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实用导游文化鉴赏
定价:30.00元
作者:苏旅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1-01
ISBN:9787503229893
字数:454000
页码:36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5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一名的导游员,除了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之外,更要能为游客提供知识广博、内涵丰富的导游讲解。和教师一样,“要给游客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面对游客日渐专业的各类提问,我们的导游员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坚持日积月累,通过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加令人满意的导游服务。
本书精选十九个与导游工作为密切相关的中国文化专题,力争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侧重从导游的角度赏析各种文化,以期提高导游的鉴赏能力,同时帮助广大游客深入了解相关的中国旅游文化知识,提高旅游品位。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刚拿到手的时候,我有点被它的学术气息给震慑住了。字体排版很紧凑,引用的资料和注释看起来非常详尽,这不像是一般的旅游指南,更像是一本面向专业人士的参考手册。我一直以为文化鉴赏这种东西,是需要极高的文学素养才能完全领会的,但这本书的行文结构非常清晰,即便是像我这样半路出家、纯粹凭兴趣爱好的读者,也能找到进入的阶梯。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不同地域文化冲突与融合时的那种平衡感。比如,书中对某一特定节庆活动的描述,既保留了其原始的神秘色彩和宗教意味,又用现代的视角进行了合理的梳理和解释,避免了过度神化或简单标签化。这种多维度的解读,让我对“文化”这个宏大概念有了更立体、更宽容的理解。读完第一部分,我立刻感觉自己看待以往去过的那些地方的视角都变了,那些原本只是“好看的风景”的地方,突然间都拥有了厚重的历史重量和人情温度。这本书无疑是为那些渴望“深入了解”而非“快速打卡”的旅行者量身定做的。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着实是下了一番功夫,它没有采取纯粹的地理划分,而是更侧重于主题性的串联,这让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且富有启发性。例如,它会把不同地域的“礼仪空间”放在一起比较分析,揭示出虽然形式各异,但在社会等级和家庭伦理表达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跨地域、跨门类的比较分析能力,是普通旅游手册绝对无法企及的。它教会我的不是“记住这个叫什么”,而是“理解它为什么是这样存在的”。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进行一场高阶的思维训练,它拓展了我对“美学”和“秩序”的认知边界。每次合上书,我都会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立刻收拾行囊,去现场验证书中所说的每一个观察点,用自己的眼睛去重新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文化景观。这是一本真正能点燃探索欲望,并为这种探索提供深刻解读框架的优秀读物。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是带着一点怀疑的态度买下这本看起来有些“老派”的书的,毕竟现在网络上的信息碎片化严重,获取快速结论太容易了。但是,这本书的价值恰恰在于它的“慢”。它不急于给出结论,而是带领你一步步走过历史的长廊,感受那些文化基因是如何代代相传、在不同地域发生微妙变化的。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传统工艺美术时的那种匠人精神的侧写。书中描绘的那些工匠们,他们对待材料的敬畏、对技艺的执着,读起来让人肃然起敬。这不仅仅是关于“看懂”艺术品,更是关于理解创造这些艺术品的人的精神世界。这种对“人”的关注,使得整本书的基调非常温暖和有人情味,而不是冰冷的知识堆砌。它让我意识到,文化鉴赏的终极目的,或许是与那些逝去的、活着的创造者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这本厚重的书摆在桌上,光是沉甸甸的分量就让人对它寄予厚望。我一直对我们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充满好奇,尤其是在旅行中,总希望能多了解一些背后的故事和意义,而不是走马观花。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朴素,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这种务实的风格反而让我觉得它内容会很扎实。我翻开目录,那些关于地方风俗、历史遗迹的深度解读标题,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特别留意到其中关于江南园林意境营造的那一章,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仿佛能透过文字感受到曲径通幽处的清幽与雅致,那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不是看几张照片就能领悟的。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罗列事实,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在你耳边轻声细语,娓娓道来那些隐藏在景观之下的哲学思考和审美情趣。阅读的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想象自己身处那些场景,试图用书中的理论去“解码”眼前的景象,这种互动的过程,极大地提升了我对旅行的体验层次。我期待着能带着这本书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让每一次驻足都充满智慧的共鸣。
评分我通常对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书籍感到有些不耐烦,但这本书却有一种奇特的魔力,让我愿意沉下心来细细品味。它的文字风格非常典雅,但绝不晦涩难懂。作者似乎很擅长使用对比和类比的手法,将一些抽象的文化概念,比如“天人合一”的理念,通过具体的建筑细节或民间艺术品的图案来具象化呈现。我记得其中一段描述了某地传统民居的采光布局,它不仅仅是为了实用,更是对自然光影的艺术化捕捉和尊重,这种细致到极致的观察,让我这个平时大大咧咧的人都忍不住去注意身边的细节。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发是,真正的文化鉴赏,不是背诵导游词,而是学会“提问”——为什么会这样?它背后隐藏着古人的哪种生活哲学?每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产生一连串的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寻找现实中的答案,这比单纯阅读本身更有价值。它成功地将书本知识转化为一种主动探索世界的内在驱动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