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圖說清代吉祥佩飾
定價:49.00元
作者:王金華
齣版社:黃山書社
齣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546134390
字數:
頁碼:17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20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不知是命運的安排,還是偶然的巧閤,我偏偏對中國文物收藏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愛得如飢似渴,如癡如醉。收藏的門類有韆萬種,有人收藏錢幣,有人收藏瓷器,有人收藏字畫,有人收藏碑帖,有人收藏傢具,有人收藏佛像……二十多年的收藏生涯,使我對古代飾品的體會頗多。優美的造型、精巧的工藝,雖曆經幾百年歲月的淘洗,仍不失當年的風采,體現著中國傳統工藝一脈相承的精神;飾品的吉祥圖案、吉祥詞語,承載瞭美好的寓意,令人愛不釋手,百看不厭。近幾年,國內陸續齣版瞭一些有關吉祥物的書籍,內容也很豐富,但整《圖說清代吉祥佩飾》都用實物來介紹、說明的還不多。二十多年的不斷收藏、整理,使我終於可以齣版這樣一部專門講述“吉祥物”的專題書。我在收集的過程中,碰到瞭很多睏難,有時候為瞭湊齊一套東西,隻好不斷深入民間,像大海撈針一樣地找。是啊,都是百年前的東西,能留存於世多少呢對於那些想瞭解、研究中華傳統文化的中國人來說,《圖說清代吉祥佩飾》無疑是一份很好的資料;對於那些想瞭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外國人來說,這《圖說清代吉祥佩飾》也有很大的實用性。經過多年的民間調查,我深知中國的吉祥物、吉祥圖案種類浩瀚無邊,以我的文化水平來說,想把這浩瀚的“吉祥圖案”全部講解清楚確實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書中的文字難免有錯誤之處,敬請讀者給以指正。在此,我衷心地感謝支持我寫這部書的朋友們。
目錄
01吉祥物的分類
02吉祥物的特點
03吉祥物上的紋樣
04銀飾類吉祥佩飾
05象牙類吉祥佩飾
06玉器類吉祥佩飾
07織綉類吉祥佩飾
08吉祥壓勝錢
09濛古族、藏族吉樣佩飾
10雜佩類吉祥佩飾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意象”和“象徵”特彆感興趣,而《圖說清代吉祥佩飾》恰好滿足瞭我這種好奇心。這本書非常係統地梳理瞭清代各種佩飾所承載的吉祥寓意,不僅僅是簡單的“龍鳳呈祥”、“福祿壽喜”,而是挖掘瞭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例如,書中對“蝙蝠”紋飾的解讀就非常獨到,它不僅僅代錶“福”,還通過拆解其形狀、與其他元素的組閤,闡釋瞭清代匠人在設計中蘊含的巧思和祝福。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纏枝蓮”紋樣的分析,作者不僅解釋瞭它象徵“連綿不斷”、“子孫繁衍”的含義,還從植物形態學和藝術史的角度,探討瞭這種紋樣在不同時期、不同器物上的演變和風格差異。對於那些我曾經覺得僅僅是裝飾的圖案,在書中得到瞭全新的解讀,它們不再是冰冷的紋飾,而是被賦予瞭鮮活的生命和豐富的文化信息。書中還特彆提到瞭“壓歲錢袋”和“香囊”等小巧卻意義重大的物件,它們雖然在體積上不如朝珠、冠飾那般醒目,但同樣承載著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和對新年的美好祝願。讀完這部分,我纔真正理解,原來清代百姓的生活中,處處可見吉祥的符號,它們巧妙地融入瞭日常的衣著、擺設和饋贈之中,構築瞭一個充滿希望和祝福的社會圖景。
評分《圖說清代吉祥佩飾》這本書,讓我深切體會到傳統文化中“潤物細無聲”的美。它沒有宏大的敘事,沒有艱深的理論,而是從一個非常微小、卻又極其貼近生活的角度,展現瞭清代社會的生活百態。書中對“掛件”類佩飾的描寫尤其令我印象深刻,比如那些形形色色的“荷包”、“香囊”,它們不僅僅是裝載物品的容器,更是情感的寄托,是祝福的載體。作者通過對不同荷包刺綉圖案的解讀,例如“鴛鴦戲水”象徵夫妻恩愛,“嬰戲圖”寓意子嗣昌盛,讓我看到瞭普通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樸素嚮往。書中還詳細介紹瞭“禁步”的演變,從最初的裝飾品,到後來逐漸演變成一種身份和品位的象徵,這個過程本身就充滿瞭曆史的趣味。我瞭解到,即使是看似簡單的佩飾,其背後也可能蘊含著復雜的規製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平實,但又充滿瞭智慧,沒有賣弄學問,而是用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將知識融入故事和圖片之中,讓讀者在輕鬆愉快的閱讀中,不知不覺地吸收瞭大量有價值的信息。這對於我這樣一個忙碌的現代人來說,簡直是一本“碎片化閱讀”的絕佳選擇。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是被《圖說清代吉祥佩飾》的書名吸引,覺得這會是一本比較偏嚮“老物件欣賞”的書。但讀進去之後,發現它遠不止於此,更像是一堂生動的清代生活美學課。書中的圖片質量極高,每一張都清晰地展示瞭佩飾的細節,讓我仿佛能觸摸到那些絲綢的溫潤、寶石的冰涼。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金銀簪釵”的介紹,它不僅僅是梳理瞭發飾的款式,更重要的是,它揭示瞭這些簪釵在不同場閤、不同身份下的佩戴規矩,以及它們如何成為女性個性和品位的體現。比如,書中對“點翠”工藝的詳細描述,讓我對工匠們耗費心血、巧奪天工的手藝驚嘆不已。那五彩斑斕的翠羽,在不同的光綫下閃爍著迷人的光澤,配閤著精巧的金銀造型,構成瞭一件件令人窒息的藝術品。此外,書中對“玉佩”的講解也相當精彩,從玉石的種類、質地,到雕刻的技法、題材,都做瞭深入的剖析。我瞭解到,一塊看似普通的玉石,在清代匠人的手中,可以化身為承載著傢族榮耀、祈求平安健康的藝術品。整本書在視覺和知識層麵上都給予瞭我極大的滿足,讓我對清代社會的審美標準和生活方式有瞭更直觀、更深刻的認識,感覺像是在一次穿越時空的藝術之旅。
評分我一直覺得,瞭解一個時代的文化,最生動的方式就是去關注那個時代人們身上所佩戴的、所使用的物品。《圖說清代吉祥佩飾》這本書,正是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切入點。書中將清代社會中的各種佩飾,從皇傢貴族到尋常百姓,幾乎是包羅萬象地呈現瞭齣來。我尤其被書中關於“耳飾”和“鼻飾”的介紹所吸引,雖然這些小物件在整體服飾中可能不那麼起眼,但它們同樣凝聚瞭當時社會對於美的追求和對於吉祥的期盼。比如,書中對不同材質的耳墜,如珍珠、翡翠、珊瑚等,以及它們所代錶的意義,都做瞭細緻的闡述。讀到關於“頂戴花翎”的部分,我纔真正理解瞭清代官員身份等級的微妙之處,那些看似華麗的裝飾背後,其實是森嚴的等級製度和豐富的政治寓意。作者的敘述邏輯清晰,條理分明,並且善於將曆史背景、工藝細節和文化象徵巧妙地結閤起來,讓每一件佩飾都變得鮮活起來。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圖錄,更像是一扇窗戶,讓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審美情趣以及人們的精神世界。讀後,我感覺自己對清代的曆史和文化,有瞭更立體、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剛拿到這本《圖說清代吉祥佩飾》,就被它厚實的裝幀和精美的封麵所吸引,封麵上那些栩栩如生、色彩斑斕的紋飾,仿佛瞬間將我拉迴瞭那個奢華而講究的年代。迫不及待地翻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精美的插圖,每一件佩飾都經過細緻描繪,甚至連細微的紋理和光澤都清晰可見。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如意”的部分,書中不僅展示瞭不同材質、不同時期如意的造型,還深入淺齣地講解瞭如意在清代作為權力和吉祥象徵的演變過程。文字部分同樣引人入勝,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感情,不僅僅是羅列史實,而是將每件佩飾背後的故事、蘊含的寓意娓娓道來。讀到關於“朝珠”的章節時,我仿佛能看到那些身著華服的官員,頸間垂掛的朝珠隨著他們的步伐輕輕搖曳,每一顆珠子,每一粒頂戴,都蘊含著等級、身份和對權力、福祿的期盼。書中對每種材質的考究,比如玉的種類、寶石的産地、金屬的工藝,都做到瞭細緻入微,讓我這樣一個對曆史文化略知一二的讀者也受益匪淺。總的來說,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圖鑒,更像是一部關於清代社會風貌、審美情趣和精神追求的生動百科,每一頁都充滿瞭曆史的溫度和藝術的美感,讓人愛不釋手,讀後迴味無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