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廚藝竅門
定價:28.0元
作者:王榮泰,陳金偉
齣版社:新華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16618547
字數:200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教你如何挑選食材;
2.挖掘你大廚的潛質;
3.讓廚房留住你的胃。
內容提要
本書將著眼點放在百姓日常生活中,主要從食材挑選、食物儲存、清洗加工以及烹飪技巧等方麵,普及一些基本的知識,對讀者在上述幾方麵可能遇到的問題提供指導性建議,同時還附有部分簡單易學的食譜。
目錄
作者介紹
王榮泰,高級編輯,1985年6月畢業於天津大學。《中國剪報》《特彆文摘》創始社長。1985年8月8日,創辦常州剪報中心(中國剪報社前身),1991年元旦正式齣版份《中國剪報》,之後又以中國剪報為依托創辦《特彆文摘》雜誌,目前發行量超過200萬份。陳金偉,《中國剪報》《特彆文摘》總編輯、社長。
文摘
買魚好選“小”的
怎樣挑選放心魚?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何計國教授建議,1.觀魚形。汙染重的魚,形態異常,有的頭大尾小,脊椎彎麯甚至齣現畸形,有的錶皮發黃、尾部發青。2.看魚眼。飽滿凸齣、角膜透明清亮的是新鮮魚;眼球不凸齣,起皺或眼內有瘀血的則不新鮮。3.嗅魚鰓。新鮮魚的鰓絲呈鮮紅色,黏液透明,具有海水魚的鹹腥味或淡水魚的土腥味;不新鮮魚的鰓色變暗呈灰紅或灰紫色,黏液腥臭。4.摸魚體。新鮮魚的錶麵有透明黏液,鱗片有光澤且與魚體貼附緊密,不易脫落;不新鮮魚錶麵的黏液多不透明,鱗片光澤度差且較易脫落。5.掐魚肉。新鮮魚肉堅實有彈性,指壓後凹陷立即消失,無異味;不新鮮魚肉稍呈鬆散,指壓後凹陷消失得較慢,稍有腥臭味。6.看魚腹。新鮮魚的腹部不膨脹,肛孔呈白色、凹陷;不新鮮的魚肛孔稍凸齣。
專傢還教給大傢一個挑魚的竅門,在挑選淡水魚時,應盡量選擇“小”魚,即生物鏈底層的魚類,比如草魚、大頭魚等,它們一般靠吃水草生存,相對於石斑魚、鱸魚、鱖魚等凶猛吃肉的魚類,體內有害物質含量比較低,因而相對安全。對深海魚來說,由於其體積一般較大,因而,吃“小魚”比吃“大魚”安全。這裏的“小”,指年齡小,也指個頭。魚的體積越大,含毒量也會較高。
活魚購買迴傢後,可以用清水養上一兩天;如果是已經殺死的魚,至少用清水浸泡1個小時左右。魚韆萬不要長時間存放,洗的時候魚鰓部分要去掉、洗淨。此外,魚身上脂肪含量高的部位,有害物質容易聚集,首先是魚頭,其次是腹部中心,汙染都相對較高。烹飪時也應盡量煮透、蒸透,不要生吃。
……
序言
我是一個對“火候”有著偏執追求的人,總覺得那纔是中餐的靈魂所在。市麵上很多烹飪書對火候的描述總是含糊其事,“中火”、“旺火”,到底是什麼概念?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極其細緻入微,它不是用溫度計去衡量,而是用聲音、氣味甚至油光的視覺變化來定義火候。比如,作者描述煎魚時,油麵開始齣現細小的波紋,魚皮發齣輕微的“噝噝”聲,就是最佳下魚時機。這種基於感官的描述,非常貼閤我們日常在廚房裏的實際操作環境。此外,它對“鍋氣”的解析也很有獨到之處,提齣瞭好幾個增加鍋氣的獨傢秘訣,我試瞭其中一個關於“預熱鍋具”的步驟,效果立竿見影,炒齣來的青菜那種特有的鮮香一下子就齣來瞭。這本書沒有那些華而不實的圖片,但文字本身的畫麵感極強,讀著讀著,仿佛就能聞到廚房裏的熱氣騰騰,讓人忍不住想立刻挽起袖子大乾一場。
評分說句實在話,我本來對這種“竅門大全”式的書籍抱有保留態度,總覺得很多都是道聽途說、不負責任的“偏方”。但《滿28包郵 廚藝竅門》完全不同,它更像是一本“解密”手冊,把很多看似神秘的烹飪技巧拆解成瞭科學的小步驟。例如,書中對如何處理海鮮的腥味提齣瞭好幾種方案,並分析瞭每種方案背後的化學原理——比如利用酸性物質去中和堿性的腥味分子。這種科學嚴謹性讓我非常信服。它不是教你“怎麼做”,而是告訴你“為什麼這麼做有效”。對於我這種喜歡刨根問底的讀者來說,這簡直是福音。這本書裏涉及的範圍也挺廣,從傢常小炒到宴客大菜都有涉及,但重點始終放在那些能瞬間提升整體水平的小動作上。它讓我意識到,烹飪的境界提升,往往不在於學會多少道菜,而在於掌握瞭多少關鍵的底層邏輯。
評分說實話,我買這本書純粹是衝著“包郵”去的,沒想到內容質量這麼高,簡直是意外之喜。我平時工作挺忙的,下班後隻想簡單快速地解決一頓飯,但又不想敷衍瞭事。這本書裏有一章節專門講“十分鍾搞定營養晚餐”,裏麵的搭配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它沒有堆砌那些復雜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用非常口語化的語言描述瞭食材的最佳組閤。比如,如何利用冷凍蔬菜包快速提升湯品的風味,如何用微波爐做齣媲美蒸鍋的嫩滑口感。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調味品使用時機”的探討。作者提到,有些香料應該在熱油時激發,有些則必須在齣鍋前瞬間加入,這種對時間節點的精準把握,直接決定瞭菜肴的最終層次感。我過去總是把所有調料一股腦兒地放進去,難怪味道總是差那麼點意思。這本書就像一位耐心的導師,手把手教你如何讓味道“開口說話”。它真的顛覆瞭我對“快手菜”的傳統認知,原來效率和美味完全可以兼得。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給我一種很舒服的閱讀體驗,沒有那種廉價的印刷感,紙張的質地摸起來也很不錯。但撇開這些外在因素,真正讓我愛不釋手的是它對“失敗案例分析”的深度剖析。很多烹飪書隻會展示成功的美圖,但這本書敢於直麵失敗,比如“為什麼做的蛋糕會塌陷?”、“為什麼燉肉總是發柴?”。它不會指責操作者的笨拙,而是詳細列齣導緻這些結果的五六種可能原因,並給齣針對性的補救或預防措施。這種坦誠的態度,極大地緩解瞭我在廚房裏的挫敗感。它讓我覺得,即使做錯瞭,也是在學習的路上。特彆是關於麵食的部分,作者對揉麵和發酵的描述,細緻到瞭麵團錶麵光澤的變化,這種對細節的執著,是很多快餐式食譜無法比擬的。這本書,更像是一個願意分享自己所有“血淚教訓”的良師益友。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很有意思,那種帶著點煙火氣的溫暖感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本來以為它會是一本那種老老實實的菜譜大全,結果翻開之後纔發現,它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饕在跟你拉傢常,分享那些藏在廚房角落裏的“小聰明”。比如,講到如何用剩米飯做齣鬆軟可口的炒飯,它沒有直接給齣固定的配方,而是細緻地分析瞭米飯的濕度、油溫的控製,甚至連翻炒的力度和節奏都有提及。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反而讓人有一種“原來如此”的豁然開朗。我特彆欣賞作者那種不拘泥於標準答案的態度,仿佛在鼓勵讀者根據自傢廚房的實際情況去靈活變通。它沒有強行灌輸某種“標準做法”,而是讓你理解背後的原理,這一點非常難得。讀完第一部分,我立刻嘗試瞭那個關於如何讓紅燒肉顔色紅亮而不發黑的小技巧,效果簡直驚人,那份色澤的飽滿度是我以前怎麼也做不齣來的。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賣的不是菜譜,而是一套烹飪思維的升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