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新华大字典(第3版 彩色本) | 作者 | 《新华大字典》编委会 |
| 定价 | 99.80元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
| ISBN | 9787801038074 | 出版日期 | 2015-03-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3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新华大字典》第3版是《通用规范汉字表》发布后的*修订之作。它是一部严格执行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全面体现国家汉字使用标准的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品牌图书。该书收列单字14587个,包括《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8105字。共设7大板块,14个功能项。包括(1)汉字属性:列出字形、字级、结构、笔画数、部首、五笔。(2)注音释义:更出汉字现代的音和义,释义准确,例证恰切。(3)文字源流:列出造字法,分析字形、字义和用法的源流演变。(4)四体书法:列出行、草、隶、篆四种字体,提供书法知识。(5)字的故事:提供与字头相关的历史典故,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6)辨析:对意义相近或相关的字词进行辨析。(7)插图:配置精美插图1500余幅,形象直观地图解字义、词义。适合广大师生及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 |
| 作者简介 | |
| 《新华大字典》编委会由语言学、辞书学的专家学者和语文教师组成,他们参与过多部辞书的编写,有较丰富的辞书编纂经验。 |
| 目录 | |
| 编辑 | |
| 《新华大字典》第3版是《通用规范汉字表》发布后的*修订之作。它是一部严格执行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全面体现国家汉字使用标准的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品牌图书。新华大字典(*修订版·彩色版) |
| 文摘 | |
| 序言 | |
拿到这本“新华大字典(第3版 彩色本)”,我首先被它那厚实的质感和印刷的精良所吸引。作为一名长期需要查阅字词的文字工作者,一本好的字典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工具书,更像是一个可靠的伙伴。这次更新的彩色版本,在视觉上确实带来了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在区分一些形近字或者解释复杂结构时,色彩的运用显得恰到好处,极大地减轻了长时间阅读带来的视觉疲劳。我注意到,编纂团队在收录新词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很多近几年才逐渐进入大众视野的词汇都能在其中找到准确的释义和用法示例。特别是对于那些成语和熟语的解释,不仅提供了字面意思,还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文化典故和语境,这对于提升语言的深度理解非常有帮助。装帧设计也考虑到了实用性,虽然内容量巨大,但翻阅起来依然比较顺手,只是希望在边缘部分的装订能够更加耐用一些,毕竟我这种高频使用者,字典的寿命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总的来说,这本字典在保持传统权威性的同时,成功地融入了现代阅读的需求,是一次值得肯定的升级。
评分从一个日常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这本书的“耐用性”和“可携性”是两个需要权衡的点。坦白说,由于词汇量的庞大和彩色印刷带来的额外纸张厚度,这本书的整体分量是相当可观的。这决定了它更适合作为案头工具书,放在书桌上随时查阅,而非经常需要揣在包里带出门“游击作战”。然而,正是这种厚重感,反过来给予了使用者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你知道,几乎所有你可能遇到的规范汉字问题,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最终的答案,这在面对考试、法律文书或者重要的出版校对工作时,是无价的。我注意到,纸张的质量似乎也经过了升级,即便是高亮笔做标记后,墨迹渗透到下一页的情况也控制得非常好,这对于爱在工具书上做笔记的用户来说,是一个非常人性化的改进。总而言之,它是一部为“深度学习”和“高频参考”而生的工具,牺牲了一定的便携性,换来了内容的全面性和查阅的稳定性。
评分我对字典的“实用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毕竟买来不是为了供奉的,而是为了随时能“救急”。这本新版彩色本在检索效率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字头(即词条的首字)的标注非常醒目,即使在光线不佳的环境下,也能迅速定位。其次,对于那些结构复杂的汉字,新版可能采用了某种印刷工艺,使得笔画的走向和结构关系更加立体化,这对于正在学习书写或者辨认复杂字形的初学者来说,帮助是巨大的。我特地测试了几种容易混淆的结构,比如“已”和“己”,“卬”和“昂”,新版中对这些细节的区分处理得非常细腻,往往附带了简短的辨析提示,这比单纯的释义更具指导意义。此外,随书附带的某些辅助信息,比如常用部首索引的更新,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我个人认为,一本优秀的字典,不仅要告诉你“这个字是什么意思”,更要告诉你“这个字应该怎么用,以及它为什么是这样写的”,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评分说实话,我对工具书的更新换代通常持有一种审慎的态度,毕竟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往往在于其稳定性和权威性。但是这本新版的“新华大字典”,至少在我初次翻阅和试用了一段时间后,成功地打破了我的一些固有偏见。它的排版逻辑经过了精心的优化,我尤其欣赏它在词条结构上的清晰度。每一个词条都像是一个微型的语言学样本,从部首、笔画、读音(特别是对于多音字的处理详尽得令人称赞),到规范的解释,再到丰富的例句,层次分明,一目了然。我曾经遇到过一些非常生僻的异体字,很多在线工具或者旧版字典都无法给出明确的解释,但在这本新版中,它们被细致地标注了出来,这对于研究古籍或者进行严谨学术写作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我感觉这次的释义在保持准确性的前提下,语言风格也变得更加平实易懂,不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拉近了它与普通学习者的距离。这种平衡,做得相当到位,显示出编纂者对不同层次读者的尊重。
评分作为一位对传统文化有一定情结的人,我对工具书的“文化承载力”也有着特殊的关注点。这本“新华大字典(第3版 彩色本)”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对语言深层价值的探索欲。我发现,在对一些传统词汇的解释中,编纂者并没有简单地停留在现代语境,而是适当地加入了历史溯源或者语源学的注解。例如,对一些带有古典色彩的词语,它会提示其在古代的不同用法,这使得读者在阅读古文时,能够更加贴近作者的原意。彩色印刷的引入,虽然可能被视为一种“现代化”的妥协,但如果用在恰当的地方,比如标注词性、区分引申义的色块,它就成了提升阅读效率的有效工具,而不是简单的花哨装饰。这种对传统规范的坚守与对现代科技手段的审慎运用相结合的策略,使得这本书在“权威性”和“亲和力”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微妙的平衡点。它既能满足专家学者的严谨需求,也能引导非专业人士轻松入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