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阅读婚姻
定价:23.00元
作者:郭宁著
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508449722
字数:190000
页码:15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心灵一点通特点:有故事,有人物,有情节,突出可读性;有诊断,有分析,有答疑,确保科学性;有建议,有方法,有对策,讲究实用性。
内容提要
婚姻像一本书,不同的人会读出不同的味道来,有的人读出心酸苦涩、有的人觉得淡然无味、有的人窥见伤痕累累、有的人看到风光无限……作者从长期热线咨询实践中,筛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编写成文,本着有故事,有人物,有情节,突出可读性,以及有方法,有对策,有答疑,讲究实用性原则,将其分为播种未果篇、韶光蹉跎篇、恼人篇、知难思退篇、花季阴雨篇等五章,呈现于读者面前,带领大家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与故事中的主人一同阅读婚姻。
本书以准备缔结婚姻、已经拥有婚姻和生儿育女的中青年朋友为主要读者对象。
目录
作者介绍
郭宁,中国心理协会会员,天津法制心理协会会员,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员,天津作家协会会员,专栏作家,天津良友心理咨询中心签约咨询师。心理学门户网站《心理专家》栏目(.psych.gov.)主持人之一。曾担任天津广播电台新闻频道《夜阑情深》、生活频道《三个女人一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具有个人魅力,它似乎有一种魔力,能让你在阅读的时候,不自觉地联想到自己与伴侣的某个特定场景。我发现自己经常读完一个小节,就会放下书,陷入沉思,然后拿出手机给对方发一条莫名其妙的“我爱你”或者一个无关痛痒的问题,其实是想试探性地重启一次高质量的连接。这种互动性是很多严肃的家庭心理学书籍所不具备的。它没有使用太多晦涩的专业术语,即便是涉及到心理学概念,也是用非常生活化的比喻来解释,比如把“边界感”比作花园里的篱笆,既能保护私密空间,又不至于完全隔绝交流。这种接地气的表达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那些对心理学持抗拒态度的读者也能轻松吸收。总而言之,它是一本可以常置于床头,随时可以翻开随机阅读,并总能从中获得新感悟的“良师益友”。
评分翻开内页,那种印刷质感和版式布局简直是视觉享受,看得出出版方在装帧上确实是下了血本的。不同于那些充斥着大段密集的学术理论的婚姻书籍,这本书的段落划分非常清晰,很多地方还穿插着一些手绘的插图或者简短的引言,使得阅读的节奏感非常流畅。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探讨某个具体婚姻困境时,总会引入一个具体的、仿佛能从我身边听到的对话片段。比如,关于“‘你到底有没有在听我说话’的世纪难题”,作者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从夫妻双方的听觉习惯、潜意识需求甚至原生家庭的影响这几个层面,层层递进地去解构这个问题。这种抽丝剥茧式的分析,让我感觉我不是在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参与一场共同的探索。它没有给我一剂速效药,但却提供了分析病症的工具箱,让我能够更理性地去审视自己和伴侣之间的沟通模式。这种细腻的观察力,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对婚姻生活观察之入微。
评分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未将“婚姻”局限于传统的“一男一女的组合”,而是非常包容地探讨了现代家庭结构的多样性与挑战。它以一种非常开阔的视野,讨论了如何在不同的关系模式下维持尊重与理解。尤其是在关于“个体成长与共同成长”的平衡方面,作者的观点极其具有前瞻性。他没有鼓吹一方为了另一方做出彻底的牺牲,而是强调“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为关系注入新的能量”。这种对个体价值的肯定,在探讨集体关系时显得尤为珍贵。全书的收尾部分更是妙不可言,没有给出什么宏大的誓言,而是回归到了最基本的日常细节——比如如何一起享受一次安静的早餐,或者如何更优雅地处理一次争吵后的冷战。这种由宏观理论回归到微观实践的闭环处理,让整本书的价值得到了升华,让我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婚姻指南”,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更好地与另一个人共存”的生命哲学手册。
评分这本《满28包邮 阅读婚姻》的封面设计实在太引人注目了,那种带着点复古又夹杂着一丝现代幽默感的配色和字体,让我忍不住在书店里把它从一堆厚重的社会学著作中一眼就给挑了出来。拿到手里掂量了一下,分量适中,感觉作者在内容的编排上一定下了不少功夫,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薄薄小册子。我最欣赏的是它那个“满28包邮”的标题,它一下子就击中了我这个对生活精打细算又渴望深度思考的普通读者。它没有用那种高高在上、说教式的语气,反而像一个邻家大哥或者闺蜜在跟你分享一些掏心窝子的话,关于婚姻——这个我们每天都在经历,却又总感觉一知半解的宏大主题。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新鲜的视角,而不是重复那些老生常谈的“忠诚”和“责任”。比如,它会不会探讨一下在快节奏的数字化时代,夫妻双方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或者更微观一些,如何应对“电子设备争宠”的尴尬局面?光是冲着这个标题带来的那种亲切感和烟火气,我就觉得这本书值得我花时间去翻阅,去体会作者笔下那些关于柴米油盐里藏着的哲学。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的笔锋时而尖锐如手术刀,毫不留情地剖析了现代婚姻中那些难以启齿的“暗礁”,比如经济压力下的权力转移,或者长期相处后激情褪去的平淡感。然而,尖锐过后,紧接着总会有一股温暖而坚定的力量将你托住。它不是那种盲目乐观的“爱情万岁”论调,而是承认问题的存在,然后提供脚踏实地的解决思路。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章,是关于“亲密感的非线性发展”的讨论。作者打破了传统上认为婚姻关系应该一条直线向上发展的认知,指出亲密感会有周期性的衰退和回归,关键在于如何管理这些低谷期。这对于正处于“七年之痒”过渡期的我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它让我意识到,偶尔的疏离并不代表失败,而是生命周期的自然组成部分,只要我们懂得如何“重启”连接,而不是坐等关系自动修复,一切都还有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