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中国民族乐器小百科是一套系列丛书。本丛书撷取普及性、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古筝、笛子和扬琴,约请上海音乐学院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分头执笔,以纵横详实的知识架构,流畅简明的写作手法,将这五种民族器乐的历史发展、艺术特点、流派品牌、保养制作等相关知识收录于书中。
目录 第I章 认识笛子
第I章认识笛子第二章笛子快照第三章学习演奏第四章选购笛子第五章一支好笛子第六章笛膜与胶第七章基本技法第八章笛子保养第九章追根溯源第十章代表人物第十一章笛子家族第十二章笛箫制作第十三章品牌与制笛师常用技法符号表常用指法表 《中国民族乐器小百科:笛子》是一本有关笛子的读物,告诉你如何购买到让你满意的笛子;怎样选择和找到适合自己的老师;怎样使用你已经拥有的笛子,使它发挥更佳的音色;笛子的构造和配件以及历史和流派等。希望此书能在你学习笛子演奏的过程中,给予你真正的帮助。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十分朴实,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它的专业性,而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商业化产品。打开内页,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信息的密度非常高,但排版却很清晰,这一点非常难得。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面对乐器知识,最怕的就是资料碎片化或者过于晦涩难懂。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到位,它没有停留在“认识”笛子这个层面就打住,而是深入到了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笛子形制差异,比如南方的曲笛和北方的梆笛,它们在竹材选择、音色调性上都有细微的差别,这本书都做了详尽的图文对比。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于竹材处理工艺的描述,那种对手工匠人精神的尊重感是其他很多教材所缺乏的。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吹响,更是让你理解这件乐器是如何从大自然中孕育而生的,这种对“器物文化”的挖掘,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厚重而有意义。如果说有什么地方可以更进一步,也许是在对现代电子调音设备的兼容性上,可以增加一些现代乐团演奏的案例参考,但瑕不掩瑜,作为入门和进阶的桥梁,它绝对是教科书级别的存在。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有点担心这本教材是不是内容太陈旧了,毕竟笛子演奏的技法也在与时俱进。然而,翻阅后发现我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教材的结构兼顾了古典的严谨和现代的开放性。例如,在介绍如何处理快速的“花舌”技巧时,它没有止步于传统的“拉舌法”,而是引入了现代演奏家常使用的“气流爆破法”作为参考,并分析了两者在不同曲目中的适用场景。这表明编者团队紧跟时代脉搏,没有将教材固化在某个历史阶段。此外,书中对不同难度级别的曲目划分非常科学,从最基础的《小白兔白 কার্যকলাপ》式的单音练习,逐步过渡到一些需要多指配合和气息细微调整的民间小调片段,这种循序渐进的难度曲线,极大地保护了学习者的积极性,避免了因为过早接触高难度曲目而产生的挫败感。它提供的是一个稳健的成长阶梯,而不是一个陡峭的悬崖。
评分我最欣赏这本书的一点是它的“工具书”属性做得非常出色,它超越了一本简单教材的范畴。在书的后部,有一个专门的附录部分,详细列举了市面上常见笛子型号的“有效音域”图表,并附带有推荐的演奏力度范围。对于一个需要自己选购乐器的人来说,这简直是宝藏信息。通常购买乐器时,商家给的参数往往是模糊不清的,而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相对客观、可量化的参考标准,帮助我确定了什么样音色的笛子才适合我目前学习的曲目风格。更重要的是,它对常见问题的故障排除也进行了归类总结,比如“按孔不严导致的漏气处理”、“竹节纹理对音色的潜在影响”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资深乐师多年经验才能总结出的窍门,能被如此系统化地整理出来,极大地提升了读者的自学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定价,是一本值得长期放在手边、时常翻阅的参考手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出乎我的意料,在这个时代,很多教材为了节省成本,内页的纸张薄得一塌糊涂,墨迹一深就容易透到背面,严重影响阅读体验,尤其是在对照指法图和乐谱的时候。但这本教材的纸张厚实,印刷油墨饱满清晰,即便是长时间在灯光下翻阅,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音阶与调性”的章节,它没有采取过于西化的十二平均律讲解模式,而是回归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七声音阶”概念,详细解释了宫、商、角、徵、羽在实际演奏中带来的听感差异。这种文化根基的扎实性,让学习者在掌握技巧的同时,也建立起了对中国音乐美学的初步认知框架。我甚至发现,它在讲解某些传统小调的指法时,巧妙地结合了特定历史时期下的民间流传习惯,这种文化溯源的深度,让我感觉自己买到的不只是一本乐器教程,更像是一本地方音乐史的精简读本。
评分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购买了市面上几本关于民族乐器的书籍,但大多侧重于理论介绍,真正能落地到“如何上手练习”的干货实在太少。这本书真正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那种近乎“手把手”的教学逻辑。它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指法图,而是先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解释了口型、气息控制这些最基础,却也最容易被忽略的要素。我记得第一课就讲了如何通过练习特定的气息稳定度来模仿“山风拂过竹林”的感觉,这种意境和技术结合的方式,让我立刻就沉浸进去了。更难得的是,教程中为每个练习曲目都配上了详细的演奏要点解析,比如某个转音处气息应该如何瞬间加强或减弱,这远比单纯的五线谱或简谱标注要管用得多。我用了其中一个关于“长音保持”的练习方法,坚持了半个月,感觉我之前那种吹奏时气息不稳、声音发“飘”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说明编写者对初学者的心理和生理障碍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