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2010《幸福魔方》系列丛书——给我一个爱你的理由
定价:25.00元
作者:李澍晔,刘燕华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80219717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此书中的案例均为真人真事,当事人都是慕名前去“彩虹心灵驿站”寻求帮助的,此书可以说是他们与婚恋问题专家面对面真诚交谈的记录,因此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和借鉴。每个读者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尤其对于那些已经恋爱或者即将恋爱的人来说,这本书更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他们会从中得到启示,顺利找到人生的另一半。
人生是短暂的,我们都要尽可能的体会恋爱的美好和婚姻家庭生活的幸福,而不要花费太多的时间用来“寻寻觅觅”,而如果方法不对,或者进入误区,我们寻找的结果有可能是“凄凄惨惨戚戚”。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结局,方法很重要,视野很重要,想法很重要,有了这些,你就可能避免进入恋爱的误区,还等什么,就翻开本书吧,你会从中得到你想要的一切!
目录
Chapter 01 克服恐惧
为什么见到男友就心慌呢?
为什么总感到要大难临头呢?
Chapter 02 克服虚荣
为什么割双眼皮使她吃安眠药自杀呢?
为什么他在深夜打开了煤气开关呢?
Chapter 03 克服自卑
为什么发誓再也不谈恋爱了呢?
为什么与女友次见面后心慌得要命呢?
Chapter 04 克服猜疑
为什么悄悄地准备了呢?
她为什么绝食呢?
Chapter 05 克服焦虑
为什么总睡不着觉呢?
为什么总期盼男朋友的短信呢?
Chapter 06 克服冲动
为什么女友呼喊抓流氓呢?
为什么“赔了恋人又折兵”呢?
Chapter 07 克服害羞
她为什么恋爱总是失败呢?
她为什么总捂前胸呢?
Chapter 08 克服攀比
他为什么把女友气跑了呢?
她为什么昏倒在卫生间里呢?
Chapter 09 克服威胁
为什么女友再也不见他了呢?
她为什么被男友骂出家门了呢?
Chapter 10 破除封建迷信
为什么死活不同意见面呢?
为什么属相不同坚决反对见面呢?
Chapter 11 克服轻生
为什么半夜割破了手腕呢?
为什么走向火车道呢?
Chapter 12 克服撒谎
结婚即将来临的时刻
为什么说自己有朋友了呢?
Chapter 13 恋爱技巧
次见面
次登门
次吃饭
次谈话
封信件
次看演出
次外出
次送礼
次接吻
次抚摸
Chapter 14 巧妙处理恋爱问
次闹误会
次意见不一致
次被拒绝
次危机
次失态
次暴露
次家长反对
次生病
次尴尬
次犯错误
Chapter 15 需要注意的问题
原则
专一
着装
关心
了解
性格
兴趣
交往
门当户对问题
习惯问题
依赖问题
尊重问题
责任问题
素养问题
经济问题
对对方父母与亲人
对对方朋友与同事
小节问题
试婚问题
单亲家庭问题
Chapter 16 给心灵健康的营养
笑声疗法
音乐疗法
倾诉疗法
温浴疗法
读书疗法
走步疗法
集体疗法
转移疗法
鲜花疗法
墓地疗法
我们,那点事儿……
后记
作者介绍
李澍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为诸多白领、家长作过心理疏导和婚姻指导。多次被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成长在线》栏目,中国教育电视台《师说》栏目,北京电视台《你该怎么办?》、《父母学堂》栏目,山东教育电视台《家教沙龙》、《教育时话》栏目,北京广播电台《说烦解忧
文摘
序言
从哲学层面上讲,这本书提出的关于“时间流逝与记忆重构”的探讨,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它并非用枯燥的说教来阐述观点,而是通过一系列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事件链,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这场思辨之中。记忆的不可靠性、个人叙事与集体历史的张力,在故事中被反复拉扯、拷问。我常常在读完一章后,会停下来,反复咀嚼其中几句看似平淡却蕴含深意的对白,思考它们在整个故事脉络中的锚点作用。这本书迫使我跳脱出日常琐碎的思维定势,去审视那些宏大而永恒的主题。它就像一面棱镜,折射出人性中那些复杂、矛盾却又无比真实的光谱,非常适合那些喜欢深度思考和内省的读者。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独特的韵律感,它既有古典文学的凝练和典雅,又融入了现代口语的鲜活和跳脱,读起来朗朗上口,却又回味悠长。我特别喜欢作者对某些特定场景的形容词和动词选择,它们精确、新颖,甚至带有一点点晦涩的美感,让你不得不放慢速度,细细品味其间的妙处。比如,他描述“寂静”的方式,绝不是简单的“没有声音”,而是用一连串的感官替代词构建起一个有形的、可以触摸的寂静场域。这种文字的“画面感”极强,即使合上书本,那些场景和情绪依然清晰地停留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这本书在语言上的创新和坚持,无疑为当代文学注入了一股清新的力量,它证明了即便是最常见的主题,也能通过精妙的文字雕琢出全新的生命力。
评分我首先被书中叙述的那个小镇的氛围所深深吸引。作者对环境的描绘细腻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仿佛我就是那个穿着粗布衣裳,在清晨薄雾中穿梭于鹅卵石街道的居民。那种湿润的空气、远处传来的教堂钟声,甚至空气中弥漫的烤面包的香气,都通过文字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脑海中。这种沉浸式的写作手法,让阅读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一场全方位的感官体验。故事的主角们并非脸谱化的符号,他们带着各自的乡音、烦恼和微不足道的骄傲,真实得让人心疼。他们的对话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没有刻意的煽情,却在不经意间触动了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这种对“平凡生活美学”的捕捉与升华,是很多当代小说所缺乏的,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日常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细微美好。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乐手在演奏协奏曲,时而急促如暴风雨前的紧张,时而舒缓如夏日午后的慵懒,高潮和低谷的转换自然流畅,毫无斧凿之痕。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关键情节设置上的留白处理。他从不急于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将选择权交给了读者,引导我们去思考人物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这种“不言而喻”的叙事策略,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张力,也让每一次重读都能带来新的体会和解读角度。我甚至能感觉到作者在字里行间那份对人物命运的深切关怀,但他又克制地没有过度干预,保持了一种近乎旁观者的冷静,恰到好处地平衡了情感的投入和叙事的客观性。这本书的结构布局,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范本。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视觉的享受,那种带着淡淡的复古气息和现代简约完美融合的风格,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尤其是那个主色调的运用,既沉稳又不失活力,让人不禁想立刻翻开书页,探究里面到底藏着怎样一番天地。装帧的质感也处理得非常到位,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露出一种精雕细琢的匠心。我对手工书籍的热爱,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这种触感上的愉悦,而这本《XX》显然在这方面做到了极致。光是摆在书架上,它就仿佛自带一种光环,让周围的书籍都黯然失色。更不用说那个烫金的标题字体,在灯光下闪烁着低调而奢华的光芒,让人忍不住一再摩挲。这本书的选材和印刷工艺,都显示出出版方对品质的极致追求,绝对称得上是阅读体验的加分项。每次拿起它,都像是在进行一场仪式,而不是简单的文字摄取。这本书的装帧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值得收藏的价值体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