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剪纸 要红霞 金盾出版社

怎样学剪纸 要红霞 金盾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要红霞 著
图书标签:
  • 剪纸
  • 手工
  • 艺术
  • 传统文化
  • 红霞
  • 金盾出版社
  • DIY
  • 儿童
  • 益智
  • 民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煜城弘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ISBN:9787508214702
商品编码:3004164376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8-07-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怎样学剪纸 作者 要红霞
定价 19.00元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ISBN 9787508214702 出版日期 2008-07-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322Kg

   内容简介
剪纸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装饰艺术。本书以传授民间剪纸技艺术为主旨,全面介绍剪纸的基本知识,具体讲述了50多种花卉、昆虫、人物、山石云水、禽鸟与凤凰、畜兽与龙、吉祥文学与图纹的剪法,以及对称与等解折叠的剪法和常用剪纸形式,同是选录了作者载誉外的各类精美作品97幅,作为技法示例,供读者临摹学习。全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技法精妙,风格多样,对初学剪纸或力求提高剪纸技艺的读者,对中小学美术教师及专业美术工作者,都是一本难得而实用的好书。

   作者简介
要红霞,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剪纸协会理事,包头市民间艺术家协全副主席,政协包头市第八届委员、第九届常委,包头市“首届鹿城十杰青年”、“五四”青年奖及“,巾帼建功”、“女奖元”称号获得者。现为包头书画院书画培训中习主任。从1996年,6幅作品在日本东

   目录
章 剪纸概述
1 剪纸的特点
2 剪纸基本技不
第二章 花卉的剪法
3 桃花的剪法
4 莲花的剪法
5 菊花的剪法
6 牡丹的剪法
第三章 禽鸟与凤凰的剪法
 7 喜鹊的剪法
 8 春燕的剪法
 9 鸡和鸭的剪法
 10 凤凰的剪法
第四章 昆虫的剪法
 11 蟋蟀和蜻蜒的剪法
 12 蝴蝶的剪法
第五章 畜兽、小动物与龙的剪法
 13 青蛙和鲤鱼的剪法
 14 老鼠和蛇的剪法
 15 兔和羊的剪法
 16 狗和猪的剪法
 17 猴和猫的剪法
 18 牛和马的剪法
 19 虎和鹿的剪法
 20 蝙蝠的剪法
 21 龙的剪法
第六章 人物的剪法
 22 小孩的剪法
 23 成人的剪法
 24 戏剧人物的剪法
第七章 山石云水的剪法
 25 山的剪法
 26 石的剪法
 27 云的剪法
 28 水的剪法
第八章 对称与等角折叠的剪法
 29 中心对称剪法
 30 左右对称剪法
 31 上下对称剪法
 32 三角折叠剪法
 33 四角折叠剪法
 34 五角折叠剪法
 35 六角和八角折叠剪法
第九章 吉祥文字与图纹的剪法
 36 福字的剪法
 37 寿字的剪法
 38 寿字的剪法
 39 喜字的剪法
 40 喜字的剪法
 41 盘长的剪法
 42 如意和古钱的剪法
第十章 常用剪纸形式
 43 迎春花的剪法
 44 门的剪法
 45 生日花的剪法
 46 祝寿花的剪法
 47 祝贺卡的剪法
 48 喜花的剪法
 49 喜花的剪法
 50 刺绣纹样的剪法
 51 藏书票的剪法
 52 剪影的剪法
作品示例
 1 剪纸作品(27幅)
 2 刻纸作品(11幅)
 3 剪、刻结合作品(19幅)
 4 手撕作品(4幅)
 5 剪影的作品(6幅)
 6 火烫的作品(3幅)
 7 染色的剪纸作品(4幅)
 8 拼色剪纸作品(6幅)
 9 多种手法结合作品(17幅)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雕刻时光:中国传统纹样的审美与技艺探索 本书聚焦于中国传统纹样在不同艺术门类中的传承与创新,深入剖析了自古以来纹样设计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哲学思想以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潜力。全书旨在提供一个宏大而精微的视角,带领读者领略中国传统纹样的博大精深,而非局限于某一特定手工艺的技术教学。 --- 第一章:纹样的源流——从岩画到宫廷的符号演变 本章将追溯中国传统纹样的历史脉络,探寻其在史前文明中的萌芽与发展。我们首先考察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纹饰,分析几何图形、动物形象如何被赋予最初的社会和巫术意义。随后,重点讨论夏商周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夔龙纹的结构解析与象征意义,理解“礼制”如何通过纹样等级森严地确立社会秩序。 进入秦汉时期,纹样的风格由威严转向雄浑与写实,并开始大量吸收域外元素。我们会详细对比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的车马出行、神仙故事场景,解析其叙事功能。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艺术的传入对纹样产生了深远影响,飞天、莲瓣、宝相花等图案如何被本土化,构建起新的审美体系。 唐宋时期是中国纹样艺术的成熟与鼎盛阶段。本章将细致区分唐代纹样的富丽堂皇(如宝相花团窠纹、联珠纹)与宋代纹样的典雅内敛(如写生花卉、自然主义图案)。探讨宋代市民阶层兴起对纹样生活化的推动作用,以及官窑瓷器上的纹样如何成为时代审美的风向标。 第二章:自然哲思与意象构建——花鸟鱼虫的象征密码 中国传统纹样极度推崇“天人合一”的哲学观,自然界的万物皆被赋予了吉祥寓意。本章是全书的重点之一,致力于破解这些“意象密码”。 植物类纹样解析: 牡丹象征富贵,莲花寓意出淤泥而不染,竹子象征气节,松柏代表长寿。我们将不仅仅罗列这些象征意义,而是深入分析其造型的“程式化”过程。例如,分析不同朝代对“梅花”的描绘如何从写实向写意转变,以及“缠枝纹”中线条的韵律感如何体现了道家的生生不息。 动物类纹样解析: 龙凤作为皇权的象征,其形态演变是研究封建等级制度的直观体现。蝙蝠(福)、鹿(禄)、鱼(余)等谐音吉祥纹饰的广泛应用,揭示了民间对美好生活的朴素追求。此外,神兽如麒麟、貔貅的造型特征及其在建筑、器物上的定位将被详尽梳理。 吉祥组合纹样: 本节专门探讨“画中有话”的组合艺术,如“福寿延年”(蝙蝠、寿桃、灵芝的组合)、“早生贵子”(石榴、桂花、燕子的组合)。分析这些组合纹样在礼品、婚嫁用品中的功能定位与情感传递。 第三章:结构美学——纹样的组织与布局规律 纹样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其符号的含义,更在于其组织和布局的数学美感与节奏感。本章从结构层面解构传统纹样的设计智慧。 线条的语言: 探讨卷草纹、水波纹、云雷纹等基础母题中线条的粗细、转折、疏密所形成的视觉张力。分析“S形曲线”和“C形曲线”在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普遍性,以及它们如何创造出动感和连续性。 母题的重复与变化: 深入研究几种核心的组织方式: 1. 连续式(如回形纹、万字纹): 分析其无限延伸的视觉效果及其在边框设计中的应用。 2. 配列式(如四合如意、十字纹): 探讨对称结构如何带来稳定感和秩序感。 3. 团窠式(如圆形或方形框内的中心构图): 分析其如何聚焦视觉中心,常用于纺织品和瓷器腹部。 负空间的运用: 强调“计白当黑”的东方哲学在纹样设计中的体现。分析留白不仅是背景,更是构成纹样节奏和呼吸感的重要元素,它与实体纹样共同完成整体叙事。 第四章:跨媒介的对话——纹样在工艺中的物质性转化 本章考察纹样如何脱离图纸,转化为具有物质触感的艺术形式,并探讨媒介特性如何反作用于纹样的形态。 织物的纹样织造: 重点分析缂丝、刺绣、夹缬(蜡染)等传统纺织技术对纹样细节的限制与释放。例如,缂丝的“通经断纬”技法如何塑造出如绘画般细腻的过渡色,以及不同织法在表现动物毛发和植物层次上的差异。 陶瓷的釉彩与装饰: 比较釉下彩(青花、釉里红)和釉上彩(五彩、粉彩)在纹样表现力上的区别。探讨青花瓷的钴料在高温下晕化的效果如何契合了水墨的写意精神,而粉彩的丰富色阶又如何服务于繁复的吉祥故事描绘。 木石雕刻的肌理感: 研究木雕、砖雕中的纹样如何利用刀法表现“立体感”。分析榫卯结构中的装饰性纹样,如“螭龙纹”在梁枋上的应用,它不仅是装饰,更是结构逻辑的体现。 第五章:古为今用——传统纹样在现代语境下的再生 本书的最后部分探讨如何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激活和传承这些宝贵的视觉遗产。 纹样的解构与抽象: 分析当代设计师如何提取传统纹样的核心几何结构或意象,进行简化、重组和抽象化处理,使其符合现代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的美学要求。探讨如何将复杂的“缠枝莲”转化为简洁的现代Logo元素。 数字化与交互: 讨论三维建模、参数化设计等技术如何帮助我们重建和模拟古代复杂的纹样结构,以及如何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如AR/VR)让静态的纹样“动”起来,增强观众的沉浸式体验。 文化自信与身份认同: 总结传统纹样作为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性,强调学习和应用这些纹样,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模仿,更是对文化精神和审美哲学的继承与再创造,以此构建当代中国设计语言的独特性。 --- 本书适合对象: 艺术史、设计史专业的学生与研究者。 服装设计、环境艺术、平面设计等领域的从业人员。 对中国传统文化、民间工艺怀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 本书特色: 结构清晰,从历史源流到哲学内涵,再到结构分析,层层递进。 强调纹样背后的文化逻辑与物质工艺的相互制约关系。 配备大量经典案例图谱(注:此处为理论描述,实际图书中应包含大量图例),辅以详尽的图解分析。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当初选择这本书,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的名字。《怎样学剪纸》,简单明了,直指核心,让我觉得作者一定是个务实的人。而且“红霞”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亲切感。拿到书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内容丰富”。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剪纸教程,更像是一本关于剪纸艺术的百科全书。书中涵盖了剪纸的历史、文化、流派,还对不同地域的剪纸特色进行了介绍,让我对剪纸这门艺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剪纸的意境”部分的讲解,作者用了很多形象的比喻,让我理解了如何通过简单的线条和形状来表达情感和意境,这远比仅仅学习如何剪出漂亮的图案要深刻得多。书中还展示了大量的优秀剪纸作品,这些作品的图片清晰,构图精美,让我大开眼界,也激发了我创作的灵感。我感觉,这本书不仅教会我如何剪纸,更让我学会了如何欣赏剪纸,如何去感受剪纸背后的文化和情感。这本书让我觉得,剪纸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美的追求。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叫《怎样学剪纸》,作者是红霞,由金盾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简直太棒了!我一直对剪纸艺术充满了好奇,总觉得它既传统又充满创意,但自己尝试过几次,总是不得要领,剪出来的东西总是歪歪扭扭,不成样子。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名字很直白,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了下来。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就被它精致的设计吸引了,封面色彩鲜艳,图案生动,很有艺术感。翻开书页,里面详细地介绍了剪纸的历史渊源、基本工具和材料,这些内容虽然不是直接教怎么剪,但却让我对剪纸这项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感觉它不仅仅是手工活,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作者对不同流派的剪纸风格做了简要的概述,让我明白了剪纸并非只有一种形式,而是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法,这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剪纸的趣闻轶事,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觉得很有意思。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剪纸与节日民俗”的章节,让我了解了剪纸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比如春节贴窗花、元宵节猜灯谜配剪纸等等,这些都让我对剪纸这项传统技艺有了更深的敬意。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正式传授技艺之前,先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非常“实在”。我买这本书的初衷,就是想找到一本能够真正教会我剪纸的书,而不是那些只看华丽效果、却对实际操作语焉不详的书籍。而《怎样学剪纸》这本书,恰恰就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红霞 著 金盾出版社》这个组合,本身就给我一种可靠的感觉。翻开书,我并没有看到那些过于艺术化、脱离实际的介绍,而是从最基础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开始。书中详细地介绍了剪纸所需的各种工具,比如剪刀、刻刀,以及不同纸张的选择,甚至还对一些简单的辅助工具的使用方法进行了说明。我发现,作者对于细节的把控非常到位,比如如何选择适合初学者的剪刀,什么样的纸张更容易剪出清晰的线条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信息。而且,书中还强调了“安全第一”的剪纸原则,对于如何正确使用刻刀,如何避免受伤,都有非常明确的提示,这对于我这样的新手来说,真的非常重要。我感觉,这本书就像是为你量身打造的入门指南,它不会让你感到无从下手,而是非常有条理地引导你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就像是在进行一次寻宝之旅。虽然我之前从未接触过剪纸,对它也知之甚少,但《怎样学剪纸》这本书以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引导我一步步地探索这个充满魅力的世界。它没有上来就抛出复杂的剪纸图案,而是从剪纸的“前世今生”开始讲起,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了剪纸在中国悠久历史中的发展演变,以及它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独特魅力。我了解到,原来剪纸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它还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祈福和祝福。书中对一些传统剪纸纹样的寓意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比如蝙蝠代表“福”,鱼代表“年年有余”,这些都让我觉得非常有趣,也让剪纸作品变得更加有内涵。而且,书中还介绍了一些不同地方的剪纸风格,比如南方的细腻玲珑,北方的粗犷豪放,让我对剪纸艺术的多样性有了初步的了解。虽然还没有深入到具体的剪纸技巧,但仅仅是这些“背景知识”,就足以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兴趣和动力。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本引人入胜的故事书,让我对剪纸这门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地想去了解更多。

评分

说实话,买这本书纯粹是冲着“金盾出版社”这个名字来的,我对金盾出版的书一直很有信心,它们出的很多实用类书籍都写得非常实在,内容接地气,而且印刷质量也一直很不错。这次看到他们出版了《怎样学剪纸》,虽然作者是“红霞”,我之前并没有听过,但依然决定入手。拿到书后,我并没有立刻去研究剪纸的技巧,而是先大致翻阅了一下,发现这本书的内容编排非常科学。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步骤,而是从最基础的“剪纸的语言”——线条、形状、对称等等开始讲解,还特别强调了“剪纸的灵魂”——意境和韵味。我个人觉得,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这些更深层次的原理,比死记硬背几个花样要重要得多。书中还引用了很多古代和现代的优秀剪纸作品作为范例,这些作品的展示非常精美,让我在欣赏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艺术的美。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留白”艺术的讲解,这是剪纸中非常重要却又容易被忽视的一环。作者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解释了留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巧妙的留白来增强作品的立体感和生命力。我感觉,光是理解了这一部分,就比我自己摸索要省力太多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剪纸是一门需要用心去感受和理解的艺术,而不是简单的刀剪功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