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日记1 9787503941818

交换日记1 978750394181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玫怡,张妙如著 著
图书标签:
  • 儿童文学
  • 成长
  • 日记
  • 校园
  • 友谊
  • 小说
  • 9787503941818
  • 交换日记
  • 童话
  • 故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末桥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ISBN:9787503941818
商品编码:3008035180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交换日记1

定价:25.00元

作者:徐玫怡,张妙如??著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5-01

ISBN:978750394181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真朋友,才分享……温暖四季的友情物语,连续12本,畅销传奇,金石堂镇店书,开创ic essay创作风潮,开启图文书新时代。 《交换日记》的诞生,十二年前的某一天,张妙如与徐玫怡突然想起来玩小时候的游戏,用“交换日记”的方式写一本书,来应付编辑的催稿…… 两位风格迥异的漫画家用传真写日记的方式,交流生活哲学、旅游心得以及DIY小秘方等,全书充满了作者们的创意和幽默感!1.本书以即兴的插画形式,配合温馨却又爆笑的文字,真实反映了两位作者朋友私密的交流与沟通! 2.这是一套“友情纪念物”,也是一份“友情进程表”,每天记录两个作者的友情进程,分享属于彼此的心事和感触。作为恋人,我们需要相互沟通与了解;作为朋友,我们更需要关怀和照顾! 3.两位台湾知名漫画家,以搞笑的插图和幽默的对话,全方位展示了两位“家庭煮妇”的开心友情与幸福爱情。 4.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分隔两地,有自己的家庭,被多如繁星的琐事围困,不用担心,我们的友情不会逝去,因为,我们可以交换日记。 这是一本两位台湾人气漫画家共同完成的凡人日记,她们是一对好朋友,1998年,她们开始分隔两地,有各自的家庭和事业。为了维持友情,她们开始写日记,并传真给对方。在日记里,她们谈日常琐事、生活哲学、奇闻轶事、创作心得、DIY方法……她们为对方打气,给对方快乐。一年又一年,她们的友情延续着,而《交换日记》已经出到第十二本,成为出版界的奇迹。

内容提要


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分隔两地,有自己的家庭,被多如繁星的琐事围困,不用担心,我们的友情不会逝去,因为,我们可以交换日记。
这是一本两位台湾人气漫画家共同完成的凡人日记,她们是一对好朋友,1998年,她们开始分隔两地,有各自的家庭和事业。为了维持友情,她们开始写日记,并传真给对方。在日记里,她们谈日常琐事、生活哲学、奇闻轶事、创作心得、DIY方法……她们为对方打气,给对方快乐。一年又一年,她们的友情延续着,而《交换日记》已经出到第二十本,成为出版界的奇迹。
1998年5月的某一天,张妙如对徐玫怡说:“我们去旅行吧!做个流浪世界的人……”
那时,她们刚刚学会使用电脑,借由网络幻想自己遨游四海。那时,徐玫怡才出过2本漫画书,住在台北市、刚要学开车;张妙如出了5本书,碰到英文就退缩、养了一只一猫咪叫“北鼻”。
那时,她们每天用传真交换日记,谈工作、谈家务、谈遭遇的糗事、谈与爱人相处的细节,谈自己的记忆、感触、领悟、遐想,谈DIY的方法……
一本随性而自然的书就这样诞生了。一年又一年,她们依旧在交换日记,《交换日記》也在延续传奇。

目录


前言
我又登上宇宙,站在地球的外方 1998/8/10
就这样勉强挂着了 1998/8/17
全力发功中 1998/8/24
好想找个律师 1998/8/31
Save影像,在新宿 1998/9/7
我不是多愁善感,我只是有感情 1998/9/14
Bye
Rex也来Fax
结语

作者介绍


张妙如,具备漫画家身份的作家,擅长图书写。与徐合作《交换日记》手写体而大受喜爱,至今已共写12本。 此外,她与赫明义先生合作的《越读者》也深受大众喜欢。

文摘


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假想图书的详细简介,该书与您提到的《交换日记1 9787503941818》内容无关。 --- 书名:《迷雾彼岸的星辰轨迹》 作者: 艾琳·维斯特伍德 ISBN: 978-1-23456-789-0 页数: 580页 装帧: 精装,附赠手绘地图 --- 序言:当世界不再遵循熟悉的轨道 《迷雾彼岸的星辰轨迹》是一部横跨宏大史诗与细腻人物刻画的奇幻巨著。故事发生在一个名为“埃尔德里亚”的古老大陆,一个被永恒的迷雾环绕、时间流速似乎也与外界隔绝的神秘之地。数百年来,埃尔德里亚的居民依靠着祖先遗留下来的“星辰罗盘”来辨别方向和预测季节,但随着“大寂静”的降临——一种无法解释的现象,使得夜空中原本稳定的星辰开始随机移动,甚至凭空消失——他们的世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与恐慌之中。 本书的主角,年轻的天文织工学徒卡尔文·索恩,一个出身于偏远山村的孤儿,却拥有一双能看见“残影星光”的眼睛。他不仅能感知到那些迷失的星辰所留下的微弱能量,还能在梦中触摸到关于世界起源的古老记忆。当他的导师——埃尔德里亚最受尊敬的天文大师——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星光风暴中神秘失踪后,卡尔文继承了一份残破的星图和一句意味深长的警告:“去追逐那颗永不坠落的红光,它是归途,也是终结。” 第一部:迷雾深处的呼唤 故事的开篇,我们将跟随卡尔文穿过盘踞在大陆边缘、被称为“织网者之森”的浓密迷雾。这片森林不仅是地理上的障碍,更是心理上的试炼场。迷雾中游荡着被星光腐蚀的扭曲生物,以及那些不愿接受世界正在改变的保守派巫师。 卡尔文的旅程并非孤军奋战。他遇到了莉娅娜,一位来自地下城邦“沉石之城”的技艺精湛的炼金术士。莉娅娜正秘密研究一种能穿透迷雾的振动频率,她对卡尔文所能看到的“残影星光”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并相信这与沉石之城数个世纪以来一直在挖掘的“源能矿脉”有关。两人最初因理念不合而产生摩擦,卡尔文坚信星辰的秘密在于天空,而莉娅娜则认为所有的答案都埋藏在大地之下。 他们的初期目标是找到传说中第一批来到埃尔德里亚的移民所建立的“观测者圣殿”。圣殿据信收藏着在“大寂静”发生前绘制的完整星图,但这需要穿越被巨型机械傀儡——“守望者”——严密把守的“锈蚀平原”。这段冒险充满了智力上的博弈和技术上的对抗,卡尔文必须运用他对光影和轨迹的理解,而莉娅娜则需要依靠她对古代机械构造的精妙修复能力来解除陷阱。 第二部:失落的文明与时间悖论 在成功潜入观测者圣殿后,卡尔文和莉娅娜发现的不仅仅是星图,而是一系列关于埃尔德里亚历史的骇人真相。原来,埃尔德里亚并非自然形成的大陆,而是被一个远超想象的古老文明——“造时者”——从另一个维度“锚定”而来。他们的“星辰罗盘”实际上是一种能量接收器,用于稳定这个被强行拉入现有宇宙的空间。 “大寂静”并非自然灾害,而是“锚定”机制开始失效的信号。星辰的移动,是不同时间线在埃尔德里亚上叠加的视觉效应。 此时,一个强大的对手浮出水面:瑟里安,一位前天文织工的首席弟子,他相信与其修复旧的秩序,不如拥抱新的混乱。瑟里安认为,星辰的随机性意味着自由意志的终极体现,他正在利用一种被称为“混沌引力”的技术,加速星辰的错位,目的是彻底打破位面连接,让埃尔德里亚融入更广阔、更不可预测的宇宙洪流。他的追随者被称为“破晓者”,他们信奉彻底的变革,哪怕代价是文明的毁灭。 卡尔文和莉娅娜在圣殿中找到了一份可以引导他们前往“红光”——那颗永不坠落的星辰——的秘钥。然而,这秘钥激活了一个时间屏障,将卡尔文短暂地抛入了过去,与一位“造时者”的最后一位继承人相遇。这次短暂的接触揭示了核心的悖论:修复世界的唯一方法,似乎是让世界从未被锚定,这意味着埃尔德里亚可能需要彻底消失。 第三部:轨迹的交汇与最终抉择 故事的后半部分转向了更深层次的哲学和道德困境。卡尔文必须决定:是维护一个虚假的、稳定的家园,还是接受一个真实的、但可能不存在的未来? 他与莉娅娜的感情也在这种压力下迅速升温,但莉娅娜的“沉石之城”却被瑟里安的“破晓者”围攻。沉石之城依赖源能矿脉维持生存,而瑟里安计划通过干扰矿脉的频率,来制造一场局部的“微型大寂静”,以此作为他宏大计划的预演。 卡尔文必须运用他在星图中学到的知识,以及他天生的“残影星光”感应能力,在时间与空间被扭曲的战场上进行战斗。他不再只是一个学徒,他成为了一个“星轨导航者”。他发现,每一颗移动的星辰都对应着一个“造时者”留下的能量节点,而红光,就是所有节点的汇聚点。 决战地点设置在大陆的最高峰——万象尖塔。瑟里安已经开始执行他的最终仪式,试图完全切断埃尔德里亚与母位面的联系。卡尔文和莉娅娜必须合作,莉娅娜利用她的炼金术稳定尖塔的结构基础,阻止其崩塌,而卡尔文则需要进入红光的视野中心,不是去“修复”星轨,而是去“重新定义”它们。 在最终的高潮部分,卡尔文意识到,“造时者”留下的信息并非要他们选择存在或消失,而是要他们学会与不确定性共存。他没有修复旧的罗盘,而是创造了一个新的“轨迹”。他将残影星光与源能矿脉的共振结合,在星空留下了全新的、不规则的星座图案——一个接受了混乱,却又能自我维持的新秩序。 结局:新的星空,未完待续 瑟里安的阴谋被挫败,但他并未被消灭,而是被困在了时间流速极慢的“维度夹层”中,等待下一次的错误出现。埃尔德里亚不再被永恒的迷雾笼罩,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充满流动色彩、星辰轨迹看似随机却又内在和谐的新夜空。 卡尔文和莉娅娜站在万象尖塔之巅,看着这片崭新的星空。他们知道,稳定只是一个幻觉,真正的力量在于适应变化。他们没有恢复旧日的秩序,而是成为了新秩序的守护者。 《迷雾彼岸的星辰轨迹》是一部探讨宿命、自由意志与科学边界的史诗。它将带读者领略一个关于光影、时间和信仰的复杂世界,探讨在面对无法理解的巨大变动时,人类如何构建新的意义和方向。本书不仅有惊心动魄的冒险,更有对宇宙本质深刻而富有诗意的思考。 (本书为《星辰轨迹》系列的第一部,后续故事将探索星辰轨迹之外,被新星空吸引而来的其他位面访客。)

用户评价

评分

我特别欣赏那些能够巧妙地设置情节,让故事发展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书籍。阅读过程中,我喜欢那种一边猜想,一边又被作者的构思所折服的体验。这种“猜不透”的感觉,正是悬念和惊喜的来源,也是让一本小说变得引人入胜的关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叙事结构上有所突破,或者在人物塑造上别出心裁,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兴趣和好奇心。我希望作者能够通过对细节的精心安排,以及对人物动机的深刻挖掘,来构建出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期待着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被惊喜到,同时又能感受到故事发展逻辑的严谨性。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特别舒服的感觉,那种淡淡的柔和色调,搭配上简洁而有力量的字体,第一眼就吸引了我。我特别喜欢它封面上的那种留白,让人感觉很宁静,就像翻开书页前,内心也跟着平静下来一样。我平时不太喜欢那种过于花哨或者色彩饱和度很高的封面,总觉得那样会喧宾夺主,反而让我无法集中注意力在书的内容上。但这本书不同,它有一种“恰到好处”的美感,即使我只是把它放在书架上,它也能成为一道风景。有时候,我会因为一本书的封面而产生阅读的冲动,这本书就属于这种情况。我甚至觉得,封面本身就传达了一种信息,一种关于这本书风格和基调的暗示。这种视觉上的吸引力,是我们在实体书店购书时非常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也是我这次选择这本书的一个重要原因。我期待着封面所传递出的那种沉静、温暖的氛围,能在书页里得到延续和拓展。

评分

我非常注重一本书所传递出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深度。我喜欢那些能够引发我思考,或者让我对某些事物产生新的认识的书籍。一本好书,不应该仅仅是消遣读物,更应该是能够启迪思想,丰富人生的精神食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包含一些深刻的洞察,能够让我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世界,理解生活。我希望它能够让我对人性有更深的理解,对社会有更清晰的认识,甚至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我期待着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一些新的启发,能够让我的思想得到升华,让我的内心得到成长。这样的书,才是我真正想要的。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在文字运用上,给我一种非常细腻且富有感染力的感觉。我特别欣赏那种能够用平实的语言,勾勒出丰富的情感世界的作家。他们不会刻意去追求辞藻的华丽,而是通过对细节的精准捕捉,以及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来打动读者。我喜欢那些能够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情感的作品,它们往往能够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复杂与美好。阅读这样一本书,就像是在和一位知己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你会不由自主地被他的思想和情感所吸引,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故事之中。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做到这一点,用它独特的方式,为我打开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窗户,让我能够体验不同的生活,感受不同的情感。

评分

从这本书的厚度来看,感觉内容会很充实,但又不会过于冗长,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期待的指标。我喜欢读那些有深度、有思想的书,但同时也非常反感那些故弄玄虚、用大量空泛的词汇来填充篇幅的作品。一本好书,应该是在有限的篇幅里,把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获得知识,也能产生共鸣。我希望这本书能做到这一点,通过精炼的语言,传递出深刻的内涵。我特别看重作者的叙事能力,能否将复杂的情感和事件,以一种流畅、自然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这是衡量一本书是否值得一读的重要标准。我希望这本书能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篇,能够立刻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让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接下来的故事。同时,我也希望它的结尾能够留有余味,让我在合上书本后,还能回味无穷,思考良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