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道家与性文化
定价:26.00元
作者:胡宏霞 刘达临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50608069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性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中国五千年来的文化所催生的,它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是全世界**的大力促进技术发展的宗教,也是全世界*珍爱生命和尊重女性的宗教。 道家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被弄得十分神秘、不太兴旺,而许多人认为道士是装神弄鬼,易经、八卦、占卜、风水都是迷信。本书作者从自身优厚的性文化知识出发,还原道家对性文化的科学态度,丰富了中华性文化知识,同时,也对世俗对道家的某些偏见进行了拨乱反正,如时下国人对中医的态度。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中国人刘达临继研究了《孔子与性文化》的关系后,从“道家与性文化”的关系,为中国性文化寻根究底。
书中从道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探索出去,说明了道家文化中所蕴涵的性文化,并运用大量的图、秘戏图,披露了古代性文化以及房中术的理论和技巧。同时,摘取了部分房中术古籍中的养生秘方,说明了道家性文化注重养生和健康的本质。另外,书中总结了古代房中术中的十二大成就,诸如对性的正确认识、方法、性健康、生理规律、心理规律、性前戏、体位、障碍改进方法、优生等。本书揭开了中国历*为神秘的一页,填补了中国养生养性理论的空白。
目录
作者介绍
胡宏霞 医学博士,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馆长,美国人类性文化基金会副主席。长期从事医学统计与档案管理工作。1999年,开始与刘达临教授合作创建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并为此付出大量心血和精力。她曾多次和刘达临教授在外举办有关展览,并两次共同获得国际大奖。论著有《儿童性早熟的社会成因及医学探讨》《抢救流落外的性文物》《中国人性功能障碍的文化影响》《女子的性压迫》《古代的性教育》《青春期性教育教材》《画说性》(儿童性健康教育读本)《性文化77夜谈》《爱琴海的爱情》《欢情与迷乱》和《梵天与》等。
刘达临,1932年6月2日生于上海,1949年9月入学燕京大学新闻系, 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系,参过军,获中尉军衔,1969年复员。1982年任上海大学《社会》杂志编辑,副主编。1988年任上海研究中心主任,创办《性教育》杂志。著有《性社会学》《中国性文化史》《世界古代性文化》《世界当代性文化》等多部性文化书籍。作者在文化研究方面很有知名度,保证了本书的学术价值。
胡宏霞 医学博士,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馆长,美国人类性文化基金会副主席。长期从事医学统计与档案管理工作。1999年,开始与刘达临教授合作创建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并为此付出大量心血和精力。她曾多次和刘达临教授在外举办有关展览,并两次共同获得国际大奖。论著有《儿童性早熟的社会成因及医学探讨》《抢救流落外的性文物》《中国人性功能障碍的文化影响》《女子的性压迫》《古代的性教育》《青春期性教育教材》《画说性》(儿童性健康教育读本)《性文化77夜谈》《爱琴海的爱情》《欢情与迷乱》和《梵天与》等。
刘达临,1932年6月2日生于上海,1949年9月入学燕京大学新闻系, 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系,参过军,获中尉军衔,1969年复员。1982年任上海大学《社会》杂志编辑,副主编。1988年任上海研究中心主任,创办《性教育》杂志。著有《性社会学》《中国性文化史》《世界古代性文化》《世界当代性文化》等多部性文化书籍。作者在文化研究方面很有知名度,保证了本书的学术价值。
文摘
序言
坦白说,这本书的内容密度非常高,需要读者投入极大的专注力才能跟上作者的思路。它更像是一部需要反复研读的工具书,而不是茶余饭后的消遣读物。每读完一个章节,我都需要停下来,合上书本,在大脑中进行一番知识的“重组”和“消化”。作者在构建论点时,往往会引用大量的古代典籍原文,虽然这保证了其论述的权威性,但也对普通读者的古文功底提出了不低的要求。我甚至萌生了去查阅和对照一些原始文献的冲动,这对于一个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启发和推动。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在学术的严谨性和思想的启发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它不满足于提供答案,而是更热衷于引导你提出更深刻的问题,是一本能真正推动思考深度的著作。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婉转,仿佛一位老者在壁炉旁,用他那带着岁月痕迹的声音,娓娓道来一个个久远的故事。他没有采用那种生硬的学术论证方式,而是巧妙地将那些深奥的哲理融入到生动的历史场景和人物对话之中,读起来毫无压力,反而充满了探寻的乐趣。我特别欣赏他那种不动声色的幽默感,总能在不经意间让人会心一笑,这种恰到好处的调剂,使得整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和愉悦。文字的韵律感很强,读到某些段落时,甚至能感受到一种古典诗词般的节奏感,让人忍不住要大声朗读出来,细细品味其中的意境。这种文学性的表达,极大地提升了内容的吸引力,让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论变得鲜活立体起来,完全不同于我以往接触过的同类型书籍那种刻板的印象。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学术深度感到非常震撼。它绝非泛泛而谈,而是深入到了历史文献的最底层,进行了扎实的考据和精妙的辨析。作者显然是下了苦功夫去梳理那些错综复杂的时间线和相互矛盾的记载,并且能够站在一个极高的哲学高度去整合这些信息,形成自己独到而又令人信服的见解。尤其是在处理那些敏感或模糊的历史节点时,作者的处理方式既谨慎又大胆,逻辑链条严密得像是一件精密的瑞士钟表,让人不得不佩服其学识的渊博和思维的缜密。这让我明白,真正的研究不是简单地堆砌资料,而是要在海量信息中提炼出核心的脉络和精神内核。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那个时代的理解,一下子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很多过去想不通的关节,似乎都有了清晰的解答。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局限于传统的历史框架内进行审视,而是仿佛引入了一束全新的、带着人文关怀的探照灯,照亮了过去被忽视的一些边缘地带。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论述中流露出的那种对个体生命体验的尊重和同情,而不是仅仅将历史人物视为抽象的符号或教条的载体。这种“以人为本”的解读方式,使得那些沉睡在故纸堆中的人物瞬间有了呼吸和温度。它促使我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势,去重新审视那些被主流叙事所压抑或简化了的声音。这种跨越时空的共情能力,是这本书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意识到历史研究不应该只是冰冷的数据,更应该是对人性深处复杂性的探索和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朴典雅的气质,一看就知道是下了功夫的。封面选用的纸张质感非常细腻,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有种想要珍藏的冲动。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内页的排版布局,疏朗有致,字体选择也十分考究,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透着一股传统文化的韵味。我特别留意了它的印刷质量,墨色均匀,几乎找不到任何污点或模糊的地方,这对于一本注重文化传承的书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细节。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场与古籍的对话,那种触感和视觉上的享受,是很多快餐式出版物无法比拟的。看来出版方在制作过程中,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的把控,充分体现了对这部作品应有的尊重。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细细品味的工艺品,放在书架上,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