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7553757803 中国结图鉴:一根绳,一双手,240款精美中国结,让365天都结

9787553757803 中国结图鉴:一根绳,一双手,240款精美中国结,让365天都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阳 凤凰含章 出品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结
  • 手工编织
  • 传统文化
  • 装饰
  • 礼品
  • DIY
  • 绳结
  • 图鉴
  • 艺术
  • 民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聚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3757803
商品编码:30096734025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结图鉴:一根绳,一双手,240款精美中国结,让365天都结出彩!

定价:49.80元

作者:陈阳 凤凰含章 出品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5375780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从入门到精通,轻松进阶结艺高手,看这本就够了!

★品类全,花样多:基础编法、手链、项链等9大类全包含,240款精美中国结教程任你学!

★看得懂,学得快:图文并茂,少则一两分钟,多则五六分钟轻松学会一种结。

★更新颖,更实用:让你心动的手链、戒指、发饰、耳环、手机吊饰……都在这里,用心编织,让你的生活结出彩!

内容提要


精美的中国结是凝聚着中国人传统民俗、审美观念、历史传承的结晶。本书对中国现存的中国结编结技法进行了广泛收集、细致分类和甄选,共涉及基础编法、手链、项链、发饰、古典盘扣、耳环、戒指、手机吊饰、挂饰9大分类,240多种中国结技法及方案,并通过图文对照的形式将手工编结的全过程分步呈现。品种全面,花样繁多,看得懂,学得快,是人们学习制作中国结的超值之选。

目录


章材料与工具

常用线材 10

常用工具 11

常用配件 13

第二章基础编法

单向平结 16

双向平结 17

横向双联结 18

竖向双联结19

凤尾结 20

单8 字结 21

线圈结 22

搭扣结 23

蛇结 24

金刚结 25

双钱结 26

双线双钱结 27

菠萝结 28

酢浆草结 29

双环结 30

万字结 31

单线纽扣结 32

双线纽扣结 33

圆形玉米结 34

方形玉米结 35

玉米结流苏 36

太阳结 37

右斜卷结 38

左斜卷结 39

横藻井结 40

竖藻井结 42

线圈 44

绕线 45

缠股线 46

两股辫 47

三股辫 48

四股辫 49

八股辫 50

锁结 52

发簪结 54

十字结 55

绶带结 56

套环结 57

菠萝头 58

秘鲁结 59

十角笼目结 60

十五角笼目结 62

琵琶结 63

攀缘结 64

雀头结 65

蜻蜓结 66

幸运珠结 67

流苏 68

实心六耳团锦结 69

空心八耳团锦结 70

龟结 72

十全结 73

吉祥结 74

如意结 75

绣球结 76

四耳三戒箍结 77

五耳双戒箍结 78

五耳三戒箍结 79

八耳单戒箍结 80

一字盘长结 81

二回盘长结 83

三回盘长结 85

四回盘长结 87

复翼盘长结 89

单翼磬结 92

复翼磬结 95

鱼结 99

网结 101

第三章手链篇

梦绕青丝 104

缤纷的爱 105

未完的歌 106

随空 107

宿命 108

憾事 109

红香绿玉 110

浮世 112

将离 113

我的梦 114

万水千山 116

峥嵘 117

缱绻 118

女儿红 120

一往情深 123

君不见 124

随风 126

清如许 128

许愿 129

似水 130

朝暮 132

我怀念的 133

缄默 134

青春 136

娇羞 139

思念 141

尘梦 144

随缘 145

花非花 146

无言 147

梦影 150

花思 153

天雨流芳 154

至情 156

晴川 158

风月 159

韶红 160

倾城 162

鸢尾 163

江南 164

星月 166

成碧 167

芙蓉 168

断章 170

年华 172

落花意 173

初秋 174

暮雨 175

温暖 176

风舞 178

零落 179

斑驳 180

萦绕 182

秋之舞 184

花想容 185

红药 186

回眸 187

光阴 188

秋波 189

三生缘 191

静候 194

古朴爱恋 196

第四章项链篇

君影 198

缠绵 200

在水一方 202

飘落 205

绽放 207

山水 208

宽心 210

春光复苏 212

沙漏 215

平安 216

渡口 219

天真 221

望舒 222

清欢 224

铭心 227

好运来 230

当归 231

惜花 232

清荷 234

墨莲 235

繁华 238

无眠 239

琴声如诉 241

花如许 242

人之初 245

温柔 248

四月天 250

水滴 251

第五章发饰篇

锦心 254

永恒 256

春意 257

忘川 258

259

春晓 260

朝云 262

小桥 263

琵琶曲 264

第六章古典盘扣篇

无尽相思 266

如梦人生 267

时光如水 268

痴情 270

心有千千结 271

回忆 272

云烟 273

往事流芳 274

来生缘 275

一诺天涯 276

第七章耳环篇

知秋 278

结缘 280

流年 282

流逝 283

锦时 284

泪珠儿 286

夏言 288

绿荫 290

岁月 292

蓝色雨 293

刹那芳华 296

荼蘼 297

山桃犯 298

独白 301

解语花 302

香雪海 304

不羁的风 306

乐未央 308

迷迭香 310

流云 312

圆舞 314

第八章戒指篇

相思成灰 316

蓝色舞者 317

刹那无声 318

花事 319

宿债 320

如酒 321

远游 322

倾听 324

七月 325

经年 326

婉约 327

梅花烙 328

第九章手机吊饰篇

盛世 330

若素 331

如意 332

望 334

风沙 336

开运符 338

晚霞 340

如歌 341

香草山 342

今天 344

自在 346

圆满 347

叮当 348

两离分 350

涟漪 351

错爱 354

情人扣 356

如莲的心 358

绿珠 360

苦尽甘来 362

初衷 363

一心一意 364

禅意 366

祈喜 367

招福进宝 368

君子如玉 370

第十章挂饰篇

彼岸花 372

云淡风轻 373

374

寿比南山 376

红尘一梦 378

乐事 380

广寒宫 381

祈愿 382

作者介绍


陈阳,出身书香世家,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自幼对流传于民间的传统手工工艺有着浓厚的兴趣,痴迷于中国结的编结方案、技巧,经多年研究和实践,收集并总结出大量的传统中国结及现代手工编结技法,并致力于这些传统工艺的研究和传播。

文摘







序言



中国传统艺术:刺绣中的色彩与故事 本书带领读者深入探索中国传统刺绣的博大精深与精妙绝伦。刺绣,这一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东方古老技艺,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手段,更是中华民族审美情趣、哲学思想与生活态度的集中体现。本书旨在全面、细致地梳理中国刺绣的发展脉络、主要流派及其在当代艺术中的创新与传承。 第一章:刺绣的源流与演变 本章追溯了中国刺绣的起源,从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简单纹饰,到商周时期玉器和纺织品上的精美绣线。重点阐述了汉代刺绣的成熟,特别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实物,如何揭示了早期刺绣工艺的精湛程度。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入极大地丰富了刺绣的表现题材与色彩运用,宗教题材的刺绣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隋唐时期,刺绣艺术达到了第一个高峰。国家设立专门的机构管理宫廷绣品,刺绣工艺融入了大量宫廷生活的元素,丝线色彩的丰富程度和绣法的复杂性均有显著提升。宋代,刺绣的审美转向内敛与写实,注重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捕捉,文人画风对刺绣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得刺绣作品更具诗意和书卷气。元明清三代,刺绣进入了技艺的精细化阶段,苏绣、湘绣、蜀绣、粤绣四大名绣逐渐定型并走向成熟。 第二章:四大名绣的地域特色与工艺精髓 中国刺绣流派众多,尤以四大名绣最为著名。本章将详细剖析每一流派的独特性。 苏绣(江苏苏州): 被誉为“针神”。苏绣以其精细雅洁著称,强调“以乱针代平针”,尤其擅长表现人物肖像和山水花鸟。本书将通过大量高清图例,解析苏绣如何运用光影变化、色彩过渡来模拟油画或国画的艺术效果,特别是“双面绣”这一令人叹为观止的技艺,展示其不分正反面的完美性。 湘绣(湖南长沙): 以雄狮猛虎等动物题材见长,风格粗犷、造型生动、色彩浓烈,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生命力。本章将分析湘绣特有的“绒绣”技法,以及如何利用垫底、钉线等复杂工艺,增强绣品表面的立体感和毛发的质感。 蜀绣(四川成都): 历史悠久,以针脚平齐、色线调和、纹样秀丽为特点。蜀绣题材广泛,尤以闺阁用品、生活用具上的点缀为主。我们将深入探讨蜀绣中对手工缝制纹样的精确控制,以及其色彩搭配上偏爱明亮、和谐的组合,体现出川西人民乐观开朗的性格。 粤绣(广东广州): 融合了中西方艺术风格的特点,色彩绚丽、金碧辉煌。粤绣大量使用金线、银线以及孔雀毛等特殊材料,针法多样,构图饱满。本章会着重介绍粤绣中常见的“盘金绣”、“辫绣”等技法,以及它在屏风、戏服等大型陈设品上的运用。 第三章:刺绣技法与工具的奥秘 本章聚焦于刺绣的基础技术层面,是手工艺爱好者的实用指南。 针法体系: 全书系统介绍了超过五十种基础及变异针法,包括平针、套针、滚针、齐针、撒针、打籽、刻鳞等。每种针法都配有详细的步骤图解,并说明其最适合表现的对象(例如,套针用于晕色过渡,打籽用于表现花蕊的质感)。 线材的选择与处理: 探讨了真丝绣线、绒线、棉线、金银线(及仿金银线)的特性。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面料的质地和预期的光泽度来选择合适的绣线粗细,以及如何处理易断、易散的特殊线材。 刺绣工具的演变: 从早期的骨针、竹针,到现代的钢针,以及各种辅助工具如绣绷、顶针、剪刀的功用。特别强调了绣绷在保持布料张力均匀方面的重要性。 第四章:刺绣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刺绣图案绝非随机选择,每一种纹样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寓意。本章将解读这些“无声的语言”。 吉祥纹样: 蝙蝠(福)、鹿(禄)、寿字纹、万字纹的组合与意义。对“福寿延绵”、“连年有余”、“八仙过海”等经典图样的文化背景进行阐释。 自然主题: 牡丹象征富贵,莲花寓意纯洁,松竹梅代表高洁品格。分析了如何通过色彩和形态的变化,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物与故事: 从著名的《列女传》题材到戏曲故事场景,刺绣是如何成为“移动的史书”和“穿在身上的戏剧”。 第五章:当代刺绣的创新与发展 在现代工业化的冲击下,中国刺绣并未消亡,而是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本章探讨当代刺绣艺术家如何突破传统题材与技法的限制。 材料的革新: 艺术家开始尝试将金属、珠子、液晶材料等融入刺绣,创造出具有雕塑感的现代作品。 观念的重塑: 探讨抽象派、超现实主义等西方艺术思潮如何与传统针法结合,创作出具有强烈个人风格和时代烙印的作品。例如,用针法来表达城市喧嚣或个体情感的细腻波动。 跨界合作: 分析刺绣在时装设计、室内软装、艺术装置等领域的应用,展示了古老技艺如何焕发出适应现代审美的光彩。 本书不仅是对刺绣历史的梳理,更是对中国传统手工艺精神的致敬与传承。它鼓励读者通过实践与理解,去欣赏和保护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原本以为一本关于“240款”结饰的书,内容肯定会显得堆砌和重复,但事实恰恰相反,编排的层次感做得极好。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款式,而是有系统地将结饰分为入门、进阶到仿古创新等几个阶段。这种循序渐进的设计,非常符合人们学习新技能的心理曲线。比如,在学会了基础的“蛇结”和“藻井结”后,作者会引导你尝试将它们组合应用到更复杂的挂饰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里对于“收尾”的处理,这是很多教程里最容易被忽略但却决定成败的关键步骤。这本书却花了专门的篇幅讲解如何将线头藏得既牢固又美观,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编辑团队的专业水准。我已经开始计划用这本书里的图案,为家里制作一套节日装饰品,那种亲手赋予物件生命的感觉,是任何成品都无法替代的。这书的价值,远超其纸面价格,它提供的是一种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路径。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过不少手工类的书籍,很多都是图多字少,或者步骤描述得含糊不清,让人看了云里雾里。然而,这本关于中国结的宝典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最让我称赞的一点,是那种深入骨髓的文化底蕴的渗透。每介绍一款结饰,似乎都能感受到背后蕴含的吉祥寓意和历史传承。它不只是教你“怎么打”,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要这么打”,这种文化层面的引导,让每一次的编织都变成了一次与古人对话的仪式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对“留白”的处理,比如在展示一些复杂款式时,会穿插一些关于绳材选择、颜色搭配的专业知识,这些都不是硬邦邦的说明,而是基于多年实践的心得总结。翻阅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品尝一壶上好的老茶,需要慢慢咂摸,才能体会出其中醇厚的味道。我甚至开始留意生活中的各种装饰品,尝试用书中教的技巧去改良或创新,这极大地激发了我自身的创造力,让我看到了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生活中的无限可能性。

评分

作为一个对时间和效率比较敏感的人,我特别关注一本书的实用性和时效性。这本书在“365天”这个概念的引导下,展现出了惊人的实用价值。它巧妙地将不同的结饰与一年四季的节庆、日常的场景结合起来。比如,春天适合用轻快的花朵结来装饰,夏天则推荐使用散热性好的透气结式,这让编织不再是随机的行为,而是有了明确的指向性。而且,书中很多设计都非常“轻便”,不需要特别昂贵的工具或稀有的材料,一根普通的绳子,加上一双灵巧的手,就能创造出惊人的美感。我尝试着给我的宠物制作了一个小小的挂件,虽然结构简单,但因为参考了书中的配色建议,成品看起来一下子高级了许多。这本书教会我的不仅仅是编织技巧,更重要的是如何“发现美”和“创造仪式感”,让平凡的日子因为多了一份亲手劳作的痕迹而变得闪闪发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艺术。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实在是太抓人眼球了,那种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美感,让人一眼就忍不住想翻开看看。我特别喜欢那种手工制作的质感,虽然只是图片,但仿佛能触摸到绳结的纹理。拿到书后,我首先被它的排版和色彩搭配深深吸引了。那种沉稳又不失活泼的色调,完美地衬托了中国结的精妙。书中对基础手法的讲解,简直是手残党的福音,步骤图示清晰到令人发指,即便是初学者也能毫无压力地跟上。我试着做了书里介绍的一个最简单的“平结”,没想到第一次尝试就成功了,那种成就感简直无与伦比。作者在文字描述上也颇有讲究,没有使用过多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用一种邻家大姐分享经验的口吻,让人倍感亲切。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程,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手在耐心地引导你进入中国结的奇妙世界。我之前总觉得这些复杂的结饰遥不可及,但有了这本书,我仿佛找到了开启这扇艺术之门的钥匙。它让人明白,原来指尖上的艺术,也可以如此触手可及,让人对手工的魅力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印刷质量和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我是一个有点“书痴”的读者,对纸张的手感和油墨的清晰度要求很高。这本书的用纸厚实,完全不用担心在操作过程中弄脏或撕裂页面,即便是经常翻阅和对照,也能保持良好的状态。更重要的是,那些精美的实物图片,色彩还原度极高,光影的捕捉非常到位,使得那些复杂的立体结构看得一清二楚,这对于理解三维空间中的绳结变化至关重要。不同于市面上那些影印模糊不清的旧书,这本图鉴在视觉体验上做到了极致。我甚至觉得,即使不动手编织,仅仅是将它放在茶几上作为一本精美的工艺美术书籍来欣赏,也是一种享受。它让“中国结”这个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出了符合当代审美的光芒,成功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值得所有对手工艺和东方美学感兴趣的人拥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