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精編:萬木草堂叢書 9787552804690 天津古籍齣版社

李敖精編:萬木草堂叢書 9787552804690 天津古籍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敖 著
圖書標籤:
  • 李敖
  • 萬木草堂
  • 古籍
  • 文學
  • 思想
  • 文化
  • 曆史
  • 天津古籍齣版社
  • 名傢精選
  • 中華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花晨月夕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天津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52804690
商品編碼:30194484494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7-03-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李敖精編:萬木草堂叢書

定價:50.00元

作者:李敖

齣版社:天津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5280469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李敖主編國學精要12”選錄瞭康有為的《萬木草堂叢書》。康有為是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傢、思想傢、教育傢,資産階級改良主義的代錶人物。本書中他大膽懷疑古籍,在思想上打破泥古守舊,在學術上推翻古文經學“述而不作”舊說,在政治上反對“恪守相訓”的封建頑固派,為維新變法製造輿論,在當時影響頗大。

目錄


萬木草堂叢書

導讀?/?002

禮運注?/?003

敘?/?003

節錄《禮運注》一則?/?005

孔子改製考敘?/?012

孟子微?/?021

仁政第九?/?021

大同書

序?/?028

甲部?入世界觀眾苦

緒言?人有不忍之心?/?032

章?人生之苦?/?042

投胎之苦?/?042

夭摺之苦?/?044

廢疾之苦?/?046

蠻野之苦?/?047

邊地之苦?/?048

奴婢之苦?/?049

第二章?天災之苦?/?051

水旱飢荒之苦?/?051

蝗蟲之苦?/?052

火焚之苦?/?053

水災之苦?/?054

火山之苦?/?055

地震山崩之苦?/?056

宮室傾壞之苦?/?058

舟船覆沉之若?/?059

汽車碰撞之苦?/?059

疫癘之苦?/?060

第三章?人道之苦?/?062

鰥寡之苦?/?062

孤獨之苦?/?063

疾病無醫之苦?/?065

貧窮之苦?/?066

賤者之苦?/?068

第四章?人治之苦?/?070

刑獄之苦?/?070

苛稅之苦?/?071

兵役之苦?/?072

第五章?人情之苦?/?074

愚蠢之苦?/?074

仇怨之苦?/?075

愛戀之苦?/?076

牽纍之苦?/?078

勞苦之苦?/?079

願欲之苦?/?080

壓製之苦?/?082

階級之苦?/?083

第六章?人所尊尚之苦?/?086

富人之苦?/?086

貴者之苦?/?087

老壽之苦?/?088

帝王之苦?/?090

神聖仙佛之苦?/?091

乙部?去國界閤大地

章?有國之害?/?094

第二章?欲去國害必自弭兵破國界始?/?108

國界自分而閤乃大同之先驅?/?109

自下而上為大同之先驅?/?110

閤國有三體?/?110

各國平等聯盟之體?/?111

聯邦受統治於公之體?/?111

去國而世界閤一之體?/?112

聯邦閤一有六難?/?112

聯邦自小聯閤始小吞滅始?/?114

俄弭兵會即開大同之基?/?115

第三章?初設公議為大同之始 ?/?117

公議專議萬國交通之大同?/?118

第四章?立公以統各國為大同之中?/?121

公大綱?/?121

丙部?去級界平民族

丁部?去種界同人類

遷地之法?/?154

雜婚之法?/?154

改食之法?/?155

改良人種說?/?155

戊部?去形界保獨立

婦女?/?159

不得婚姻自由?/?168

何曰為囚?/?170

何謂為刑?/?172

何謂為奴?/?173

何謂為私?/?176

何謂為玩具?/?177

不得為學者?/?178

己部?去傢界為天民

原父母與子之愛理?/?199

原父子所以立?/?200

太古初民有母無父?/?201

定夫婦而後傢製族製生?/?201

論人禽愛力之彆即強弱之彆?/?202

論萬國有人倫而族製莫如中國之盛,故人類繁?/?202

論因族製而生分疏之害?/?203

論中西有無族製之得失?/?204

論傢為人類相保之良法?/?205

論無父母之苦?/?205

論父母育子之劬勞?/?206

論有父子之道人類乃強盛?/?206

論孝為報德宜重?/?207

論歐美人子之薄報?/?207

論歐美薄父母由於重夫婦?/?210

論孝報歐美不如中國,耶教不如孔教?/?210

論中國人孝為空義,罕有力行者?/?211

論慈孝之難易由於意見?/?213

論傢人強閤之苦?/?215

論立傢之益即因立傢而有害?/?217

論有傢則有私以害性害種?/?219

論有傢之害大礙於太平?/?222

章?總論?/?224

論欲至太平大同必在去傢?/?224

論齣傢為背恩滅類不可?/?224

論去傢有天下為公之良法?/?225

公養之為何?/?226

公教之如何?/?226

公恤之如何?/?226

第二章?人本院?/?228

第三章?

育嬰院?/?244

第四章?小學院?/?247

第五章?中學院?/?250

第六章?大學院?/?253

第七章?恤貧院?/?257

第八章?醫疾院?/?259

第九章?養老院?/?263

第十章?考終院?/?267

庚部?去産界公生業

章?農不行大同則不能均産而有飢民?/?273

第二章?工不行大同則工黨業主爭,將彆成國亂?/?275

第三章?商不行大同則人種生性而多餘貨以殄物?/?277

第四章 獨農與公農之比?/?279

第五章?獨商與公商之比?/?280

第六章?獨工與公工之比?/?282

第七章?公農?/?284

第八章?公工?/?290

第九章?公商?/?294

第十章?總論欲行農工商之大同則在明男女人權始?/?297

辛部?去亂界治太平

章?分地為?/?300

第二章?全地通同?/?302

第三章?地方分治以度為界?/?303

第四章?全地大同公政體?/?306

第五章?各度政體?/?310

第六章?公通?/?313

第七章?公闢?/?314

第八章?地方自治?/?317

第九章?公金行?/?320

第十章?競美?/?322

第十一章?奬智?/?324

第十二章?奬仁?/?328

第十三章?學校?/?331

第十四章?刑措?/?333

第十五章 四禁?/?338

壬部?去類界愛眾生

癸部?去苦界至極樂

作者介紹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餘縣人,颱灣作傢、中國近代史學者、文化學者、曆史學傢、作傢、時事批評傢。颱灣無黨派人士,曾任颱灣“立法委員”(又稱民意代錶)。其人意誌如鐵、鬥誌昂揚,活力無限,“以玩世來醒世,用罵世而救世”。因其文筆犀利,批判色彩濃厚,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故自詡為“中國白話文之一的人”,亦被西方傳媒追捧為“中國近代傑齣的批評傢”。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話說》《紅色11》《上山·上山·愛》等100多本著作。

文摘


序言



《李敖精編:萬木草堂叢書》 一本橫跨古今、洞察人心的思想盛宴 天津古籍齣版社精心編纂的《李敖精編:萬木草堂叢書》並非一部尋常的選本,它是一次對李敖先生思想精髓的係統梳理與深度挖掘,旨在通過精選其數量龐雜、領域廣泛的著作,呈現一個立體、深刻、充滿洞察力的李敖。本書並非簡單羅列,而是圍繞“萬木草堂”這一理念,以期將李敖的思想如同萬木爭榮,各具姿態,又相互支撐,共同構成一棵參天大樹,為讀者提供一個理解中國近現代思想史,乃至當下社會現實的獨特視角。 “萬木草堂”:思想的熔爐與綻放 “萬木草堂”,取義於中國傳統書院的氛圍,此處象徵著李敖思想的孕育、成長與傳播的廣闊空間。它暗示著李敖的思想如同萬木,源遠流長,枝繁葉茂,既吸收瞭古人的智慧,又汲取瞭時代的養分,更以其獨特的視角和鋒利的筆觸,開闢齣新的思想疆域。本書編纂的核心,正是圍繞著“萬木草堂”這一概念,將李敖思想體係中具有代錶性、創新性、影響力的部分,以一種結構化、主題化的方式呈現齣來。 內容深度與廣度: 本書並非局限於某一特定領域,而是力圖展現李敖思想的全麵性。從他對中國曆史的批判性反思,到對文化傳統的辨析;從他對西方思想的解讀與引進,到他對政治現實的犀利剖析;從他對社會現象的敏銳觀察,到他對人性弱點的深刻揭露,本書都將有所側重地選取最能代錶李敖思想高度和深度的篇章。 曆史的重塑與反思: 李敖先生以其“翻案”的勇氣和對史料的嚴謹考證,重新審視瞭許多被傳統史觀所定論的曆史事件和人物。本書將精選其關於中國近現代史,特彆是二十世紀中國曆史變遷的論述,如對辛亥革命的反思、對國民黨與共産黨曆史的評價、對中國知識分子命運的探討等。這些篇章不僅是曆史的迴顧,更是對曆史敘事的挑戰,引人深思。 文化的辨析與傳承: 在全球化浪潮席捲的今天,如何看待中國傳統文化,如何理解文化認同,是每個中國人必須麵對的問題。李敖先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去魅”與“正名”工作,在本書中將得到充分體現。他既批判傳統文化中的糟粕,也肯定其精華,力圖在現代語境下,找到一條文化傳承的閤理路徑。他對於儒傢思想、佛教思想、民間信仰的解讀,都具有極強的思想衝擊力。 思想的引進與融閤: 李敖先生博覽群書,不僅對中國傳統思想有深刻的理解,對西方哲學、政治學、社會學等領域也有著紮實的掌握。本書將選取他對於西方重要思想傢,如康德、尼采、馬剋思、福柯等人的解讀,以及他如何將這些西方思想融入到對中國現實的分析之中。這部分內容展現瞭他作為一位思想的“翻譯者”和“整閤者”的獨特纔能。 政治的審視與批判: 李敖先生以其“批不倒”的精神,對政治現實和社會權力進行瞭不懈的監督和批判。本書將選取其最具代錶性的政治評論文章,這些文章往往語言犀利,直指問題核心,毫不留情地揭露權力背後的虛僞與腐敗。他對於民主、自由、人權等概念的探討,對於政治體製的分析,都充滿瞭深刻的洞察。 社會的觀察與洞察: 現代社會錯綜復雜,充斥著各種現象與矛盾。李敖先生以其敏銳的觀察力,對社會現象進行瞭細緻的描摹和深刻的剖析。本書將選取其對於大眾文化、媒體生態、人性弱點、社會心理等方麵的論述,這些篇章往往語言通俗易懂,卻又一針見血,能讓讀者對身處的社會有更清晰的認識。 精編的理念與價值: “精編”二字,是本書的核心價值所在。它意味著編纂者並非簡單的堆砌,而是經過審慎的甄選、係統的梳理和有機的組織。 思想的係統性: 通過精選,本書力圖呈現李敖思想的內在邏輯和發展脈絡,使讀者能夠更清晰地把握其思想體係的整體麵貌,而非零散的片段。 內容的代錶性: 選取那些最能體現李敖思想的獨特性、深刻性和前沿性的篇章,確保讀者能夠接觸到其思想的精華。 結構的閤理性: 本書的章節設置將遵循一定的邏輯順序,或按主題分類,或按時間發展,旨在方便讀者閱讀和理解。 閱讀的流暢性: 經過精心的編輯和校訂,確保文本的準確性和閱讀的流暢性,最大程度地減少閱讀障礙。 價值的挖掘性: 通過精編,本書旨在發掘李敖思想中那些在當下仍然具有重要啓示意義的價值,幫助讀者在現代社會中汲取智慧,砥礪前行。 目標讀者: 《李敖精編:萬木草堂叢書》適閤所有對中國近現代思想史、文化史、社會史感興趣的讀者。尤其適閤: 對李敖先生思想體係感興趣的讀者: 想要係統瞭解李敖先生思想的廣度和深度。 關注中國近現代思想變遷的學者與學生: 能夠為研究提供寶貴的原始資料和深刻的解讀。 渴望獨立思考、批判性思維的讀者: 李敖先生的著作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絕佳範例。 對社會現實有著深刻關切的讀者: 能夠從書中獲得對社會現象的深刻洞察和理性分析。 熱愛閱讀、追求思想啓濛的讀者: 本書將是一次滌蕩心靈、拓展視野的精神之旅。 結語: 《李敖精編:萬木草堂叢書》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座思想的寶庫,一扇洞察世界的窗口。它將帶領讀者走進李敖先生那波瀾壯闊、縱橫捭闔的思想世界,感受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抱負,體會其“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藝術,汲取其“直麵慘淡的人生,正視淋灕的鮮血”的勇氣。翻開此書,您將開啓一場思想的冒險,一次靈魂的洗禮,一場與偉大思想傢的深度對話。本書必將成為您書架上不可或缺的珍藏。

用戶評價

評分

讀完這本厚厚的文集,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那股“橫眉冷對韆夫指”的凜然正氣,即便隔著文字,那種直擊人心的力量感依然沛然莫禦。他的文字像是經過韆錘百煉的利劍,直指時代與人性的幽暗角落,毫不留情地進行解剖和批判。這種批判性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在當代文壇上是極其罕見的。我時常會停下來,閤上書本,細細迴味他那些看似尖刻卻無比精準的論斷,它們往往能瞬間擊碎我心中那些尚未被審視過的固有偏見。這種閱讀體驗是極其“痛快”的,它強迫你走齣舒適區,去直麵那些你可能寜願視而不見的問題。更難能可貴的是,這種激烈的批判背後,隱藏著對真理近乎偏執的追求,這份對學術和思想純粹性的堅守,令人肅然起敬。

評分

這套叢書的編排邏輯處理得相當巧妙,它並非簡單地將作品堆砌,而是似乎遵循著一條清晰的脈絡,引導讀者逐步深入作者的思想體係。我注意到不同時期的文章被精心置於相應的位置,這使得我們能清晰地追蹤到作者思想的演變軌跡,從早期的銳利鋒芒到後期的沉澱與圓融,每一步的邏輯推進都顯得水到渠成。這種編排方式極大地幫助瞭像我這樣希望全麵瞭解其思想體係的讀者,避免瞭在浩瀚文海中迷失方嚮。它更像是一位高明的嚮導,不僅指引你看到風景,還告訴你這條路是如何被開闢齣來的。閱讀的連貫性得到瞭極大的保證,使得那些看似零散的篇章,最終匯集成瞭一幅宏大而完整的思想圖景,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效率和深度。

評分

這套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甸甸的紙張質感,拿在手裏就有一種對知識的敬畏感。我尤其欣賞封麵設計上那種內斂卻又暗藏鋒芒的氣質,很符閤作者一貫的風格。每次翻開書頁,那油墨的清香都能把我瞬間拉迴到一個更加嚴肅和深思熟慮的閱讀情境中,完全不是那種速食文化可以比擬的體驗。我發現,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能有一套如此用心打磨的實體書,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它不僅僅是文字的載體,更像是一件藝術品,擺在書架上都顯得格調非凡。細節之處,比如字體選擇和版麵布局的留白處理,都透露齣齣版方對經典文本的尊重和專業的匠心。閱讀的過程仿佛被一種儀式感所包裹,讓人不得不慢下來,去咀嚼每一個字背後的深意,而不是囫圇吞棗地滑過去。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是電子閱讀難以替代的珍貴財富,讓人更加珍惜每一次捧讀的機會。

評分

從文字的韻律感上來說,這批作品展現瞭作者無與倫比的語言駕馭能力。他的句子常常是長短錯落有緻,節奏感極強,讀起來有一種酣暢淋灕的音樂性。尤其是在議論性文章中,那種層層遞進、排比開闔的句式結構,具有強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仿佛能調動起讀者所有的情緒和理性去與之共鳴。我發現自己常常不自覺地放慢語速,去體會那份文字中的張力與美感,這已經超越瞭單純的信息傳遞層麵,達到瞭藝術錶達的境界。這種極具個人烙印的語言風格,使得即便是嚴肅的論述,讀起來也充滿瞭文學的魅力,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在文字功底上的深厚積纍。

評分

深入閱讀後,我越發覺得這套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強大的參照係,用以衡量當下的社會現象。作者的許多論點,即便寫於數十年前,其穿透力和警示意義在今天看來依然振聾發聵,仿佛他提前預見瞭某些時代病癥的滋長。在這樣一個快速變化、價值不斷被稀釋的時代,能夠接觸到如此堅實、有根基的思考,無疑是對心靈極大的滋養。它不僅僅是迴顧曆史或欣賞文筆,更是一種精神上的“考古”,幫助我們挖掘被遺忘的、卻又至關重要的思考維度。這種跨越時間的對話,讓我感到自己與一位深刻的智者並肩而立,共同審視著人世間的復雜與變幻,從中汲取麵對未來的勇氣和清醒的目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