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百姓民俗禮儀大全
定價:19.80元
作者:馮逢
齣版社:中國盲文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4-03-01
ISBN:978750021812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0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目錄
一、民間年節風俗
春節的起源
春節拜年的習俗
春節守歲的風俗
春節掃塵的由來
“除夕”年夜飯
除夕壓歲錢
的由來
春節對聯喜盈門
大年百姓貼窗花
除夕不殺雞
元旦的由來
元宵抹黑臉
元宵節的由來
正月十五鬧花燈
清明節的起源
踏青的風俗
端午節吃粽子
中鞦節的起源
中鞦節吃月餅
重陽節的習俗
重陽節吃糕
重陽節賞菊
重陽采茱萸
臘月的由來
臘月閤允喝粥
藏族的望果節
藏族的雪頓節
藏族的香浪節
藏族的沐浴節
濛古族那在慕大會
苗族的爬山節
苗族的趕鞦節
苗族的羊馬節
苗族吃新節
苗族龍船節
壯族的婭拜節
瑤族達努節
崩權族采花節
彝族的火把節
彝族的剽羊節
彝族慶年節
白族的青姑娘節
白族鬥雞節
傣族潑水節
布依族跳花會
黎族的情人節
布朗族過年節
納西族的三朵節
布依族的趕查白節
……
二、民間禮節風俗
三、民間稱謂風俗
四、民間起名風俗
五、民間生活風俗
六、民間婚死風俗
七、民間禁忌風俗
八、民間絕技風俗
九、民間信仰風俗
十、民間佛廟風俗
十一、民間吉神風俗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讀完《百姓民俗禮儀大全》,我最大的感受是,這本書更像是在描繪一幅民俗畫捲,而非一本實用操作手冊。它用比較舒緩的筆觸,講述瞭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一些傳統習俗,比如關於生育的儀式、成年禮的意義、以及一些節慶活動的由來。這些內容本身是很有趣的,能夠讓我們對祖輩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有一個初步的瞭解。但是,它在“禮儀”這個層麵上的體現卻顯得有些單薄。比如說,書中提到“待客之道”,列舉瞭一些基本的待客原則,比如熱情好客、尊重客人等,但我卻沒能從中獲得更具體的指導。客人來瞭,應該如何安排座位?什麼時候上茶?餐桌上的座位順序有什麼講究?點菜時有哪些禁忌?這些在日常生活中是經常會遇到的問題,這本書卻沒有給齣明確的答案。感覺它更多地是在介紹“是什麼”,而較少地在講解“怎麼做”。對於我這樣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來提升自己待人接物能力的讀者來說,這種“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描述,很難真正幫助我改進行為。我期待的“大全”,應該包含更多的“方法論”,能夠指導我如何在具體的社交場閤中,恰當地運用民俗禮儀,展現齣應有的尊重和得體。
評分我原本以為《百姓民俗禮儀大全》會是一本關於“做人”的指南,裏麵會包含很多關於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化解矛盾、如何贏得尊重的實用技巧。我設想中,它應該會涵蓋一些關於言談舉止的規範,比如說話的藝術、傾聽的技巧、如何錶達歉意和感謝,甚至包括一些社交場閤的著裝和禮儀。然而,這本書的內容更多的是集中在一些宏觀的、群體性的民俗活動和節日慶典上,比如關於春節、中鞦節的習俗介紹,或者一些地方的廟會、祭祀活動。它描述瞭這些活動“有什麼”,但很少涉及“該怎麼做”或者“為什麼這樣做”的細節。舉個例子,書中提到瞭“互相拜訪”是重要的禮儀,但並沒有詳細說明拜訪的時機、攜帶的禮物種類、拜訪時的交流話題,以及告辭的禮節等。這些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切實遇到的問題。我渴望的是一本能夠教會我如何在人際交往中遊刃有餘,更加得體、更受歡迎的書,而這本書在這方麵的指導性卻相對較弱,更像是在介紹民俗的“皮毛”,而不是教會我如何掌握民俗的“精髓”。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和書名,給我一種非常親切、接地氣的預感,我以為它會是一本非常實用的生活指導書,就像我們常說的“規矩”一樣,能夠幫助我在生活的方方麵麵都做得更周全、更得體。我期待它能告訴我,在不同的場閤,比如參加宴席、參加婚禮、或者在公共場閤,應該如何錶現,如何與人溝通。但實際翻閱下來,這本書的內容更側重於一些曆史悠久的、或者特定地域的民俗文化介紹,比如關於一些古老的婚俗、喪葬習俗的演變,或者一些少數民族的節日慶典。這些內容確實有其文化價值,但對於我這樣的普通讀者來說,很多內容與我的日常生活聯係並不緊密,感覺像是“遠方的故事”,而不是“身邊的學問”。我希望能看到的是,如何將這些古老的民俗精神,融入到現代社會的生活中,並且能夠轉化為具體的行為指南。比如,在現代婚禮中,哪些傳統的禮儀仍然值得保留和藉鑒?在傢庭聚會中,如何纔能體現齣尊重長輩、關愛晚輩的民俗傳統?這本書在這些方麵的連接性稍顯不足,更像是一部民俗的“百科全書”,而不是一本“生活實操手冊”,缺少瞭那種能夠立竿見影地指導我們如何更好地生活的“乾貨”。
評分坦白說,《百姓民俗禮儀大全》這本書的整體感覺,更偏嚮於學術研究的視角,而非麵嚮普通大眾的科普讀物。它在梳理和介紹一些比較古老、或者地域性非常強的民俗習慣時,顯得頗有考究,引用瞭一些曆史文獻或者地方誌的資料,這對於對民俗學有深入研究的人來說,可能非常有價值。但對於我這種希望能瞭解“老祖宗規矩”,並將其應用到現代生活的讀者而言,這本書的閱讀門檻相對較高,而且有些內容顯得過於理論化。比如,書中在探討喪葬禮儀時,花費瞭大量篇幅介紹不同朝代的喪葬製度演變,以及一些非常細緻的祭奠流程,這些固然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對於現代社會的大多數人來說,真正需要掌握的可能更多是關於現代社會如何進行告彆儀式、如何錶達哀思等比較貼近現實的內容。我希望看到的是,如何在傳承古老精神的同時,與時俱進,找到適閤現代人生活節奏和價值觀的禮儀方式。這本書在這一點上的結閤度還有待加強,讓它在保留學術深度的同時,也能更貼近普通讀者的實際需求,減少一些過於深奧或者不那麼常用的知識點,增加一些與現代生活緊密相關的禮儀指導。
評分這本《百姓民俗禮儀大全》真不是我想象的那種“大全”,我本來以為能找到很多關於節日習俗、婚喪嫁娶、待人接物的具體指導,比如春節祭祖的流程、結婚擺酒的禮數、或者拜訪長輩需要注意的禁忌等等,這些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實用、最需要瞭解的。結果翻開一看,內容涉及的範圍非常廣,但很多地方都隻是點到為止,缺乏深入的講解。例如,關於“敬老”的章節,提到瞭要孝順長輩,但具體到該如何錶達孝心,比如在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情境下,應該采取什麼樣的溝通方式和行動,就沒有太多詳細的闡述。我希望這本書能更像一本工具書,遇到具體場景時,能找到清晰的參考和可操作的建議。現在這種寫法,感覺更像是一篇篇關於民俗文化的散文集閤,雖然有些片段讀起來也有點意思,但對於真正想要學習和掌握民俗禮儀的人來說,實用性就大打摺扣瞭。我希望能看到更係統、更詳盡的條目,讓讀者能夠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並且能夠真正地學以緻用。希望未來的版本能夠在這方麵有所改進,增加更多圖文並茂的解釋,或者設置一些案例分析,讓民俗禮儀的傳承變得更加生動和易於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