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文化简史一本通
定价:58.00元
作者:何国松著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56393076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863kg
编辑推荐
何国松编写的这本《中华文化简史一本通》论及的中国文化,侧重的是学术思想、道德教育、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建筑风格、民俗风尚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中外文化交流以及隐藏在其中的时代风骨和文化特色。本书展现了历史发展中*关键的观念和物质文明中*动人的细节。特色的选材、深刻精到的见解、流畅清新的文字、精美而有代表性的图片,使得这部著作处处闪现着灵动与厚重。通过它,读者可以徜徉中华的历史长河,追寻先贤璀璨智慧。
内容提要
一个远离历史文化、头脑中失去这方面知识的人是贫穷的。作为中国人,我们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民族的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今天,创造明天。《中华文化简史一本通》,从头读到尾,一本书感悟中华璀璨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简史一本通》由何国松编写。
目录
中国人的起源仓颉造字的传说三皇世纪神农氏尝百草夏文化寻踪原始文化生活文明的初现青铜器及夏商周的物质文明三代的天命观察和人文传统古代巫术古代占卜古代禁忌宗法制度的建立宗周礼乐文明的形成士的崛起与私学的出现诸子百家的出现孔子和儒家经典道家的学术墨家的学术法家的学术军事家孙武古代岁时历法先秦时期的社会风俗中华文化的融合与统一秦文化的特征儒家思想的确立丝绸之路与敦煌文化道教的起源《周髀算经》成书造纸术的发明张衡的浑天仪和地动仪华佗的外科手术秦汉时期的教育秦汉时期的社会风俗建安文人集团的形成“竹林七贤”的成就陶渊明与田园诗魏晋玄学与清谈佛教东传玄奘西行佛教在中国流衍的宗派五族人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风俗吕才、李华的反世俗迷信思想卢藏用、李筌的“天人观”柳宗元、刘禹锡的“天人观”罗隐的反君主思想唐三彩与金银器辉煌的唐诗袄教的流传景教的流行摩尼教的传播基督教的传人隋唐佛学隋唐各族文化的交汇隋唐文化对东亚文化的影响两税法的实施隋唐时期的社会风俗宋代理学与中国文化宋代市民文化的繁荣宋代学校和书院的发展高雅的宋诗、宋词、宋画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指南针的发明与发展的发明与应用沈括和《梦溪笔谈》郭守敬和《授时历》宋元时期的社会风俗元曲的发展蒙元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元代地理学的发展元代的水利工程金元时期的医药学明代灭除异端的文化一统郑和下西洋与迁海令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哲学思想罗贯中著《三国演义》施耐庵著《水浒传》吴承恩著《西游记》曹雪芹著《红楼梦》明清地理学清代朴学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徐光启著《农政全书》中国部官修字典——《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与《四库全书》的编撰科举考试的演变明清时期的书院明清时期的社会习俗龚自珍、魏源与思想领域内的新变化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和文化的传播改良运动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的史学观点和王国维的史学贡献数学家李善兰、华蘅芳化学家徐寿铁路工程师詹天佑飞机设计师冯如“洋务运动”的兴起维新派教育近代艺术的发展对新型政治体制的探求西学东渐与中学西渐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大气而内敛,传递出一种沉静的历史厚重感。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触感温润,印刷清晰,文字排版疏朗适中,阅读起来十分舒适,不会有那种拥挤压迫的感觉。我尤其喜欢它那种淡淡的书卷气,仿佛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人心生亲近。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找到一本如此用心制作的书籍,实在是一种难得的体验。翻开扉页,那精美的插图和点缀其中的古朴纹饰,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仿佛一下子就被带入了历史的长河。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儒家和道家的学说,它们不仅塑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也对整个东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本书的序言中,作者似乎也对这一方面有所提及,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仅凭这开篇的氛围,就足以让我充满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更加深入浅出的方式,将那些抽象的哲学理念,用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案例呈现出来,让像我一样并非专业研究者,却又渴望了解中国思想精髓的普通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并从中获得启发。
评分我对中国古代的艺术成就一直都非常着迷,尤其是那些流传千古的绘画、书法、雕塑和建筑。我一直觉得,这些艺术作品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精湛,更是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从艺术的角度,去解读和阐释某些重要的历史时期和文化现象。比如,唐代的壁画是如何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宗教信仰的?宋代的山水画为何能够达到如此高超的艺术境界?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又蕴含着怎样的哲学思想?我希望这本书不是简单地罗列艺术作品,而是能够将艺术创作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因素紧密地联系起来,深入剖析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意义。如果书中能够配以精美的艺术品图片,并且对这些图片进行专业的解读,那将是对我来说非常有价值的。我希望能从书中看到艺术如何成为历史的见证者,以及艺术如何反过来影响和塑造历史。
评分我最近对明清时期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好奇,特别是当时的市井百态、民间风俗以及文人雅士的生活细节。很多时候,历史书籍往往侧重于宏大的政治事件和重要的历史人物,但对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却鲜有详尽的描述。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例如,能否通过一些具体的描写,展现当时人们的衣食住行,他们的娱乐方式,他们的节日庆典,以及那些隐藏在历史角落里的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比如,我想知道那时候的集市是什么样的?人们在酒馆里会聊些什么?节日里又有哪些有趣的习俗?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往往最能勾勒出一个时代的真实面貌。这本书的篇幅和定位,让我对它在这些方面的挖掘抱有很高的期望。我希望它能像一位技艺精湛的画师,用细腻的笔触,为我徐徐展开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亲身感受那个时代的呼吸与脉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文字符号。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非常感兴趣,虽然我们常常听闻“四大发明”,但对于古代中国在天文、数学、医学、冶金、纺织等领域取得的成就,我了解得并不深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这些方面的详细信息,并且能够解释这些科技成果是如何在当时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应用的。例如,古代的农业技术是如何进步的?中医是如何发展到如此成熟的?古代的建筑师和工匠是如何建造出那些宏伟的宫殿和精巧的园林的?我希望书中能够介绍一些具体的发明创造,以及那些默默无闻的古代科学家和工匠,他们的智慧和贡献。如果这本书能够将科技的发展与历史的进程相结合,说明科技进步对社会变革所起到的推动作用,那将非常有意义。我希望能从书中了解到,中国古代的科技并非停滞不前,而是有着其独特的发展脉络和辉煌成就。
评分我最近开始对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文化交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汉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互动,以及中国文化是如何吸收外来文化并加以融合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这方面提供一些深入的探讨。比如,丝绸之路是如何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的?佛教传入中国后,是如何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元朝和清朝时期,蒙古族和满族又是如何与汉族社会共存共融的?我希望书中能够呈现出一种更加立体和多元的视角,展现中华文化并非是孤立发展的,而是经过了无数次的碰撞、吸收和创新。我希望能够了解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的民族和文化是如何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今天中国的面貌。这本书的定位,让我对它能够提供这样一种宏观而又细致的解读,抱有很大的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