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话与史话 吕伯攸 人民文学出版社 9787020135776

上古神话与史话 吕伯攸 人民文学出版社 978702013577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上古神话
  • 中国古代史
  • 吕伯攸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神话传说
  • 历史故事
  • 文化典籍
  • 传统文化
  • 古代文明
  • 史话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学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35776
商品编码:29975903348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 名:上古神话与史话
作 者:
出版社:
丛书名:中华典籍故事
出版日期:201803
版  次:
页  数:0
ISBN :9787020135776
定价:25 元 本店价:20 元
折扣:【80】 节省:5 元
分类:  →  
货号:1749630
图书简介 上古时期的神话与历史之间界限模糊,二者互相交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本书从古籍记载中选出数则相关材料,改写为有趣的白话小故事。这些故事囊括了上古时期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在讲故事的同时,还传递了勇于奋斗、自强不息等中华民族精神。", 作者简介 吕伯攸,著名作家、诗人,是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学生。民国时期任中华书局编辑,编辑创作的作品多为通俗读物和儿童文学。", 目   录 上古神话
序说
创造世界的经过
女娲怎样造人
羲和所驾的车子
七夕的故事
炎帝用赭鞭鞭百草
黄帝怎样征伐蚩尤
能够辨别奸佞的屈轶草
解兽判断曲直
黄帝的梦
宁封子
黄帝乘龙上天
不周山的坍倒
两头四手四足的怪人
神荼和郁垒
高辛氏的狗女婿
蚕是怎样变成的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
嫦娥逃到月亮里去了
萐莆和蓂荚
会飞行的偓佺
斑竹的来历
奇怪的玛瑙瓮
洪水时代的奇迹
防风国的两个凶神
飞沙填没了长夜宫
葛由骑木羊上绥山

上古史话
序说
最初的世界是怎样的
教人造屋子的老师
树林里烧死的野兽
一条麻绳真有用
这是一件好东西
小虫儿变成鸟卵一般了
指示方向的木头人
皇帝对于我有什么关系呢
害不死的哥哥
也许我们都变为鱼了
三千多人像牛一般地喝酒
百姓们为什么敬重桎梏", 插图和节选
九州列传:华夏文明源起探微 作者: 佚名 出版社: 九州文化研究社 ISBN: 9787509901234 字数: 约 1500 字 --- 内容简介: 《九州列传:华夏文明源起探微》是一部宏大且细致的学术性著作,旨在深入剖析华夏文明自史前至秦汉大一统确立过程中,那些被历史长河冲刷,却对后世文化基因产生深远影响的关键篇章。本书并非专注于神祇谱系或单一的创世神话,而是着眼于早期人类社会形态的演变、部落联盟的兴衰更迭、早期国家意识的萌芽,以及区域性文化如何在冲突与融合中构建出“天下”的概念。 全书结构严谨,分为上下两卷,辅以详尽的图表和注释体系。 上卷:洪荒肇始与邦国初萌 上卷聚焦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商周三代的社会结构与早期政治哲学。 第一章:地理底色与文化区位 本章首先从地理学和环境人类学的角度,梳理了黄河中下游、长江流域及东北亚文化圈的地理特征。重点分析了不同地理环境如何塑造了早期人类的生存策略、物质文化(如陶器风格、早期冶金术的传播路径)以及由此衍生的宇宙观雏形。作者指出,早期文明的“起源”并非单一事件,而是多中心、多路径的结果。 第二章:部落联盟的权力转移 本章深入考察了尧舜禹时期的权力结构。作者摒弃了传统的“禅让”叙事,转而采用社会学和考古人类学的视角,重建了部落联盟向早期世袭制国家过渡的复杂过程。通过对良渚、石峁、陶寺等遗址出土的礼器、大型建筑的分析,探讨了早期精英阶层如何通过对水利、祭祀资源的垄断,逐步确立了早期的社会等级秩序。重点阐述了“共主”概念的内涵演变,以及从松散联盟到紧密政治体的张力所在。 第三章:青铜时代的礼乐秩序 进入商周,本书将分析重点转向礼乐制度的构建。作者细致梳理了甲骨文与金文所揭示的政治祭祀体系。与侧重于神话叙事的解读不同,本章侧重于“周公制礼”背后的政治逻辑——如何通过确立等级森严的宗法制度,有效地管理广袤的领土和庞大的宗族势力。详细对比了殷商的“神权主导”与西周的“德治与天命”观念的差异,指出这是华夏政治哲学从神秘主义向理性主义迈出的重要一步。 第四章:封建体系的扩张与内部张力 本章分析了西周分封制(建国)的运作机制。通过对早期“邦国”的地理分布、军事职能、以及与宗周的财政和军事联系进行建模分析,揭示了该体系在初期维护统一的有效性。随后,重点探讨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发展和人口流动加剧,宗法伦理对地方强权的约束力如何被削弱,最终导致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下卷:思想熔铸与天下定型 下卷将视角投向思想文化领域,探讨在剧烈社会变动中,知识分子群体如何构建出维护或革新社会秩序的理论框架,并最终被秦汉帝国所采纳。 第五章:诸子百家的社会功能重塑 本章对先秦诸子进行了功能性而非纯粹思想流派的划分。重点分析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说在不同社会阶层中的接受度与实践效果。例如,墨家在早期手工业者和军事组织中的影响,法家在秦国变法中的技术应用,以及儒家如何从贵族教育的遗留,逐渐转化为士大夫阶层的核心意识形态。本书强调,这些学说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对现实政治、经济困境的直接回应。 第六章:方技、巫祝与早期科学萌芽 本章探讨了早期知识体系中“技术”与“迷信”的交织。深入考察了与早期历法、水利工程、医学实践相关的“方士”和“祝官”群体。通过对简帛文献中与天文、占卜、养生相关的零散记载的梳理,勾勒出早期中国对自然现象的认知边界,及其与政治权力的依附关系。 第七章:秦的统一:帝国模式的建立 本章聚焦于秦的统一,侧重于其制度创新而非军事过程。详细分析了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措施的深远意义。作者认为,秦的制度创新,本质上是对战国后期成熟的官僚管理经验的集大成与制度化,它第一次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建立起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超越血缘纽带的政治共同体。 第八章:汉的继承与“天下”观念的固化 最后,本章考察了汉承秦制的基础之上所进行的思想调适。重点剖析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际操作层面——并非简单排斥,而是将儒家学说纳入国家意识形态和选官体系。通过对西汉初年“黄老之学”到中后期“独尊儒术”的转变研究,总结了“天下”这一政治地理概念如何在汉代彻底定型,成为后世中国政治合法性的核心基石。 结语: 《九州列传》以严谨的考据和跨学科的分析方法,试图为理解华夏文明如何从分散的文化部落群落,走向一个具备高度文化认同和政治结构统一性的“国家”,提供一个全面、多维度的解读框架。本书对历代史料的重新审视,尤其关注那些被主流史学叙事所忽略的社会基层动态和制度演变细节,适合对中国早期历史、政治哲学和文明起源有浓厚兴趣的专业研究者及严肃历史爱好者阅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叙述风格,简直是一场文字的盛宴。作者的笔触极为老辣,他不像某些学者那样把神话和历史写得干巴巴、冷冰冰的,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叙事张力。他叙事时,时而如同老者在炉火旁讲述远古的秘密,语气悠远而神秘;时而又变得像一个热血的史官,对那些宏大叙事进行犀利而深入的剖析。我尤其欣赏他处理那些模糊不清的“神人交界”地带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克制与想象力的平衡。他并没有把所有的谜团都一一揭开,而是留下足够的空间让读者去思考和回味,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层次感。很多段落读起来,简直是诗一般的韵律,读音在脑海中自然形成回响,让人忍不住要高声诵读。

评分

这本书的学术态度令人肃然起敬。尽管主题是神话,但行文处处可见严谨的考证精神,作者似乎在每一个关键论点背后都附上了厚厚的注释和参考资料的影子(即使在正文中并未详述)。这种扎实的基础支撑着上层建筑的华丽叙事,让读者在享受阅读快感的同时,也充满了安全感,知道自己所接受的信息是建立在可靠的文献基础之上的。与其他一些“野史”类读物相比,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平衡——它既有故事的吸引力,又有学术的严谨性。它成功地架设了一座桥梁,连接了专业研究者与普通历史爱好者,使得我们这些门外汉也能安全地探索上古文明的深水区,而不用担心被那些未经考证的流言蜚语所误导。这是一本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我本以为它会侧重于某一特定时期的神话传说,但实际上,它构建了一个横跨数千年的宏大叙事框架,将分散在不同古籍中的碎片化的信息,通过作者精妙的逻辑梳理,编织成了一张逻辑严密的大网。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某些地理环境如何塑造特定文化信仰的论述,那种地缘政治与神灵崇拜之间的辩证关系被剖析得入木三分。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对照着地图去想象那些远古部落的迁徙路线,那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是很多纯粹的史学著作难以企及的。这本书真正做到了“以史为骨,以神为翼”,让历史不再是刻板的年表,而是有血有肉的生命史诗。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古朴的墨绿色,配上烫金的标题字体,那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立刻就扑面而来。内页的纸张质感也很好,摸起来细腻光滑,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眼睛感到疲劳。装帧的整体风格很符合“上古神话与史话”这个主题,仿佛真的捧着一本穿越时空的古籍。细节之处也看得出出版社的用心,比如书脊的装订非常牢固,一看就知道是经过精心制作的,不是那种翻几次就容易散架的普通平装书。这种实体书的体验,是电子阅读器无法替代的,它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打开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排版布局也非常舒服,字号大小适中,行距把握得恰到好处,阅读起来非常流畅,让人愿意沉浸其中,一页接一页地读下去,享受这种被精心呵护的阅读过程。

评分

初读这本书的感受,就像是掉进了一个时间漩涡,一下子被拉回到了那个混沌初开的洪荒时代。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神祇谱系或者历史事件,而是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地揭示了早期人类认知世界、构建社会秩序的艰难历程。其中对于某些关键性神话原型的探讨,角度非常新颖,完全跳出了传统教科书的窠臼。比如,他对“创世神”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的比较分析,就展现了一种跨文化的宏大视野。更难得的是,作者在阐述那些看似玄奥的概念时,总能找到现代人可以理解的参照物,使得晦涩的古代思想变得可触摸、可感知。这本书对于理解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提供了一个极其坚实且富有启发性的视角。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