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東亞人文100導讀
定價:38.00元
作者:東亞齣版人會議
齣版社:四川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9-01
ISBN:9787540853778
字數:265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2k
商品重量:0.622kg
編輯推薦
東亞齣版人會議是一個非盈利性質的民間組織,它以促進東亞地區的齣版與文化交流為目的,由來自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颱灣以及韓國、日本的人文書籍齣版人組成。東亞齣版人會議於2005年鞦在東京舉行,此後的六年間輪流在各個國傢或地區舉行瞭多次會議。會議伊始即力圖避免當下許多“文化交流”中常見的一時性問題,而是以對各個國傢或地區人文書籍的齣版現狀以及與之密切相關的人文學科、人文知識領域諸問題進行持續而坦率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為目的。會議認為隻有這樣纔能瞭解相互的書籍齣版,包括對各自圖書齣版曆史情況的瞭解,也惟其如此纔能摸索到重新開展東亞“書籍交流”、“文化交流”活動的理想方式。
在書籍的産生與傳播方麵,近代之前的東亞擁有遠比西歐更為悠久的曆史,也保持著更為長久的書籍共享的關係。這種長期共享與交流不僅在東亞各地區催生瞭豐富多彩的書籍文化,也成為開拓具有各自特色的知識深化之路的巨大原動力。東亞齣版人會議將曾存在於東亞地區的書籍共享與交流的關係稱為“東亞讀書共同體”,並緻力於在當代再次促成這一關係的建立。
一本書瞭解東亞各國思想文化的淵源與流變
洞悉彼此鄰近卻相互隔膜的現代化心路曆程
書之路、讀書之路,是開啓人類社會之美麗前程的必由之路。
*值得分享的東亞100部人文學術名著
內容提要
20世紀的劇烈變化導緻東亞各國都麵對瞭現代化與全球化的時代主題,麵對瞭分裂與鄉愁、文化反省與重構的過程,東亞文明産生瞭嚴重的裂痕,曾一度失去或歪麯自我意識,由此産生瞭“隔閡的東亞”。重新認識東亞,需要剋服諸多障礙,要解決許多難題,尤其是文化關係問題。“東亞人文100”由東亞齣版人會議發起並確定書目,選編20世紀中葉以來東亞地區思想文化上的著作,其中,中國大陸、韓國、日本各26冊,中國颱灣16冊,中國香港6冊,並預定從2011年開始分彆以中日韓三種文字陸續精選推齣,以共享六十年來的東亞思想文化精華。
此導讀本即將上述100部作品,分彆介紹其作者、寫作背景、著作的特色和價值等。條目的撰寫者均為相關領域的知名學者和專傢,因此解題的撰寫切中要害,對著作的評價精闢、恰當,為讀者提齣瞭中肯的閱讀指導。一冊在手,可以幫助讀者瞭解東亞各國思想文化的淵源與流變,洞悉彼此鄰近卻相互隔膜的現代化心路曆程。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對東亞的文化發展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在我開始接觸一些亞洲的電影和文學作品之後,我越發覺得,要真正理解這些作品,離不開對其文化根源的探索。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就像是打開瞭一扇神秘的大門。我非常期待它能夠提供一個相對全麵且有條理的框架,幫助我梳理東亞地區在漫長曆史中形成的人文思想和藝術成就。我設想,這本書或許會從古代的哲學思想到近代的思想變革,再到當代藝術的創新,逐步展開。也許會涉及儒傢、道傢、佛教等對東亞思想産生深遠影響的宗教和哲學流派,也可能包括那些在文學、繪畫、音樂等藝術領域留下濃墨重彩的代錶人物和作品。我尤其關注的是,它是否能夠展現齣東亞各國之間在文化上的相互藉鑒與影響,那種既有獨立性又有聯係性的文化共生關係。因為在我看來,東亞的人文,並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像一張精美的網,彼此交織,共同構成瞭獨特的文明色彩。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窺見這張網的紋理,並從中感受到那種曆史的厚重與文化的魅力。
評分我拿到這本書的紙張和印刷質量,第一感覺是“用心”。厚實的書頁,清晰的字體,沒有廉價感,這在如今快餐式的齣版市場中,算是一份難得的誠意。我非常喜歡這種觸感,它讓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一本消遣讀物,更像是一份可以珍藏的文化産品。從書名《東亞人文100導讀》來看,我猜想它應該會以一種相對宏觀的視角來梳理東亞地區的人文發展脈絡,可能涉及一些重要的思想傢、文學作品、藝術流派,甚至是一些具有代錶性的曆史事件。我特彆好奇的是,它會如何處理“100”這個數字。是選齣100個獨立的條目,還是將它們串聯成一條清晰的時間綫或主題綫?如果是前者,我希望每個條目都能提供足夠的信息量,讓我對該主題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如果是後者,我更期待它能夠展現齣東亞文化之間錯綜復雜的聯係和相互影響,形成一個整體性的認知。這本書的封麵設計也很有意思,雖然我無法直接看到,但通常封麵是書籍內容的一種暗示。我希望它能夠以一種既有學術性又不失趣味性的方式,將東亞豐富而多元的人文景觀展現在讀者麵前,讓我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仿佛置身於曆史的長河之中,感受那些偉大的靈魂留下的印記。
評分剛翻開《東亞人文100導讀》,就被這厚重感和一絲絲曆史的氣息給吸引住瞭。雖然我對“導讀”這個詞總有一種“簡化”、“入門”的刻闆印象,但這本的體量和封麵設計,都預示著它絕非淺嘗輒止。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在“100”這個數字的限製下,去精選東亞地區如此豐富的人文遺産的。畢竟,東亞的概念本身就涵蓋瞭中國、日本、韓國乃至更廣闊的區域,曆史悠久,文化脈絡錯綜復雜,涉及哲學、藝術、文學、宗教、思想等方方麵麵。每一個領域單獨拎齣來,都足以支撐起一部鴻篇巨製。想象一下,要在一本書裏觸碰到那些影響瞭整個東亞文明進程的節點,要如何取捨,又如何勾勒齣它們之間的聯係,這本身就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我很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窗,讓我對東亞的人文世界有一個初步但又深刻的認識,能夠激發我進一步探索的興趣,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錶麵的介紹。那些名字,那些思想,那些流派,它們是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生生不息,又是如何相互激蕩,形成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東亞文化圖景的,這些疑問都讓我迫不及待想要在書中找到答案。
評分說實話,我對這類“導讀”性質的書籍,總有一種既期待又忐忑的心情。期待的是它能幫助我快速建立起一個係統的認知框架,尤其是在我作為一個對東亞人文領域瞭解不深的新手的情況下。但忐忑的是,很多導讀類書籍為瞭追求“通俗易懂”,往往會犧牲掉很多細節和深度,淪為一本“填鴨式”的百科全書,讀完後腦袋裏充斥著零散的概念,卻難以形成真正的理解。我特彆關注這本書在“導讀”這個功能上的處理。它是否能夠有效地將復雜的概念抽絲剝繭,以一種清晰、邏輯性強的方式呈現齣來?又或者,它會不會像一本旅遊指南,僅僅告訴我“這裏有什麼”,卻無法讓我感受到“這裏為什麼如此重要”?東亞的人文,尤其是那些深刻的思想和藝術錶達,往往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識和語境纔能體會其精妙之處。因此,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一種引導,一種啓發,能夠讓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更廣闊的風景,並激發齣我主動去瞭解那些“巨人”的動力。我希望它能教會我如何去“看”,如何去“聽”,如何去“感受”東亞的人文魅力。
評分拿到這本《東亞人文100導讀》,我的第一反應是,這一定是一本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讀的書。我並沒有期望它能夠像武俠小說那樣情節跌宕起伏,或者像科普讀物那樣圖文並茂、通俗易懂。相反,我更傾嚮於認為它是一本能夠引領我進行深度思考的書籍。東亞的人文,往往蘊含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細膩的情感錶達,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就能領悟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慢閱讀”的體驗,它或許會通過一些經典案例、思想流派的解析,引導我去探究那些構成東亞文化基石的元素。我非常好奇,作者會如何選擇那“100”個導讀點,是選取最具有代錶性的思想傢、藝術傢,還是那些在曆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事件或作品?更重要的是,這本書是否能夠幫助我建立起一種批判性思維,讓我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能夠主動地去分析、去辨析,去理解這些人文遺産在不同時代、不同語境下的意義。我希望它能夠成為我理解東亞文化的一把鑰匙,幫助我在浩瀚的文化海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航嚮,並能夠從中汲取養分,豐富我的精神世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