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31天穿越罗布泊
定价:39.00元
作者:雷殿生
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0317813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
开本:
商品重量:0.522kg
编辑推荐
《十年徒步中国》之后又一力作!穿越罗布泊是雷殿生的圆梦之旅。谨以此书献给所有执着追梦之人。
内容提要
徒步勇士雷殿生31天成功穿越罗布泊!千百年来,“死亡之海”罗布泊都以其无法抗拒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探险家前来探秘。勇士雷殿生用自己的双脚,实现了人类孤身一人徒步穿越罗布泊零的突破,也为自己十年徒步中国的苦行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短短31天,却险象环生、惊心动魄。在余纯顺墓前度过惊魂一夜、多次与后援失去联系、遭遇沙漠风暴、睡在“魔鬼”怀里、与狼同行、生吞蛇肉、饱受沙漠综合症折磨、病卧戈壁滩……看雷殿生如何在忍饥挨饿状态下踽踽独行,挑战自我极限;如何在自掘“坟墓”后,走出绝地;如何化解罗布泊的诡秘现象,死里逃生。
目录
作者介绍
雷殿生,男,1963年生,汉族,黑龙江哈尔滨呼兰人。
1987年,中国邮政发行的徐霞客邮票,让他萌生了成为一名徒步旅行家的梦想,1989年,与“当代徒步旅行家”余纯顺的不期而遇,更坚定了他的想法。
1989-1998年,他精心准备,蓄势待发;1998年10月-2008年11月,他步履不辍,成就梦想。
两个十年,一种人生。
2004年,他被评为首届“感动哈尔滨十大人物”;2007年,被评为首届“中国十大徒步人物”;2008年,成为“感动龙江十大人物”、北京奥运会火炬手;2009年,荣膺“建国六十周年龙江英才”。
“我只是匆匆行走的一个过客,追寻着一个梦”,他却对自己奇迹般的徒步生涯如此轻描淡写。
“也许,我这辈子就算做成了这一件事也好。”正是他的执着和坚持铸就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文摘
序言
从排版和装帧上看,出版方对这本书的尊重是显而易见的。纸张的选择很有讲究,摸上去有一种沙砾般的质感,非常贴合主题。更重要的是,随书附带的地图和一些手绘的示意图,虽然简单,却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准确性。当我跟着文字描述去想象那些地形地貌时,那些辅助图形立刻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让我不会在复杂的路线描述中迷失方向。这种细节的关注,体现了出版方对原著精神的理解和尊重。一本关于探索的严肃作品,如果配上粗糙的印刷和图示,无疑会大打折扣。这套书的品质保证了阅读体验的完整性和沉浸感,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快餐读物,而是值得反复翻阅、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会有新感悟的经典之作。
评分我必须称赞一下作者的知识储备。这可不是一个光有勇气就能完成的旅程。书里穿插了大量关于罗布泊地区的历史变迁、古丝绸之路的遗迹考证,甚至还有一些关于地质构造和气候学的科普内容。但最难得的是,这些知识点都不是生硬地“塞”进去的,而是非常自然地融入到行进的脚步和思考之中。比如,当他们发现一处残破的烽燧遗址时,作者马上就能联想到汉代驻守将士的生活状态,并与自己当下所处的困境进行对比。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智性上的愉悦。他似乎是一位行走在历史与现实交界线上的哲人,总能在最荒芜的地方,找到文明的锚点。对于我这种既喜欢探险文学又对历史地理有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双重享受,它提供的不仅仅是一次视觉盛宴,更是一次知识的深度补给站。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抓人眼球,那种粗粝的质感和苍凉的色调,一下子就把人带到了一个荒凉而又充满未知的世界。我一开始只是随便翻翻,没想到一下子就被文字中那种强烈的代入感给“吸”进去了。作者对于细节的描摹简直是令人咋舌,你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沙土味,感受到脚下戈壁滩的滚烫。他不仅仅是在记录一次旅行,更像是在进行一场精神上的朝圣。那种面对极限环境时人性的挣扎、对自然伟力的敬畏,以及最终找到内心平静的过程,被刻画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对补给困难、方向迷失那一环节的描写,紧张感透过纸张都能溢出来,让人手心直冒汗,恨不得能隔着书页替他出谋划策。这本书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没有把罗布泊塑造成一个单纯的死亡陷阱,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巨大的熔炉,考验和提炼着每一个深入其中的灵魂。读完之后,我对中国的西部地理和历史背景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教科书上干巴巴的符号,而是活生生的、有温度的、充满故事的土地。这种阅读体验,远超出了我预期的“探险游记”范畴。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克制下的磅礴”。作者的情感表达非常内敛,很少出现大喊大叫式的抒情,但他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感,却通过那些冷静的观察和细微的动作流露出来。比如描述到他们不得不舍弃一些珍贵物资时,那种无奈和心痛,只是通过描述扔掉一件东西时“手腕的轻微颤抖”来暗示,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写法,比直接哭诉要震撼得多。全书读下来,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历经磨难后的沉淀。这种沉淀,让这本书跳脱出了普通探险文学的窠臼,有了一种接近于存在主义文学的深度。它不再仅仅讲述“我去了哪里”,而是探讨“我在那里成为了谁”。这种对自我身份的追问,是让这本书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烙印的关键因素。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其老道,简直就像一部精心剪辑的纪录片。开篇的铺垫不疾不徐,从前期周密的准备工作、装备的选择,到团队成员之间的摩擦与磨合,都用了恰到好处的笔墨。这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反而为后半段的突发事件积蓄了强大的爆发力。一旦进入核心区域,节奏瞬间加快,如同心跳一般急促,每一个章节的结尾都设置了悬念,让人根本无法停下来。我记得有一段描述他们穿越一片连卫星地图都无法清晰显示的区域时,那种信息缺失带来的焦虑感,作者用非常凝练的语言表达了出来。他没有滥用华丽的辞藻,而是用精准的动词和意象来构建画面,比如“阳光像一把灼热的烙铁,狠狠地烙在头顶的皮肤上”,读起来既有画面感,又不失文学性。这本书的结构非常严谨,像钟表内部的齿轮咬合得天衣无缝,每一个小小的细节,最后都会在宏大的叙事中找到它的意义,绝无赘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