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遇见世界美的村落,然后住下来
定价:39.80元
作者: 李炯俊;陈曦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550213517
字数:
页码:23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当充满了雾霾和压力的城市不再宜居,让我们一起逃往村庄。韩国年度美的旅行书,连续36周雄踞各大书榜前列。38个全球美的村落全彩限量版呈现。
在你的心灵故乡,从此住下来。
当充满了雾霾和压力的城市不再宜居,让我们一起逃往村庄。
☆韩国摄影师兼旅行家李炯俊24年用脚丈量世界1000余座村落
☆令尼采、歌德、海明威、奥黛丽·赫本、马克·吐温……都在其间流连忘返;
充满创作灵感的艺术村庄;
聆听历史与生命的文化村庄;
守护灿烂遗产的传统村庄。
内容提要
无论是缅甸逍遥世外的人间乐土茵莱湖,吸血鬼传说起源的布朗,还是英国的书香小镇、旧书之都海伊,突尼斯白蓝相间的西迪布赛,抑或是可以追寻尼采脚步、体验冬日乐趣的瑞士圣莫里茨,海明威钟爱的基韦斯特,歌德流连的莱茵河畔明珠吕德斯海姆,以及艺术家戒不掉的圣保罗德旺斯,保存千年中世纪风情的克鲁姆洛夫,午餐得花三小时享用的奥维亚托……从亚洲、欧洲到非洲,38个国家,38个村落,以清风和蓝天为伴,遇见村落,遇见你梦中的桃源乡。
目录
作者介绍
李炯俊,毕业于韩国中央大学摄影专业,现为自由旅游作家。走遍过全球130多个国家的2500余处地方。此前出版过《欧洲童话村之旅》《日本故事之旅》《教科书里的世界文化遗产》(全5卷)《到明信片的图画中去旅行》《大海上的浪漫环游》、《世界火车之旅》(合著)等。
文摘
序言
Chapter 1 创作灵感来源地——艺术村庄
恒爱之城,美术小镇
澳洲 谢菲尔德
巴厘岛上的图画盛宴
印度尼西亚 巴图安
昔日废墟小岛 今日艺术天国
日本 直岛
加勒比海的浪漫美术之村
海地 拉巴地
艺术家的梦中之城
法国 圣保罗德旺斯
追寻尼采脚步 体验冬日乐趣
瑞士 圣莫里茨
白蓝相映的天堂
突尼斯 西迪布赛
海明威钟爱的小岛
美国 基韦斯特
追梦的小渔村
古巴 科西马尔
13亿中国人的象征
中国 泰山
吸血鬼传说的起源地
罗马尼亚 布朗
莱茵河畔的明珠
德国 吕德斯海姆
北欧的音乐摇篮
挪威 忽布
Chapter 2 历史与生命的融合体——文化村庄
时间旅行者的金色王国
老挝 琅勃拉邦
和平之城
希腊 奥林匹亚
《音乐之声》的故乡
奥地利 萨尔茨卡默古特
神秘的沙漠商业之城
约旦 佩特拉
穿越中世纪之旅
保加利亚 里拉
绽放于苦难中的卡拉库姆之花
乌兹别克斯坦 伊钦卡拉
留住幸福的地方
印度 克久拉霍
融于自然的小山村 人类早的美术馆
西班牙 桑提亚纳德玛
金色法老的绚丽故乡
埃及 孟斐斯
波西米亚的宝石
捷克 克鲁姆洛夫
变身罗马皇帝的逍遥之旅
土耳其 帕姆卡莱
多文化之花绽放的小山村
塞浦路斯 特罗多斯
Chapter 3 灿烂遗产珍藏地——传统村庄
的人神共生之地
坦桑尼亚 恩戈罗恩戈罗
邂逅圣诞老人的村落
芬兰 罗瓦涅米
严冬里的极光盛宴
加拿大 耶洛奈夫
逍遥世外的人间乐土
缅甸 茵莱湖
过去、现在、未来共存的慢城圣地
意大利 奥维亚托
书香小镇 旧书之都
英国 海伊
让人流连的水上村落
文莱 甘邦阿楪
雄伟的大自然与非洲传统的交汇地
津巴布韦 维多利亚瀑布城
斯拉夫民族传统文化的展览馆
乌克兰 民俗村
人间天堂 天使故乡
毛里求斯 鹿岛
天水一色 清新海岛
大溪地 大溪地
美丽的北极 消逝的传统
瑞典 耶利瓦勒
脱尘世外 海上桃源
波利尼西亚 帕劳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非常巧妙,它没有采用流水账式的记录,而是将每一个村落视为一个独立的故事单元,各有其独特的灵魂和色彩。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近乎人类学家的观察角度,她不仅仅是走马观花地记录建筑风格或自然景观,而是深入到当地的文化肌理之中。比如,对于某个古老村落的祭祀习俗的描述,那种对传统的坚守和敬畏,让人深思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下,我们正在失去的那些宝贵精神财富。作者的文字功力极强,她擅长使用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外部环境的变化与内心世界的波动巧妙地结合起来。有时候,你会觉得她描绘的不是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而是一种哲学思考的载体。读到那些关于村民们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篇章时,我常常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要立刻收拾行囊,去寻找一个可以让自己“住下来”的地方,真正沉浸进去,而不是做个匆匆的过客。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对话。
评分这本书记载的那些地方,有一种令人心安的力量。它不像那些浮光掠影的旅游杂志,只提供打卡攻略,而是提供了一种“慢下来”的哲学样本。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居住体验时的那种深入骨髓的融入感。她不是高高在上的观察者,更像是一个谦卑的学习者。她记录了自己如何笨拙地学习当地的方言、如何参与到日常的劳作中去,甚至是如何适应当地独特的作息时间。正是这些“不完美”的体验,使得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烟火气和人情味。有几处描述到,作者在某个偏远山村里与一位年迈的工匠交流木雕技艺时所感受到的那种代代相传的专注与执着,真的让人动容。这种深度的连接,是任何快捷旅行都无法给予的。这本书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真实人生的后门,让我看到了在高速发展背景下,依然有人在用古老而美好的方式守护着自己的生活。
评分翻开这本书,仿佛进行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心灵瞬间被治愈了。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描绘出的每一个村落都仿佛触手可及。我特别喜欢那些关于当地人生活细节的捕捉,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质朴和热情,让人不禁反思自己匆忙的生活节奏。它不仅仅是关于风景的记录,更是对一种理想生活状态的探索。比如,书中描述的那些依山傍水的小屋,阳光透过木格窗洒在木地板上的光影,那种宁静和安详,让人心生向往。我常常在阅读的时候,会忍不住停下来,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正坐在那里的石阶上,呼吸着泥土和青草混合的清新空气,听着远处的鸟鸣和潺潺的溪水声。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是很多旅游指南望尘莫及的。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美,往往藏在那些未被过度开发、保持着原始风貌的地方,需要我们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这本书的文字就像一首首温柔的田园诗,读完后,心里会留下久久不能散去的温暖和宁静。
评分不同于市面上许多过度美化或矫饰的文字,这本书的文字有着一种令人信服的诚恳和力量。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象的画面。我感受最深的是,她对“时间”在这些村落中流逝方式的刻画。在那里,时间仿佛是按照自然的韵律而非时钟的滴答声来计算的。雨水落下,作物生长,四季更迭,一切都有着自己的节奏和耐心。这种对时间态度的转变,对于一个被现代商业社会裹挟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及时的精神干预。阅读此书,仿佛进行了一场精神上的“排毒”,将那些焦虑和无谓的竞争压力暂时搁置一旁。每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有一种想要重新审视自己生活优先级的冲动。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地理上的村落,更是关于心灵栖息地的探寻,它引导着读者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宁静的角落。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只是被书名吸引,以为这会是一本轻松的游记散文集。然而,阅读过程中的体验却远超预期。作者的叙事风格时而如清泉般平缓,时而又像山涧的急流,充满了生命力和张力。她对光影、气味乃至声音的捕捉,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比如说,她描绘清晨薄雾笼罩山谷时,那种湿润而略带凉意的空气如何穿透皮肤,以及远方炊烟升起时,那股特有的木柴燃烧的香气,这些细节的堆叠,构建出了一个无比真实可信的世界。更难得的是,作者在描绘美景的同时,从不避讳揭示这些村落可能面临的困境和挑战,那种克制的忧虑感,让整本书的基调显得更加厚重和真诚。这使得“遇见”和“住下来”这两个动作,不再仅仅是浪漫的设想,而带上了一种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感。这本书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家园”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