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围棋溯源
定价:26.00元
作者:杨晓国
出版社:山西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7-01
ISBN:978780636935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杨晓国先生是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研究员,1993年他发表了题为《论陵川棋子山与围棋起源》的学术论文。文章提出围棋当起源于商末周初时的太行山南端主峰地区,亦即古代淇水的源头地区(今天山西省陵川县棋子山一带)。杨先生认为围棋起源的哲学机理当与商末箕子所从事的天象卜筮活动有着密切关系。杨先生文章发表的当年,《新华文摘》即给予全文转载,新华社也两次向国内外发出通稿,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反响。
杨先生关于围棋起源的文章虽然只是一家之言,但持之有据,言之成理。他次将围棋起源与箕子这个历史人物联系了起来,而且又从历史地理角度与商代箕子的封地(已/其)方、淇水等联系了起来,在围棋起源机理方面他则与古代旋式正綦(即式盘或占盘)结合起来给予深入探索,这是过去没有人做过的。杨先生的围棋起源研究起始于实地考察,但真正进入实质性探索却是从商代甲骨卜辞中“其”这个字发端的。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不仅仅要接触到先秦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和历史地理等方面的问题,甚至还要和易学、天文学、卜筮学发生关系,对杨晓国先生而言,这确实是一个艰苦的过程。用杨先生的话说,他从来就没有认为围棋起源研究会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书籍,应该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并为他们提供一个探索未知领域的起点。《围棋溯源》无疑做到了这一点。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它没有采用那种枯燥乏味的编年体叙事,而是将不同的主题和视角穿插其中,读起来引人入胜。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围棋早期起源的几种不同说法的探讨,以及作者在梳理这些说法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严谨的学术态度。这种开放式的讨论,让我不再仅仅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开始主动思考,去探究围棋的真正起源。书中对围棋在不同历史时期,其社会功能和文化象征意义的变化的描绘,也让我耳目一新。我能够感受到,围棋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扮演过多种多样的角色,它既是文人的雅趣,也是兵家的韬略,更是哲人的参悟。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围棋背后那丰富而多元的文化图景。每一次翻开它,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和感悟,让我对围棋这项古老的技艺,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评分这本《围棋溯源》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古朴典雅的气息,淡淡的墨色晕染,勾勒出一幅水墨意境的棋盘,让人瞬间就进入了围棋的世界。拿到书后,沉甸甸的纸张手感,以及书中排版的疏密有致,都显示出出版方的用心。我一直对围棋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自己只是停留在“知道怎么下”的层面,对于围棋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发展脉络却知之甚少。市面上关于围棋的教学书籍不少,但真正能带我深入了解围棋“从何而来,如何演变”的书却不多见。翻开《围棋溯源》,我并没有急于去寻找具体的棋谱或者复杂的战术讲解,而是被书中开篇就娓娓道来的围棋起源传说所吸引。那些关于尧、舜、禹的典故,虽然带着些许神话色彩,却勾勒出了围棋在中国古代文明中最初的模样。书中对不同时期围棋的称谓、规则演变,以及它在文人雅士、达官贵人中的流传情况的描述,都让我大开眼界。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围棋如何从一种占卜工具或军事推演工具,逐渐演变成一种艺术和哲学象征的阐述,感到非常着迷。书中没有枯燥的考据,而是用流畅的语言,将历史的碎片串联起来,仿佛一位饱学之士在娓娓道来,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对围棋的理解又深了一层。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入挖掘传统项目精髓的书籍。《围棋溯源》的出现,无疑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围棋的“历史书”,更像是一部“围棋文化史”。它没有回避围棋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争议和未解之谜,而是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引导读者去思考和探索。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围棋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哲学理念的探讨。它不仅仅是如何通过黑白子来争夺地盘,更是在于其中蕴含的权衡、取舍、虚实、厚薄等深刻的辩证思想。这些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书中在分析围棋术语时,常常能联系到古代的哲学思想,让我对围棋的理解从技术层面上升到了精神层面。我还会时不时地翻阅书中的某些章节,仿佛在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围棋的全新视角,让我们能够看到它在漫长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塑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品格。
评分我一直相信,任何一项流传千古的技艺,背后都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围棋溯源》这本书,恰恰是这种信念的有力印证。我尤其欣赏书中在讲述围棋发展历史时,那种严谨又不失趣味的笔触。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将那些古老的传说、历史的记载,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我能感受到作者在研究过程中付出的心血,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围棋的热爱和敬畏。书中对于围棋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被不同阶层的人所接受和喜爱,以及它在艺术、文学作品中留下的印记的梳理,都让我印象深刻。我仿佛能看到,那些身着汉服的文人雅士,在月光下对弈;也能想象,那些沙场上的将领,如何将围棋的策略运用到排兵布阵之中。这种历史画卷般的呈现,让我对围棋的理解不再是冰冷的规则,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书中关于围棋文化在全球传播的简要介绍,也让我看到了这项古老技艺的强大生命力,它跨越了语言和文化的界限,成为连接不同文明的桥梁。
评分在我看来,真正一本好的图书,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多少知识点,更在于它能否点燃读者的好奇心,激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围棋溯源》无疑就做到了这一点。我并非专业的棋手,甚至对于一些高深的围棋理论也只是略知一二。然而,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却被它独特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叙述方式深深吸引。它没有一味地去讲解复杂的棋局分析,而是将重点放在了“溯源”这两个字上。书中对围棋早期形态的推测,以及它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探讨,都让我产生了很多联想。例如,书中关于围棋与阴阳五行、宇宙观等哲学思想相结合的论述,就让我开始思考,古人是如何将棋盘上的黑白子赋予如此深刻的象征意义的。它不仅仅是一种游戏,更可能是一种观察世界、理解规律的方式。书中的一些章节,更是将围棋置于更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比如它与其他古代文化元素的互动,它在不同朝代扮演的角色变化等等。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得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审视围棋,不再局限于棋盘上的胜负,而是看到它背后那源远流长的文明脉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