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与旅行(辑)

岁月与旅行(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同程百旅会《岁月与旅行》编辑部 著
图书标签:
  • 旅行文学
  • 散文集
  • 随笔
  • 生活
  • 成长
  • 回忆
  • 散记
  • 游记
  • 岁月
  • 情感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巧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旅游出版社
ISBN:9787503257063
商品编码:29906507582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岁月与旅行(辑)

定价:69.00元

售价:51.8元,便宜17.2元,折扣75

作者:同程百旅会《岁月与旅行》编辑部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50325706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l Ø 倾听岁月,就是好的报答

l 在父女母子的缘分中,我们怎么让岁月不蹉跎,孝敬父母其实并不需要豪言壮语和挥金如土,上了年纪的爸爸妈妈需要的是儿女的倾听,好好读读他们的作品,听听他们的故事,你会发现他们那么激情澎湃的声音中抗击了多少岁月的风霜,迈过了多少困难和曲折,坚定的脚步声都倾注在我们的一颦一笑之中。停下来,端详他们的音容笑貌吧,我们见惯了他们营造的彩虹家园,背后的暴风骤雨更需要我们去了解,去感受,如果你能懂,那会看到他们含泪的微笑。

l Ø 我们继承的应该是长辈的精神性格

l 总有一些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将我们包围,家人,这个词总能带给我们无限的温暖和感动。读着《岁月与旅行》中的文章,你会感受到这些中老年人无限的爱意,对家人,对朋友,对事业,对旅行,对人生。他们有着顽强的品格,认真的精神,在艰难的历史环境中,他们是如何坚毅地支撑,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你能从中感到心灵的碰撞。而我们*能汲取的就是他们永不言败的精神养料,能打动人的,就是简单而原始的东西,善于学习的品质,对的不懈追求,诚信的品格,都值得继承。

l Ø 旅行,是丰富中老年生活的一道彩虹

l 从我们出生开始,无论境况如何,我们的父母都会竭尽全力让我们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老年生活不是人生的尾巴,父母同样需要我们精心呵护,为他们营造一个愉快的老年生活,而旅行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好方式,去大千世界看看走走,把身上的担子放下来,把为我们操碎了的心填补上,“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有多少中老年人有这个热烈的愿望。从书中一个个旅行故事中,就能看到风光正好的中老年人的精神面貌。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中老年人的旅途与人生故事随笔集,记录了他们的旅行生活和人生感悟,能够体现当下中老年人的精神面貌,听着书中父母的旅行故事,你会发现父母的爱情——“有一种情叫执子之手”“带着‘她’去旅行,不要给生命留下遗憾”;也会惊讶他们的雄心壮志——“‘老夫聊发少年狂’八旬老人志在‘世界之旅’”“我的世界之旅从101岁开始”;你会读懂他们的坚强——“回家”“岁月与旅行”;也会跟着他们欢欣雀跃地探索世界——“60多岁南极探险旅行,0℃挑战冰泳”“难忘仙本那”。从一篇篇文章中领悟到中老年人充满激情和想象的生活。

《岁月与旅行》就是这样一本书,它给中老年人提供了一个讲述的舞台,讲述岁月,抒怀,在旅行中享受人生。也给了青年人一个理解老人,关爱老人的平台,岁月就是一部历史,旅行就是一幅画卷,去倾听吧,那是好的报答。


目录

序言一 程文栋/ 1

序言二 吴志祥/ 3

◎章 旅途情缘

回家/ 2

旅行,为了爱/ 7

我已满头白发,但我爱你如初/11

有一种情叫执子之手/13

“老夫聊发少年狂”八旬老人志在“世界之旅”/15

梦回江南我愿陪你看尽世间繁华/17

在战火纷飞的叙利亚,才懂得和平的珍贵/19

旅行让生命有尊严地延续/22

带着“她”去旅行,不要给生命留下遗憾/24

遥念独克宗/ 27

半截的诗/ 30

难忘故乡往事/32

老伴, 带她跨越万水千山/35

生意失败后,我在拉萨找回自我/ 38

约定/ 40

退休后,圆梦开始/44

邂逅你,是我这一生美的意外/48

一场迟来的婚礼/51

我的世界之旅从101岁开始/ 54

岁月与旅行

— 一个40后的爸爸对70后儿子述说的回忆/57

和你一起看草原/61

旅行的痕迹/ 69

一次旅行一口茶/72

我们爬的不是山/74

老宅的那棵香橼树/76

为我们的爱情放个假/78

从青梅竹马到老来伴,用旅行谢谢你的陪伴/80

爱,不仅是常回家看看,还是陪他们出去走走/82

这一生,我们一起行走/84

现在出发,一切都不会太晚/86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88

生活是水,旅游是糖/90

十年后的一段旅行

—他,叫作悟静/93

人世艰辛,我们互相搀扶走过/95

这是一个善意比恶意多的世界/97

越旅游,越年轻/99

◎第二章 岁月梦想

我希望的人生是“在路上”/102

梦想,一直在路上/104

在路上,感受人情温暖/106

爱他,就带他去旅行/108

旅行本就是带上灵魂的游戏/110

317,那些风景那些故事/114

平凡之路上的节点/118

夕阳金,人生之升华/120

记一个萍水相逢的少年/122

让我的足迹遍布世界/124

在旅行中品味岁月/126

在路上/ 128

我无法说一别两宽,因为你对我永远“亏”/131

旅行,只为遇见那个被我遗忘的自己/133

我和她,去看美的风景/135

◎第三章 一路寻觅

末班车/ 146

少女,这是一封送与你的情书/148

爱情阶梯/ 152

在路上,那一场场山长水远的相遇/157

生活不该是一段走向坟墓的旅行/160

一次旅行一段回忆一抹憧憬/162

爱,在旅行中升华/165

大理,二十年的眷念/168

游台随记/ 175

行走是一种信仰/178

梦回水乡/ 180

“谢谢阿姨”,一次返璞归真的旅行/182

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蓝宝石公主”号邮轮游记/184

此生有幸

—结缘同程、结缘吴总/186

她,一直在路上/188

去圣托里尼寻找宁静/190

旅行中的人,才是绚丽的风景/193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195

夕阳无限好,越走越想走

—邮轮上的广场舞/198

好的幸福是陪伴/201

旅行

—老年人的走读大学/204

幸福就是和喜欢的人去旅行/206

那些景那些人那些故事

—腾冲之旅/208

有一种相识,叫缘分/212

在旅行中,梦想成真/214

每天的人生都是进行时,我们在路上丰富自己的故事/217

说走就走,遇见不一样的惊喜/219

点滴烟雨,情怀岁月/222

陪伴,是长情的告白/224

和老闺蜜的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226

◎第四章 行走足迹

走进张谷英村,探索岁月的秘密/230

60 多岁南极探险旅行,0℃挑战冰泳/232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南非之旅/236

318 骑行

—景在眼前,梦在远方/243

穿越时代!贵州红色游,重走长征路/245

西藏,是远方,更是故乡/247

新西兰米尔福德峡湾,天地间,岁月永恒/252

一个来了就难以忘怀的地方,美丽的西双版纳/254

卢塞恩湖畔的冰雪奇缘

—铁力士雪山/257

蓝色星球上后一片净土,翻山越岭只为看你/262

十二日游记,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俄罗斯和北欧/265

走进丽水,才知道世间竟有这么美的世外桃源/277

游山玩水增长知识,遇好导游旅途愉悦/280

新疆之行,许我一个魂牵梦绕的惊艳旅程/284

八旬老人游三亚,四世同堂享受旅行乐趣/287

江郎山之行,感悟人生先苦后甜/290

撑着拐杖畅游约旦佩特拉古城/293

难忘仙本那/297

缤纷布里斯班

—追寻黄金海岸的足迹/301

◎影像惊艳

难忘仙本那/ 前彩

南极缘/ 前彩

南极缘/ 中彩

难忘仙本那/ 中彩

西部之旅/ 后彩

三十多年的日出情结/后彩

游走天地间/ 后彩

◎百旅会简介·部分媒体报道·征稿启事

百旅会简介/313

新华社:全国中老年旅游服务品牌“百旅会”宣布成立/314

《江南晚报》:“我的世界之旅,从101岁开始”/ 317

中国经济网:同程旅游携手旅游卫视启动首届中国中老年

旅游春晚/ 319

旅行里慢慢知味 岁月里渐渐沉香《岁月与旅行》征稿启事/ 323

后记 李志庄/ 326


作者介绍

本书的作者是一群普通的中老年旅游者,他们的年纪都在六七十岁,这些中老年人参加了同程百旅会的《岁月与旅行》征文大赛,本书的文章都来自他们的作品,一部书,108段人生。这些普通的中老年朋友感情真挚,朴实自然,打动人的,就是简单而原始的东西,在这里你会发现一个不曾领略过的中老年世界。


文摘












序言



岁月与旅行(辑) 一、 序曲:一段未竟的旅程 “岁月与旅行(辑)”并非一本讲述某个特定地点或某个固定时间段的游记。它更像是一串散落的光影,一段在时光长河中蜿蜒而行的探索。这本书籍,如同一个怀揣着无限好奇心的行者,在人生的岔路口停歇,在历史的遗迹旁沉思,在风物人情的交织处驻足。它试图捕捉的,是旅行本身带来的体验,是岁月沉淀下的感悟,是两者交织而成的,一种独属于个体生命轨迹的痕迹。 本书的构成,并非围绕着一条清晰的叙事线展开,而是由一系列相对独立的片段、观察、随笔、甚至是偶尔的片段式回忆所组成。这些片段,如同旅行中拾取的贝壳,各自闪耀着不同的光泽,却又共同诉说着一个关于“在路上”的故事。它们可能是在一个遥远的古镇,清晨薄雾中听到的第一声钟响;可能是在一次长途跋涉后,品尝到的当地最寻常却最真挚的一碗面;可能是在人群熙攘的市集,不经意间瞥见的,某个老人脸上刻满沧桑却又安详的笑容;也可能是在寂静的夜晚,独自一人仰望星空时,内心深处泛起的,对过往的追溯与对未来的期许。 “岁月与旅行(辑)”并非旨在提供详尽的攻略或生动的风光描绘,尽管这些元素可能不经意间穿插其中。它的核心,在于探寻旅行如何改变我们,在于岁月如何在每一次的跋涉与停留中,在我们的生命画布上添上独特的色彩。它关注的,是那些在旅途中发生在我们内心的细微变化,是那些在行走中被重新审视的,关于自我、关于世界、关于生活的认知。 二、 篇章一:行走中的风景与心绪 本书的第一部分,更侧重于“行走”本身所带来的直接感受。这里没有宏大的历史叙事,也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只有最纯粹的感官体验与最真挚的情感流露。 想象一下,当你踏上一条未知的古道,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草木混合的清香。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耳边是潺潺的溪水声,远处是偶尔传来的鸟鸣。每一步,都踩在历史的尘埃上,仿佛能听到遥远的脚步声在回响。这里,旅行不再是简单的观光,而是一种沉浸,一种与自然、与历史的对话。每一个细微的感知,都可能成为触发思考的火花。 又或者,你置身于一个异域的市井之中。空气中飘散着各种香料混合的独特气味,嘈杂的人声交织成一曲生动的交响乐。街头巷尾,琳琅满目的商品,五颜六色的服饰,以及一张张陌生却充满故事的面孔。在这里,你可能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却也在不经意间,被这鲜活的生活气息所感染。你观察着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品尝着他们习惯的味道,试图理解他们背后的文化与价值观。这是一种视觉与味觉的盛宴,更是一种心灵的碰撞与融合。 有时,旅途中的孤独也是一种风景。当夜幕降临,四周一片寂静,只有远处传来的犬吠或风声。此刻,你或许会感到一丝漂泊的渺小,一丝与世界的疏离。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的时刻,内心深处的自己才得以清晰地显现。那些平日里被喧嚣所掩盖的思绪,那些被遗忘的梦想,那些深埋的情感,都可能在静谧中缓缓浮现。孤独,并非是一种绝望,而是一种与自我深入交流的机会。 本书的第一部分,就是要记录下这些瞬间。这些瞬间,可能发生在阿尔卑斯山脉的某个徒步路线,可能发生在印度洋沿岸的某个小渔村,可能发生在江南水乡的某个清晨,也可能发生在北国边陲的某个寂静黄昏。它们是零散的,却又相互呼应,共同描绘出“行走”本身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三、 篇章二:岁月沉淀的痕迹与回响 旅行,总是与岁月密不可分。每一次的出发,都是对过往的回顾与对未来的期盼。而每一次的归来,都带着岁月的痕迹,以及对过往的沉淀与升华。 本书的第二部分,则将视角更多地转向“岁月”本身。这些“岁月”,并非指代具体的年轮,而是指代那些在旅途中、在生活中,不断累积、不断打磨,最终沉淀下来的,关于智慧、关于感悟、关于人生的思考。 旅行,往往是梳理思绪的绝佳契机。当脱离了熟悉的日常环境,当远离了日复一日的琐碎,我们的大脑会变得更加清晰,也更容易看到事物本质。那些曾经困扰我们的难题,那些纠结不清的情感,在新的视角下,或许会迎刃而解。或者,即使无法找到明确的答案,我们也能从中获得一种新的理解,一种更宽广的胸怀。 “岁月与旅行(辑)”中的篇章,可能探讨的是关于“放下”的艺术。每一次的旅行,都意味着暂时的告别。告别熟悉的环境,告别固有的习惯,甚至告别某些曾经执着的事物。而这种告别,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学习放下,才能轻装上阵;学习放下,才能接纳新的可能。岁月在旅途中教会我们,并非所有的事情都值得我们紧紧抓住,很多时候,适时的放手,反而能带来更自由的灵魂。 书中也可能穿插着对“记忆”的思考。旅行中的很多场景,很多人物,都会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这些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被美化,也可能被模糊。但它们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是我们构成“自我”的基石。而岁月,则像是筛子,将那些真正重要的、有价值的记忆留存下来,将那些无关紧要的悄悄过滤。 更进一步,本书可能会触及“成长”的议题。旅行,总是在不断地挑战我们的舒适区,在不断地让我们面对未知。每一次的克服困难,每一次的适应变化,都在悄无声息地塑造着我们。岁月,就是这样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它让年轻时的冲动逐渐归于沉稳,让年少的迷茫逐渐显现清晰。旅行,则是这种成长的催化剂,它加速了岁月的进程,也让成长的印记更加鲜明。 四、 篇章三:跨越时空的对话与回响 “岁月与旅行(辑)”的第三部分,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时空维度。它试图在个体有限的生命体验中,捕捉到与更宏大的历史、更深邃的文明,以及更普遍的人性之间的共鸣。 当你在某个古老的遗迹前驻足,看着那些风化的石壁,听着那些沉寂的故事,你是否会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那些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悲欢离合,是否仍然在空气中留下淡淡的痕迹?旅行,让我们有机会触摸到历史的脉搏,让我们有机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审视当下,去思考未来。 本书的篇章,可能描绘的是一次与古老文明的“邂逅”。也许是在埃及的金字塔下,感受古埃及文明的神秘与辉煌;也许是在希腊的雅典卫城,聆听哲学思想的源头;也许是在中国的长城上,体会中华民族的坚韧与壮丽。这些文明的印记,并非只是静止的展品,它们蕴含着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承载着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同时,旅行也是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流的过程。即使语言不通,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也能传递温暖与理解。书中可能会记录下一些短暂却深刻的人际互动,这些互动,让我们看到,尽管文化习俗千差万别,但人类的情感却是共通的。爱、亲情、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们共同拥有的。 “岁月与旅行(辑)”也可能涉及对“意义”的追寻。在一次次行走与停顿中,在一次次观察与思考中,我们可能会对生命的意义产生更深的体悟。旅行,让我们跳出日常的局限,去审视“何以为人”,“为何而活”。它可能是一种对个人价值的探索,也可能是一种对集体命运的关怀。 五、 尾声:永恒的在路上 “岁月与旅行(辑)”并非一本以“终点”为导向的书籍。它的魅力,恰恰在于其“过程”的价值。这本书籍,就像一次漫长的旅程,没有明确的句点,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启程。 无论是在书中描绘的某个具体场景,还是在字里行间流淌出的某种感悟,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激发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唤醒读者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未知的好奇。它希望鼓励每个人,都能勇敢地踏出自己的步伐,去感受世界的广阔,去体味岁月的深沉。 “岁月与旅行(辑)”所希望传递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永不停止探索的精神,一种拥抱变化的精神,一种在行走中不断认识自我的精神。它相信,每一个个体,都拥有一条独一无二的生命轨迹,而每一次的旅行,每一次的时光沉淀,都在为这条轨迹增添着属于自己的色彩与光芒。 或许,你读完这本书,会因为某个场景而想起自己曾经的某次旅行;或许,你会因为某个观点而开始审视自己的人生;又或许,你会突然生出一种冲动,想要收拾行囊,去探索一个未知的远方。这,便是“岁月与旅行(辑)”所能带给你的,最真挚的回响。因为,真正的旅行,永远在路上,而真正的岁月,也永远在流淌。

用户评价

评分

整本书读完,我不得不承认作者在构建情绪氛围方面的高超技巧,那种淡淡的、挥之不去的忧郁感贯穿始终,如同午后三点的斜阳,将一切镀上了一层略带伤感的金色。我原本期待的,是那些关于征服困难、适应环境的激情洋溢的篇章,是那种在克服了体力或环境障碍后获得的纯粹的、原始的喜悦。我希望书中能有关于徒步穿越无人区的描写,关于在异乡遭遇险境后如何凭借智慧和勇气脱险的惊险故事。但这本书里,最大的“危险”似乎是内心某种情绪的悄然滋长,最大的“穿越”是心境的微妙转变。作者似乎刻意避开了所有可能引发肾上腺素飙升的外部事件,转而沉浸在对“存在感”和“意义”的追问之中。这种纯粹的精神探索固然有其价值,但对于一个渴望在文字中体验到身体律动和感官刺激的读者来说,它提供的是一种近乎冥想的状态,而非一场酣畅淋漓的冒险。读完后,我感到心灵被洗涤过,却遗憾地发现,我的“旅行地图”上并没有增加任何新的标记点。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正计划着下一次海岛探险,想着或许能从中汲取一些关于热带气候下生活哲学的灵感,或者至少,找到一些关于如何应对突发状况的实用建议。然而,这本书提供的“干货”似乎完全不在那个领域。它的叙事像是一张巨大的蜘蛛网,每一根丝线都连接着某种微妙的情绪波动。我试着在文字中寻找关于攀登高峰的艰辛、穿越沙漠的干燥、或是与当地人进行语言不通的交流后获得的成就感,但这些期待最终都落了空。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对“时间”这个抽象概念的解构和重塑。作者似乎对“等待”和“遗忘”有着近乎偏执的兴趣,笔触细腻到几乎可以触摸到光影在墙上移动的速度。这种专注度是惊人的,但对于一个渴望阅读新鲜见闻的读者来说,未免显得有些沉闷。它更像一本高级的心理分析报告,充满了对人类微妙情感的精确描摹,而非一本激发户外热情的游记。我读完后,依然对那个海岛一无所知,但我似乎对自己在沙发上度过的那个下午有了更深的理解,这可能也是一种收获,只不过,它偏离了我原本设定的航道太远。

评分

坦白说,我带着对“发现新奇事物”的强烈渴望打开了这本书。我期待着能读到那些关于未知地域的奇特动植物,那些未被现代文明完全同化的部落习俗,或者仅仅是对某个遥远国度风俗习惯的详尽描述。这本书的标题确实带有一种“行万里路”的暗示,足以引发读者的想象。然而,作者的笔触却像一台高倍显微镜,专注于放大那些最微小的、最常被忽略的细节——比如书签的折痕,水杯上凝结的水珠,或是窗外一片叶子的枯萎过程。这种对“当下”和“微观”的极致捕捉,使得整本书的视野变得极度内敛。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细看你所在房间的哲学著作”,而非一部关于“如何探索世界的地理志”。每一次翻页,我都带着一丝期盼,希望能看到一个截然不同的地理坐标被提及,但最终,我发现作者的“旅程”始终是向内的,是对现有环境的无限延伸和深度挖掘,而不是向外的空间拓展,这与我的阅读期待产生了巨大的落差。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如同精雕细琢的瓷器,每一个词汇都摆放在最恰当的位置,形成了无可挑剔的和谐感。我本以为这种高度的文学性会伴随着宏大的叙事背景,比如对某个历史事件的深度介入,或是对某个文明兴衰的记录。然而,作者的“舞台”极其狭小,几乎所有的场景都限定在室内、私密空间或是记忆的片段中。这使得整本书的氛围变得异常凝重,甚至带有一种近乎压抑的克制。我渴望看到那种“身处异地,必须依靠本能生存”的紧张感,或者至少是体验那种文化冲击带来的震撼。但这套书里没有喧嚣的集市声,没有陌生的食物气味,更没有因为迷路而产生的焦急呼喊。一切都井井有条,情感的爆发点也像是经过了精密计算的,总是在即将冲破边界时被一种优雅的力量拉回。这种精致的内省,固然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但对于期待获得关于世界广度认知的人来说,就像是品尝一道用料考究但味道单一的法式甜点,回味无穷,却缺乏那种热烈奔放的生命力。

评分

这本书读下来,感觉就像是乘上了一艘穿越时空的船,船长似乎对人生的起伏有着深刻的洞察。虽然我期待在其中找到关于那些远方山川河流的描绘,那些地图上被标记、相机里被定格的瞬间,但它呈现的更多是内心深处的风景。作者似乎更热衷于剖析那些隐藏在日常琐事下的情感暗流,比如一次不经意的眼神交汇,一次漫长等待后的释然。文字的张力很强,常常一个短句就能在脑海里激起一连串的画面,但这些画面往往是室内布景,是旧照片泛黄的边缘,是清晨厨房里咖啡蒸汽上升的轨迹,而非广袤天地间的辽阔。如果说旅行是关于“去哪里”,这本书更像是关于“为什么而停留”。它没有给我任何新的地理坐标,却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安身立命的那个“此地”。我总觉得,在字里行间,我应该能捕捉到一些关于异国风情、异域文化的侧写,哪怕只是匆匆一瞥的印象,但最终,我只收获了一份关于“在自己内心深处进行长途跋涉”的详尽指南。这是一种奇特的体验,与我预想中那种充满异域色彩的冒险故事大相径庭,更像是一场漫长而私密的哲学探讨,让我开始思考,真正的远方究竟是否存在于脚下的路,还是凝视镜中的那双眼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