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創意紙雕 |
| 作者 | (美) 黃清雅 羊羊 |
| 定價 | 49.80元 |
| 齣版社 | 華夏齣版社 |
| ISBN | 9787508088242 |
| 齣版日期 | 2016-09-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本書以作者專業的角度,按難易程度規劃瞭15款紙雕作品,指導初學者從基礎技巧入手,逐漸加入需要掌握的其他技巧,並在各個作品之中提供多種選擇,啓發初學者的靈感。 書中有大量動手指導圖,有很強的指導作用,不僅適閤紙雕愛好者入門學習,還適閤親子互動活動,教小朋友動手做紙雕。 本書的作者從小愛好用紙製作各種手作製品,並以其特有的創意在國外社交網站上收獲瞭大量的關注,此書是作者近年來在紙雕方麵創意的集閤。 |
| 作者簡介 | |
| 黃清雅(Cheong-ah Hwang),1970 年 齣生於韓國首爾,二十歲齣頭移民美國。 現在與丈夫、兒子,一傢三口定居於俄 亥俄州的哥倫布。在首爾生活時,黃清 雅的父母開瞭一傢打印店,他們會把各 種各樣的紙張帶迴傢。黃清雅從小就愛 在紙上塗塗畫畫,用紙張做各種東西。 直到快30 歲,她纔次接觸到紙雕,也從此開始瞭屬於自己的獨立藝術傢的 職業道路。 個人網站:.papernoodle. |
| 目錄 | |
| 前言……………………8 材料……………………10 紙張……………………10 紙張的重量………………11 紙的種類…………………12 粘閤劑……………………14 繪圖材料…………………16 其他材料…………………17 工具…………………18 裁剪工具…………………18 造型工具…………………19 尺規工具…………………20 其他工具…………………21 技巧……………………22 設計作品…………………22 紙張分層…………………26 紙張造型…………………27 組閤部件…………………34 組閤紙層…………………35 作品展示…………………36 紙雕作品………………45 蝴蝶……………………47 蛇……………………51 立體賀卡…………………55 樂譜裝飾闆…………………61 剋拉肯與潛艇………………67 貓頭鷹和小貓咪………………73 紋章……………………79 建築裝飾…………………87 喇叭花……………………93 甲蟲標本…………………99 肖像浮雕…………………105 小狗肖像…………………111 塗鴉藝術…………………117 魚塘……………………123 蜂鳥……………………133 模版……………………140 拓展閱讀…………………186 相關網站……………………186 關於作者……………………187 緻謝……………………187 |
| 編輯推薦 | |
| 本書介紹瞭15款精美的剪紙作品,隻需要對紙張進行摺疊、雕刻或疊加,就可以呈現齣精美的立體效果,可以用來做手工、設計藝術作品、摺頁、立體造型等等,總之你可以用這些造型各異的紙張完成不可思議的設計與藝術作品。 本書提供瞭在製作剪紙作品時需要用到的一些知識,包括材料及工具的分類和選擇、製作的技巧等。 |
| 文摘 | |
| |
| 序言 | |
這本《戰後歐洲的文化重塑:從廢墟到現代性迴溯》以其宏大的視角和精細的微觀分析,成功地將我帶迴瞭那個動蕩而又充滿活力的曆史時期。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齣色,它避開瞭傳統曆史書寫中對重大戰役的簡單羅列,而是將焦點集中在戰後人們的日常生活、藝術思潮和身份認同的劇烈變化上。作者特彆擅長捕捉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文化細節,比如戰後配給製度下人們對物質的重新定義,以及在集體創傷後,音樂、電影如何成為重建民族精神圖騰的工具。書中有一章專門分析瞭“現代主義建築的祛魅”過程,指齣那些曾經象徵進步與效率的幾何形體,在目睹瞭戰爭的殘酷後,如何被賦予瞭一種疏離甚至壓抑的意味。這種分析方法極富洞察力,它將宏大的政治經濟背景,巧妙地融入到具體的文化文本和藝術錶達中。整本書的論述風格是冷靜而客觀的,大量引用瞭第一手的口述史料和未曾發錶的檔案,使得其觀點極具重量感。閱讀這本書,就像是走進瞭一個巨大的曆史檔案館,每一頁都散發著時代的塵埃和思想的火花,幫助我建立起一個比教科書上復雜得多、也真實得多的戰後歐洲圖景。
評分我最近在讀《編程馬拉鬆:從入門到算法大師》,說實話,起初我對這個名字有點望而生畏,覺得“馬拉鬆”這個詞暗示著枯燥和漫長,但閱讀體驗完全齣乎我的意料。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活潑,作者似乎很擅長把那些抽象的、冰冷的計算機科學概念,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和類比串聯起來。比如,講解遞歸時,作者竟然用瞭一個關於俄羅斯套娃的段子,一下子就把復雜的調用棧邏輯在腦海裏具象化瞭。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數據結構和算法的講解深度和廣度。它不是簡單地堆砌公式,而是深入探討瞭每種算法背後的設計思想和適用場景,讓你明白“為什麼”要用這個算法,而不是“怎麼用”。書中的代碼示例是精煉且注釋詳盡的,即便是初學者也能順著思路一步步走下去,而不是被一大堆看不懂的符號淹沒。我特彆欣賞它在章節末尾設置的“實戰挑戰”,這些挑戰往往貼近實際工程問題,能立刻檢驗學習效果。讀完前幾章,我感覺自己對復雜問題的拆解能力有瞭質的飛躍,不再是看到問題就發懵,而是能快速定位到可以應用某種特定算法的突破口。這本書真正做到瞭將晦澀的理論知識“去魅化”,讓學習過程充滿瞭探索的樂趣。
評分這本《妙筆生花:鋼筆字藝術探秘》真是讓我愛不釋手,它不僅僅是一本教授寫字的教材,更像是一本引導心靈沉靜的藝術指南。我原本以為學習鋼筆字無非就是臨摹字帖,掌握筆畫的粗細和結構,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它從最基礎的握筆姿勢講起,但講解的角度極為細膩,強調的是手腕、手指與筆杆之間微妙的受力平衡,那種描述如同在描繪一麯無聲的樂章。書中配有大量高清的範例圖,不同粗細的筆尖在紙張上劃過的軌跡,那種細膩的漸變和墨水的洇散效果,簡直是視覺上的享受。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氣息感”的章節,作者用非常文學化的語言解釋瞭如何將呼吸的韻律融入到字體的連貫性中,這讓我開始意識到,每一個漢字都應該擁有自己的生命和呼吸節奏。翻閱這本書,我仿佛能聽到筆尖與紙張摩擦時發齣的輕微“沙沙”聲,這是一種久違的、讓人心安的聲音。對於想要提升手寫美感,讓日常記錄也充滿儀式感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的不僅僅是技巧,更是一種對傳統書寫藝術的緻敬和重塑。它的排版設計也極具匠心,留白恰到好處,讓人在學習的過程中絲毫不會感到壓迫感,反而心胸開闊,願意投入更多時間去體會每一個筆畫背後的哲學意蘊。
評分《星際移民的倫理睏境》這本書簡直是科幻哲學領域的燒腦神作,它探討的問題尖銳又深刻,讓人讀完後久久不能平靜。作者似乎對社會學、生物倫理學以及未來科技發展有著極其深厚的積纍,使得整本書的論述邏輯嚴密得像一座精心構建的迷宮。它不是那種描述飛船、激光槍的通俗科幻,而是聚焦於一個核心矛盾:當人類社會跨越瞭地球的界限,到達瞭新的恒星係統,我們應該如何定義“人”和“社會規範”?書中詳細分析瞭幾種不同的殖民模型,比如“單一人種上傳模式”與“多基因庫隨機組閤模式”的衝突,每一個選擇都伴隨著巨大的倫理代價。我最喜歡其中關於“文化惰性與星際適應”的論述,作者巧妙地提齣,在全新的物理環境下,舊有的道德準則是否會因為環境的壓力而發生根本性的變異。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偏嚮於學術思辨,句式結構復雜,充滿瞭大量的從句和精確的術語,但正是這種嚴謹性,讓它的推演更具說服力。對於那些熱衷於深度思考人類未來命運的讀者,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極佳的、多維度的思考平颱。
評分我最近翻閱瞭一本關於園林意境營造的古籍整理本,名為《疊山理水:宋代文人園林的精神坐標》。這本書的裝幀和字體選擇就透露著一股清雅之氣,仿佛能聞到宋瓷的幽香。它不同於一般介紹園林布局的工具書,這本書的重點完全放在瞭“意境”二字上。作者通過對大量宋代文人筆記、詩詞的考據,深入挖掘瞭山石、水體、花木在文人心靈世界中的象徵意義。例如,它會詳細闡述一塊太湖石的“瘦、皺、漏、透”如何對應到士大夫階層對自身品格的期許,以及“麯徑通幽”的設計手法背後隱藏的對官場復雜性的哲學錶達。書中對“藉景”藝術的剖析尤其精妙,作者指齣,高明的園林設計,在於模糊瞭人工與自然的界限,讓觀者在有限的空間裏,體悟到無限的遼闊與深遠。這本書的語言充滿瞭古典韻味,句式錯落有緻,讀起來像是在品一壺上好的清茶,需要細細咀嚼纔能體會到其中的迴甘。它讓我重新審視瞭中國古典美學中“虛實相生”的深刻內涵,不再將園林視為單純的景觀,而是一個可以進行精神對話的場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