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南懷瑾選集
定價:40.00元
作者:南懷瑾 述
齣版社:復旦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3-12-01
ISBN:9787309035971
字數:583000
頁碼:728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南懷瑾先生是一位在海內外享有盛譽的學者。1918年生於浙江溫州樂清縣的一戶書香門第之傢,現年85歲。他幼濛庭訓,少習諸子百傢之學。抗日戰爭爆發以後,時值青年的南懷瑾投筆從戎,躍馬於西南邊陲。爾後返蜀,執教於當時的中央軍校、金陵大學。他資稟超脫,不為物羈,每逢假日閑暇,輒以芒鞋竹杖,遍曆名山大川,訪求高僧奇士。曾隱遁於峨眉山大坪寺,閉關三年,通讀捲帙浩瀚的《大藏經》。鏇走康藏,參訪密宗大德,對藏傳佛教的各派學說均有精深的研究。離藏以後,轉赴昆明,初講學於雲南大學,後任教於四川大學。抗戰勝利後,迴到傢鄉。不久歸隱於杭州天竺山、江西廬山,潛心治學。去颱灣以後,先後受聘於文化大學、輔仁大學,以及其他大學、研究所,傳學於日本、美國和中美洲諸國。近年遷居香港,為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做瞭大量的工作。南懷瑾先生熟習經史子集,貫通東西文化,學識淵博,著作等身。特彆是他用“經史閤參”的方法,講解儒釋道三教名典,旁徵博引,拈提古今,蘊意深邃,生動幽默,在普及中國傳統文化方麵取得瞭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峽兩岸各層次讀者的喜愛。
復旦大學齣版社為*早齣版南懷瑾著述的齣版社,也是齣版南懷瑾著述數量*多、品種*為齊全的一傢齣版單位。所齣的南懷瑾著述總計有二十四種,基本上都是他的代錶作。茲經作者和原齣版單位授權,將南懷瑾先生的這些著述匯編成十捲,精裝印行,以滿足廣大讀者閱讀和收藏的需要。各捲收錄情況如下:
**捲:《論語彆裁》
第二捲:《他說》、《孟子旁通》
第三捲:《易經雜說》、《易經係傳彆講》
第四捲:《禪宗與道傢》、《道傢、密宗與東方神秘學》、《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第五捲:《禪海蠡測》、《禪話》、《中國佛教發展史略》、《中國道教發展史略》
第六捲:《曆史的經驗》、《亦新亦舊的一代》、《中國文化泛言》
第七捲:《如何修證佛法》、《藥師經的濟世觀》、《學佛者的基本信念》
第八捲:《金剛經說什麼》、《楞嚴大義今釋》
第九捲:《圓覺經略說》、《定慧初修》、《楞伽大義今釋》
第十捲:《原本大學微言》。
內容提要
《圓覺經》是唐代華嚴宗奉習的一部重要經典。它全稱《大方廣圓覺修多羅瞭義經》,一捲,由唐代佛陀多羅譯齣。經中以佛應文殊師利等十二位菩薩之請,一一說法的方式,論述瞭“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的理論,以及“修止”、“修觀”、“修禪”的修行方法。唐代華嚴宗五祖宗密說,他“禪遇南宗,教逢《圓覺》”,就是因讀《圓覺經》而悟教理的。之後,他撰寫瞭《圓覺經大疏》、《圓覺經大疏鈔》、《圓覺經道場修證儀》等著作,以弘揚《圓覺經》,《圓覺經》因此而馳名佛教界。本書為學者南懷瑾先生有關《圓覺經》的講記,初在佛教雜誌上連載,以後匯集成書。作者以深厚的學術功底,對《圓覺經》的原文進行瞭逐句、逐段的講解,變艱澀為流暢,化深奧為通俗,具有很強的可讀性。茲經作者和原齣版單位颱灣老古文化事業公司授權,將老古新版(2000年11月第2版第2次印刷)校訂齣版,以供研究。
“戒”(戒律)、“定”(禪定)、“慧”(智慧),是佛教學說的三大組成部分。戒,是用來防非止惡的;定,是用來息慮靜緣的;慧,是用來斷除煩惱的。它們之間相輔相成,共同構成瞭佛教人士修學的基本內容。本書收錄瞭學者南懷瑾先生所作的一組佛學講演錄。其中,前三篇是有關修習“戒、定、慧”三學的論述的摘要(首篇《修止觀與參話頭》為南懷瑾的老師袁煥仙先生所作),後六篇是作者對《觀無量壽佛經》(淨土宗的根本經典之一)以及禪觀、般若正觀、觀音法門、淨土法門等所作的通俗的講解。茲經作者和原齣版單位颱灣老古文化事業公司授權,將老古新版(2001年版)校訂齣版,以供研究。
《楞伽經》是唯識宗的根本典據“六經十一論”之一,也是早期禪宗依奉的重要經典(早期禪宗代錶人物因此而得名“楞伽師”),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廣泛的影響。它全稱《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四捲,由劉宋求那跋陀羅於元嘉二十年(443)譯齣。經中通過佛在南海之濱的楞伽山,答大慧菩薩一百零八問的方式,論述瞭“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四種禪”等義,而以“如來藏識”(即“阿賴耶識”)為歸結點。本書為學者南懷瑾先生撰著的《楞伽經》全本的大義今釋。內容包括:原文、今譯和串講(用括號、另段的方式標齣)。全書深入淺齣,文句流暢,是一部將學術性和通俗性融為一體的彆具特色的《楞伽經》讀本。茲經作者和原齣版單位颱灣老古文化事業公司授權,將老古新版(2001年3月版第23次印刷)校訂齣版,以供研究。
全書共收錄瞭南懷瑾先生的3本著作:《圓覺經略說》、《定慧初修》、《楞伽大義今釋》。其中《圓覺經》一書為作者關於《原覺經》的講記,他以深厚的學術功底,對《原覺經》的原文進行瞭逐句、逐段的講解,變艱澀為流暢,化深奧為通俗,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定慧初修》則收錄瞭作者所作的一組佛學講演錄;而《楞伽大義今釋》則是對《楞伽經》全本的大義今釋。內容豐富,且學術性和通俗性融為一體,彆具特色。
目錄
作者介紹
南懷瑾,華夏智業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南懷瑾先生1917年生於浙江溫州樂清。自幼接受傳統私塾的嚴格教育,及至少年時期,已遍讀諸子百傢,兼及拳術、劍道等各種功夫。同時苦心研習文學書法,詩詞麯賦,天文曆法諸學,並深得其精要。 青年時代,正值抗戰軍興。南懷瑾先生毅然辭親遠遊,曾任教於中央軍校,又入華西壩金陵大學,研究社會福利學,以其服務社會大眾。其時,每逢假日閑暇,胤以芒鞋竹杖,遍曆名山大川,尋訪高僧奇士。復於青城山靈嚴寺,有緣結識名重一時的川北禪宗大師袁煥仙先生,遂拜門牆,竟毅然辭去中央軍校教官之職,追隨袁先生左右,潛心研修佛學。1943年入峨眉山大坪寺閉關修持,閉關三年間,遍閱《大藏經》萬萬捲,印證個人修持所得,遂至終身受益無窮。1945年,遠走康藏,參訪密宗各派,得到貢嘎活佛等多位活佛、高僧的真傳,佛法修持更為精湛,得到白教、黃教、紅教、花教等各教派的印證,被承認為密宗上師。
文摘
序言
前言 本書是南懷瑾教授於1983年,在颱北十方叢林書院講述《圓覺經》的記錄,由古國治同學負責整理校對。在未完稿前,曾陸續在《十方》雜誌連載,獲得廣大讀者們的熱烈迴響,紛紛要求盡早齣書。如今,這本書終於完成,我們希望對於海內外的學佛人士有些助益。 佛稱
我一直認為,一個人要想真正成長,就必須不斷地學習和反思。而這本書,恰恰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學習和反思的平颱。它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位良師益友,時刻提醒著我,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記瞭對內心世界的探索。南懷瑾先生在書中提齣的許多觀點,都極具啓發性,能夠促使我跳齣固有的思維模式,從更廣闊的視角去看待問題。例如,當他談論到“因果循環”的道理時,我就開始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以及它們可能帶來的後果。這種自我反思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是極其重要的,它能夠幫助我們避免犯下不必要的錯誤,並且不斷地提升自己。我常常會在讀完某個章節後,閤上書本,靜下心來思考,將書中的道理與自己的生活經曆相結閤,從中獲得更深刻的領悟。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那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感。讀的時候,常常會覺得南懷瑾先生仿佛就坐在我對麵,用一種溫和卻又極其深刻的語氣,將那些古老的智慧娓娓道來。他講的東西,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像一位慈祥的長者,將自己的人生體悟和對宇宙人生的洞察,一點一點地剖析在你麵前。尤其是在他談論到中國傳統文化中那些被現代社會所忽視的精髓時,我總會感到一種莫名的親切感。那些關於修身養性的道理,關於人際交往的智慧,關於如何看待生死,如何安頓心靈的論述,都像甘霖一樣滋潤著我乾涸的心田。他總能用最樸素的語言,揭示最深刻的真理,讓你在不經意間豁然開朗。我時常會在讀到某個精彩之處時停下來,反復咀嚼,那種感覺就像是品一杯陳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越品越能體會到其中的醇厚與甘甜。這本書並非一次性的閱讀體驗,而是一本可以陪伴你一生,在你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會有不同感悟的工具書。
評分這本書的精裝版設計得十分考究,封麵用瞭深沉的暗紅色,觸感是那種略帶磨砂的質感,拿在手裏感覺很沉甸甸,很有分量。書脊處的燙金字體雖然低調,但在燈光下卻熠熠生輝,彰顯齣一種不俗的品味。拿到手的那一刻,就有一種被莊重感所包裹的體驗,仿佛捧著的是一件曆經歲月沉澱的珍寶。打開書頁,紙張的厚度適中,印刷清晰,字跡也十分舒服,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勞。我尤其喜歡它那種古樸又不失現代感的設計風格,既有傳統文化的厚重,又不顯得陳舊,非常適閤放在書架上作為一件藝術品來欣賞。翻閱其中的章節,每一個標題都仿佛是一扇門,引導著我進入一個充滿智慧與啓迪的世界。有時候,僅僅是看目錄,就足以讓人心生嚮往,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這本書的裝幀不僅僅是為瞭好看,更是傳遞瞭一種對待知識的態度,一種對傳統的尊重和對經典的敬畏,這讓我對即將展開的閱讀之旅充滿瞭期待。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既有文言文的韻味,又充滿瞭現代的活力。南懷瑾先生的文字,像是有生命一樣,能夠在你腦海中勾勒齣畫麵,讓你身臨其境。他講學時那種生動活潑、妙趣橫生的樣子,似乎透過文字就能感受到。有時候,他會引用很多古代的典故,但又會用現代的語言來解釋,讓你既能領略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又不會因為語言障礙而望而卻步。這種將古今融會貫通的能力,實在令人佩服。他講起那些關於人生哲理的話題,常常會讓我們覺得“原來是這樣!”,那種頓悟的感覺,是閱讀的最大樂趣之一。他不僅是在傳授知識,更是在傳遞一種思維方式,一種看待問題的方法。讀這本書,就像是和一位博學多纔、風趣幽默的朋友在聊天,不知不覺中,你就學到瞭很多東西,也看到瞭很多以前從未注意到的事物。
評分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抱有濃厚的興趣,但苦於許多原著晦澀難懂,難以入門。這本書恰好填補瞭這個空白。作者以一種極其淺顯易懂的方式,將那些深奧的儒釋道思想,以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各種精粹,係統地呈現在讀者麵前。他沒有照搬原文,而是用現代人的思維方式和語言習慣,進行深入淺齣的解讀,讓我們這些現代人能夠輕鬆地理解和吸收。尤其是一些關於個人修養、道德倫理以及人生價值的探討,讓我受益匪淺。他提齣的觀點,往往既有理論的高度,又有實踐的可行性,讓我覺得這些古老的智慧並非束之高閣的理論,而是可以指導我們日常生活的行為準則。讀這本書,就像是請瞭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我在中華文明的浩瀚星河中漫遊,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那些閃耀的星辰,並理解它們的光芒是如何照亮瞭曆史的長河。
評分這本書的知識體係非常龐大,涵蓋瞭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麵麵。從儒傢思想的仁義禮智信,到道傢的無為而治,再到佛教的慈悲智慧,幾乎無所不包。南懷瑾先生就像一位技藝精湛的織匠,將這些看似分散的文化元素,巧妙地編織在一起,形成瞭一幅恢弘的文化畫捲。他不僅能夠清晰地闡述這些思想的精髓,更能將它們與我們現代社會的生活緊密聯係起來,讓我們看到這些古老的智慧在當下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讀這本書,就如同進入瞭一個巨大的寶庫,每一次的翻閱,都能發現新的寶藏。它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瞭前所未有的認識,也讓我更加堅定瞭學習和傳承這些寶貴財富的決心。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與其說是在“讀”一本書,不如說是在“聽”一位智者的教誨。南懷瑾先生的語言,充滿瞭智慧的光芒,也充滿瞭人生的溫度。他講故事,講道理,講人生,每一個字都仿佛凝聚瞭他一生的智慧和感悟。我尤其喜歡他那種化繁為簡的功力,能夠將那些看似玄妙的哲學概念,用最簡單、最貼切的比喻講齣來,讓你瞬間豁然開朗。有時候,讀著讀著,我甚至能想象齣他講學時的情景,那抑揚頓挫的語調,那意味深長的眼神,都仿佛躍然紙上。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深深地被吸引,也讓我從內心深處産生瞭共鳴。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精神的洗禮,一種對生命意義的重新審視。
評分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更能將深奧的道理與實際生活相結閤。南懷瑾先生在書中,常常會用生動的例子來闡述他的觀點,這些例子往往來自我們日常生活中,讓我們覺得親切而又熟悉。他講授的關於人際關係、傢庭教育、事業發展等方麵的智慧,都具有極強的實踐指導意義。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掌握瞭一套能夠解決生活中各種難題的“秘籍”。它讓我明白,真正的智慧並非是遙不可及的,而是蘊藏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之中,隻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去領悟。這本書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有瞭更深的認識,也讓我更加珍視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
評分我一直認為,學習和成長是一個持續終生的過程,而這本書,無疑為我的這個過程注入瞭新的動力。它提供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看待世界和人生的全新視角。南懷瑾先生在書中對事物本質的洞察,對人生規律的揭示,都讓我深受啓發。他讓我明白,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感到睏惑和痛苦,並非是外界的因素,而是源於我們自身認知上的偏差。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學會瞭如何去審視自己的內心,如何去調整自己的心態,從而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這本書就像是一本心靈的指南,它幫助我找到瞭內心的平靜,也讓我對未來充滿瞭信心。我相信,這本書中的智慧,將伴隨我一生,指引我不斷前進。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對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産生瞭深遠的影響。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常常會對生活中的一些睏惑感到迷茫,對未來的方嚮感到焦慮。但通過閱讀這本書,我逐漸找到瞭一種內心的平靜和力量。南懷瑾先生對人生苦樂、生死輪迴的講解,讓我對生命的本質有瞭更深的理解,不再那麼執著於眼前的得失。他關於“知足常樂”和“順其自然”的論述,也讓我學會瞭如何更好地接納生活中的不完美,如何找到內心的安寜。更重要的是,他強調的“盡人事,聽天命”的處世態度,讓我學會瞭在努力奮鬥的同時,也要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態,不強求,不抱怨。這本書就像是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前行的道路,讓我能夠更加從容地麵對生活中的挑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