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爱的五种能力
定价:35.00元
作者:赵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7506374903
字数:
页码:22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爱的五种能力(升级版)》内容特色如下:
1.《爱的五种能力》2014年作家出版社精心打造其升级版隆重上市!
2.《爱的五种能力》教会你如何运用完美的良性沟通技巧,创造完美的两。
3.《爱的五种能力》这门悄然流行于北上广的两情商课,改变了无数人的情感生活。
内容提要
爱情需要学习,婚姻需要练习。情感教练赵提出:爱一个人需要具备爱的能力,但它包含了五种具体的能力,它们是——情绪管理、述情、共情、允许、影响。这五种能力也是情商的具体体现。本书结合真实案例详述爱的五种能力,帮助你重新认识爱,修复爱,拥有爱,传播爱。
你有下列“不适症状”吗?
一直单身,迟迟找不到合适的人
喜欢的人经常被吓跑
全心全意付出,人家却不领情
关系中出现第三者
婚前信心百倍,婚后却不如人意
婆媳关系处不好
正在考虑要不要离婚
……
如果有其中之一,那这本书就是你需要的。
目录
作者介绍
赵,知名情感教练,婚姻家庭咨询师,北京心灵智慧婚恋培训机构创始人,浙江卫视等多家卫视特邀情感嘉宾。
2008年起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讲授《爱的能力》婚恋心理课程,好评如潮。
著有:《爱的五种能力》《嫁个好老公》《积极恋爱心理学》
文摘
部分 拥有爱的能力,与谁结婚都幸福
在我和太太结婚的前两年,我们过得很辛苦,生活不像恋爱时想象的那样美好。我们经常吵架,曾经的浪漫荡然无存,两人心中经常充满了怨气,稍有不如意,便会引发一场冲突,更谈不上什么幸福。
我记得比较清晰的几次争吵,都是晚上准备睡觉的时候在床上发生的。我反复想让她认识到她自己的错,而她情绪一上来,便会冲过来抓我。我用力抓住她的双手不让她抓,她用力想挣脱。经常是这样僵持了一阵儿,我们都累了,就以这样的姿势睡着了。
有一次,我刚睡了一会儿,在睡梦中感觉有人骑在了我身上,我睁开眼睛,在黑夜中我看到她摁住我说“我恨你,我恨你!”
那一刻,我很愤怒,把她从身上推开,任由她蒙在被子里哭泣。我也很委屈,躺在床上,两行热泪从眼角流下。我不想要这样的生活,想要放弃,可想到襁褓中的儿子,又于心不忍,我实在不愿让他在成长中缺少父母任何一方的爱。
我的婚姻遇到了很大的挑战,我却不知道这是怎么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婚后的生活会这样?继续跟她生活我痛苦,分开我更痛苦!我不知道怎么办了。
我感觉自己像被关在了一个牢笼里,四周都没有门,我找不到出口。
有时我会这样安慰自己,为了孩子,我就委屈一下自己,忍到孩子十八岁,等孩子成人了,实在不行就和她离婚。
就像苹果砸到牛顿头上一样,或许解决很多重大问题的灵感总是在不经意间来到的,我的婚姻在我偶然参加了一个课程后发生了转机。
一次,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参加了一个自我成长的课程,课程本身并不是针对婚姻问题的,却歪打正着,把我的婚姻发展方向打到理想的轨道上了。
老师要我们大家做一个游戏,学员被分成几组,我被选为其中一组的组长,带领组员参与游戏。我理解错了游戏规则,组员中有人理解对了,他们告诉我时,我却不听,坚信我自己是对的,结果可想而知,我们输了。
老师点评时说:“,你有没有发现你们为什么输了?你的理解是错的,有人理解是对的,可你根本就不听他们说话,就相信你自己是对的。不聆听别人,那么自我,以为这是你一个人的小组,怎么会不失败”
说到这里,老师并没有停止,他下面的一句话也许是无意中说出来的,但改变了我后来的命运轨迹,包括事业和爱情。
他说:“如果你结了婚,就这样的性格特点,估计你也幸福不到哪里去!”
这句话,似一记重拳击到我心灵深处,我被深深触动;又像有人给迷迷糊糊的我泼了一头冷水,我瞬间清醒。我立即就在心里默默地问自己:“我的婚姻不幸福,难道是我的问题?”
结婚以来,我一直以为,我们之间主要是她的问题,我是没错的。如果我错了,那就是我找错了人,找了一个从小娇生惯养、缺少耐心、动不动就发脾气的娇,几乎每次吵架都是以她先生气而开始的。
但那个失败了的游戏,刚刚发生的事实,已经证实了我分明是会犯错的。难道在我的婚姻里我也有错?只是我没有发现而已?
带着这个问题,在课程结束后,我开始了自我觉察和思考的过程,开始观察我们之间的互动模式,以及我的内心反应,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也摸到了这扇通往幸福的秘密通道的大门。
人的命运也许就是由自己的注意力决定的,当我开始把注意力放在我自己身上向内找时,我的婚姻发生了质的改变,同时变化的还有命运的轨迹。
章 · 向内找,发现幸福之路
在开始觉察我们的互动方式几天后,我就发现了我们之间的一个小模式:
我太太婚后开始容易忘事,比如忘了关水、关火、关门,还有时出门忘带手机、忘带钥匙,曾经买菜时把钱包忘在买菜的摊位上。生活中的东西用过了就随手放下,很少归位,所以,她经常找不到东西。
我是一个很少忘东西的人,自然也不允许她忘。一遇到她忘东西时,我就会指责她,批评她。在这之后,她的脾气越来越差,忘东西的次数没有减少,反而更加频繁,我对她的失望更多,于是更多地指责、批评她,然后,她忘东西更多,一个恶性循环。我们关系的恶化也是从这儿开始的。
我决定从这里开始尝试一下,做些改变试试效果。
随后,当我发现她再忘东西时,不再指责和批评,而是装着不知道。看到她出门时没有把放在桌上的手机拿走,我也不说话。就这样,等她发现时,会匆匆忙忙地回来取手机,我就装模作样帮她找手机。
记得一个冬季的傍晚,她下班回家开门时发现没带钥匙,就给我打电话。我当时还在单位,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家,她就在门口冻了一个多小时。北京的冬天很冷,那一次她冻得浑身冰凉。
令我没想到的是,两个月后效果就显现出来了,我发现她忘东西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虽然这是我期待的结果,但当事情真的发生时,我还是深深被震撼。
我之前指责、批评了几年她没有改善反而更加严重的特点,当我不再指责和批评,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就发生了改变。
而且她的情绪也更加平静,我们吵架的次数大大减少,关系好转,愉快的时间多了起来。乌云密布的生活里,开始照进了些幸福的阳光。
这真是令我太惊讶了!我花了那么长时间找她的原因、改变她,我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糟糕。我开始改变我自己的指责和批评的模式,不再改变她时,她反而自己变了,我们之间也变好了。
到这时,事实已经摆在了我面前,我终于意识到,原来是我有问题。我不接纳她,不允许她有缺点,只知道批评和指责,一心想着改变她。
此时,我又自责,又有些兴奋。自责以前错误的做法,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的痛苦;兴奋是因为我隐隐感觉到,我可能找到了一条通往幸福的路。至于这是一条怎样的路,我当时并不确定。
我亲眼看到了她的变化,亲身体会到了我们之间关系的改善。我知道是由于我对她从不接纳到接纳导致了这个结果,但其中的原理是什么我当时是不明白的。
多年之后,当看到风靡全球的《哈佛幸福课》时,我找到了接纳会导致成长的科学依据。泰勒·本沙哈尔教授在课中讲到麻省理工大学曾经做的一个实验:
实验人员对处在迷宫中正在寻找出口,以及已经走出迷宫的小白鼠,分别进行了大脑扫描,发现小白鼠学会走迷宫,主要是在走完之后的休息时间,而不是走的过程。用泰勒·本沙哈尔教授的话来说就是:“那些来来回回在迷宫里跑得很辛苦的小白鼠,并没有那些跑出去之后休息一下,坐在那里喝点儿小酒的小白鼠更快学会走迷宫。”
实验人员认为,小白鼠在放松、安静下来之后的时间里,通过回忆走迷宫的过程,重放、整理记忆,对信息进行重新加工,学会了走迷宫,而非主要在过程之中。
实验人员得出的结论是,重现可能形成一种“学习记忆机制”,他们称为内省式学习。泰勒·本沙哈尔教授认为在这一点上,人的学习机制和小白鼠一样,都是在安静下来后学习的效果更好。因此,能够安静下来的人,学习的效果更好。
这一点,在我近几年给大学生们演讲时,顺便做的调查中也得到了证实: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情感、恋爱等问题,近几年,北京部分大学的心理协会等社团会邀请我去给大学生们做恋爱、情感心理培训。每到一个大学讲课时,我都会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觉得你父母的婚姻幸福吗?”然后让觉得父母婚姻幸福的学生们举手,调查的学生总人数超过1000人。
举手的学生占比,呈现出一种规律:招生时录取分数线越高的大学,举手的学生越多。
也就是说,高考时成绩越好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婚姻幸福的比例越高。比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学生们举手的比例超过50%,其他大学举手比例都在50%以下,有40%多点的,有30%多点的,我去过的一所专科学校,举手的人数低于20%。
这说明,父母婚姻幸福的学生,学习成绩容易好。为什么呢?
父母婚姻不幸福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可能会经常吵架、冲突、相互攻击、或冷暴力。孩子经常处于紧张、焦虑之中,在家里时内心经常难以安静下来学习。
而父母婚姻幸福的孩子,没有来自父母婚姻方面的过多压力、紧张和焦虑,经常能处于安静的环境中。按照安静环境中学习的效果更好的原理,他们有更多机会在大脑中重现所学内容,加强记忆。
我太太婚后忘东西这个特点,首先跟婚后的生活压力增大有关,婚前在她的原生家庭里,需要她考虑的事情很少,生活几乎没有什么压力。
婚后她又要承担繁琐的家务,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还需要考虑双方老人、兄弟姐妹之间的事情,加上有一定的经济压力。一时没有适应婚后生活的她,精力有些不够用,难免会顾此失彼。
按照麻省理工大学这个实验的原理,如果我能理解她,接纳她,她更容易安静下来,也更容易从实践中学习,成长自己,适应婚后的生活。而当时执迷不悟的我,只是一味地指责她、批评她,不接纳她。这不但使她安静不下来,还增加了她的压力和焦虑,使她更容易忘东西。
就好像实验中的小白鼠,如果每当它们出了迷宫,实验人员就拿小棍驱赶它们教训它们,不给它们安静的机会和空间去重新通过回忆加工信息,它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学会走迷宫,甚至,它们会讨厌走迷宫这件事情。
而后来我故意看见我太太忘东西时不说,她先是没有了来自我的压力,焦虑自然会降低一些,无意之中给了她安静下来的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她更容易反思自己,成长自己。所以,才会出现两个月之后她忘东西次数减少了的现象。
这意味着,爱人犯错误的时候,会本能地静下来进行反省,如果他已经自责了,就不要再指责他。因为这可能会让他产生不必要的焦虑、愤怒等情绪,不能安静下来,从而影响他的自我反省,他的注意力会从反思、成长上被转移。不被接纳的犯错,反而更不容易改正。
没有人是完美的,在爱情关系里,人们如果能够允许对方不够完美,不再挑剔对方,就给了对方一个成长的空间,对方也会在这个比较舒适的空间里慢慢成长,越来越完整。
幸福不是靠改变对方得到的,幸福是靠允许对方不完美、接纳真实的对方、成长自己、学会跟真实的对方相处才有的。幸福不在别处,就在自己里边,向内找,才能找到它。
有爱的能力,离婚“没必要”
他们是一对结婚两年左右的年轻夫妻,理应还是如胶似漆的亲密状态,但他们的关系却已经水火不容了,经常生气、吵架、甚至动手摔东西。然后冷战一段时间,收兵讲和。
只是,和平局面并不持久,很快又会因为一点小事,生气、吵架、摔东西、冷战,反反复复无休无止。半年来,这样非正常的状态已经成了他们家里的正常状态。
丈夫觉得妻子强势,不温柔,事业心太强,心思都在工作上,很少照顾家和自己。
妻子觉得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活,丈夫对婆家的兄弟姐妹给钱给物,照顾太多了,不应该这样。
丈夫想马上要孩子,妻子不想。两人都觉得对方不对、不理解自己,心里都极其委屈和愤怒。经过一段时间的争吵和冷战,两人决定离婚。
机缘巧合,就在两人商量离婚协议具体条款期间,通过朋友介绍,他们来到了《爱的能力》的课堂。来时他们的心情都非常低落,妻子基本是一说话就哭,丈夫黑着脸。
课上,通过与我现场对话和参与体验环节,丈夫意识到,妻子的强势是源自于她内心安全感的缺失,渴望通过控制、金钱等获得安全感。为此,丈夫开始有些理解妻子了,愿意尝试接纳真实的她,不再用对错来看待她,而是愿意陪伴她慢慢成长。
妻子也明白了,丈夫跟原生家庭的关系走得近,是很多农村家庭走出来的人共有的特性。儿时一起吃苦、务农、供他读书,一家人都希望有朝一日他能考上大学,到城市里生活,改变全家人的命运。现在,他终于在城市里安家立业了,如果不让他帮助兄弟姐妹,他会难以原谅自己,这是他的内心情感的需求。妻子也愿意不再用“应该、不应该”来看待丈夫,而是接纳他以及他的原生家庭。
课程后分享环节,两人感触颇多,原来婚姻的经营还有这么多学问,一直以为是对方的问题,现在才发现原来是自己不够接纳对方、理解对方,缺少爱的能力导致。
离开课堂后,他们努力做课后八周的练习作业,寻找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不断调整自己,接纳对方,把原来对对方的不满和指责变为对自己的反思和完善。几个月后,两人决定不再离婚了。
近,通过他们的微博,我知道他们的女儿已经两周岁了。经常看到他们晒出女儿的照片,张张都透着股幸福的味道。
在爱情的关系里,当两人都向外挑剔对方的不足,注意力都放在对方如何不对、如何不应该的时候,心中就只有怨气甚至是恨。之后,要么相互抱怨和指责,要么隐忍,实在承受不了时,就想到了分手。人一旦开始向内寻找,就会发现问题不只是对方的,自己不能够接纳真实的对方才是问题的根本。
也许,人们如果愿意成长自己爱的能力,接纳真实的对方,离婚有时没必要。
有爱的能力,剩女“不愁嫁”
向内寻找、提升自己爱的能力,不只是已婚的夫妻,单身男女也是一样,因为恋爱也是需要爱的能力的。
……
序言
读完这本《爱的五种能力》,我有一种感觉,作者仿佛是站在高处,俯瞰着我们这些在爱里摸爬滚打的芸芸众生,然后用一种既慈悲又带着几分不留情面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关于“如何真正去爱”的路线图。最让我震撼的是其中关于“界限设定”的章节,它摒弃了所有虚伪的客套和对“和睦”的盲目追求,直指核心:没有清晰的界限,就没有真正的尊重,更谈不上持久的亲密。我回忆起自己过往的许多不愉快,无不与界限模糊有关,总是试图用自己的牺牲去换取对方的认可,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这本书却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教我们如何以不伤害他人的方式,坚定地守护自己的精神领地。语言风格上,它不像某些自助书籍那样充满激昂的口号,而是采用了一种沉静的、叙事性的力量,每一个论点都像一块块坚实的砖石,层层递进,构建起一座可以抵御情感风暴的堡垒。对于那些渴望从情感的泥潭中抽身而出,建立健康依恋模式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指南针。
评分坦白讲,我原本对市面上充斥的“情感修习”类书籍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它们或流于空泛的口号,或过度美化了人性的复杂。然而,《爱的五种能力》却以其独特的结构和深刻的见解,彻底扭转了我的看法。它没有给我们开出包治百病的万灵丹,而是细致入微地拆解了“爱”这个宏大命题中那些最容易被忽略的微观机制。例如,关于“表达脆弱性”的部分,作者巧妙地论证了,真正的强大并非是隐藏伤口,而是敢于在信任的人面前,将那些伤口轻轻揭开,让对方得以靠近。这种对人性弱点的接纳与重塑,极具建设性。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在脑中复盘自己与伴侣、家人,甚至同事之间的互动片段,那个时候,一切的争执与误解似乎都有了逻辑可循。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关于“沟通的内力”的修炼秘籍,它教你的不是如何赢得争论,而是如何确保每一次交流都能增进彼此的理解和联结,这种务实性,我非常欣赏。
评分拿到《爱的五种能力》时,我本以为会读到一堆关于浪漫和激情的甜言蜜语,结果却发现,作者带来的是一场关于情感成熟度的深度测验。这本书最突出的特点,在我看来,是其极强的“可操作性”和对“责任”的强调。它从不推卸责任给外界环境或他人的性格缺陷,而是将焦点牢牢锁定在“我能做什么来改善现状”上。其中对于“情感责任”的界定,尤其让我深受触动——承认自己的情绪由自己负责,而非将之强加于伴侣,这是迈向成熟关系的第一步。书中对“积极构建未来”的论述,也不同于空泛的憧憬,而是细化到了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共同的愿景来同步彼此的步伐。它的文字风格是沉稳且富有哲理的,读起来有一种循序渐进的、令人信服的力量感,仿佛作者对人类情感的理解,已经跨越了许多表象,直抵本质。读完之后,我的感觉是,这不只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长期的自我提升计划的开端,它为你打好了地基,剩下的需要你自己去精耕细作。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拿捏得非常到位,它不像那种一口气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作品,更像是需要陪伴你度过一段自我重塑旅程的伙伴。其中关于“非暴力沟通”的实践性指导,尤其让我眼前一亮。作者没有将“非暴力”等同于“软弱”,而是赋予了它一种强大的力量——那是控制自己反应速度,选择建设性语言的能力。我特别喜欢它在对比“指责性语言”和“需求表达”时的案例,那种鲜明的对比,让人瞬间理解了为何同样的情境下,沟通的结果会天差地别。它让我意识到,我们对伴侣的抱怨,往往不是针对对方的本意,而是我们自身未被满足的需求的投射。阅读体验是极其私密且充满反思的,仿佛作者就在耳边轻声引导,让你一步步剥开自己长期以来形成的防御机制。对于那些长期在情感关系中感到疲惫和挫败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问题可能不在于对方有多么“难以相处”,而在于我们尚未掌握有效的“爱的工具”。
评分这部作品,名为《爱的五种能力》,读罢后我心中涌现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那不是简单的赞扬或批评所能概括的。它更像是一场漫长的、深入灵魂的对话,作者以一种近乎手术刀般的精准,剖开了我们习以为常的情感互动模式。我尤其欣赏它在探讨“同理心”这一维度时所展现的深刻洞察力,它并没有停留在教科书式的解释上,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构建的场景,迫使读者去直面自己在关系中的盲点。书中对于“有效倾听”的描述,更是颠覆了我过去对“听见”的理解——原来,我们大多数时候只是在等待对方说完,以便发表自己的高见,而非真正地接收信息。那些关于如何区分事实与解读、如何处理冲突中的情绪爆发点,都带着一股冷峻的现实感,让人不得不停下来,审视自己过往处理亲密关系时的那些草率决定。如果说有什么遗憾,或许是某些章节的理论深度略显厚重,对于初次接触此类主题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反复咀嚼才能消化其精髓。但总体而言,它无疑为我提供了一副全新的、更清晰的眼镜,去看待周遭那些错综复杂的人际网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