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牛图书专营店——专业正版音乐书服务商!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第 I 版 (2015年8月1日)
平装: 158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103049853
条形码: 9787103049853
商品尺寸: 29.4 x 22 x 1.2 cm
商品重量: 721 g
ASIN: B01C9JJQQI
我对这套教材在技巧训练上的递进性设计深感佩服,它真正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真谛。翻开前几页,你会发现基础的指法练习和音阶的跑动,都是建立在非常扎实的手型基础上的,没有丝毫的偷工减料。进入到中级部分,难度提升得非常平稳,比如,在练习双吐和三连音时,教材并没有一下子就要求快速演奏,而是先用非常慢的速度,将手指的不同组合动作拆分成最小单元进行分解练习,配有清晰的力度标记和触键建议。我特别留意了关于琶音的练习部分,它巧妙地将左右手的配合练习融入到优美的旋律片段中,而不是生硬地进行“爬格子”训练。此外,对于踏板的运用,教材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它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了何时需要快速换踏板,何时需要延长共鸣,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极大的便利。我发现,通过系统地完成这些技巧练习后,孩子在处理一些更复杂的复调作品时,那种“手忙脚乱”的感觉明显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强的控制力和清晰度。这套教材的作者显然对钢琴演奏的生理结构和运动规律有着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套教材的视觉设计和装帧质量绝对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首先,纸张的选择非常考究,不是那种薄薄的、一摸就容易破损的纸张,而是略带哑光质感的环保纸,即便是长时间翻阅和在钢琴上平铺,也不会因为反光而刺眼,这对于保护孩子的视力是多么细致的考量啊。其次,字体排版堪称艺术。五线谱的线条粗细适中,黑白分明,音符的清晰度极高,即便是视力稍弱的孩子也能轻松辨认。更值得称赞的是,教材的插图设计风格统一且极富表现力,它们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与乐理知识点紧密结合,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音乐的意境。例如,讲解“弱奏”时,插图是一个轻轻飘落的雪花,而“强奏”则是一团热烈的火焰,这种视觉暗示非常有效。另外,教材的装订方式也非常实用,它采用了那种可以完全摊平的书脊设计,无论孩子怎么用力压在琴谱架上,书页都不会合拢,这极大地解放了老师和家长的双手,使得教学过程更加流畅自如。
评分这套乐理教材的编排真是别具匠心,尤其是在引入新的音乐概念时,它不像其他一些教材那样干巴巴地抛出规则,而是通过非常生动的插图和贴近孩子生活的故事来阐释抽象的乐理知识。比如,讲解音程关系的那一章,作者竟然把不同的音程比喻成“一家人的高矮不同”,大二度就像是邻居家的哥哥,小三度就是自己家亲密的弟弟妹妹,这种形象化的比喻立刻让孩子抓住了感觉。再说到节奏的训练部分,不再是枯燥的节拍器练习,而是设计了一系列的“音乐小游戏”,比如“拍手找朋友”,让孩子们在互动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复杂节奏型。我观察我的孩子,他以前对乐理部分总是提不起兴趣,觉得枯燥乏味,但自从用了这套书,他竟然会主动跟我讨论“为什么这个和弦听起来是开心的,那个和弦听起来是悲伤的”,这说明教材在情感教育和理论结合方面做得非常到位。而且,书中的练习曲目选择也很有眼光,既保持了技术性练习的严谨,又兼顾了儿童的审美情趣,很多小曲子听起来悦耳动听,这对于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持久热情至关重要。总的来说,它成功地在“教”与“玩”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
评分对于家长而言,这套教材的配套资源和实用性设计也极大地降低了家庭辅导的门槛。尽管我个人有一定的音乐背景,但我依然发现,如果没有清晰的指导,教小孩子弹钢琴是一件相当令人沮丧的事情。这套书的说明书部分写得非常清晰,它不仅仅是给老师看的,很多术语的解释和练习的建议都面向家长,比如如何纠正孩子不正确的坐姿,如何在家中进行节奏模仿游戏等,提供了非常具体可操作的步骤。特别是那个附带的音频CD,它的作用远不止是示范演奏那么简单。我发现,CD中包含了多种速度的伴奏音轨,慢速的用来练习准确性,中速的用来培养节奏感,甚至还有为更高水平的练习者准备的“假想合奏”版本。这使得孩子在家练习时,不再是孤立地与节拍器对抗,而是有了一个更人性化的“音乐伙伴”。这种全方位的支持体系,让家长在辅导过程中倍感自信和轻松,真正实现了家校一体化的有效协同教育。
评分从教学法的角度来看,这套教材体现出了一种现代、综合性的教育理念,它绝非仅仅局限于“弹会”这首曲子,而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我特别欣赏它在听觉训练(Ear Training)方面的融入方式。在每一单元的最后,都会附带一些简单的听辨练习,这些练习不是通过CD来完成的,而是通过书本上的简易记谱法,引导孩子去听辨和弦的色彩变化,或者是两个音符高低关系的对比。这是一种非常主动的学习方式,它迫使孩子的大脑在弹奏的同时,也要调动听觉进行反馈和修正。此外,教材对于音乐史和风格的初步介绍也处理得非常巧妙,它没有冗长的文字介绍,而是每学完一套技巧,就会引入一首那个时期(比如巴洛克或古典)的简易小品,并在曲谱旁用两三句话点明其风格特点,让孩子在“做中学”,在弹奏中感受不同音乐时期的脉搏。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远比死记硬背要有效得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