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思维风暴
定价:39.8元
作者:(美国)萨姆·劳埃德,丹彤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543045873
字数:260000
页码:32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63kg
编辑推荐
风靡全球的经典智力游戏大集锦,全球累计畅销8000万册。
玩游戏,就要玩*经典的
转动你的大脑,做世界上*聪明的人
世界上*杰出的趣题设计大师萨姆·劳埃德经典力作
全球发行数十种语言,畅销100多年经久不衰
内容提要
更全面——目前关于萨姆·劳埃德版本中题量多的中文译本
精选精译391道经典的趣味谜题,300多幅原版珍贵插图清晰再现,是目前关于萨姆·劳埃德版本中题量多的中文译本。无论解题高手还是新手,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趣题。
更——原版底本翻译,堪称棒版本
全书采用纽约兰姆出版公司(1914年版)底本翻译,译者阅读和参考了关于萨姆·劳埃德的大量趣题历史资料,堪称目前棒的版本。
更详尽——题型分类更准确,层级细分更科学
根据不同题型精心分为10大类,题目难易程度明确标注等级,方便偏爱极具挑战性题目的读者选择。涉及西方的历史、人物、地名、风俗、典故等疑点和难点,翻译时特别加注释,便于读者理解。
目录
作者介绍
萨姆·劳埃德 美国杰出的智力游戏设计大师、趣味数学家,出生于费城。他是迄今为止全世界受欢迎的数学趣题大师之一,其作品一面世便风靡全球,畅销不衰。 10岁时,劳埃德开始学习下正规的国际象棋,他设计了“移动15”这个游戏,并设计了不少国际象棋趣题。除此之
文摘
序言
坦白说,我本来对这类“启发式”读物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怀疑态度,毕竟市面上充斥着太多空洞的口号和陈词滥调。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预期。它没有提供任何现成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整套“提问的艺术”。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系统理论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克制而精准的笔触。例如,书中对“偶然性”在决策链条中的作用的分析,极其细腻地勾勒出我们对确定性的盲目崇拜是如何阻碍了真正的创新。作者没有用大而无当的术语来堆砌自己的专业性,而是用一系列生动的、近乎寓言式的小故事来阐释深奥的原理。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看待日常琐事的方式都发生了微妙的偏移,比如排队买咖啡时,我会下意识地去分析队伍结构中的不平衡点,并思考如何用一个微小的变量去打破这种“惯性”。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像一张不断自我重构的网络,每一页的阅读体验都可能因为你前一页的理解而发生位移,需要读者全身心地投入,绝对不适合心不在焉地翻阅。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曲线是陡峭的,它无疑会过滤掉那些寻求速成答案的读者。作者的叙事腔调是一种略带疏离感的、知识分子的冷静,但在这冷静之下,涌动着对人类心智潜能的深切渴望。书中对于“边界条件”的探讨,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即任何有效的思考模式都必须依赖于清晰的限制和明确的假设。他用一系列跨学科的案例来论证,真正的创造力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在既有约束下被强行挤压出来的。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在全书中始终保持了一种“质疑一切”的态度,即便是他自己提出的理论,也用反向的论证来加以审视。这种自我修正的机制,被巧妙地融入了阅读体验中。读完后,我感到自己对“清晰定义问题”的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仿佛以前的思考都是在雾里捞月,而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盏高亮度的探照灯,让那些原本模糊不清的轮廓,变得锐利而具体。
评分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场漫长而孤独的智力攀登,每一次向上都是对既有认知框架的挑战和重塑。它的行文风格极其个人化,充满了作者强烈的个人印记,仿佛能透过纸张感受到他那股不服输的劲头。书中对“思维定势”的解剖,简直是外科手术般的精确和冷酷。作者毫不留情地揭示了我们是如何依赖捷径、如何畏惧未知的领域,并将这些心理弱点与历史上的重大失败案例做了惊人的对照。我特别喜欢它在描述“涌现”现象时所采用的意象——像水滴汇集成洪流,无声无息却势不可挡。这种宏大叙事中夹杂着的微观观察,让这本书拥有了一种独特的厚度和张力。如果说很多书是给人提供燃料,那么这本书更像是提供了一把精密的火种,它不会直接把你的想法点燃,而是教会你如何找到最容易燃的引子。通读全书,你会感觉自己仿佛进行了一次高强度的脑力极限训练,读完后虽然有些疲惫,但精神上的收获是毋庸置疑的。
评分这本新书简直是思维的探险地图,作者以一种近乎旁若无人、却又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带我们穿梭于那些看似寻常却蕴含无限可能的认知迷宫。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思考”的工具手册,而更像是一扇通往潜意识深处的秘密之门。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沉浸其中,感觉自己的神经末梢都被重新校准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关于“负向想象”的章节,作者并没有停留在传统的正面激励口号上,而是深入剖析了人类大脑对消极情境的天然敏感性,并巧妙地将其转化为一种强大的驱动力。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望着窗外发呆,消化那些抛出的概念——它们像精密的几何结构,乍看复杂,细品却有令人拍案叫绝的逻辑自洽性。特别是关于信息冗余如何催生创造性连接的那一段论述,简直是为我们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量身定做的一剂清醒剂。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变化多端,时而如哲学家般深沉晦涩,时而又像街头智者般直白犀利,读起来完全没有传统学术著作的枯燥感,更像是一场与一位博学且略带戏谑的导师进行的高强度对话。
评分这份阅读体验,更像是参与了一场精彩的、没有剧本的即兴戏剧。作者的文风跳跃性极强,前一页还在用近乎诗歌的语言探讨时间感知的相对性,下一页可能就转入对特定历史事件中决策失误的冷峻分析。这种变化要求读者必须时刻保持警觉,否则很容易跟不上作者思维的快速变轨。书中关于“冲突作为催化剂”的论述尤其精妙,它颠覆了我们对和谐与效率的传统认知,强调了适度、受控的内部矛盾才是进步的真正驱动力。我特别赞赏作者处理案例时的那种客观性,他从不急于下结论,而是提供多维度的观察视角,将解释权交还给读者,让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认知图谱上绘制出最适合自己的路径。这本书的排版和用词选择也颇具匠心,那些被精心挑选的词汇,仿佛都带着某种特定的振动频率,在你脑海中回荡良久。它不是一本能让你快速“变得更好”的书,而是让你深刻理解“你现在如何思考”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