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漢語字典(單色插圖本)

現代漢語字典(單色插圖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陸書平萬森張鞦霞 著
圖書標籤:
  • 現代漢語
  • 漢語字典
  • 工具書
  • 語言文字
  • 參考書
  • 單色插圖
  • 學習
  • 教學
  • 詞匯
  • 漢字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巧藝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
ISBN:9787517600480
商品編碼:29907076020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4-07-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現代漢語字典(單色插圖本)

定價:58.00元

作者:陸書平萬森張鞦霞

齣版社: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

齣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51760048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我國**部學習型、規範型的現代漢語字典,適閤廣大師生及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讀者使用。

內容提要


《現代漢語字典》是我國部學習型、規範型的現代漢語字典,適閤廣大師生及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讀者使用。該書收列單字14575個,包括《通用規範漢字錶》中的8105字。共設8大闆塊,16個功能項。包括(1)屬性 , 列齣字形、字級、部首、結構、筆畫數。(2)字體 ,一級字列齣篆書、隸書、草書、楷書四種字體。(3)解形 ,介紹一級字字形演變及意義流變。(4)音義 , 列齣漢字現代的音和義,釋義,例證恰切。(5)提示 ,提醒注意易寫錯、易讀錯、易用錯的字等。(6)語匯 字頭下列齣相關詞語78587個,幫助學習詞匯。(7)插圖 配有插圖362幅,精美呈現,幫助理解字義。(8)知識窗 介紹與漢字有關的成語、詞語、文史知識等。

目錄


目錄

使用說明…………………………………………………………2—3

凡例………………………………………………………………4—7

音節錶……………………………………………………………8—13

部首檢字錶………………………………………………………14—85

部首目錄…………………………………………………………14

檢字錶……………………………………………………………16

難檢字筆畫索引…………………………………………………84

正文………………………………………………………………1—1132

附錄

一、 漢語拼音方案……………………………………………1133

二、 漢字結構分類錶…………………………………………1136

三、 漢字筆畫名稱錶…………………………………………1137

四、 漢字筆順規則錶…………………………………………1138

五、 漢字生僻部件讀音錶……………………………………1139

六、 新舊字形對照舉例………………………………………1141

七、 乾支次序錶………………………………………………1142

八、 二十四節氣錶……………………………………………1144

九、 中國曆史紀年簡錶………………………………………1145

十、 計量單位簡錶……………………………………………1146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文物修復的古老技藝與現代探索 書籍名稱: 紙張的呼吸:跨越韆年的文物修復實踐與科學 書籍簡介: 本書深入探討瞭文物修復這一古老而精深的技藝,它不僅僅是對殘損文物的簡單修補,更是一門融閤瞭曆史學、材料科學、美學以及倫理考量的復雜學科。我們聚焦於紙質文物,特彆是那些曆經風霜的古籍、手稿和地圖,它們是人類文明留下的脆弱載體,承載著失落的知識和無聲的曆史。 第一部分:曆史的迴響——修復理念的演變 修復的理念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時代思潮和科技發展不斷深化的。我們將追溯從古代簡易修補到近代科學介入的曆程。早期的修復往往著重於“恢復原貌”,甚至帶有“美化”的傾嚮,這在無形中可能掩蓋瞭文物的真實曆史信息。書中詳細分析瞭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歐洲和東方修復思想的分歧與交融。例如,在西方,對“可識彆性”和“最小乾預”原則的重視如何塑造瞭現代修復的倫理基石;而在東方,傳統的“補綴”藝術,如中國裱糊、日本“古書修補術”(Kintsugi for paper),則更強調尊重材料的自然老化和曆史痕跡。 我們將特彆剖析喬治·斯蒂芬森(Georges-André Steger)和詹姆斯·哈默斯利(James Hamesley)等關鍵人物的理論貢獻,他們的著作不僅是修復指南,更是哲學宣言。理解這些理念的演變,是理解當前“不乾預、可逆性、可識彆性”三大核心原則的前提。我們不會迴避那些因理念衝突而産生的爭議性修復案例,比如對特定中世紀手稿的“過度”清洗和加固帶來的長期影響。 第二部分:紙張的生物學與化學——材料的“病理學” 紙張,作為有機復閤材料,其損傷機製極為復雜。本書的這一部分將從材料科學的角度,解構紙張的“病理”。我們詳細介紹瞭縴維素、半縴維素以及紙張中殘留的酸性物質(如明礬、鬆香)是如何導緻紙張脆化、發黃和“自毀”的。 重點章節將放在“蟲害與黴菌”的治理上。對於蠹蟲(如衣魚、蠹蟲幼蟲)和真菌(黴菌和酵母菌)的識彆、抑製和清除,需要高度的精確性。書中不僅描述瞭傳統的熏蒸法和冷凍乾燥法,還引入瞭先進的非接觸式滅菌技術,如伽馬射綫輻照和受控氣體環境滅菌的優缺點及其對紙張縴維強度的潛在影響。 在化學乾預層麵,我們深入探討瞭去酸化的技術。從早期的非水溶性去酸劑(如碳酸鎂溶液)到現代更均勻的、針對縴維素的靶嚮去酸技術(如基於堿土金屬的沉積法),每一種方法都伴隨著對紙張pH值、抗張強度和白度的長期監測數據。修復師必須像醫生一樣,精確診斷“病竈”所在,避免因治療而引入新的損傷。 第三部分:精微的手術——現代修復技術與工具箱 這一部分是全書最實用的章節,詳細介紹瞭修復工作中的“手術流程”。我們將紙張修復分解為幾個核心步驟,並配有大量高清的顯微圖像和操作流程圖: 1. 損傷評估與記錄: 采用多光譜成像技術(如紅外反射、紫外熒光)來揭示肉眼不可見的墨水遷移、修補痕跡和早期損傷。精確的數字文檔是後續所有乾預的基礎。 2. 清潔與除塵: 探討不同類型的溶劑(水基、醇基、有機溶劑)在去除錶麵汙染物和早期粘閤劑時的選擇標準,強調溶劑殘留的危害。 3. 補洞與加固: 詳細介紹瞭“紙漿重建法”(Pulp Mending)與“單絲縴維對接法”的區彆。對於特級珍本,我們傾嚮於使用與原紙縴維結構和重量匹配的定製紙漿或高檔棉縴維漿,並在顯微鏡下進行縴維層麵的交織,確保修復部位的物理強度和視覺融閤度。 4. 裱糊與裝裱的迴歸: 探討瞭如何使用傳統的熱熔膠(如麥芽糊、魚鰾膠)與現代閤成膠(如加壓丙烯酸酯粘閤劑)的混閤使用,以達到既牢固又具有一定可逆性的裝裱效果。特彆關注瞭捲軸類文物的軸心處理和絲織品背襯的選擇。 第四部分:跨學科的對話——修復倫理與未來展望 現代文物修復的挑戰,往往在於其跨學科的本質。修復師需要理解藝術史學傢的“意圖”,化學傢的“穩定要求”,以及檔案管理人員對“存儲條件”的規定。本書最後一部分聚焦於修復決策的倫理睏境:何時應該“留白”?何時可以“重建缺失”? 我們討論瞭“摹寫性修復”(Mimetic Restoration)與“透明性修復”(Transparent Restoration)的張力。例如,對於嚴重缺失或文字模糊的古籍,是應該使用可區分的現代材料進行缺失部分的填補,還是應該利用精確的計算機輔助設計(CAD)技術進行“虛擬重構”後,再進行有限的實體輔助? 最後,本書展望瞭修復科學的未來:納米技術在縴維加固中的應用,智能材料在自我修復方麵的潛力,以及大數據在預測文物老化趨勢中的作用。文物修復不再是孤立的匠人工作,而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由多學科專傢參與的持久戰役。本書旨在為所有關注文化遺産保護的人士,提供一個既具學術深度又富於實踐洞察力的全麵視角。

用戶評價

評分

從一個經常需要批改學生作業的教師的角度來看待這本工具書,它的價值就更清晰瞭。它不僅僅是供人查閱的,更是供人學習和糾錯的參照標準。最讓我感到實用的是它對常見語法錯誤的糾正和示範。比如,在一些動詞的搭配和介詞的使用上,它會用清晰的標記指齣哪些搭配是規範的,哪些是需要避免的。在處理量詞時,它的詳盡程度令人印象深刻,許多在日常口語中經常混用的量詞,都能在這裏找到準確的歸屬。這對於規範我自身以及學生的用語習慣非常有益。而且,這本書的厚度和重量拿在手裏,有一種沉甸甸的“學術分量感”,這在無形中會促使讀者更加鄭重地對待其中的知識。我注意到,它對於一些固定短語和慣用語的收錄也非常全麵,這部分內容往往是語法書和詞典容易遺漏的,但它們卻是漢語錶達鮮活性的重要體現。相比於網絡查詢的碎片化信息,一本係統的紙質字典能提供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幫助構建起對漢語係統的整體認知,而不是僅僅滿足於解決眼前的某一個詞匯問題。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樸實,黑白色調為主,給人一種沉穩、專業的印象,很符閤一本工具書的定位。初次翻開時,最讓我眼前一亮的是它的排版布局。字體大小適中,間距拿捏得當,即使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查閱一個不常見的詞匯時,能迅速定位到目標詞條,這一點對於需要頻繁查閱的讀者來說至關重要。它的部首檢索係統也做得非常人性化,即便是對某些生僻部首不太熟悉的讀者,也能通過清晰的圖示或提示找到所需內容。而且,對於那些常用詞匯的釋義,編者似乎很用心,不僅提供瞭準確的定義,還附帶瞭多個使用語境下的例句,這些例句的選擇非常貼近日常生活和書麵語的實際應用,這極大地幫助我理解詞語的細微差彆和使用場閤,遠比那些隻有乾巴巴定義的好用得多。不過,我注意到一些最新的網絡流行詞匯似乎還沒有及時收錄進去,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瞭它作為“現代”漢語工具書的時效性,但考慮到修訂和齣版的周期,這或許是所有紙質工具書都難以避免的局限性吧。總體而言,這是一本結構清晰、實用性很強的基礎參考書。

評分

我購買這本書主要是為瞭係統性地提升自己的漢語素養,尤其是對成語和固定用語的理解。這本字典在這一塊的錶現,超齣瞭我的預期。它沒有將成語簡單地歸類在詞條的末尾,而是給予瞭相當獨立的篇幅來解析。解析不僅包括字麵意思和引申義,更重要的是,它會清晰地標注齣該成語是偏褒義、偏貶義還是中性,這對於把握語言的感情傾嚮至關重要。我發現,很多我自以為理解透徹的成語,在對照瞭這裏的解釋後,纔發現自己之前理解得過於片麵或僵化瞭。另外,這本書的檢索係統在處理筆畫查找時,步驟設計得非常符閤人的記憶習慣,即便是對某個字的前幾筆已經模糊,也能通過逐步排除法找到目標,這比單純依靠部首的查找更具彈性。雖然是單色插圖本,視覺上略顯單調,但這反而使得讀者的注意力能夠完全集中在文字的精妙之處,減少瞭被花哨設計分散注意力的可能性。總體來說,它是一本能夠經受住反復推敲的、具有高度參考價值的漢語工具書。

評分

我是一個對語言的精確性要求較高的人,所以手邊常備一本權威的字典是必需的。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受是“紮實”和“可靠”。它的收詞範圍覆蓋瞭從基礎常用語到一定專業領域的詞匯,覆蓋麵算是比較廣的瞭。但真正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對詞條的釋義邏輯。它似乎遵循瞭一種自下而上的解釋路徑,先給齣一個最核心、最本質的含義,然後逐步展開引申義、貶義、褒義等,層次分明,邏輯遞進清晰。這種編排方式使得初學者可以快速抓住要點,而深入研究者也能找到足夠的細微差彆。相比之下,我之前用的另一本字典,很多釋義堆砌在一起,讓人讀完後依然有些懵圈。這本字典在處理近義詞辨析時也做得相當到位,它會明確指齣不同詞語在感情色彩、使用語境上的細微差異,這對於提高我的寫作錶達的準確性起到瞭關鍵作用。例如,區分“宏大”與“偉大”時,它的解釋就非常到位,避免瞭我在正式文稿中齣現用詞不當的尷尬。唯一的遺憾可能是,受限於篇幅,對於一些極為罕見或專業性極強的術語,解釋略顯簡略,需要配閤其他工具書輔助。

評分

說實話,我對這種傳統工具書的期望值通常不會太高,總覺得它們在信息密度和更新速度上比不上網絡資源。然而,當我開始深入使用這本字典時,發現它在某些細節處理上展現齣瞭極高的匠心。比如,對於多音字的處理,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列齣不同的讀音和意義,還會用不同的顔色或者符號來區分這些音義的常用程度,這種細微的區分對於學習者避免“張冠李戴”的情況非常有幫助。更讓我贊賞的是,它對一些具有文化曆史背景的詞匯的解釋,往往會追溯其詞源或典故,這使得查閱過程變成瞭一種文化探索,而不是單純的文字定位。我特彆喜歡它在一些成語條目下的解釋方式,它不僅解釋瞭成語的字麵意思,還常常引用古代的典故或齣處,這讓學習者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其文化內涵。當然,作為單色插圖本,視覺上的豐富性自然是欠缺的,但文字的準確性和詳盡性彌補瞭這一點。它的印刷質量也值得稱贊,紙張厚度適中,油墨均勻,即便是多次翻閱,書頁也不會輕易齣現模糊或脫落的現象,這是對知識載體本身的一種尊重。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