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中國工業設計園區基礎數據與發展指數研究-(2017年度) | 作者 | 蔣紅斌 |
| 定價 | 88.00元 | 齣版社 | 清華大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302487852 | 齣版日期 | 2018-01-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本書是清華大學設計戰略與原型創新研究所對中國設計類園區及其中設計公司的基礎數據進行的統計及研究,以此反映園區及其入駐設計相關企業的現狀、對地方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和對於本地産業環境的支持情況、提升當地企業設計創新能力以及為入駐企業提供良性發展環境的基本情況等。本書適閤國傢、各級地方、相關協會以及各園區經營管理者閱讀,同時也適閤從事相關設計及研究工作的人員進行閱讀和參考。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章綜述 1.1 探索中國設計園區的社會發展機製 2 1.2 各年度的研究成果說明 12 第2 章方法與路徑 2.1 研究思路 24 2.2 整理方法 27 2.3 執行和支持研究的相關機構與單位 35 第3 章相關政策的匯集 3.1 綜述 42 3.2 設計相關政策總覽 43 3.3 促進工業設計發展的主要政策 50 3.4 工信部促進工業設計發展的相關政策 59 3.5 文化部促進工業設計發展的相關政策 67 3.6 其他部委促進工業設計發展的相關政策71 第4 章全國設計類園區的分型與名錄 4.1 中國工業設計示範基地建設 78 4.2 中國工業設計園區聯盟 80 4.3 工信部工業設計中心建設 83 4.4 文化部文化産業示範基地建設 87 4.5 文化部文化産業示範(試驗)園區建設97 4.6 科技部國傢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建設 100 4.7 文化和科技融閤示範基地建設 105 4.8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建設 107 4.9 我國各地區設計類園區建設 109 目錄 XIV 中國工業設計園區基礎數據與發展指數研究(2017 年度) 第5 章園區綜閤發展力數據分析與解讀 5.1 設計類園區發展外因解析 124 5.2 設計類園區綜閤發展力數據綜述 133 5.3 園區綜閤發展力基礎情況分析 136 5.4 園區社會化服務能力情況分析 150 5.5 園區自主立項與産學研情況分析 157 5.6 駐園企業發展能力情況分析 161 5.7 納入考察的園區名錄 163 第6 章園區發展指數示意圖呈現 6.1 2016—2017 年度中國工業設計園區綜閤發展力指數說明 166 6.2 2016—2017 年度中國工業設計園區綜閤發展力指數 168 第7 章中國工業設計園區年度經理人 7.1 評選目的 180 7.2 評選方式 180 7.3 中國工業設計園區年度經理人 羅成 183 7.4 中國工業設計園區年度經理人 王果兒 186 7.5 中國工業設計園區年度經理人 鄧斌 190 目錄 XV 第8 章中國工業設計園區年度駐園機構與企業 8.1 駐園設計機構與企業的評議說明 194 8.2 駐園機構與企業介紹 195 8.3 設計園區推薦的駐園機構與企業列錶解析228 第9 章中國工業設計園區發展研究者深訪 9.1 深訪的思路 244 9.2 對中國設計園區發展研究者的深訪 245 9.3 深訪的總結 291 參考資料 293 後記 299 |
| 編輯推薦 | |
| 對中國工業設計園區這一具有中國特色設計事業發展領域持續進行的長達7年的研究分析 |
| 文摘 | |
| |
| 序言 | |
從書名上來看,《中國工業設計園區基礎數據與發展指數研究》這個標題本身就透露著一股“硬核”氣息,這絕不是那種可以放在咖啡桌上翻閱的休閑讀物,它注定是屬於案頭工作的必備參考書。我注意到“2017年度”這個限定詞,這說明它提供的是一個特定時間點上的快照,這在研究領域至關重要。當我們試圖追蹤一個行業的發展軌跡時,年度報告就是最好的時間戳。我特彆好奇它如何構建和定義“發展指數”這個核心指標。是側重於設計産值的貢獻率?還是更側重於人纔聚集度、知識産權産齣,亦或是國際閤作的廣度?不同的側重點,會得齣截然不同的産業畫像。如果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各個區域在指數構成要素上的差異化優勢,那麼它就不僅僅是數據的羅列,而上升到瞭區域戰略對比分析的高度。這對於地方政府招商引資、高校專業設置調整,乃至設計公司選擇落戶地點,都具有極高的實踐指導意義。
評分老實說,我對這種宏大敘事的産業研究報告通常抱有一種審慎的態度,因為很多時候,數據容易失真,或者樣本選擇存在偏頗。然而,這本書的齣版方背景(雖然我在此不點明)往往意味著它背後有更強的資源調動能力,能夠接觸到更官方、更全麵的統計源頭。這給瞭我一個理由去相信這份“基礎數據”的可靠性。我設想這本書的結構會非常清晰:開篇界定研究範圍和方法論,中間主體部分可能是按區域闆塊劃分的詳細數據錶格和對比分析,最後一部分可能纔是對未來趨勢的展望和政策建議。如果能看到一些新興設計中心如何“彎道超車”的案例分析,那就更好瞭。比如,某些中西部城市的園區在成本控製和特定細分領域(如智能製造與設計結閤)的指數錶現,會不會已經開始挑戰傳統的設計高地?這種跨區域的橫嚮比較,往往能激發更深入的思考。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我留下瞭深刻的第一印象,那種帶著一絲沉穩和學術氣息的藍色調,讓人立刻感受到這是一部嚴肅且用心的研究著作。雖然我還沒有深入閱讀內容,但僅僅是拿到手裏掂量一下厚度和感受一下紙張的質感,就能體會到編撰團隊在資料收集和整理上所花費的心血。它似乎不是那種追求華麗辭藻或輕鬆閱讀體驗的讀物,更像是一份詳實的行業報告,直指中國工業設計領域最核心的那些數據支撐。我猜想,對於任何一個身處設計園區管理、産業規劃或者相關學術研究崗位的人來說,這本書的價值是毋庸置疑的。它就像一個精密的測量工具,試圖去量化那些原本難以捕捉的“設計力”和“區域競爭力”。我期待書中能有清晰的圖錶和嚴謹的統計分析,將那些抽象的政策和宏觀趨勢,轉化為可供操作和參考的具體指標體係。畢竟,在快速迭代的工業時代,沒有數據支撐的論斷往往顯得蒼白無力,而這份資料的齣現,無疑為行業內部提供瞭一個重要的“刻度尺”。
評分這本書的書號(ISBN 9787302487852)顯示它是一本正規齣版的學術專著,這通常意味著它經曆瞭一輪較為嚴格的同行評審和內容把關。這與那些網絡上零散流傳的行業白皮書有著本質的區彆。對於我們這些需要撰寫行業分析報告或進行課題申報的人來說,一本有據可查、齣版規範的資料是多麼寶貴。我甚至可以想象,在未來的學術論文或政府報告中,引用“中國工業設計園區發展指數”的某個具體數值時,都會直接追溯到這本書。它的角色更像是這個行業的一個“官方編年史”或“標準參考手冊”。雖然內容可能略顯枯燥,需要耐心去解讀那些密集的數字和圖錶,但這種建立在堅實基礎上的知識積纍,纔是推動一個領域真正專業化和成熟化的基石,這一點,我非常贊賞。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製造業升級的觀察者,我深知“設計”在中國經濟轉型中的戰略地位。過去我們強調“中國製造”,而現在,更重要的是“中國設計”。這本研究報告恰恰聚焦於承載這種轉型的具體載體——工業設計園區。這些園區是政策的試驗田,是人纔的孵化器,也是産業集群的神經中樞。因此,對這些園區的健康狀況進行體檢,就等同於對整個設計産業生態進行體檢。我更關心的是那些“軟指標”的量化:比如,一個園區內設計公司與傳統製造業企業的平均閤作深度如何?知識産權的有效轉化率是多少?這些看似虛無的連接點,恰恰決定瞭一個園區是徒有其名,還是真正具有創新活力。如果書裏能夠對這些復雜的互動關係給齣量化的解釋模型,那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就得到瞭極大的提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