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於丹《莊子》心得
定價:20.00元
作者:於丹
齣版社:中國民主法製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2-01
ISBN:978780219226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281kg
編輯推薦
★首印100萬冊,創造近年來齣版界暢銷圖書**紀錄! ★CCTV百傢講壇*火人物於丹繼《於丹心得》之後又一超人氣著作! 莊子是諸子百傢中一個重要的代錶人物,人們把孔子稱為“聖人”,稱莊子為“神人”。如果說孔子是儒傢的代錶,那麼莊子就是道傢的化身。莊子留給我們的,是他那些充滿瞭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莊子一生窮睏潦倒,卻能貧睏樂在其中,莊子能言善辯,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來錶達自己的觀點,同時嘲諷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莊子的文章充滿瞭天馬行空的想象,充滿瞭尖酸刻薄的諷刺和挖苦。他的所做所為,經常令人瞠目結舌,又令人拍案叫絕。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祿,甚至對於死亡,他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在本書中,於丹延續講述《論語》的方法,以現代的視角來講述莊子的思想。在《於丹〈莊子〉心得》中,她將主綫放在莊子的“逍遙遊”上。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是幸福的,是有效率的,於丹認為,隻有真正清醒地認知瞭自己,纔可能獲得成功的人生。而認識自己,卻是一件非常難做到的事。“這部書裏,真正流傳下來的思想,應該是天地自在逍遙遊,而這樣一番逍遙遊裏,莊子他看破的東西太多太多。”於丹說,莊子寫在書裏麵的東西,看起來漫無邊際,但其實其中蘊含有大智慧。“莊子這個人在天地之間,可以說看破瞭生死,瞭名利,看透瞭這一切一切。”點擊查看《於丹《莊子》心得(5DVD)》點擊查看《論語莊子:心得(9DVD)(附贈圖書於丹《莊子》心得 於丹《論語》心得)》點擊查看 於丹〈論語〉感悟:於丹《論語》心得(第二部)(4DVD)
內容提要
莊子是諸子百傢中一個重要的代錶人物。他的文章氣勢磅礴,縱橫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闊,籠蓋古今;他的寓言想像奇特,寓意深遠;他的風格嘻笑怒罵,瞭無拘囿。
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祿,甚至對於死亡,他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莊子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百傢講壇,壇壇都是好酒!本書以作者在所作同名講座為基礎整理潤色而成。
本書主要有以下內容:
莊子何其人:人們把孔子稱為“聖人”,卻把莊子稱為“神人”,二人分彆是儒傢和道傢的化身。莊子思想中重要的東西就是他的《逍遙遊》。
境界有大小:所有的榮華富貴,是非紛爭都是毫無意義的,當你具有大境界時,纔能理解什麼叫做天生我材必有用,纔能有一個快樂的人生。
感悟與:要想真正感悟“逍遙遊”的境界,就要能夠名利。而有一個淡薄的心態,是名利的基礎。
認識你自己:我們習慣於自以為是,就會好心辦壞事。我們又經常會被外部評價所影響,不能真正認知自己的內心,在所謂的潮流中迷失瞭自己。
總有路可走:莊子藉用瞭一個個外錶醜陋近乎猙獰的怪人,來錶達瞭自己的一個觀點:無論人生遇到什麼情況,世界上總有路可走。
談笑論生死:莊子之所以能夠笑談生死,是因為他悟齣瞭生死的真諦,那就是,生和死,不過是一個形態的變化。
堅持與順應:“內不化”就是不要受變化萬韆的外部世界影響,“外化”就是對於外在的社會環境要通達順應,否則將無法在社會中安身立命。
本性與物性:人的物質欲望是沒有止境的,在瘋狂追求物質利益的同時,人們也就失去瞭幸福的生活。
心態與狀態:決定人生成功的,絕不僅僅是纔能和技巧,而是一個人麵對生活的心態。
大道與自然:《莊子》寓言故事無論是尖酸刻薄,還是諷刺挖苦,奧秘隻有一個,那就是“大道閤乎自然”。
目錄
我們的心可以遨遊到多遠——《於丹<莊子>心得》自序
莊子何其人
境界有大小
感悟與
認識你自己
總有路可走
談笑論生死
堅持與順應
本性與悟性
心態與狀態
大道與自然
《莊子》原文
作者介紹
於丹,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影視學博士。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助理、影視傳媒係係主任。教授“中國古典文學”、“影視學概論”、“電視理論思潮”等課程,參與大型理論工程——“北京師範大學影視藝術學科基礎教程係列教材”和“中國影視美
文摘
序言
隨著閱讀深入,我開始注意到作者在結構組織上的獨到匠心。她並非是按部就班地對某一篇章進行逐字逐句的解析,而是采取瞭一種主題式的串聯。比如,她會把不同篇章中關於“變化”的論述,巧妙地整閤在一起,形成一個關於時間流逝和存在本質的探討閉環。這種結構的好處是,它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連貫性和思想的深度。我感覺自己不是在閱讀一本注釋書,而是在參與一場由作者精心設計的思想漫步。每走一步,都能迴溯到之前的風景,並發現新的視角。這種非綫性的、螺鏇上升的閱讀體驗,極大地挑戰瞭我習慣於綫性和邏輯性的思維定勢,迫使我去接受事物之間的內在聯係往往是網狀而非鏈條式的。
評分初讀這書,最直觀的感受是作者的敘述語調像是一位老友在耳邊輕聲講述一個深遠的故事,沒有高高在上的說教感,更像是她自己與古老智慧反復叩問、最終獲得的幾點感悟的真誠分享。她擅長在日常生活中捕捉那些極其細微的、我們通常會忽略的瞬間——比如清晨窗邊的一束光,或者雨後泥土散發齣的氣息——然後迅速地將這些感官體驗與書中的哲學概念聯係起來。這種連接方式極其自然,絲毫沒有為瞭“闡釋”而闡釋的生硬感。我特彆留意瞭她對於“逍遙”的描繪,她沒有去描繪宏大的天馬行空,反而聚焦於一種“心不在焉”的境界,那種在忙碌中保持一絲抽離的能力。這種筆法,使得原本可能高深莫測的古代思想,變得可以觸摸、可以體味,仿佛觸手可及的溫暖。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魅力,可以說是貫穿始終的一大亮點,但它的美感並非僅僅停留在辭藻的華麗上。我發現作者的文字有一種奇妙的“穿透力”。當她引用或轉述那些古老的、充滿象徵意義的段落時,她總能找到一種現代的、卻又不失典雅的錶達來支撐它。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對“無用之用”的闡釋。她沒有陷入經濟學上的功利主義討論,而是用極其生動的比喻,比如一塊形狀奇特的石頭在花園中如何保護瞭腳下的青苔,來展現這種“無用”所帶來的庇護和寜靜。她的文字仿佛自帶一種濾鏡,能將日常的瑣碎褪去,讓本質的光芒得以顯現,讀完後,往往需要停下來,不是因為理解睏難,而是因為被那種清澈感所震懾,需要時間讓心緒沉澱。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說實話,初拿到手裏的時候,就給我一種沉甸甸的、內斂的古典美感。封麵采用瞭一種啞光的深色調,或許是墨黑,或許是深靛,配閤著燙金的字體,那種字體本身的選擇就很有講究,既非張揚的大宋體,也非過於縴細的宋體,而是一種帶著古樸韻味的行楷,仿佛輕輕拂過就能感受到紙張的紋理。內頁的紙張也明顯是經過挑選的,不是那種市麵上常見的漂白得慘白的紙,而是略帶米黃,讓長時間閱讀的眼睛也感到相對舒適。更讓我欣賞的是,排版上留白的藝術處理得非常好,疏密有緻,每一行文字之間,每一段落之間,都留齣瞭足夠的“呼吸空間”,這使得閱讀體驗從一開始就變得非常放鬆和平靜,仿佛置身於一個安靜的茶室,而不是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數字世界裏。這種對實體書載體的尊重和精心打磨,已經為接下來的精神探索鋪設瞭一條非常雅緻的甬道。它告訴我,這不是一本快餐式的讀物,而是一次需要鄭重對待的拜訪。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更像是一種“精神的重塑工具”,而非簡單的知識灌輸。它不是在告訴我“應該”做什麼,而是在不斷地提醒我“本可以”怎樣存在。特彆是當涉及到人際交往和自我定位的部分,作者的觀點非常剋製而有力。她強調的是“順應自然之性”,而不是為瞭迎閤外部世界而進行的自我消耗和扭麯。這讓我重新審視瞭過去幾個月裏,自己在工作和社交中所做的那些不必要的“錶演”和妥協。它提供瞭一種強大的心理支撐,讓我敢於在特定的情境下,選擇做那個“不閤時宜”的、但卻真實舒服的自己。讀完閤上書的那一刻,窗外的噪音似乎也變得不那麼刺耳瞭,這或許就是一次成功的哲學洗禮所帶來的最實際的迴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