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國學一本通 小窗幽記
定價:19.80元
作者:陳繼儒
齣版社:吉林文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4-01
ISBN:9787807029199
字數:280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2k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小窗幽記》、《圍爐夜話》與《菜根譚》並稱為“中國人修身養性”的三本必讀書。本書對其涵蓋的修身、處事、養生等話題進行瞭準確的翻譯和精闢的點評,堪稱現代人**的人生指南。
內容提要
《小窗幽記(彩圖全解)》是明代後期的文學傢、書畫傢陳繼儒,在讀史論經之餘,摘句節段編成的一本關於修身、處事、養生的小品集。全書分為醒、情.峭,靈、素、景、韻、奇.綺、豪、法、倩十二集,內容主要闡明修身養性之法及處世之道,為明代清言的代錶作之一。《小窗幽記》其格言短小精美,促人警覺,言近旨遠.益人神智,被譽為“處世格言書”。對瞭解中國文化的民間錶現和中國人生活的智慧,極具價值,曆來為有識之士所青睞。書中幾乎每一句話均可視為警世、醒世之名言,蘊含著博大深邃的人生哲理,極富人生真昧。 《小窗幽記》、《圍爐夜話》與《菜根譚》並稱為“中國人修身養性”的三本必讀書。《小窗幽記(彩圖全解)》對其涵蓋的修身、處事、養生等話題進行瞭準確的翻譯和精闢的點評,堪稱現代人*的人生指南。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說實話,我買這本書主要是衝著“小窗幽記”這個名字去的,帶著一種文人的雅緻情懷。我本以為這會是一本純粹的園林筆記或者閑情逸緻的隨筆集,結果大齣所料,它更像是一部融閤瞭生活美學和處世之道的寶典。翻開其中關於“清玩”的那一章,作者對幾件不起眼的器物——比如一方端硯、一盞舊茶壺的描述,細緻入微,充滿瞭對“物我兩忘”境界的追求。這不是簡單的物質羅列,而是通過對外物的欣賞,反觀內心世界的修養。有一段寫到“獨坐幽篁裏”,描繪的意境之美,我甚至能想象到那時的月光、竹影和空氣中的清涼。這本書的文字功力極其深厚,有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韻味,讀起來不急不躁,像是在品一杯上好的普洱,需要時間去體會迴甘。它教會我的不是如何去“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如何更精緻、更有品味地“活”在日常瑣碎之中。對於生活節奏過快的現代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種慢下來的哲學,讓人重新審視自己與周遭環境的關係,非常治愈。
評分這本書的書寫風格有一種非常微妙的“跨界”感,尤其是在談及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對接時。比如在講“養生”之道時,它沒有停留在傳統中醫的望聞問切上,而是很巧妙地引入瞭現代營養學和運動科學的觀點,去印證古人關於“順應四時”的健康理念。這種碰撞很有意思,讓人感覺古人的智慧並非過時,隻是需要現代的工具和語言來重新激活。我特彆喜歡它在插圖的選擇上,那些並非傳統的工筆畫,而是用現代的綫條和色塊重新詮釋的古代場景,既保留瞭古意,又符閤當代人的審美偏好。閱讀時,我的思緒常常在古代的亭颱樓閣和今天的城市景觀之間跳躍,這種跳躍感使學習過程充滿瞭新鮮感和活力。它成功地嚮我證明,傳統文化完全可以成為指導現代生活的實用指南,而不是束之高閣的古董。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活生生的、可以應用的傳統知識體係。
評分這本厚厚的精裝書拿在手裏,分量十足,光是封麵那種帶著古典韻味的燙金字體,就讓人心生敬畏。我原本對“國學”這個詞有些望而卻步,總覺得裏麵藏著晦澀難懂的古文和高深的哲學,拿到手後纔發現,裏麵的編排極其用心。它不是那種冷冰冰的教科書,更像是一位慈祥的長者,循循善誘地把我領進瞭傳統文化的寶庫。初看目錄,涵蓋瞭詩詞歌賦、諸子百傢、傳統禮儀乃至一些民間傳說,內容之廣令人咋舌。我尤其喜歡它在解讀經典時所采用的那種“白話注解+原文對照”的模式,很多以前望而生畏的句子,經過現代語言的梳理後,豁然開朗。特彆是關於儒傢思想的部分,它沒有過度拔高,而是結閤現代人的生活睏境進行闡釋,比如如何處理人際關係中的“中庸之道”,讀完後感覺像是做瞭一次精神上的SPA,心裏一下子踏實瞭許多。對於想要係統瞭解中國傳統文化脈絡,但又苦於沒有入門途徑的普通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座極其堅實的橋梁,它成功地將“高深”的國學拉下瞭神壇,變得可親可感。裝幀和紙張的質感也十分齣色,即便是反復翻閱,也不會輕易損壞,看得齣齣版社在細節上的投入。
評分我是一個對曆史細節有輕微強迫癥的人,所以我買書前特地去對比瞭市麵上幾本號稱“通”的書,這本《國學一本通 小窗幽記》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其史料的考據和引用的準確性。舉個例子,書中講到唐詩的格律演變時,它不僅列舉瞭例子,還附帶瞭解釋瞭不同時期文人的政治環境如何影響瞭他們的創作傾嚮,這使得詩歌不再是孤立的文本,而是有瞭鮮活的時代背景支撐。特彆是在介紹古代的官製和禮儀時,作者似乎是下瞭“笨功夫”的,不僅描述瞭製度本身,還穿插瞭許多古代官員的真實奏摺片段,那些鮮活的語言和微妙的權力鬥爭,比單純的理論闡述有趣百倍。當然,這種深度也意味著它不太適閤走馬觀花地閱讀,我通常需要準備一個小本子,記錄下一些關鍵的曆史人名和時間綫,否則很容易被龐雜的信息流帶偏。總的來說,它更像是一本可以長期“紮營”的學術伴侶,而不是快消品式的讀物。
評分說實話,我對這種“通史”類的書籍一直抱有保留態度,總覺得內容上難免會顧此失彼。但這本書的編排結構,真的讓我眼前一亮,它采取瞭一種螺鏇上升式的學習路徑。起初是從最容易理解的民間諺語、俗語切入,用最接地氣的方式建立起對傳統文化的親近感。等讀者適應瞭這種氛圍後,纔慢慢深入到《易經》的卦象解析或是宋代理學的核心概念。這種由淺入深的過渡非常自然,沒有生硬的斷層感。我最欣賞它在處理哲學思想時的那種包容性,它不會強迫你站隊某一傢,而是把不同學派的觀點並置展示,讓讀者自己去權衡取捨。比如對道傢“無為”思想的闡釋,它不僅提到瞭老莊的原文,還聯係瞭魏晉名士的“竹林飲酒”,讓抽象的理念立刻具象化瞭。這本書讀下來,我最大的感受是,國學並非一個封閉的體係,而是一個不斷對話、不斷自我更新的動態過程,它教會我如何批判性地吸收傳統智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