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图说清代吉祥佩饰
定价:49.00元
作者:王金华
出版社: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546134390
字数:
页码:17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0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不知是命运的安排,还是偶然的巧合,我偏偏对中国文物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爱得如饥似渴,如痴如醉。收藏的门类有千万种,有人收藏钱币,有人收藏瓷器,有人收藏字画,有人收藏碑帖,有人收藏家具,有人收藏佛像……二十多年的收藏生涯,使我对古代饰品的体会颇多。优美的造型、精巧的工艺,虽历经几百年岁月的淘洗,仍不失当年的风采,体现着中国传统工艺一脉相承的精神;饰品的吉祥图案、吉祥词语,承载了美好的寓意,令人爱不释手,百看不厌。近几年,国内陆续出版了一些有关吉祥物的书籍,内容也很丰富,但整《图说清代吉祥佩饰》都用实物来介绍、说明的还不多。二十多年的不断收藏、整理,使我终于可以出版这样一部专门讲述“吉祥物”的专题书。我在收集的过程中,碰到了很多困难,有时候为了凑齐一套东西,只好不断深入民间,像大海捞针一样地找。是啊,都是百年前的东西,能留存于世多少呢对于那些想了解、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国人来说,《图说清代吉祥佩饰》无疑是一份很好的资料;对于那些想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外国人来说,这《图说清代吉祥佩饰》也有很大的实用性。经过多年的民间调查,我深知中国的吉祥物、吉祥图案种类浩瀚无边,以我的文化水平来说,想把这浩瀚的“吉祥图案”全部讲解清楚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书中的文字难免有错误之处,敬请读者给以指正。在此,我衷心地感谢支持我写这部书的朋友们。
目录
01吉祥物的分类
02吉祥物的特点
03吉祥物上的纹样
04银饰类吉祥佩饰
05象牙类吉祥佩饰
06玉器类吉祥佩饰
07织绣类吉祥佩饰
08吉祥压胜钱
09蒙古族、藏族吉样佩饰
10杂佩类吉祥佩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象”和“象征”特别感兴趣,而《图说清代吉祥佩饰》恰好满足了我这种好奇心。这本书非常系统地梳理了清代各种佩饰所承载的吉祥寓意,不仅仅是简单的“龙凤呈祥”、“福禄寿喜”,而是挖掘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例如,书中对“蝙蝠”纹饰的解读就非常独到,它不仅仅代表“福”,还通过拆解其形状、与其他元素的组合,阐释了清代匠人在设计中蕴含的巧思和祝福。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缠枝莲”纹样的分析,作者不仅解释了它象征“连绵不断”、“子孙繁衍”的含义,还从植物形态学和艺术史的角度,探讨了这种纹样在不同时期、不同器物上的演变和风格差异。对于那些我曾经觉得仅仅是装饰的图案,在书中得到了全新的解读,它们不再是冰冷的纹饰,而是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和丰富的文化信息。书中还特别提到了“压岁钱袋”和“香囊”等小巧却意义重大的物件,它们虽然在体积上不如朝珠、冠饰那般醒目,但同样承载着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对新年的美好祝愿。读完这部分,我才真正理解,原来清代百姓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吉祥的符号,它们巧妙地融入了日常的衣着、摆设和馈赠之中,构筑了一个充满希望和祝福的社会图景。
评分刚拿到这本《图说清代吉祥佩饰》,就被它厚实的装帧和精美的封面所吸引,封面上那些栩栩如生、色彩斑斓的纹饰,仿佛瞬间将我拉回了那个奢华而讲究的年代。迫不及待地翻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精美的插图,每一件佩饰都经过细致描绘,甚至连细微的纹理和光泽都清晰可见。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如意”的部分,书中不仅展示了不同材质、不同时期如意的造型,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意在清代作为权力和吉祥象征的演变过程。文字部分同样引人入胜,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情,不仅仅是罗列史实,而是将每件佩饰背后的故事、蕴含的寓意娓娓道来。读到关于“朝珠”的章节时,我仿佛能看到那些身着华服的官员,颈间垂挂的朝珠随着他们的步伐轻轻摇曳,每一颗珠子,每一粒顶戴,都蕴含着等级、身份和对权力、福禄的期盼。书中对每种材质的考究,比如玉的种类、宝石的产地、金属的工艺,都做到了细致入微,让我这样一个对历史文化略知一二的读者也受益匪浅。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像是一部关于清代社会风貌、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的生动百科,每一页都充满了历史的温度和艺术的美感,让人爱不释手,读后回味无穷。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是被《图说清代吉祥佩饰》的书名吸引,觉得这会是一本比较偏向“老物件欣赏”的书。但读进去之后,发现它远不止于此,更像是一堂生动的清代生活美学课。书中的图片质量极高,每一张都清晰地展示了佩饰的细节,让我仿佛能触摸到那些丝绸的温润、宝石的冰凉。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金银簪钗”的介绍,它不仅仅是梳理了发饰的款式,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这些簪钗在不同场合、不同身份下的佩戴规矩,以及它们如何成为女性个性和品位的体现。比如,书中对“点翠”工艺的详细描述,让我对工匠们耗费心血、巧夺天工的手艺惊叹不已。那五彩斑斓的翠羽,在不同的光线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配合着精巧的金银造型,构成了一件件令人窒息的艺术品。此外,书中对“玉佩”的讲解也相当精彩,从玉石的种类、质地,到雕刻的技法、题材,都做了深入的剖析。我了解到,一块看似普通的玉石,在清代匠人的手中,可以化身为承载着家族荣耀、祈求平安健康的艺术品。整本书在视觉和知识层面上都给予了我极大的满足,让我对清代社会的审美标准和生活方式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感觉像是在一次穿越时空的艺术之旅。
评分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时代的文化,最生动的方式就是去关注那个时代人们身上所佩戴的、所使用的物品。《图说清代吉祥佩饰》这本书,正是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书中将清代社会中的各种佩饰,从皇家贵族到寻常百姓,几乎是包罗万象地呈现了出来。我尤其被书中关于“耳饰”和“鼻饰”的介绍所吸引,虽然这些小物件在整体服饰中可能不那么起眼,但它们同样凝聚了当时社会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吉祥的期盼。比如,书中对不同材质的耳坠,如珍珠、翡翠、珊瑚等,以及它们所代表的意义,都做了细致的阐述。读到关于“顶戴花翎”的部分,我才真正理解了清代官员身份等级的微妙之处,那些看似华丽的装饰背后,其实是森严的等级制度和丰富的政治寓意。作者的叙述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并且善于将历史背景、工艺细节和文化象征巧妙地结合起来,让每一件佩饰都变得鲜活起来。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图录,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审美情趣以及人们的精神世界。读后,我感觉自己对清代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图说清代吉祥佩饰》这本书,让我深切体会到传统文化中“润物细无声”的美。它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艰深的理论,而是从一个非常微小、却又极其贴近生活的角度,展现了清代社会的生活百态。书中对“挂件”类佩饰的描写尤其令我印象深刻,比如那些形形色色的“荷包”、“香囊”,它们不仅仅是装载物品的容器,更是情感的寄托,是祝福的载体。作者通过对不同荷包刺绣图案的解读,例如“鸳鸯戏水”象征夫妻恩爱,“婴戏图”寓意子嗣昌盛,让我看到了普通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书中还详细介绍了“禁步”的演变,从最初的装饰品,到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身份和品位的象征,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趣味。我了解到,即使是看似简单的佩饰,其背后也可能蕴含着复杂的规制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但又充满了智慧,没有卖弄学问,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知识融入故事和图片之中,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不知不觉地吸收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忙碌的现代人来说,简直是一本“碎片化阅读”的绝佳选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