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京西民谣
定价:68.00元
作者:杨金凤
出版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805019154
字数:0
页码:24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之一
◎全面收录京西地区民谣故事
本书是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中的一本,杨金凤女士编著。
京西民谣是京西地区长期以来民间口头文学的结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文学艺术价值、民俗价值,并包含了诸多社会学的内容,是研究京西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京西民谣在北京民谣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创作与民众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京西民谣传承历史悠久,一些明、清以来的民谣至今依旧在京西一带广泛流传,其中的一些童谣,仍脍炙人口。
本书收录的京西民谣,就包括了石景山区、门头沟区、海淀区、房山区和丰台区五个区的民谣,这五个区在历史文化传承上,特别是民间文化传承上既有独特个性,又互相交融。流传在京西的民谣,既有北京历史上内城所流传的许多民谣,也有带着明显京西地域特色的民谣,这和地理位置有关,也和社会人员结构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关。
京西民谣的内容包罗万象,是人类有了文字后,被逐渐记录下来并延承至今,很多民谣依旧保留着原生态的风格。通过京西民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京西的历史、自然、社会和人文,它像一本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几千年来,口头文学是传承我国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方式,因此说,人民才是文化的创作者和传承者,一代代的群体传承,使得京西民谣千百年来繁荣不衰,广泛传播,且留下了社会历史鲜明的民谣。
《京西民谣》2014年被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名录,对于记载、传承和保护京西地域民谣、繁荣具有浓郁京西特点的民间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求,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京西民谣》一书正是留住历史、记录乡愁的极好方式。
内容提要
《京西民谣》一书的内容主要分为八个部分,部分是京西民谣概述;第二部分是劳动民谣,突出了京西民众过去的生产劳动情景;第三部分是时政民谣,特点鲜明的有近百年历史的石景山制铁所,即现在的首钢公司和石景山发电厂的工业民谣,有门头沟和房山的矿业民谣;第四部分是京西作为平西抗日游击区及各社会阶层民众创作的抗日民谣,其中包括一部分抗日民歌;第五部分是生活民谣;第六部分是地域特点鲜明、带有草根语言的风物民谣;第七部分是童谣;第八部分是仪式、爱情等民谣。此外还有京西民谣的传承保护。
目录
作者介绍
杨金凤:作家、编剧。著有《磨石口传说》《八大处传说》等,另有编剧作品《家有儿女》等。
文摘
序言
《京西民谣》这个书名,对我来说,是充满想象空间的。它不像一些严肃的学术著作,也不是一本娱乐性的读物,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带着一种人文的关怀和历史的厚重感。我一直认为,民谣是属于人民的,它最能反映一个地区最真实的面貌,最能触及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京西,这个地理概念,在我脑海里勾勒出的是一幅山水相依、淳朴宁静的画面,我想象着那些隐藏在山间的村落,那些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用怎样的歌声来表达他们的情感?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本民间史,通过民谣的形式,向我们展现京西地区独特的文化传承和风土人情。我希望作者能够用一种非常自然、非常贴近的方式,将那些歌谣的故事娓娓道来,让我感受到那种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那种朴实无华的情感力量。
评分这本《京西民谣》的封面设计就很有味道,沉静的墨绿色为主色调,上面用一种略带沧桑感的字体写着书名,边缘还有一些泛黄的纸张纹理,仿佛刚从尘封的岁月里被挖掘出来。我拿到书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它承载了厚重的故事。翻开目录,看到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地名,京西的山川、古镇、村落,瞬间勾起了我对这片土地的向往。我一直觉得,地域的文化最真实地体现在那些口口相传的歌谣里,它们如同历史的DNA,记录着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喜怒哀乐,甚至是那些已被时间掩埋的传说和记忆。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扇窗,让我透过那些质朴的字句,看到京西人民的生活画卷,听到他们朴实而深情的歌唱,感受到那份扎根于土地的深厚情感。我希望作者能够用细腻的笔触,将那些流传在山野间的歌谣,那些被岁月打磨得温润的旋律,原汁原味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在阅读中,仿佛置身于那古老的村落,闻到炊烟的味道,听到孩童的嬉闹,感受到古老民俗的脉动。
评分拿到《京西民谣》这本书,第一眼吸引我的便是那充满生活气息的封面设计,它没有华丽的装饰,反而是一种朴实无华的感觉,这恰恰是我对民谣的认知——真实、接地气。《京西民谣》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了一幅幅画面:傍晚的炊烟、田间的劳作、围坐在篝火旁的老人哼唱着古老的歌谣、孩子们跟着大人的调子摇摇摆摆。我一直在思考,民谣究竟是什么?它是一种情感的宣泄,还是一种历史的记录?抑或是两种兼而有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解答我的疑惑,让我看到京西地区人民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勤劳与智慧,他们的坚韧与乐观。我希望作者能像一位采风的音乐家,将那些隐藏在民间最深处的旋律和歌词,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并且赋予它们新的生命。我希望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能够听到那些歌谣的“声音”,感受到它们所蕴含的温度,甚至是闻到泥土和汗水的味道。
评分我对《京西民谣》的期待,更多地源于它“民谣”这个词本身所带给我的联想。民谣,在我看来,从来都不是仅仅关于音乐,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过往的追忆,一种对当下朴素情感的抒发。京西,这个名字就带着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它不是大都市的喧嚣,而是更贴近土地,更接近人民日常的点滴。我猜想,这本书里的民谣,一定蕴含着农耕文明的痕迹,带着山野的气息,有着最纯粹的人情味。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了解到这些民谣的起源,它们是在怎样的场景下被创作出来的?是丰收的喜悦?是离别的愁绪?是节日的欢歌?还是生活的苦乐?我非常好奇,这些民谣是如何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它们是否也承载着一些早已消失的习俗和故事?就像我在听一些老歌时,总会想象着歌手当年演唱时的情景,那样一种真挚的情感,那种不加修饰的表达,往往是最打动人心的。《京西民谣》若能将这些元素都融汇贯通,那绝对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读物。
评分初见《京西民谣》这本书,它的名字就带着一种温暖和怀旧的色调。京西,对我而言,是一个充满古朴韵味的地方,而“民谣”二字,更是勾起了我对那个年代、那种淳朴生活的美好想象。我一直相信,真正的艺术往往源于生活,民谣更是如此,它是一种最直接、最纯粹的情感表达,是老百姓在劳作、在生活、在喜怒哀乐中,不经意间哼唱出来的歌。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坛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我希望作者能够挖掘出那些被时间打磨得光华内敛的歌谣,它们也许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复杂的旋律,但却蕴含着最真挚的情感,最朴素的生活哲学。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听”到京西人民的声音,了解他们的生活点滴,感受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以及那些关于岁月、关于人情、关于自然的细腻描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