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辽宁省地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系列地图(新版)
定价:9.00元
作者: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3-01
ISBN:978750315851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1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翔实地的大比例尺行政区划地图,详细至乡镇村庄。*导航数据和卫星影像核准的国家公路网,详细至县乡道,详细准确的高速公路编号,名称,出入口,服务区,实用的铁路,高速铁路,机场,港口,航海线等交通信息,丰富的旅游信息,包括世界遗产,*旅游景区。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装帧和印刷工艺的角度来看,这本地图集绝对是下足了本钱的。首先是纸张的选择,它没有使用那种一翻就容易撕裂的薄纸,而是采用了有一定克重的哑光铜版纸,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这种纸张的好处是,即使在强光下看,也不会有刺眼的反射光,保护了眼睛,也保证了色彩的饱和度。其次是折叠和装订技术。尽管这是一本大开本的地图,但它的折叠线处理得非常平整,拉伸和折回时非常顺滑,没有出现任何“卡纸”或者“对不齐”的情况,这对于反复查阅地图的人来说,至关重要。我试着将其中几张图完全展开,发现其边距控制得非常好,即便是最靠近边缘的信息点,也不会因为装订而缺失。这种对物理载体的重视,体现了出版方对最终用户体验的深度考量,它不仅仅是一堆信息的集合,更是一件耐用的工具。
评分我一直对地图的“更新速度”非常敏感,毕竟时代发展太快,一本地图如果标注的信息落后了五六年,那基本就只能当做历史资料了。对于辽宁省这样一个正在经历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群建设的省份来说,新信息的及时更新尤为重要。我特意检查了几个近几年才投入使用的大型工程项目,比如一些新的港口集装箱码头和新的跨海大桥的预留走向,竟然都被准确无误地标注在了图上。这表明这本地图集确实是采用了“新版”数据进行编绘的,而不是简单地在旧版上修修补补。这种对时效性的尊重,让我感觉物有所值。有时候,你花大价钱买的某些旅游手册,里面的交通信息都比不上这个官方地图集准确。而且,它对省内一些地级市的市区规划范围的界定,也明显反映了近期的行政区划调整意图,而不是停留在十年前的市界划分上。对于需要进行区域经济分析或者城市规划对比的人来说,这种时效性简直是决定性的优势。
评分我收藏了不少各种版本的地图册,从航海图到城市规划图都有涉猎,所以对地图的“质感”和“信息密度”有一定的要求。这本辽宁省的地图集,在信息密度的平衡上做得很有章法。你不会觉得它信息过载到让人眼花缭乱,也不会觉得它空洞得像是给幼儿园小朋友看的。特别值得称赞的是它对于地貌的表达。很多地图在表现山脉走势时,要么就是简单的阴影,要么就是生硬的等高线堆叠,看得人昏昏欲睡。但这个版本的辽宁地图,采用了非常细腻的半写实渲染手法来表现千山、燕山山脉的走向和起伏,那种层峦叠嶂的感觉跃然纸上,视觉冲击力很强,让人对辽宁的地形有了直观的认识。此外,它在省级行政区划边界的描绘上也极其严谨,线条的平滑度和边界的准确性,足以看出是经过了最新的官方数据校核的。我找了几个省界附近的小镇进行核对,所有的边界点位都精确无误。对于从事地理研究或者需要精确测绘的朋友来说,这种级别的精度是至关重要的,绝非那种街边随处可见的简易旅游图可以比拟的。
评分这地图集,说实话,买回来主要是为了凑够那“满28包邮”的门槛,但翻开之后,真有几分惊喜。我本来以为这顶多就是那种最基础的政区图,线条生硬,颜色单调,无非就是把各个地市的边界标出来,箭头指指哪里是哪里,也就那样了。谁知道,这本《辽宁省地图》的制图细节处理得相当到位。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辽宁省的轮廓,更像是给你讲了一个关于这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故事。比如,它对交通网络的刻画,高速公路和铁路的粗细、颜色区分得很有层次感,一看就知道哪些是主干线,哪些是地方支线,这对于自驾游爱好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特意比对了几个我熟悉的城市周边,连一些新修的绕城高速的走向都标注出来了,精准度很高,不像有些地图为了简洁而牺牲了实用性。而且,图例部分的设计也看得出是用心了,不仅仅是简单的符号说明,对于一些重要的自然景观或者人文遗迹,还有简短的文字注解,这使得地图的阅读体验从单纯的“定位”升级到了“了解”的层面。即便是最不起眼的县乡道路,标识也清晰可见,这对于深入到一些偏远地区的人来说,安全性大大提高。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一张看似普通的地图,有了一点点“匠心”的味道,远超我仅为了包邮而支付的期待值。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种“分省系列”的地图,很多时候是图个收藏的完整性,追求的是一套书的系统感,而不是单张图的独特性。然而,这本辽宁的地图,在色彩运用上,给我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多地方测绘图集的色彩都是那种官方的、略显沉闷的蓝色和绿色,让人提不起兴趣。但这本辽宁地图在不同类型信息的色彩区分上,非常大胆且有效。比如,水系(河流、湖泊)采用了非常清澈透亮的浅蓝色,与背景的陆地颜色形成鲜明对比,即便是匆匆一瞥,也能迅速定位主要水体。而对于城市建成区的标注,使用了暖色调进行烘托,这使得城市的分布格局一目了然。更绝的是,它对一些矿产资源分布区或特殊经济区,采用了略带半透明的黄色标记,既不干扰底图信息,又能突出重点区域。这种对色彩心理学的巧妙运用,让地图的阅读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它成功地在专业性和美观性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舒适的平衡点,这在地图出版物中是相当少见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