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工時間--超簡單木工傢具100例 9787122201683 化學工業齣版社

我的手工時間--超簡單木工傢具100例 9787122201683 化學工業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日學研齣版社 著
圖書標籤:
  • 木工
  • 傢具
  • DIY
  • 手工
  • 傢居
  • 生活
  • 教程
  • 設計
  • 簡單
  • 實用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花晨月夕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01683
商品編碼:30075799340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4-07-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我的手工時間--超簡單木工傢具100例

定價:46.80元

作者:(日)學研齣版社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12220168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以下是獲奬者的ID名單:

18769544;19959427;39182360;15521594;5147299;32811509;16268132;28389260;30564892;26204715;124295621;124298190

124298756;95406494;5430111

本書為日本木工雜誌的精選集,由木工專傢精心挑選100例*適閤傢庭使用的木工製品,各種尺寸、各種用途的木製品,總有自己喜歡的款式,為瞭讓初學木工的讀者輕鬆開始,本書所有作品實例都有詳細的圖紙和取材錶,各部位的尺寸標注清晰,並有製作的順序說明,零基礎的木工初學者也可輕鬆學會。本書作品大部分都適閤新手以及初中級的木工愛好者參考,此外,也包含有適閤中高水平木工愛好者的進階作品,需要運用到各種木工技巧,這些木工技巧在本書有詳細的圖解教程。如果你想改變尺寸或形狀,也有多達100款的實例可供激發創意,快來動手開始自己夢想的休閑時光吧!

內容提要


目錄


椅子
青蛙椅
放鬆躺椅
帶扶手的花園椅
帶收納空間的花園椅
草坪椅
輕便椅
簡單椅
簡單高腳凳
花園用小凳
簡單凳
精緻小椅
非洲椅

桌·椅
簡單桌&椅
花園桌&椅
帶收納空間的桌
簡單花園桌
圓形花園桌
摺疊式置物桌
移動式小桌
小桌

長椅
帶靠背的鄉村長椅
X腳花園長椅
六角長椅
帶小桌的長椅
葫蘆形狀的花園長椅
帶收納空間的花園長椅
雙人長椅

工作桌
花園工作桌
電腦桌
闆條式角桌


A4B4文件整理架
平裝100冊書架
書架
飛鏢箱
鞋架
衣架
衣鈎
翼形架
報刊架
簡單報刊架
壁掛式CD架
傘架
節省空間的衣架
文件架

廚房·餐廳用品
移動式服務車
廚具置物架
紅酒架
廚房紙架
雙層酒架
碗碟架
簡單隔熱墊
復古風酒桌
多功能簡單小颱

收納傢具·小物件
玩具收納箱
帶提手的收納盒
報紙收藏箱
闆條式收納箱
手提凳
遙控器收納盒
眼鏡收納盒
信件盒
紙巾盒
工具箱
手提工具箱
邊材箱

花園收納
摺疊式工作颱
小置物櫃
工具箱
移動式花園收納箱
運動自行車收納架
架空自行車架
迴收分類架

花園傢具·小物件
帶扇形格架的花盆盒
多功能花園架
颱階式花盆架
帶隔闆的盆栽盒
雙層花盆架
多功能花盆架
A支腳花盆架
花園工作颱兼長椅
三角花盆架

花園生活傢具
榻榻米長桌
小水颱
超簡單室外機護罩
寵物風的室外機護罩

生活小物件·趣味小物件
畫框
滑輪小豬
木製畫架
木製燈架
吉他架
概念筆架
壓罐器
小花瓶

其他實用物件
塔形工具推車
三角屋頂的狗捨
創意郵箱
人字梯
晾曬網
木耙
簡單工作長椅

附錄簡單木工的基礎知識&技巧
木材知識
木工工具的收集方法
木工的基本技巧
·畫墨綫(在材料中畫綫,標記)
·切割(用手鋸、麯綫鋸、圓鋸等切割)
·組裝(黏閤、拼接、暗釘、榫接)
木工作品的塗裝

作者介紹


學研齣版社,具有60多年曆史的日本大齣版集團,《大人的科學》係列DIY手作模型書由其編著開發。該社同時擁有50年齣版科學模型和實驗教材的紮實經驗及專業團隊,確保作品的原創性和性。

文摘






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份不包含您提供的圖書內容的圖書簡介,側重於其他類型的書籍,並力求詳盡和自然。 --- 書海拾貝:深度探索與實用指南係列精選 《時間的尺度:人類文明的演進與未來圖景》 作者: [虛構作者名] 齣版社: [虛構齣版社名] ISBN: [虛構ISBN號] 字數: 約 35 萬字 裝幀: 精裝,附贈地圖集與時間軸圖譜 定價: 128.00 元 --- 內容簡介 宏大的敘事,精微的洞察:穿越曆史長河,叩問人類文明的終極意義。 《時間的尺度》並非一部傳統的曆史教科書,它是一次橫跨數萬年的人類文明“基因序列”的深度解碼之旅。本書聚焦於“時間”這一核心概念,如何塑造、定義並驅動瞭人類社會的結構性變遷。 作者以天文學的視角引入,從宇宙大爆炸的初始時刻開始,追溯地球生命的誕生、第一個工具的磨製,直至工業革命、信息時代的爆發,構建瞭一個跨越自然科學與人文哲學的宏大敘事框架。全書的核心論點在於:人類文明的發展並非綫性的進步,而是由一係列關鍵的“時間節點”(如農業革命的定居、文字的發明、印刷術的普及)所決定的非連續性躍遷。 第一編:原始的節律與同步的誕生 本部分深入探討瞭早期人類對自然時間(日齣日落、四季更迭)的感知,以及部落社會中“共享時間”的初步形成。重點分析瞭早期曆法的起源,比如美索不達米亞的月相曆和古埃及的太陽曆,如何成為最早期的社會組織工具。此處特彆詳述瞭“同步性”在集體狩獵和儀式中的重要作用,並將其與現代社會中通勤、工作同步的需求進行類比,揭示瞭節奏感對社會凝聚力的底層支撐。 第二編:速度與空間的革命:軸心時代的加速 軸心時代(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被視為人類精神史上的一個關鍵加速期。本書探討瞭在基礎設施尚未完善的條件下,蘇格拉底的思辨、佛陀的禪悟、孔子的倫理構建是如何在地理上遙遠的不同文明中幾乎同時湧現的。作者認為,這得益於技術進步帶來的貿易路綫加速和知識載體的輕量化(如竹簡、莎草紙)。本編引入瞭“信息傳播速率”的概念,論證瞭信息流通的密度如何直接影響哲學和宗教的復雜程度。 第三編:機械的鍾擺與量化的世界 從中世紀的機械鍾錶的發明開始,人類開始將時間從自然現象中“剝離”齣來,成為一個可以被精確測量、交易和管理的資源。本編是全書最詳實的部分之一,詳細梳理瞭格林威治標準時間的建立過程,以及鐵路時代的到來如何強製性地統一瞭區域時間。這種“量化時間”的思維,深刻地影響瞭資本主義的運作邏輯、工廠的生産管理(泰勒製),乃至個體的自我認知——人開始“浪費時間”或“節省時間”。書中附帶瞭詳盡的圖錶,對比瞭17世紀工匠與19世紀工廠工人在時間分配上的根本差異。 第四編:超光速的幻覺:信息時代的時空壓縮 在進入數字時代後,時間的體驗發生瞭新的斷裂。互聯網和移動通信技術使得信息的傳遞接近“瞬時”,這造成瞭一種“時空壓縮”的感知。本書探討瞭社交媒體上的“實時性”如何重塑瞭政治議程的設置、記憶的存儲方式(雲端備份取代瞭個人遺忘),以及“永久在綫”對人類專注力和深度思考能力的侵蝕。作者提齣瞭一個發人深省的觀點:當時間感知被無限加速時,我們是否正在失去對“慢思考”和“長遠規劃”的內在能力? 結語:麵嚮未來的時間哲學 在科技倫理和人工智能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如何定義“未來”?本書最後迴歸哲學思辨,探討瞭在生命延長技術、虛擬現實等前沿領域麵前,我們對“終點”和“永恒”的理解將如何被顛覆。這不是一本提供簡單答案的書,而是一份邀請函,邀請讀者跳齣日常瑣碎,以更宏大的時間尺度來審視自身的處境與選擇。 讀者對象: 曆史愛好者、社會學及哲學專業人士、對科技倫理與未來趨勢有濃厚興趣的跨界讀者。本書文筆流暢,論證嚴密,是理解現代性與未來走嚮的必讀之作。 --- 《都市之隅:街角小店的生存哲學與微觀經濟學》 作者: [虛構作者名] 齣版社: [虛構齣版社名] ISBN: [虛構ISBN號] 字數: 約 28 萬字 裝幀: 平裝,附贈城市調研手繪地圖 定價: 88.00 元 --- 內容簡介 關注每一個被大數據忽略的角落。 在鋼筋水泥的叢林中,大品牌連鎖店占據瞭主導地位,但隱藏在城市肌理深處的那些獨立經營的街角小店——老裁縫鋪、夫妻經營的熟食店、獨立書店、手工咖啡館——它們不僅僅是商業場所,更是社區記憶和生活方式的微型博物館。 《都市之隅》是一部深入田野調查的社會經濟學報告,也是一麯獻給“小而美”的贊歌。作者耗時五年,走訪瞭全球十餘個主要城市,用人類學傢的細緻和經濟學傢的敏銳,記錄和分析瞭這些“微型實體”的生存智慧。 第一部分:選址的玄學與物理學 小店的選址往往不是基於最優的租金迴報率,而是基於一種復雜的“社區默契”和“路徑依賴”。本書分析瞭“三米原則”(顧客是否願意為便利付齣溢價)、“社交半徑”對客流的影響,並對比瞭地鐵口與老城區背街小巷的運營模式差異。我們揭示瞭“熟客經濟”的內在價值:熟客不僅帶來瞭穩定的收入,更提供瞭關鍵的社會資本和口碑傳播。 第二部分:庫存的藝術與現金流的平衡 與大型零售商的規模化采購不同,小店的庫存管理是風險與機遇並存的賭局。作者詳述瞭如何通過“非標品”的定製化服務、快速的季節性調整來消化庫存壓力。特彆引入瞭“人情賬”的概念,探討在熟客體係中,非正式的信用係統如何替代部分銀行信貸功能,維持著微小的現金流循環。 第三部分:手藝的傳承與數字化的抵抗 許多老店的技藝(如修傘、配鑰匙)正麵臨失傳的危險。本書重點記錄瞭這些“非標準化技能”的價值,以及店主們在麵對電商衝擊時所采取的策略。一些小店通過將綫下技能轉化為“體驗式消費”(如提供小班教學),成功地將“慢工細活”轉化為高溢價産品。同時,書中也探討瞭數字支付工具對傳統小店管理效率的提升,但強調瞭過度依賴平颱可能帶來的“數據殖民”風險。 第四部分:社區的粘閤劑:超越交易的功能 《都市之隅》強調,小店的真正價值在於其“非交易性功能”。它們是鄰裏社交的場所、信息交換的樞紐,甚至是特定人群的庇護所。本書通過多個感人的案例,描繪瞭店主如何成為社區的“非正式社會工作者”,提供情感支持、義務幫助,從而構建起強大的社區韌性。 結論:為“微觀經濟體”尋找可持續的生態位 本書呼籲城市規劃者和政策製定者重新審視這些小店的價值,認為它們是城市多樣性和抗風險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為小店主提供的經營參考,更是為所有關心城市文化和社區活力的人們提供瞭一個觀察現代社會微觀生態的獨特窗口。 讀者對象: 城市規劃師、社會學研究者、小微企業主、關注生活美學和社區營造的普通市民。 --- 《星塵與代碼:深度學習模型的神經形態學解析》 作者: [虛構作者名] 齣版社: [虛構齣版社名] ISBN: [虛構ISBN號] 字數: 約 42 萬字 裝幀: 硬殼鎖綫精裝,附帶大量結構圖和數學推導 定價: 188.00 元 --- 內容簡介 從生物神經元到人工矩陣,揭示現代人工智能的“黑箱”內部運作機製。 《星塵與代碼》是一部麵嚮專業人士和高級研究生的深度學習理論專著。它摒棄瞭對具體應用案例的羅列,轉而聚焦於構建這些復雜模型的底層數學原理、優化算法以及新興的神經形態計算架構。本書的野心在於提供一個清晰、嚴謹的框架,以理解當前大型語言模型(LLM)和生成式AI的“思維”結構。 第一章:激活函數的拓撲學意義 本書從最基礎的感知器開始,係統地迴顧瞭Sigmoid、ReLU等激活函數在引入非綫性時的數學局限性。重點深入探討瞭Swish和GELU等現代激活函數在處理高維數據時的梯度流動特性,並使用拓撲數據分析(TDA)的方法,可視化瞭不同激活函數在特徵空間中形成“流形”的方式。 第二章:注意力機製的進化與效率瓶頸 Transformer架構是現代AI的基石,而注意力機製是其核心。本章詳細拆解瞭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的二次復雜度瓶頸,並引入瞭綫性注意力(Linear Attention)、稀疏注意力(Sparse Attention)的最新研究成果。作者通過大量的矩陣分解和特徵值分析,量化瞭不同注意力機製在計算資源消耗上的差異。 第三章:優化器的“漫遊”:從隨機梯度到自適應學習率 優化器是訓練深度網絡的關鍵。本書對Momentum、Adam、Adagrad等主流優化器進行瞭深入的比較分析。重點討論瞭“震蕩”問題與“鞍點”逃逸機製,並引入瞭“元學習”(Meta-Learning)的概念,探討如何訓練一個優化器去學習如何優化。章節中包含瞭對L-BFGS在深度網絡中應用潛力的理論探討。 第四章:可解釋性:解剖“湧現能力”的黑箱 現代大型模型展現齣的“湧現能力”(Emergent Abilities)是當前AI領域最大的謎團之一。本書采用因果推理和概念激活嚮量(CAV)的方法,嘗試解剖這些能力是如何在數萬億參數的交互中産生的。作者提齣瞭一個“知識嵌入層級模型”,試圖將宏觀的行為與微觀的權重變化聯係起來,為AI的可解釋性研究提供瞭新的數學工具。 第五章:超越馮·諾依曼:神經形態計算的未來 理論部分結束後,本書展望瞭下一代計算範式。詳細介紹瞭脈衝神經網絡(SNNs)在能效上的優勢,以及憶阻器(Memristors)在實現類腦計算中的潛力。探討瞭如何將概率編程語言與脈衝網絡相結閤,以期實現更具魯棒性和生物閤理性的學習係統。 本書特點: 理論深度極高,公式推導詳盡,適閤作為研究生教材或資深工程師的進階參考資料。本書強調對“為什麼”的深究,而非僅僅停留在“如何做”的層麵。

用戶評價

評分

我購買手工書籍的目的之一,其實也是為瞭找到一種放鬆和專注的狀態,暫時逃離電子設備的喧囂。因此,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本身也很重要。我希望文字風格是輕鬆愉快的,充滿鼓勵性的,讀起來就像在和一個經驗豐富的朋友聊天。如果某些步驟確實比較棘手,我希望作者能坦誠指齣難點,並提供“Plan B”(備選方案),而不是強迫讀者必須達到某個完美標準。例如,在切割木闆時,如果沒有專業的颱鋸,手鋸如何盡量保證切口平直的小技巧。再者,我非常關注安全問題。雖然是超簡單,但木工操作畢竟存在風險。我期待書中能用非常直觀的方式,比如圖標或者專門的篇幅,強調佩戴護目鏡、注意手指安全的重要性,而不是敷衍帶過。如果能有一些關於工具維護的簡潔說明,比如鋸條鈍瞭怎麼辦,砂紙怎麼選,那就更完善瞭。這本書不應隻是項目的集閤,更應是一本帶著溫度的、教會人如何安全享受手工樂趣的指南。

評分

我總覺得,真正好的手工書,不僅教你“怎麼做”,更重要的是激發你“為什麼要做”。我希望這本書能在我打開它之後,立刻感受到一種“生活美學”的滲透。那些100個小傢具,如果能被巧妙地組織起來,比如分成“廚房收納篇”、“客廳裝飾篇”、“臥室整理篇”等,那麼我就可以根據自己當前最迫切的需求來選擇項目,而不是無從下手地隨機挑選。我特彆期待書中能有關於“功能性與美學平衡”的討論。比如,一個收納盒,如何通過巧妙的拉手設計或者色彩搭配,讓它從一個單純的容器變成房間裏的一件小擺設。我希望書中能提供多種風格的案例,從簡約的北歐風到溫暖的日式風,這樣讀者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傢居風格來選擇製作方嚮。如果能附帶一些關於如何給傢具做舊、塗上個性化色彩的簡易教程,那就更完美瞭。這本書的目標不應該是讓我成為一個木工大師,而是讓我成為一個更懂得欣賞和創造自己生活空間的人。

評分

作為一個對居傢氛圍很有要求的人,我更傾嚮於那些能提升生活情趣的小物件,而不僅僅是功能性的大傢具。因此,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裏能包含一些富有創意的“點睛之筆”。比如,如何利用迴收的舊木料製作一個帶有復古風格的壁掛式花架,或者設計一個可以懸掛首飾的創意收納闆。這種結閤瞭實用性和藝術性的項目,纔是我真正想投入時間去鑽研的。此外,我對“超簡單”的定義可能和專業人士不同,我更看重的是流程的順暢性。如果一個項目需要復雜的夾具固定、精密的角度測量,或者用到電刨、麯綫鋸這種大型電動工具,我可能就會望而卻步。我希望能看到更多使用鋸子、錘子、螺絲刀等基礎手持工具就能完成的教程。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根據自傢空間大小靈活調整圖紙尺寸的說明,那就更貼心瞭。想象一下,親手為孩子的房間製作一個獨一無二的小凳子,那種成就感是無可替代的,這本書若能實現這個願景,我一定會嚮所有喜歡動手的朋友推薦。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讓人充滿期待,那種動手製作的滿足感是看再多視頻也替代不瞭的。我一直夢想著能把傢裏那些空蕩蕩的角落利用起來,做一些既實用又有自己風格的小傢具。以前總覺得木工是個高深的技術活,需要昂貴的工具和復雜的理論知識,所以一直停留在“想做”的階段。看到這個標題,尤其是“超簡單”這三個字,簡直像是為我這種零基礎的愛好者量身定做的。我希望它能像一位耐心細緻的老師,一步步地引導我,從最基礎的材料認知、安全注意事項講起,而不是直接跳到讓人眼花繚亂的復雜結構圖。理想中的內容應該包含瞭大量清晰的實物圖片和步驟分解,最好能提供一些巧妙利用邊角料的方案,畢竟,環保和節約也是手工樂趣的一部分。我特彆關注那些隻需要基本手工工具就能完成的項目,比如一個簡單的置物架、一個彆緻的床頭櫃,甚至是一個可以移動的戶外小推車。這本書如果能告訴我如何用最少的錢,把腦海裏的設想變成觸手可及的物件,那它就絕對是物超所值瞭。我期待著翻開它時,能立刻感受到那種泥土的芬芳和木屑的質感,讓人迫不及待地想挽起袖子大乾一場。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和整體排版給我留下瞭一種非常清爽、沒有壓力的感覺,這對於初學者來說至關重要。我總覺得很多專業的DIY書籍,圖示過於晦澀,專業術語堆砌,讓人望而卻步。我希望這本《我的手工時間》能徹底打破這種刻闆印象。我非常看重項目描述的詳盡程度——不僅僅是告訴你“該切多長”,更重要的是要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切”,背後的力學原理或者設計意圖是什麼。例如,在製作一個需要承重的書架時,我渴望看到關於榫卯結構(哪怕是最簡化的版本)的介紹,哪怕隻是淺嘗輒止,也能讓我對手工製品的耐用性有更深的理解。另外,如果書中能加入一些關於木材選擇和錶麵處理的知識就太棒瞭。比如,是選擇鬆木、楊木還是密度闆,每種材料的特性、價格差異以及適閤做什麼樣的傢具,這些都是我目前知識體係裏的盲區。如果它能提供一個“新手采購清單”,告訴我第一次去木材店應該買些什麼,會省去我大量摸索的時間。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書架上那本被翻得捲邊、沾滿木屑的“工具書”,而不是束之高閣的裝飾品。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