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商务限量笔记本&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

赠商务限量笔记本&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编
图书标签:
  • 商务礼品
  • 笔记本
  • 词典
  • 工具书
  • 汉语词典
  • 新华字典
  • 学习
  • 办公
  • 文具
  • 实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火把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24508
商品编码:29958904882
出版时间:2016-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赠商务限量笔记本&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
  • 作者:编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 定价:138.9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ISBN号:9787100124508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6-09-01
  • 印刷时间: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其他
  • 页数:

《中华百年风云录:从晚清到新中国》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宏大叙事的历史著作,聚焦于中国近代以来,自晚清屈辱衰微,历经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烽火、国共对峙,直至最终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百年沧桑。我们摒弃简单的事件罗列,致力于深入剖析驱动历史变迁的深层逻辑、关键人物的复杂抉择,以及社会思潮的演进轨迹。 第一部分:末世惊雷——晚清的挣扎与转型(约1840-1911) 本书开篇将带读者回到鸦片战争的硝烟之中,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军事失败,而是一场文明与体制的剧烈碰撞。我们详细描绘了在“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清廷内部洋务派、顽固派、改革派之间的复杂角力。 器物、制度与思想的三重困境: 详细分析了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内在矛盾,以及甲午战争对这种模式的致命一击。随后,深入探讨了戊戌变法的短暂高光与残酷收场,理解“维新”之路为何在中国如此艰难。 民间觉醒与革命酝酿: 重点呈现了太平天国运动对传统秩序的冲击,以及后期的义和团运动,展示了底层民众在国家危机中的反抗形态。同时,细致梳理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如何通过一系列武装起义,逐步点燃推翻帝制的火种,直至武昌城头的意外爆发。 第二部分:裂变与重建——民国初期的探索与动荡(约1912-1927) 辛亥革命的胜利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统一。本部分着重探讨了民国初期,国家权力在袁世凯的威权、军阀的割据、以及各地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努力中如何撕裂与重组。 共和的脆弱性: 剖析了“帝制复辟”的闹剧如何暴露了共和观念在社会基础上的薄弱,以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强权面前的无力。 新文化运动的潮声: 详细解读了“德先生”与“赛先生”的登场,以及白话文运动对传统文化基因的深刻改造。这不是一场简单的文字革命,而是对国民性进行彻底反思的文化工程,为后续的政治思潮提供了土壤。 从五四到国共合作: 深入分析了五四运动的爆发逻辑,从一个学生抗议事件如何迅速演变为一场全民参与的政治觉醒。随后,细致还原了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形成过程,以及国民党在革命统一战线中的探索与挫折。 第三部分:浴火重生——抗战的全面爆发与民族意志的铸就(约1927-1945) 本阶段是中华民族集体意志得到最充分体现的历史时期。我们将聚焦于民族矛盾如何压倒内部纷争,以及中国如何在东西方两个战场上进行殊死搏斗。 十年建设与围剿的拉锯: 简要回顾了南京国民政府在经济、教育、交通等方面取得的有限成就,以及其在整合国家权力上面临的巨大阻力,特别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和军事斗争的此消彼长。 不屈的抗争: 详尽描述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民的抵抗与不抵抗的复杂人性。重点描绘了“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的艰难历程。书中将细致还原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关键战役的残酷性,展现中国军队在装备处于绝对劣势下的顽强防御。 大后方的坚守: 聚焦于迁都重庆后的陪都生活、工业的内迁、以及知识分子在战火中对民族精神的守护,揭示了中国抗战为何能坚持十四年之久的核心精神动力。 第四部分:历史的抉择——新旧世界的交替(约1945-1949) 抗战胜利的曙光未能立即带来和平。本部分将以审慎的笔触,分析抗战结束后,国共两党如何从政治协商走向全面内战,以及最终的结局。 重庆谈判的破局: 剖析了战后接收的混乱局面、社会经济的严重通胀、以及美国调停的局限性,阐明了双方在国家未来走向上的根本性分歧。 三大战役的战略意义: 不仅是军事层面的描述,更深入探讨了人民解放军在土地政策、政治攻心方面如何赢得民心,最终形成决定性的战略优势。 新中国的诞生: 描绘了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人民对新生的渴望,以及中国历史在这一刻发生的根本性断裂与飞跃。 本书特色: 本书力求多角度、立体化地呈现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不仅关注庙堂之上的权谋与决策,更重视普通民众、底层士兵、以及海外侨胞在时代洪流中的个体命运与选择。通过大量的史料梳理和严谨的学术分析,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百年中国全景图。它不仅仅是历史事实的记录,更是对“中国何以成为今日之中国”这一根本问题的深刻探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最初对这类工具书抱持着一种“凑合着用”的心态,毕竟市面上的选择太多了,大多雷同。但拿到这本后,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它给我的惊喜是全方位的,特别是它在收录和解释某些特定领域用词上的精准度,简直令人惊叹。我从事的是技术文档撰写,经常需要处理一些非常专业但又必须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来表达的概念。以往的词典总是在这些地方显得力不从心,要么解释过于晦涩,要么干脆缺失。然而,这本书里针对这些“硬骨头”的词汇,提供了非常贴切且易于理解的诠释,甚至还标注了使用场景的细微差别。这种细致入微的处理,极大地提升了我工作效率和文档质量。而且,它的检索系统设计得非常人性化,查找速度快得惊人,这对于追求效率的现代人来说,是另一个巨大的加分项。它展现出的是一种对读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和尊重,绝对不是敷衍了事的产物。

评分

对于我这种需要经常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学者来说,一本精准、权威的语言参考资料是工作和研究的生命线。这本书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其强大的权威性和与时俱进的更新速度。它收录了大量近年来新兴的、在学术界和媒体中频繁出现的词汇,并且对其定义和引申义给出了非常审慎和清晰的界定。这在处理前沿研究的文献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避免了因词义理解偏差而导致的重大失误。此外,它的注释系统非常完善,对于一些有特殊文化背景的词汇,还附带了简短的文化背景介绍,这对于非母语使用者理解其深层含义至关重要。总而言之,它不仅仅是一本词典,更像是一部浓缩了当代汉语发展脉络的微型百科全书,其严谨度和实用性,远超我的预期,是工具书中的翘楚。

评分

我必须承认,我是一个对细节有近乎苛刻要求的人,尤其是在学习和使用语言这样精密的系统时。很多人觉得,字典和词典不就是查字查词吗?有什么好评价的?但这本书让我理解了“专业”的含义。它不仅仅是提供了“是什么”的答案,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和“怎么用”。比如,它对于一些古今异义词的对比分析,做得极为透彻,让我清晰地把握了语言的演变脉络。阅读这些部分时,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古代的文人墨客进行了一场无声的对话。而且,这本书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丝毫没有让人感到枯燥乏味。编者显然花了很多心思,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来阐述复杂的语言学概念,使得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探索的乐趣。可以说,它成功地将一本严肃的参考书,转化成了一本可以长期阅读和品味的典籍。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人爱不释手,尤其是对于我这种文字工作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一直以来都在寻找一本既有深度又能兼顾实用性的工具书,而这本书完美地满足了我的需求。首先,它的内容编排极其科学合理,从基础的词汇到复杂的语法结构,循序渐进,让人很容易就能跟上学习的节奏。我特别喜欢它对一些容易混淆的词语和语法的详细辨析,那些深入浅出的解释,常常能让我茅塞顿开,解决我平时写作中遇到的许多棘手难题。再者,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相当考究,纸张的质感非常舒服,排版清晰,阅读起来一点也不费神。我甚至觉得,仅仅是捧着它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享受。那些精心挑选的例句,不仅准确地诠释了词义,更蕴含了浓郁的文化气息,让人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领略了汉语文字的博大精深。我敢说,这本书已经成为了我案头不可或缺的良伴,它不仅是工具,更像是我的私人语文导师。

评分

自从孩子上小学开始,我就一直在寻找一套能真正帮助他建立扎实语文基础的辅助材料。市面上的“儿童词典”很多都过于简化,抓不住重点,而成人词典又过于深奥,让孩子望而却步。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家长解了燃眉之急。它的版面设计非常友好,字体大小适中,配图虽然不多,但每一张都恰到好处地起到了点睛之笔的作用,帮助孩子快速理解抽象的词义。最让我欣赏的是,它巧妙地融合了基础知识的讲解,比如笔画顺序、常用偏旁部首的意义,这些都是孩子初学阶段最容易忽略却又至关重要的部分。通过这本书的引导,孩子不再是被动地记忆,而是主动地去探索汉字的构造之美。它不仅教会了孩子“认字”,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对母语的敬畏之心和浓厚兴趣,这比单纯的应试教育有价值得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