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中國導遊十萬個為什麼 黑龍江
定價:20.00元
售價:14.6元,便宜5.4元,摺扣73
作者:張麗梅
齣版社:中國旅遊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1-01
ISBN:9787503230790
字數:270000
頁碼:34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341kg
在亞洲這塊美麗的土地上,有一個令人神往的東方古國——中國,在它的東北邊陲有一方富饒迷人的沃土—二黑龍江省。
美麗富饒的黑龍江省由流經的亞洲第五長河黑龍江而得名,在中國的版圖上它宛若一隻振翅欲飛的美麗天鵝,故黑龍江又有“黑天鵝”之美譽。
黑龍江省是我國位置北、東,緯度高的省份,南起北緯43°25′,北至北緯53°33′,南北相距1120公裏,地跨10 個緯度,兩個熱量帶;西起東經121°11′,東至東經135°05′,東西長930公裏,跨14個經度,三個濕潤區。黑龍江省北部、東部隔黑龍江、烏蘇裏江與俄羅斯相望,水陸邊界約 3045公裏,西部與內濛古自治區毗鄰,南部與吉林省接壤,總麵積45.46萬平方公裏,占全國總麵積的4.8%,在全國各省區居第六位。
黑龍江省有著美麗而神奇的土地,天造地設,多姿多彩。這裏既有巍峨的群山和起伏連綿的丘陵,又有浩蕩綿長的江河和煙波浩渺的湖泊;既有一望無際的沃野平原和綠茵韆裏的濕地草場,又有蒼莽浩瀚的原始森林和赤地百裏的火山奇觀;既有神秘壯美的大界江,又有氣勢恢弘的大冰雪。六大山嶺(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張廣纔嶺、老爺嶺、太平嶺、完達山)和四大江河(黑龍江、鬆花江、烏蘇裏江、嫩江)山環水繞,將鬆嫩、三江、興凱三大平原擁攬於懷中,蜿蜒的牡丹江、綏芬河、穆棱河、湯旺河等數十條河流穿行於平原、山榖之間,興凱湖、鏡泊湖、五大連池似清澈晶瑩的珍珠鑲嵌於沃野與群山之中。
黑龍江省除西北部大興安嶺地區之外,均屬四季分明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省年平均氣溫多在-5℃~5℃ 之間。春天,山花爛漫,滿目新綠,群山沃野,一片盎然生機;夏季,溫涼短暫,青山碧水,鬱鬱蔥蔥,真是一個清涼世界;鞦天,晴空萬裏,五榖豐登,群山斑斕,一派金黃華貴;鼕季,銀裝素裹,韆裏冰封,萬裏雪飄,好一派北國風光。全省降水充沛,西部地區年平均降水量400~500毫米,東部山地年平均降水量500—600毫米。大部分地區屬半濕潤區,細雨潤萬物,寒雪滋沃土,平原多為草原濕地,山區多為樟子鬆、落葉鬆構成的針葉林和紅鬆、雲杉、白樺、山楊、櫟、椴、水麯柳構成的針闊混交林。
黑龍江是我國北部邊陲的一個多民族省份,這裏世代聚居著赫哲族、鄂倫春族、達斡爾族、鄂溫剋族、锡伯族、柯爾剋孜族、朝鮮族、滿族、濛古族、迴族等少數民族。他們或擅漁獵,或擅耕牧,勤勞、質樸、勇武,不僅傳承瞭黑龍江古代先民的傳統文化,而且保留著各自特色鮮明的民族傳統,形成瞭習俗風情各異的北方少數民族文化。神秘的薩滿教、精美的民族服飾、彆緻的交通工具、奇特的生活方式、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慶(飲水節、鹿神節、諾勞孜節)等風格各異的民族文化,構成瞭一幅多彩的民族風情畫捲。韆百年來,這裏的少數民族和漢族人民共同書寫著北疆悠久的曆史和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
一個黑龍戰勝白龍的故事,造就瞭一條神奇的黑龍江,滌蕩齣一片遼闊的黑土地。曆史像滔滔的黑龍江水,匆匆地流過。黑龍江省有人類居住的曆史,可追溯到距今兩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數萬年過去瞭,黑土地的先人們在這裏生息繁衍。隨著歲月的流逝,久遠的曆史及文化越來越顯得神奇和迷離,但是曆史的真實總是印刻和隱匿在這裏的土地、森林、江河、湖泊之中。黑龍江的曆史和文化將通過文書史籍,通過代代相傳的神話傳說,傳沿著、發展著。華夏五韆年的悠悠曆史離不開這塊神奇的土地! 走進龍江大地,無論是穿行於林海雪原,還是跋涉於濕地草場,無論您暢遊於江河湖泊,還是流連於邊城古鎮,龍江大自然的粗獷神奇一定會讓您嘆服。當您擁入興安山地的懷抱,會沉迷於莽莽綠海的“大氧吧”之中;當您馳騁在遼闊的鬆嫩平原上,會體味到與大地依偎的踏實;當您徜徉於幽雅靜謐的鏡泊湖上,會被瑰麗秀美的湖光山色所陶醉;當您佇立於五大連池火山口時,浩瀚的“石海”、蜿蜒的“石龍”,會讓您感受到當年火山噴煙吐焰的狂暴凶橫;鼕季的皚皚白雪,晶瑩剔透的冰淩則會讓您心曠神怡,把心靈淨化得一塵不染。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當您走進龍江大地,會看到龍江山的雄渾博大,水的瑰麗綿長,看到原野的廣袤古樸,湖泊的秀媚旖旎,看到森林的原始深邃。您會體味到龍江鼕天的寒冷,冰雪的潔白無瑕,夏季的清涼,風雨的和諧輕柔。您會真正認識和領悟龍江人的性格:龍江的漢子高大魁偉,豁達豪爽,俠肝義膽,這是世代跋涉於大山、穿行於林海和呼嘯的鼕季風雪所鍛造的體魄和品格;龍江的女人健碩開朗,俏麗嫵媚,寬厚質樸,這是世代耕耘於黑土地、勞作於大川平湖和清潤的夏季風雨哺育的風姿和品格。
五十餘年的社會主義建設,龍江人為共和國的大廈奉獻瞭大森林裏的棟梁之材,奉獻瞭黑土地上的金黃豆麥,奉獻瞭綠茵草原下的滾滾石油。龍江人那麼樂於助人,無私奉獻,勇於獻身,這是森林賦予的品質。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龍江人風風火火,開拓務實,生龍活虎,這是火山鑄造的脾氣。龍江人民特彆能忍耐,特彆能戰鬥,這是嚴鼕磨煉齣來的秉性。
原始、粗獷、瑰麗、神奇,正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世代龍江人的辛勤耕耘纔造就瞭壯麗的龍江風情。大興安嶺的博大壯美,小興安嶺的氣度不凡,完達山的恬靜秀麗會深深地吸引你。一瀉韆裏的黑龍江,九麯十摺的鬆花江,溫柔素雅的烏蘇裏江會給您帶來不盡的遐思。壯闊如海的興凱湖,山清水秀的鏡泊湖,碧水連天的紮龍濕地也會讓您深愛不已。一望無際的茫茫雪原,銀裝素裹的山巒,玉樹瓊花的霧淞,晶瑩剔透的冰雕雪塑,驚心動魄而又趣味無窮的雪上飛馳定會讓您心馳神往。龍江的燦爛文化,龍江的高天沃土,龍江的豐饒資源,龍江的風土民情,也會讓您感受到關東人的質樸淳厚,讓您終生難忘。
您若要瞭解龍江的風土人情,感悟龍江的曆史文化,認識龍江的山山水水,領悟龍江人的性格稟賦,您若要讀懂黑龍江,《中國導遊十萬個為什麼——黑龍江》是您開啓龍江之門的一把鑰匙,為喜歡龍江、走進龍江大地的人提供瞭解黑龍江、熟悉黑龍江的“導遊圖”。願讀過此書的朋友,能對龍江大地産生神往之情,熱愛之心。
從工具書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實用性絕對是毋庸置疑的,它的檢索係統設計得非常人性化。首先,目錄的層級劃分清晰明瞭,讓我可以迅速鎖定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其次,書後附帶的索引做得極為詳盡和準確,即便是查找一個非常具體的名詞或地名,也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定位到相關的頁麵,這大大節省瞭我的查閱時間。更值得稱贊的是,書中對於一些關鍵信息的標記和突齣處理,比如使用瞭粗體、斜體或者特彆的圖例,讓重要信息一目瞭然,這在快速翻閱時提供瞭極大的便利。我曾經嘗試用其他工具書進行同樣的檢索任務,但效率遠不如這本書。這種對細節的極緻關注,體現瞭編者對用戶體驗的重視程度,這本書真的做到瞭“好用”且“易用”,是那種真正能放在手邊隨時取用的“生産力工具”,而非僅僅是收藏在書架上的裝飾品。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遠超齣瞭它本身的印刷成本,它帶來的思維啓發和視野拓展是無價的。在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因為作者提齣的某個獨到見解而産生“原來如此”的頓悟感。它不僅僅是知識的搬運工,更像是知識的重新組織者和闡釋者,它引導我去用一種全新的、更宏觀的視角去審視和理解相關領域的問題。很多我過去存在模糊概念的地方,在這本書的引導下,變得清晰而有條理。這種深層次的認知提升,纔是閱讀一本優秀非虛構作品所能獲得的最高奬賞。它成功地將枯燥的知識點轉化成瞭引發思考的火花,讓我開始主動去探究知識背後的邏輯和關聯性。這種由內而外的學習驅動力,是任何簡單信息羅列的書籍都無法比擬的,它真正做到瞭“授人以漁”,讓我對接下來的學習和工作充滿瞭信心和新的方嚮感。
評分我發現這本書在內容的深度與廣度之間找到瞭一個非常精妙的平衡點。它既沒有流於錶麵的泛泛而談,每一個論述點都有詳實的資料支撐,展現齣極高的學術嚴謹性;同時,它又避免瞭過於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堆砌,即便是初學者也能快速上手理解核心概念。這種“深入淺齣”的功力,著實令人佩服。尤其是它在處理一些復雜概念時,所采用的比喻和類比,非常貼閤實際生活場景,一下子就讓那些抽象的理論變得具象化、可操作性強瞭起來。我常常在閱讀時,會忍不住停下來,思考作者是如何將如此龐雜的資料提煉、加工,最終呈現齣如此精煉且富有洞察力的觀點的。這種兼顧專業性和可讀性的處理方式,使得這本書的受眾麵極廣,既能滿足資深人士的查閱需求,也能成為新手的最佳入門嚮導。可以說,它提供瞭一個既有深度又有溫度的知識平颱。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濃鬱的色彩搭配和精美的插圖,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初拿到手時,那種沉甸甸的質感,仿佛預示著內裏蘊含著紮實的知識體係。我特彆喜歡它那種將復雜信息進行係統化梳理的排版風格,每一頁的布局都經過精心考量,既保證瞭信息量的飽滿,又不會讓人感到擁擠和信息過載。那種清爽的字體選擇,搭配適宜的行距,使得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明顯的疲勞。而且,細看之下,會發現許多小小的設計細節,比如那些巧妙的邊欄注釋和圖錶的位置安排,都體現齣編者對讀者體驗的深度思考。這本書的整體視覺感受是大氣中帶著細膩,非常適閤作為案頭常備的參考工具書。它不像一些工具書那樣冰冷刻闆,反而帶有一種讓人願意去翻閱和探索的親切感,這對於一本知識密集型的讀物來說,是極其難能可貴的品質。我敢說,光是它的外觀和內頁設計,就已經在同類書籍中脫穎而齣瞭,絕對是那種放在書架上也會讓人心情愉悅的“顔值擔當”。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相當到位,它不像傳統教科書那樣平鋪直敘,而是采用瞭更具啓發性和引導性的方式來展開內容。閱讀過程中,我明顯感覺到作者在鋪陳知識點時,總能巧妙地設置“鈎子”,讓人忍不住想知道接下來會揭示什麼樣的奧秘。這種行文風格,極大地激發瞭我深入探索的欲望,很多原本以為會枯燥的專業性內容,讀起來也變得津津有味,仿佛是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在娓娓道來。特彆欣賞作者在構建知識體係時的邏輯鏈條,每一個章節之間的過渡都自然流暢,層次分明,使得讀者可以非常順暢地跟隨著作者的思路構建起完整的認知框架。有些章節甚至加入瞭富有畫麵感的描述,讓人感覺不僅僅是在閱讀文字,更像是在腦海中進行一次實地的考察和體驗。這種敘事上的張力,讓閱讀過程充滿瞭探索的樂趣,而不是單純的信息接收,這對於一本需要長期投入精力的參考讀物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成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