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新金融评论(2017年第3期)(总第29期) | 作者 |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 |
| 定价 | 40.00元 | 出版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 ISBN | 9787504991515 | 出版日期 | 2017-08-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本期的主要内容有:哈继铭、Adam Posen的《为美国新下的中美经济合作创建坚实基础》,Karen Dynan的《美国财政政策变化及其对美国经济的影响》,Jason Furman的《美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及政策如何对其产生影响》,哈继铭的《美国政策调整的影响》,管涛、鲁政委、郭嘉沂的《汇率与国际货币体系:并非替罪羊》,Joseph Gagnon的《以稳定为导向的中国汇率政策》,Nathen Sheets的《二十国集团合作与国际金融架构:站在十字路口的美国》,Lee Branstetter、 Britta Glennon 、J. Bradford Jensen的《论美中双边投资协定的重要性:潜在经济效益》,郭 凯、王碧珺、杨元辰的《中美双边投资》,Chad Bown的《中美贸易争端及世贸组织》,Marcus Noland的《贸易战的风险与成本》,Jeffrey Schoot、陆之瑶的《TPP之后的亚太区域主义》,翟 凡的《美中贸易合作与冲突:风险与现实》。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读到这本书的目录,我立刻被其中一些专题吸引住了。虽然我没有看到具体内容,但标题本身就充满了学术的严谨和前沿的思考。例如,某个关于“金融监管的未来趋势”的章节,就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2017年,全球金融市场正处于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各种监管政策的出台和调整都牵动着整个市场的神经。我非常想知道,作者们是如何剖析当时的监管环境,又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了怎样的预判。另外,书中关于“资产配置与风险管理”的讨论,也同样引人注目。在资产荒的背景下,如何进行有效的资产配置,如何应对日益复杂的金融风险,是每一个投资者都必须面对的课题。我相信,这本《新金融评论》一定能够为我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思路,帮助我更理性地看待金融市场的波动,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评分从书号9787504991515这个信息,我可以推测出这是一本由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性较强的刊物。这类刊物通常汇集了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某一时期内的金融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2017年,中国经济正经历着结构性调整,金融领域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包括金融去杠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及金融科技的爆发式增长等等。《新金融评论》作为一本评论性质的刊物,很可能对这些重大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评论。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系统地了解当时中国金融市场的运行逻辑和发展特点,比如,在宏观经济层面,有哪些政策对金融市场产生了显著影响?在中观行业层面,各个细分领域的金融业务又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在微观个体层面,普通投资者又该如何理解和适应这些变化?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被它所代表的“新金融”理念所吸引。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传统金融模式正在面临巨大的挑战,而“新金融”则代表着一种更具创新性、更贴近时代需求的发展方向。2017年,可以说是中国金融市场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各种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也伴随着新的机遇和风险。《新金融评论》作为一份聚焦金融领域的刊物,选择在此时推出这期内容,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希望通过阅读它,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当时“新金融”的发展脉络,例如,移动支付的普及对传统银行业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前景如何?P2P网络借贷行业在经历了一轮洗牌后,又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这些都是我非常关心的问题。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独到的见解和案例分析,帮助我拨开迷雾,更好地把握“新金融”时代的机遇。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深邃的蓝色背景,辅以简洁却有力的金色字体,立刻营造出一种专业、权威的学术氛围。我一直关注着金融领域的发展动态,尤其是那些能够引领行业思考、激发思想碰撞的刊物。《新金融评论》这个名字本身就透露着一股锐意进取的精神,而“2017年第3期”则是我想要深入了解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内的金融思潮。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其中的具体文章,但仅凭这第一印象,我便能预感到这是一份充满深度和价值的读物。从封面的质感来看,它也绝对不是那种随随便便就能翻阅过期的杂志,而更像是一份值得收藏的学术期刊。我想,它一定汇聚了当时金融界最前沿的观点和最深入的分析,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观察和理解中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复杂格局的绝佳窗口。我尤其期待能够从中一窥当时在金融科技、监管政策、资产配置等方面有哪些新的讨论和突破。
评分我之所以对《新金融评论》(2017年第3期)产生兴趣,是因为我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金融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2017年,对于全球金融市场而言,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一年。我期待在这期《新金融评论》中,能够看到对当年金融领域一些标志性事件的深度解读,例如,全球央行货币政策的走向对资产价格的影响,以及新兴市场在动荡中寻找发展机遇的可能性。同时,我也对中国国内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发展保持着高度关注。在这一时期,中国金融业在开放与监管并重的天平上如何前行,如何在新兴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驱动下实现高质量发展,都将是极其重要的议题。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关于这些问题的独到见解,从而加深我对金融世界复杂性和动态性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