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直到我們相遇(精美全彩版)
定價:38.00元
作者:蔻蔻梁
齣版社:中國華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51134015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81kg
編輯推薦
蔻蔻在不停地走,對世界懷著善意的期待,所遇諸多欣喜與感恩。藉著與人、與故事、與城市、與自然的相遇,找到不同側麵的自己。每個人都這樣,藉著不同的相遇,纔有成長,纔有完整的自己,擺脫作為獨立個體的孤獨,接納人生的喜悅。相遇意味著行動。遇到一個地方,是因為你去瞭那裏;遇到風雨,是因為風雨來瞭;一個人遇到另一個人,是因為兩個人不可能都站在原地;遇到一本書,是你在尋找,而書剛好在這裏。更多推薦:張曼娟旅行散文:時間的旅人(在每一個人生階段旅行,在每一片迴憶的風景裏努力修補自己)
內容提要
見過50個國傢的瑰麗精彩之後,老撾雖顯得不熱門不刺激,但有些東西值得讓人必須單獨為它寫一本書。它不僅僅是一本旅行書,它是彼得海斯勒式的公路風物誌,它是“蔻式旅行”的標本:有點糊塗,有點無厘頭,時不時齣錯,認識很多人,聽很多故事,發齣從心底裏暖著的笑聲。與蔻蔻梁之前齣版的《辭職,去旅行!》《如果你在就好瞭》一次探訪多個國傢不同,這次蔻蔻梁帶領著我們沿著湄公河畔一路前行,尋訪老撾背後的故事。依然是寇氏的文風,寇氏的幽默,洋洋灑灑間,一個立體的老撾擺在我們麵前。
目錄
從此不和自己打架
Chapter 1
一個人 呼嚕聲
Chapter 2
一個愁臉的湖南小子 一場跨國糾紛
Chapter 3
荒涼的市場+討厭的“艷芬”
Chapter 4
不必認真 周圍村落
Chapter 5
老撾迪斯科+陽光下的糖
Chapter 6
吃不吃蝙蝠+跟手機搏鬥
Chapter 7
“薄”物館+老撾派對
Chapter 8
不許非禮+四大皆空的夜市
Chapter 9
滕老大的山歌+老奶奶的手工紙
Chapter 10
被打爛的小貓頭鷹+狗嘴要塞
Chapter 11
小綿羊新手+細得要斷掉的
Chapter 12
深山驚魂+妙僧來去
Chapter 13
中國神醫 難過的一天
Chapter 14
嬉皮士大衛 “恨鐵不成鋼”的西方人
Chapter 15
花布 蠶
Chapter 16
鮮花小巷 收藏者
Chapter 17
夜市+一萬基普一碟
Chapter 18
布施+重遇來去
Chapter 19
戰場情歌+歸來木碗
Chapter 20
不賣的香蕉 齣售的自由
Chapter 21
太吵的甘蔗 送小黑狗的女孩
Chapter 22
8公裏處車站+摺疊的老撾人
Chapter 23
黑暗蜥蜴 大象蓮花
Chapter 24
摸上小島+未能嬉皮
Chapter 25
不齣來混 MO先生
後 來
相遇的故事
作者介紹
蔻蔻梁:本名梁春雪,旅行美食作傢,故事收集愛好者。原《南方都市報》城市雜誌中心首席編輯,長期撰寫美食和旅遊專欄,在深圳的封號是美女食神,去過50個國傢旅行。雅虎“環球80天”齣徵隊員之一。
 已齣版作品:《辭職,去旅行!》《如果你在就好瞭》
文摘
序言
說實話,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本來沒抱太大期望,畢竟名字聽起來有點像那種流水綫上的甜膩文學。然而,翻開第一頁,我就被那種強烈的文學質感給鎮住瞭。作者的文字風格極其多變,時而像老派文人那樣典雅沉穩,充滿瞭對光影和季節流轉的精妙捕捉;時而又突然切換成一種極其現代、充滿機鋒的對話模式,精準地擊中瞭當代年輕人的語境和焦慮。這種文體的跳躍性處理得非常自然,完全不會讓人感到突兀,反而像是主人公們在不同心境下切換思維模式的體現。我特彆關注那些環境和內心獨白的交融部分,作者似乎特彆擅長利用環境中的微小元素來象徵人物復雜的情感狀態。譬如,男主角對一件舊物難以割捨,那件舊物被反復提及,每次齣現都帶著不同的情感色彩,它不再是簡單的道具,而是見證瞭主角心路曆程的無聲證人。這種深厚的文學底蘊使得這本書擁有瞭超越一般言情小說的厚度。它不僅僅是講述一個愛情故事,它更是在探討時間、記憶和命運這些宏大主題,並且用一種非常溫柔且引人入勝的方式將這些主題編織進瞭主人公的命運之中,讓人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也得到瞭思想上的觸動。
評分這本小說簡直讓人欲罷不能,作者的敘事功力深厚得驚人。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更像是一部細膩入微的人生畫捲。開篇就以一種近乎詩意的筆觸,勾勒齣瞭主人公們各自孤單而又充滿期待的心境,那種在茫茫人海中尋覓知音的渴望,隔著紙張都能清晰地感受到。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於環境描寫的細膩處理,無論是都市的霓虹閃爍,還是小鎮的寜靜悠遠,都成瞭烘托人物情感的絕佳背景。比如有一段描寫男主角在雨夜裏獨坐咖啡館,窗外的雨水模糊瞭世界的邊界,而他內心的掙紮與迷惘卻因此顯得格外清晰,那種“全世界都與我無關,但我仍相信會有某個人與我有關聯”的復雜情緒,被刻畫得入木三分。情節的推進並不急躁,而是像慢火熬製的老湯,每一層味道都慢慢釋放齣來,讓人迴味無窮。特彆是當兩條看似平行的生命綫,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開始交織時,那種宿命般的吸引力讓人屏息。作者對人物對話的處理也極為高明,寥寥數語,便能透露齣深藏心底的秘密和未曾言明的愛意,讀來讓人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地重讀,試圖捕捉那些潛藏的弦外之音。這本書真正觸動我的,是它對“等待”這一主題的深刻探討,那種漫長、煎熬卻又充滿希望的姿態,無疑是現代人情感睏境的真實寫照。
評分我是一個非常注重閱讀體驗的人,尤其對於裝幀和排版有一定要求,而這本的實體書絕對是加分項。內頁的紙張觸感溫潤,裝幀設計簡潔卻透露著一種高級感,特彆是那些穿插在文字間的少量插圖——它們不是那種俗套的漫畫式配圖,而是更偏嚮於意境化的黑白速寫或者水墨風格,每一張都恰到好處地烘托瞭特定場景的氛圍,讓人忍不住想撕下來裝裱起來。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在章節之間的留白處理得非常到位,沒有那種被文字塞滿的壓迫感,留齣瞭足夠的空間讓讀者去消化剛剛讀到的情節和情感衝擊。這種對閱讀節奏的把控,體現瞭齣版方對作品的尊重和對讀者的體貼。在內容上,這本書最讓我著迷的是它對“錯失”和“重逢”之間張力的營造。作者非常懂得如何設置懸念,那種“我們似乎在哪見過”的似曾相識感,被不斷地強化和解構。它不是那種一見鍾情式的莽撞,而是經曆瞭現實的層層篩選和時間的打磨後,纔終於得以確定的歸屬感。這種緩慢升溫的感情,比任何煙火氣十足的熱烈都要來得持久和動人,讓人在字裏行間感受到一種曆經韆帆後的安寜與確定。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震撼在於其敘事視角的多層次性。它不是單一的“我”或“他”,而是巧妙地在多個關鍵人物之間來迴切換,但每一次切換都像是給故事的迷宮增加瞭一把鑰匙,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同一個事件,甚至同一句對話背後的真實意圖。這種多維度的敘事結構,極大地增強瞭故事的真實感和深度。例如,當男主角以為自己已經完全理解瞭女主角的決定時,視角一轉,切換到女主角的內心獨白,讀者纔赫然發現,原來那些看似堅決的選擇背後,隱藏著多麼巨大的自我犧牲和隱忍。這種信息的不對稱性,極大地調動瞭讀者的參與感和代入感,我們不再是旁觀者,而是成為瞭解所有秘密的知情者,這使得我們對兩位主角的命運産生瞭更強烈的代入感和保護欲。尤其是在情節進入高潮時,作者運用瞭大量內心OS和環境聲響的並置,營造齣一種既喧鬧又寂靜的奇特空間感,仿佛時間在那個瞬間被無限拉長,每一個眼神的交匯、每一次呼吸的停頓都被放大和審視。這本書處理情感衝突的方式成熟而剋製,它沒有用狗血的戲劇衝突來推動劇情,而是通過人物的內心掙紮和理智與情感的博弈來製造張力,最終達成一種自然而然的、令人信服的和解,非常值得細細品味。
評分我通常對愛情故事抱持著一種審慎的態度,總覺得太多矯揉造作的“命中注定”讓人感到疲乏,但這一本卻成功地打破瞭我的固有印象。它的妙處在於,它將“相遇”描繪成一個復雜的化學反應,而非簡單的物理碰撞。兩位主角都不是完美無瑕的,他們有著各自的執念、過去的陰影和難以啓齒的弱點,這使得他們的互動充滿瞭真實的張力。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他們初次試探性接觸時的那種小心翼翼和試探,那種既害怕被拒絕又渴望靠近的矛盾心理,描繪得極其真實可信。比如,他們之間有幾次看似偶然的交集,每一次都因為一個微小的誤會或者外界的乾擾而擦肩而過,這種“差一點”的感覺,簡直是為現代都市人的疏離感做瞭最好的注腳。而且,故事的高明之處在於,它並沒有把所有的焦點都集中在“什麼時候相遇”上,而是花費瞭大量的筆墨去刻畫他們“在尚未相遇時,是如何塑造瞭自己,以迎接那份可能的相遇”。這種對個體成長的關注,讓整本書的立意拔高瞭不少,不再是膚淺的浪漫,而更像是一場關於自我完善的精神修行。讀完後,我感覺自己似乎也跟隨他們一起走過瞭一段漫長的路,心境也因此沉澱下來,更加懂得珍惜那些細微的、不易察覺的美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