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李敖精编:朱子语类 太平经 抱朴子
定价:69.00元
作者:李敖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5280458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李敖主编国学精要15”选录了朱熹的《朱子语类》、僧祐的《弘明集》、慧能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葛洪的《太平经》、佚名《抱朴子》。《朱子语类》包括了朱熹的著作文字。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博学多识,对中国思想文化有极大的影响。《弘明集》是中国佛教史上*部护法弘教的文献汇编,是研究中国佛教史的重要材料。《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记载了慧能一生得法传法的事迹及启导门徒的言教,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
目录
作者介绍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余县人,台湾作家、中国近代史学者、文化学者、历史学家、作家、时事批评家。台湾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立法委员”(又称民意代表)。其人意志如铁、斗志昂扬,活力无限,“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故自诩为“中国白话文之一的人”,亦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批评家”。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话说》《红色11》《上山·上山·爱》等100多本著作。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受是“厚重而不失灵动”。它收录的篇目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博,从宇宙论到个体伦理,从养生秘诀到社会治理的原则,似乎囊括了古代士人思考世界的诸多面向。但令人称奇的是,尽管内容包罗万象,阅读过程中却丝毫没有感到思维上的拖沓或混乱。相反,不同文本之间的对话感非常强烈,仿佛是不同时代的智者在互相印证或反驳对方的观点。这种多维度的知识碰撞,极大地激发了我对中国传统思想体系的整体认知。我不再是将它们视为孤立的文本块,而是开始从一个更大的图景中去理解它们是如何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古代智慧进行系统性、关联性思考的大门,这种由量变到质变的阅读收获,让我觉得这次购书经历非常值得。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历史爱好者,我非常看重这类汇编作品的注释和校勘质量。一本好的古籍整理本,其价值往往不在于收录了什么,而在于“如何呈现”这些内容。这本书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出色,那些晦涩难懂的词句,总能在恰当的位置得到精炼的解释,没有那种过度解读或卖弄学问的倾向,注释的精准度和恰到好处的留白,让读者在理解的基础上,仍能保留自我发挥想象和推敲的空间。这对于保持阅读的“新鲜感”非常重要,不会因为过多的外力干预而削弱了原著的生命力。而且,我注意到在关键术语的引入上,编者似乎做了一个平衡——既照顾了初学者的入门需求,又没有让深谙此道的读者感到内容肤浅,这种拿捏分寸的学问功夫,非常值得称道,体现了整理者深厚的学养和对读者的尊重。
评分我一直对古代的哲学思辨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涉及到儒家理学和道家方术交叉探讨的作品,总觉得能从中找到与现代生活困境对话的智慧。这本书的选篇广度令人称赞,它仿佛搭建了一个跨越时空的思想走廊,让人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不同学派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想交锋与融合的脉络。我尤其欣赏它在内容组织上的逻辑性,并非简单的文本堆砌,而是似乎暗含着一条清晰的线索,引导读者去体会这些经典各自的精髓与侧重点。那种对宇宙本源的追问,对个体修身养性的强调,以及对治国安邦的探讨,在不同的篇章中交织出现,形成了一张立体而丰富的思想网。读起来,就像是参加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大师论坛,每个思想家的声音都清晰可闻,让人忍不住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看似简单却蕴含无尽深意的语句,这种深度思考的体验是其他通俗读物难以给予的。
评分坦白说,我购买这本书是基于对“精编”二字的期待,希望它能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时,剔除那些过于冗余或与核心思想关联不大的枝蔓内容,从而提高阅读效率。从我目前翻阅的部分来看,这个“精编”的尺度掌握得非常巧妙,它既保留了原著的韵味和完整性,又有效提升了阅读的节奏感。它像是一位高明的向导,带着你在复杂的思想迷宫中穿行,指明了最关键的风景点,而不是让你迷失在每一个岔路口。这种筛选和提炼的过程,无疑是极具匠心和主观判断的,也正因为如此,阅读体验变得更加集中和有力。我发现自己能更快地抓住各个篇章的核心论点,并且能够更清晰地梳理出不同思想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对于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非常有帮助,避免了以往阅读大量古籍时容易产生的碎片化阅读困境。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沉甸甸的,光是翻阅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封面设计没有采用那种常见的古籍仿制风格,而是用了一种非常现代且沉稳的色调搭配,字体选择也十分考究,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阅读的舒适感。内页的纸张选择上,看得出是挑选过具有一定厚度和柔韧性的材料,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装帧的工艺看起来很扎实,书脊的处理得当,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易出现松动或损坏的情况,这对于这种涉及多部经典汇编的重量级作品来说至关重要。特别是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封面处理,触摸起来非常舒服,每次把它从书架上取下来,都像是在与一件艺术品对话。至于排版,信息的分区和层级划分做得非常清晰,即使是首次接触这类古籍的读者,也能迅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可见编辑在易读性上是下了大功夫的,这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愉悦度和探索的便利性,为沉浸式的文本体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