都支柱产业。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订层设计缺乏、市场化程度不高、投融资体系和要素市场有待完善、高端创意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短缺、产业整体配套不足等产业竞争力不强问题,如何*升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整体竞争力,是亟待研究的课题。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及产业发展路径研究》共分六章,章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从发展阶段角度进行系统梳理和zoxg结,给出产业发展阶段判断;*二章设计出北京文创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从定性角度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第三章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产业问题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解决策略;第四章就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如何走特色集群之路进行专门研究,这是区域产业竞争力*升的方向;第五章针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研究,为产业发展和产业竞争力*升奠定好的发展基础;第六章从产业发展路径角度分析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和重点需要突破的方面。
章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节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概况
*二节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
第三节 文化创意细分行业发展评价
*二章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
节 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二节 文化创意产业的地域性比较
第三节 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
第三章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升策略
节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二节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升策略
第三节 重视发挥在产业竞争力*升过程中的作用
第四章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化集群化研究
节 文化创意产业特色集群发展是壮大产业的必由之路
*二节 文化创意产业特色集聚发展的外典型经验
第三节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集聚模式分析
第四节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特色集群化评价
——以石景山区为例
第五节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特色集群发展的路径
——以石景山区为例
第五章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研究
节 文化创意产业构建公共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二节 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理论分析
第三节 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绩效评估
第四节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
第六章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和对策
节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理论与框架
*二节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第三节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重点突破的方面
附录1 石景山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和对策研究
节 石景山区文创产业发展轨迹及规律分析
*二节 石景山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点和着力点
——以文化为核心整合产业布局
第三节 石景山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及政策建议
附录2 北京市guo有文化创意企业guo有股*代表派出管理办*
附录3 北京市guo有文化创意企业guo有股*派出代表管理制度
这本书的出现,对我这样一个长期关注中国城市发展,特别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来说,简直是及时雨。以往,关于城市产业发展的研究,往往侧重于宏观经济指标,或是某些单一领域,而本书却能将“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具象化,并通过“竞争力评价”这个独特的视角进行深入挖掘。作者在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理论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适合北京实际情况的评价体系,这本身就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工作。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协同性”的探讨,它不仅仅关注产业内部的联系,还强调了与城市其他产业、以及城市整体发展战略的融合。这种全局观让我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此外,书中对北京在IP塑造、市场化运作、以及国际化推广等方面的分析,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份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对于理解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评分读完这本书,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北京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在文化创意产业这片新兴沃土上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与发展潜力。作者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深入剖析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评价指标,对产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多维度的考量。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创新驱动”和“人才集聚”的章节,它们清晰地勾勒出北京在吸引和培育创新人才方面的优势,以及这些优势如何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书中列举的案例分析也极具启发性,让我看到了北京如何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科技与商业模式,孕育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到数字媒体内容的创新生产,再到文旅融合的新业态探索,本书都给予了我深刻的启示。它不仅仅是一份学术报告,更像是一份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描绘的未来蓝图,让我对这座城市的文化自信和发展前景充满了期待。
评分我之前对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有过一些零散的了解,但总感觉不够系统,直到读了这本书,才算真正建立起一个清晰的脉络。作者的论述逻辑严谨,语言精练,将复杂的产业发展问题抽丝剥茧般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书中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进行的量化分析,让我看到了数据背后的真实情况,例如在哪些领域北京具有显著优势,又在哪些方面尚待提升。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文化科技融合”的论述,作者详细分析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如何赋能文化创意产业,以及北京在这一领域的探索和实践。这些内容让我看到了文化创意产业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同时,书中提出的“产业发展路径”建议,更是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不仅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决策依据,也为产业从业者指明了方向。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关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度地图”,让我对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创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坦白说,我原本对这类学术性较强的书籍有些敬而远之,但这本书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论述,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将目光聚焦于北京这座城市的具体实践。书中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分析,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关注单个企业或品牌,而是从宏观的政策环境、产业集群、人才培育、市场需求等多个维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产业全景图。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文化资本”与“经济效益”的辩证关系探讨,作者清晰地阐述了如何在保持文化独特性和创新性的前提下,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书中对北京在文化IP的孵化、运营、以及全球传播方面的策略分析,更是极具启发性,让我看到了北京作为文化中心的潜力和实力。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文化产业的普通读者,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观察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视角。作者在梳理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资料后,最终落脚于对北京这座城市独特优势的挖掘。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融合”的论述印象深刻,它精准地抓住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质。书中提出的“差异化竞争”策略,让我看到了北京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从传统工艺的创新传承,到新媒体艺术的蓬勃发展,再到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本书都给予了我非常详实和有说服力的分析。它不仅仅是一部研究著作,更像是一篇献给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情书”,充满了对这座城市深厚文化底蕴的赞美,和对其未来发展的美好期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