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室名大辭典
定價:348.00元
作者:孫書安 ,孫正磊著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10110156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與同類辭書相比,本稿具有以下特點:
1.本書稿是相關主題工具書的集大成者。室名收錄以8000餘篇曆代題記和古今相關工具書作為直接來源,搜羅豐富;有異代多人室名相同的、多個室名同為一主人所有的情況,不煩費力,悉皆收掌,讀者可通過索引協助遍覽。釋文內容包攬豐富,同類工具書,幾乎與室名相關的信息均有提供。釋文解釋室名命意的同時援引文獻齣處,遍布經史子集,解析清晰透徹,展示瞭室名所具有的文化底蘊。室名題記一般為全文引用,內容較長的,則節錄與室名直接相關的部分,題記後皆括注書名捲次,直接方便瞭讀者的閱讀與查找。
2.附錄“房屋泛稱名詞”80條,主要介紹室名命意詞語之後的錶示房屋、居處之地的名詞,如“廠、鄉、廡、宧”等的意義,且引文獻資料以為參證,有助於讀者全麵清晰地理解室名。
室名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較有特色的內容,本書通過立目、釋文充分展示瞭室名文化的特點、流傳及與中國曆史、文學、哲學、民俗等綜閤領域的密切關係,具有查考性、可讀性和知識性,是讀者瞭解認識中國室名文化的工具書,具有較強的學術、文化價值。
內容提要
《中國室名大辭典》是一部收錄我國文人室名,並對其含義、源流、相關題記等文獻資料進行梳理集結而成的大型工具書。全書200餘萬字,共收錄室名11127條,時代下限截止到清末民初。釋文分主釋文和附目兩部分。主釋文主要介紹室主人的朝代姓名、著作文集,室名命意及其語源,文獻題記等內容。與主釋文相關的其他室主室名、題記、詩賦、書畫等以“附目”的形式簡要列於其後。全書按筆畫排列,附詞目音序索引及室主人名索引,方便讀者查詢。
目錄
前言
凡例
室名首字筆畫索引
室名漢語拼音音序索引
正文
附錄
房屋泛稱名詞
四庫七閣
室主名音序索引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介紹
作者孫書安,鹽城師範學院圖書館管理員,長期從事圖書文獻工作,曾參與《辭海》語詞分冊和《漢語大詞典》階段的編寫工作。已齣版《中國博物彆名大辭典》《江蘇藝文誌》(鹽城捲)等多部專著,發錶《論古代類書的內在成因》等多篇論文。
文摘
序言
我第一次認真研讀這本書的某個章節時,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是極其強烈的,仿佛過去許多模糊不清的認知瞬間被清晰的光束照亮瞭。這本書的條目組織邏輯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它不是簡單地羅列名詞和定義,而是在每一個關鍵概念背後,都構建起瞭一個錯綜復雜但又井然有序的知識網絡。舉個例子,當我查閱一個關於古代建築構件的術語時,它不僅僅給齣瞭標準釋義,還緊跟著引用瞭不同朝代、不同地域的相關文獻佐證,甚至還附帶有非常精妙的手繪插圖(雖然是黑白的,但綫條的精準度令人贊嘆),這些插圖清晰地展示瞭該構件在實體空間中的結構關係。這種多維度、全景式的闡述方式,極大地提升瞭學習效率和深度理解力。相比於其他工具書的乾巴巴,這本書的“講解”帶著一種匠人的溫度,它似乎在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像一位行傢那樣去觀察和理解這些古老的名稱所承載的文化信息,讓人不得不佩服編撰團隊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嚴謹的治學態度。
評分坦白說,我對這類工具書的閱讀方式一嚮比較“遊牧”,很少會像讀小說那樣從頭讀到尾。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它的“即時滿足感”和“啓發性”。我通常是在進行其他研究或隻是單純的好奇心驅使下,隨機翻到某一頁。然後,一個陌生的詞匯就會像一顆小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一圈圈的漣漪。比如,我偶然發現瞭一個關於某種特定紋飾在不同時期寓意演變的條目,這立刻讓我聯想到我正在研究的另一件藝術品上似乎也有類似的花紋。這本書立刻成為瞭連接我現有知識碎片的一座橋梁,它提供的精確信息讓我得以快速驗證和深化我的推論。這種“帶著問題去找答案”和“在答案中發現新問題”的良性循環,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探索的樂趣,而不是枯燥的記憶任務。它不是一本你必須按部就班去啃完的書,而是一個隨時可以深入挖掘的知識礦藏。
評分在排版設計上,這本書的處理方式非常高明,尤其是在處理那些涉及跨學科知識的復雜條目時。現代的辭典為瞭追求信息量最大化,往往會把版麵擠得像沙丁魚罐頭一樣密密麻麻,讓人望而卻步。然而,這本書在字號、行間距和頁邊距之間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它懂得留白的重要性——這種“呼吸空間”讓閱讀的節奏得以舒緩。更值得稱道的是它引用的參考文獻格式,雖然是內文腳注的形式,但標注得清晰、規範,每一個引用的齣處都可追溯,這對於學術研究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它沒有為瞭追求“全能”而犧牲瞭“易讀性”,反而通過精心的版麵布局,將龐大的信息量消化成瞭幾個清晰的知識模塊。這種對閱讀體驗的尊重,體現瞭編撰者深厚的文化素養,他們明白,知識的傳遞效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呈現的方式。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極為考究,那種沉穩的墨綠色配上燙金的書名,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當初在書店裏被它吸引,就是因為那種撲麵而來的“權威感”。拿到手裏掂量瞭一下,這分量可不是鬧著玩的,感覺就像抱住瞭一塊沉甸甸的知識基石。翻開內頁,紙張的質感也非常棒,不是那種廉價的漂白紙,而是帶著些許米黃色的、厚實且韌性十足的紙張,閱讀起來眼睛非常舒服,即便是長時間對著那些密密麻麻的條目,也不會感到明顯的疲勞。裝幀的工藝也看得齣是下足瞭本錢的,每一頁的切口都平整光滑,裝訂處牢固得讓人放心,完全不像那種快消品,而是那種可以世代相傳的典藏之作。細節決定成敗,這本書在視覺和觸覺上的體驗,已經遠遠超齣瞭我對一本“辭典”的預期,它更像是一件工藝品,讓人愛不釋手,每一次拿起它,都帶著一種對文化敬畏的心情。這種對物理形態的極緻追求,為後續的內容探索鋪墊瞭一個極其令人愉悅的基調。
評分這本書的定價相對較高,初次購買時我確實猶豫瞭片刻,但現在看來,這筆投資絕對是物超所值的。它不僅僅是一本辭典,更像是一份經過數十年學術積纍和提煉的結晶。與其他市麵上泛泛而談的“百科全書式”的詞條相比,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達到瞭一個驚人的高度。我曾經試圖用網絡資源去替代其中一個我特彆感興趣的領域進行交叉驗證,結果發現,網絡信息往往碎片化且缺乏權威的論證鏈條,很多定義甚至存在相互矛盾之處。而這本書的每一個詞條,都經過瞭嚴格的學術考證和比對,其信息的“信噪比”極高。對於任何真正想深入中國傳統文化領域,尤其是對那些古老名稱背後的文化意涵、曆史演變和技術細節感興趣的人士來說,這本書是避無可避的“案頭必備”。它奠定瞭一個堅實的基礎,讓你在麵對任何相關學術探討時,都能站得住腳,底氣十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