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全香港吃喝玩乐情报书
定价:36.80元
作者:《玩乐疯》编辑部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113097943
字数:350000
页码:26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你知道前往和离开香港的快方法吗?你知道怎样搭地铁畅游香港吗?你知道香港吃喝玩乐TOP 10吗?……本书将从入港准备、进港方式、游港工具、离港方法等几个方面,给你可靠的出行指南;从“旅游达人”的视角出发,以“旅游达人”亲历的文字向你介绍搭地铁畅游香港的精华站点,向你推荐吃喝玩乐中精华的精华。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之前去香港玩,最大的痛点就是信息更新太慢,很多攻略推荐的店面早就关门大吉,或者装修风格完全变了。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处理得非常出色,从它的装帧和纸张质感就能看出,它追求的不是一次性阅读,而是可以伴随旅程的工具书。里面有很多“即时更新”的标记,比如针对疫情后新开的商场和公共交通线路的变动,都有专门的标注和提醒。更值得称赞的是,它没有过度关注那些人尽皆知的景点,反而花了大篇幅去挖掘那些“小众角落”。比如,作者花了好几页去介绍大屿山某条徒步路线的难度等级、沿途的野生动植物,甚至包括如何与当地原住民交流的礼节。这种深度挖掘,让这本书的价值立刻提升了一个档次。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去哪里”,更是在告诉你“如何去感受那里”,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和对地方文化的尊重,是很多泛泛之谈的旅游指南望尘莫及的。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封面设计得很有活力,色彩搭配很抓人眼球,一看就知道是那种主打实用性的指南。我本来对香港的印象还停留在那些购物天堂的标签上,但翻开目录才发现,作者的触角简直伸到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从那些隐藏在深巷里,本地人才知道的茶餐厅,到最新的文创市集和周末限定的露天派对,信息量大到让人有点不知所措,但同时也充满了探索的欲望。特别是关于交通部分的介绍,不是那种死板的地图标注,而是结合了不同区域的步行路线和体验感,比如“从旺角地铁站出来后,左手边那条小巷子里藏着全港最好吃的鸡蛋仔”。这对于初次踏足香港的自由行游客来说,简直是福音,省去了在网上搜索无数攻略的繁琐过程。而且,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比如不同区域的饮茶礼仪、点菜的小窍门,甚至连去海洋公园或迪士尼时避开人流高峰期的最佳时间点都有提及。我感觉作者绝对是一个深爱这座城市,并且愿意倾囊相授的老饕兼向导,而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搬运工。这种真诚的分享,让这本书立刻从一堆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视觉呈现,简直是把“情报”这个概念做到了极致。它不是那种大部头的旅游百科全书,更像是一本精心策划的杂志,每一页都有精心挑选的照片作为点缀,而且照片的质量非常高,不是那种千篇一律的游客照,而是捕捉到了香港市井生活的真实质感。比如,有一页专门介绍中环的写字楼午市,用黑白照片突出了那种快节奏的压迫感,然后配上对几家小店的彩色特写,强烈的对比一下子就把香港的“双面性”给勾勒出来了。语言风格上,作者非常大胆,用了不少粤语俚语和地道的表达方式,虽然有些词需要查阅,但正是这种不加修饰的“土味”,反而让人觉得更亲切、更真实。它成功地避开了官方宣传片式的光鲜亮丽,转而深入到那些充满烟火气的街头巷尾。我特别喜欢它对“体验”的强调,比如不是简单推荐一家餐厅,而是告诉你坐在哪个位置可以看日落,或者哪家酒吧的背景音乐是本地独立乐队的演出。这使得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对香港文化的沉浸式预演。
评分这本书的逻辑结构安排得非常巧妙,它没有采取传统的按区域划分的方式,而是采用了一种更符合现代人旅行习惯的“主题式”导览。比如,有一个章节专门叫“雨天生存指南”,里面集合了所有适合下雨天去的室内活动,从古老的戏院修复情况到适合下午茶的安静角落。另一个章节是“深夜捕食地图”,专门针对那些夜猫子,推荐从凌晨两点营业的糖水铺到清晨五点开张的海鲜档。这种功能性的分类,大大提高了查找效率。如果我今天的心情是想找点刺激的,我就直接翻到“刺激体验”那一栏,里面会有关于攀岩、潜水或者参加特定节日的详细信息。这种以“需求”为导向的编排,体现了作者对现代都市人碎片化、目的性极强的旅行模式的深刻理解。它不是让你被动接受信息,而是让你主动根据当下的心情去选择“剧本”。
评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撰写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那种对“人情味”的追求。很多旅游书,读起来就像是机器生成的报告,缺乏温度。但这本书里,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对香港生活的热爱和一丝怀旧的情绪。比如,作者在介绍某条老街时,会穿插一段关于自己童年时代在这里发生的小故事,或者引用一段本地诗人的诗句来烘托气氛。这使得原本冰冷的地标信息变得鲜活起来,你会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一本指南,而是在听一位老朋友娓娓道来他最珍爱的城市记忆。这种叙事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激发读者去寻找那些藏在钢筋水泥背后的故事。此外,书中对于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香港人的生活状态也有所涉猎,比如对“笼屋”现象的客观描述,以及对新兴社区运动的关注,让这本书的格局远超一般吃喝玩乐的范畴,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怀,非常厚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