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撕贴画 手工时光
:58.00元
售价:42.3元,便宜15.7元,折扣72
作者:朱立群纸艺馆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51461447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一本撕贴画艺术综合指导手册
★教你如何用一张纸变身艺术家
★朱立群纸艺馆团队创作作品
★从入门到高阶,30幅作品详细步骤教学
这是一本综合指导手册,告诉你如何仅靠双手和简易的工具,将一张普通的纸转变为一件新式的艺术品。本书中收集的作品均来源于朱立群纸艺馆,其团队成员不仅包括经验丰富的教授,也有岁数很小的孩子。无论你年龄多大、是否有这方面的经验,本书中手把手式的教程都能激发出你更多的艺术潜能。书的内容丰富实用,包括对纸的分类、基本技法、艺术风格的介绍,还有30幅撕贴画作品的详细步骤教学。只要拿起随处可见的杂志、报纸、面巾纸……就可以创造出属于你自己的撕贴画。
朱立群纸艺馆,2010年6月正式在中国上海落成。这里展出了数千件朱立群及其团队十余年间设计创作的纸艺家具、灯具、雕塑、装饰浮雕、人像等作品,并在此基础上将纸艺应用到更宽的领域。
朱立群,生于1948年,高级工艺美术师,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上海工艺美术学会理事,纸艺专业委员会主任。他从事艺术设计、工业设计30余年,曾多次荣获中国艺术设计大型比赛的大奖。
撕贴艺术,顾名思义便是撕出大小、形状和色彩均不同的纸片,通过粘贴而组画面。小纸片即是小色块,大纸片则为大色块。纸片就像油画中的“笔触”,油画的色彩可以调和,纸片的色块却独立而不可调和。色块的不可调和性,一方面对撕贴艺术的表现造成一定的局限,另一方面却也造就了它与众不同的特点:它因此而轻快、跳跃、富有装饰性。
1、撕贴艺术的根本:联想与创意
我们在展开本章之前,把小女孩的创作游戏作为重点在绪论中阐述,是想说明创造往往由偶尔的联想启动并活跃于整个过程。三岁的小女孩并没有我们通常所说的后天习得到的“艺术素养”,但她具有人类普遍潜在的联想能力。把纸片联想作“一只鸟”是偶然的,可是撕了一片“翅膀”却是自觉而大胆的,她还创造性地把欢乐的心情与丰富的色彩联系在一起,撕贴出漫天的“五彩云”;树是纸片,草是纸片,一片不够,就用大大小小的纸片来组合。虽然她还没意识到撕贴艺术的很多技巧,但她的做法却证实了人类共有的“联想能力”的。
联想是一种把两个或者更多的事物联系起来并催化出新的想法的思维状态。中国的成语文化中有许多和联想有关的例子:“睹物思人”说的是从一件东西联想到人;“爱屋及乌”说的是因为喜爱一个事物而把另一件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这种活跃的思维状态普遍存在于大家的脑海中,当联想与创造意识发生碰撞,联想才会引发一系列的、有目标的自觉行为,于是“创意”产生了。
人人都可能有好的创意。创意可以是情感的,比如生活中有许多事物让我们心生感动,比如唯美的、令人遐想的景色,有意义的场景,甚至生活中一个富有诗意的角落,这些点滴经过提炼成为作品后,就能成功地传递给观看者。创意也可以是主题的标新立异,比如爱的主题虽然永恒,但是爱的作品却不一定都能得到共鸣,如果我们选择用新奇的组合来表达,比如大狗与小鸟的爱,就可能成为新的创意。创意也可以是材料和技巧的灵活运用,比如让揉皱的纸变得立体或者取用撕开后毛糙的纸张。联想为创意拓展思维的空间,两者相辅相成,为艺术的创作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经验丰富,因此在行动中会因为许多“不可能”而受到束缚。小孩子缺乏经验,却相应地摆脱了束缚,他们的联想拓展力反而比强。中国有一句成语叫“风马牛不相及”,比喻毫无关联的事物,但这个成语忽略了创造往往产生于“毫无关联”的事物之间。如果大家能训练自己的思维拓展力,学着像孩子一样把纸片和“鸟”这种看似无关的事物联系起来,那你收获的将不仅是一件作品。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甚至建议你把撕贴艺术看作一种放松的游戏,一种拓展手脑互动空间的游戏。
撕贴艺术是一种新的、自由的、有趣的艺术形式,我们会在书中循序渐进地讲解造型、构图和色彩的实践经验。但是根本的仍然是联想和创意,只有具备这两点,才能开发出属于你自己的撕贴语言。
2、撕贴艺术的语言特点
每一种艺术都有它们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者说各自的“语言”特点。就拿舞蹈来说,人类肢体的动作结合音乐的旋律,塑造出了各种各样的舞蹈类别,街舞、芭蕾、探戈等等,每一种都具备各自鲜明的特点。那么撕贴艺术具备哪些语言特点呢?
不可复制
每一张纸片撕扯后的结果都带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同一个人不可能撕出两片形状完全相同的纸片,也不可能复制出一幅相同的作品,即使是把两张纸叠起来操作也只能做到大致相同。为了制作书中的“教程”,我们不得不重新复制自己的作品,却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和原作相同:去年的黄色纸用光了,不得不用略有差异的黄色;纸片的形状很难复制到完全相同,更谈不上粘贴到相同的位置,真是处处是差异,时时有变化。差异和变化几乎存在于撕贴艺术的整个过程,然而这正是撕贴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有趣之处。
纸是有“性格”的,而且非常鲜明。只要动手撕作,它们各自的性格就马上显露出来。目前纸张的品种很多,比如卡纸、压纹纸、瓦楞纸、纸、餐巾纸等等,它们广泛地用于工业、科技、文化与生活领域,甚至同一张纸,由于纸纤维排列的方向差异,横着撕与竖着撕的结果也明显不同。撕贴艺术用纸要不拘一格,对我们来说,没有不可利用的纸。收集尽可能多的纸质材料是一件重要的准备工作,厨房里、厕所里、餐桌上、商店里、造纸厂、售报亭、实验室、甚至废物箱……当我们从所有能找到纸的地方弄回各种各样的纸质材料时,就像领回了一批调皮孩子,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让我们发现纸居然有那么大的性格差异。
撕作的过程就好似在和一群孩子做游戏。如果不了解它们,它们就处处出错,一旦摸透它们的性格,它们就是一群聪明、机灵、的“孩子”,可以参与到你的联想中,激发你的创意,和你一起创造令人意外的结果。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比如,利用画报杂志的纸可以获得更多印刷的微妙色彩,但是撕出的纸片却会出现细细的白边,如果你足够灵活,这就是一条细到你特地用白纸撕都无法撕出来的轮廓线。想创作一幅娇艳的鲜花,可是撕出的花瓣边缘毛糙,那一定是不加思考和选择而使用了厚而柔韧的纸,如果我们拓展联想,换一个角度,这样的纸用来创作毛绒绒的动物是再好不过了。有时候,我们觉得一片已经粘贴好的纸片不合适,想揭下重做,结果,由于时间久了,便会留下薄薄的一层痕迹,隐约地透出下面背景板的颜色,如果你留心,那就是无意中的技巧创意,你可以利用这无意间发现的痕迹,拓展出新颖的艺术手法,但是,你要再想复制这一抹同样的痕迹却是不可能的。
初学者在学习撕贴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变化,变化往往预示着“新大陆”。本书中的部分作品出自于各年龄段的初学者,一些新的技法也产生于他们的灵活运用。因此,学习撕贴艺术一定不能强求标准的复制,否则,你不但做不到,而且一件很有趣的事反而变乏味了。
……
绪论
1.新的艺术形式
2.基本理念
3.自我探索
章 撕纸艺术
1.撕贴艺术的根本:联想与创意
2.撕纸艺术的语言特点
不可复制
题材广泛
自由与写意
3.模仿学习法
第二章 准备
1.材料
2.工具
3.基本技法
第三章 初阶教程
1.两种基本造型方法
熊猫
熊猫头
2.造型特征的把握
企鹅
金鱼
花月夜
3.造型的变形与夸张
曲径通幽
母与子
4.造型的概括与简化
狐假虎威
休憩的麻雀
守株待兔
星光月影
街景
5.多种艺术风格
瓶花(抽象风格)
瓶花(水彩风格)
瓶花(色彩印象风格)
瓶花(写意风格)
6.冷暖色调的运用
菊
水仙
7.写意的运用
牵牛花
暖阳
第四章 高阶教程
1.依恋
2.牌楼
3.怪石嶙峋
4.林中小屋
5.鳜鱼
6.雏鸡
7.雪地
8.寒山寺
9.树林
10.山野流云
作为一名追求效率的现代人,我特别关注一本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这本书在这方面可以说做到了极致。它不仅仅是展示了成品的美观,更深入剖析了从构思到最终完成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比如,在处理人物面部表情的细节时,它详细分析了不同撕口角度对情绪表达的影响,这一点是我之前从未想过的。而且,书中的很多小技巧,比如如何快速处理大面积背景的色块,或者如何利用纸张的纤维方向来增加作品的动态感,都非常接地气,是那种只有真正实践过无数次才能总结出来的经验。这种“干货满满”的实用性,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普通的兴趣指导手册。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冲着它所蕴含的“时光”概念去的。现代社会节奏太快,我们似乎都在忙于“贴合”既定的规范和要求,反而失去了自我表达的“撕裂”和重塑的能力。这本书,通过“撕”这个动作,隐喻了一种对既有形态的打破和重构。它教会我们,不完美、粗糙的边缘,反而能带来一种独特的生命力和故事感。阅读和实践这本书的过程,就像进行了一场心灵的“慢工细活”,让我重新学会慢下来,去感受指尖与纸张的摩擦,去欣赏那些因为不规则而产生的独特美感。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手工技巧,更是一种对待生活、对待创作的哲学态度,非常深刻且令人回味无穷。
评分我对艺术类书籍的评判标准,往往在于它是否能真正激发读者的创造力,而不是仅仅提供一个模板。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技法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它鼓励读者去打破既有的框架,尝试用更自由、更富情感的方式去创作。我记得其中有一章是关于“光影与层次”的处理,它没有直接给出“照猫画虎”的做法,而是引导我们思考如何通过纸张的堆叠和边缘的粗糙感来模拟自然界中光线的微妙变化。这对我来说是一种醍醐灌顶的体验,让我开始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手中的废纸边角料。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流畅,从基础练习到复杂构图的过渡自然而然,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技能和审美都在同步提升,感觉自己像是在和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一同进步。
评分这本《手工时光》的撕贴画艺术指导手册,真的让人眼前一亮。我一直对手工制作抱有浓厚的兴趣,但苦于找不到系统性的入门指南,很多时候都是自己摸索,效率不高,成品也总是差强人意。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及时雨。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撕、如何贴那么简单,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手在手把手地教导你如何观察生活中的美,并将这种美用最直观的撕贴形式表现出来。我特别喜欢它对材料和工具的介绍部分,讲解得非常细致,从不同纸张的纹理到胶水的选择,都有独到的见解,这对于追求完美细节的我来说,简直是宝藏。而且,它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鲜活的案例和清晰的步骤图,即便是像我这样刚接触这门艺术的新手,也能很快上手,找到乐趣所在。那种把零散的纸片变成一幅完整画作的成就感,真是无与伦比。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关于手工的教程多如牛毛,但真正能让人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却不多。这本《手工时光》的装帧设计和内页排版,就散发着一种沉静而优雅的气质。它没有追求那种花哨的、刺激眼球的视觉效果,而是选择了较为柔和的色彩搭配和清晰的版式布局,使得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放松和享受。我常常在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后,泡一杯茶,翻开这本书,看着那些被精心构图的撕贴作品,心里一下子就平静了下来。它让我体会到,真正的“艺术”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藏在那些最朴素的材料和最专注的双手之间。这种对创作过程的尊重,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