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貞觀政要 | 作者 | 駢宇騫注 |
| 定價 | 48.00元 | 齣版社 | 中華書局 |
| ISBN | 9787101077421 | 齣版日期 | 2011-03-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大32開 | 商品重量 | 0.763Kg |
| 內容簡介 | |
| 《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貞觀政要(精)》中所總結的以民生為本、以德治國等治國理念,誠心納諫、仁心仁政等領導方法和決策藝術,任人唯賢、德纔兼備等人纔選拔藝術,天下為傢、戒奢戒貪、善始善終等修養藝術等等,至今都值得各級、管理者藉鑒。它能夠增強民族責任感和憂患意識,能夠開啓富國強民、經邦濟世、締造和諧的具體方略,有助於廉潔從政、豐富領導藝術、提高管理水平,有利於淨化社會風氣、純潔人的心靈。在閱讀此書時,我們仿佛穿越瞭史的時空,迴到瞭威嚴壯闊的唐朝皇宮,親眼目睹瞭太宗凝神沉思的錶情,親耳聆聽著房玄齡、杜如晦、魏徵、李靖等賢臣的肝膽諫言,肅然産生齣一種由衷的敬意。“為政之要,唯在得人”,字裏行間透露著一股“人纔可貴”的無聲信息。在今天讀來,這些觀點仍有著重要的藉鑒意義。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君道(凡五章)捲二求諫第四(凡十一章)附:直諫(凡十章)君臣鑒戒第六(凡七章)封建第八(凡二章)太子諸王定分第九(凡四章)教戒太子諸王第十一(凡七章)捲五論忠義第十四(凡十五章)公平第十六(凡八章)捲六謙讓第十九(凡三章)慎所好第二十一(凡四章)杜讒邪第二十三(凡七章)奢縱第二十五(凡一章)捲七文史第二十八(凡四章)捲八刑法第三十一(凡九章)貢賦第三十三(凡五章)捲九安邊第三十六(凡二章)行幸第三十七(凡四章)災祥第三十九(凡四章)慎終第四十(凡七章)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是一個偏愛注釋詳盡的讀者,閱讀任何曆史典籍,如果缺乏旁徵博引,總會覺得意猶未盡。《貞觀政要》的這個版本,在這方麵做得相當齣色。很多關鍵的引文和典故,都有清晰的齣處標注,這讓讀者在理解原文的同時,也能追蹤到其思想的源頭。這種嚴謹性,讓我對齣版社的工作産生瞭極大的信賴感。我記得有一次,讀到一段關於“節儉”的論述,書中引瞭《周易》中的相關話語,如果不是有細緻的注釋,我可能就錯過瞭這個深層的文化關聯。對我而言,讀書的樂趣之一,就是通過一本書,串聯起更多的知識體係。這本書恰好扮演瞭這樣一個“樞紐”的角色。它不是那種隻提供結論的“成功學”讀物,而是引導你思考“為什麼會這樣”的思考工具。封麵設計樸素得近乎嚴肅,但這恰恰符閤瞭內容的核心精神——專注於內容本身的力量,而非外在的包裝。
評分說實話,我買這本書的初衷,其實是帶著一種“完成任務”的心態,想補全一下自己書架上關於“治世經典”的拼圖。但沒想到,閱讀的過程卻成瞭一種意料之外的收獲。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既有史書的嚴肅性,又不失對話體的生動性,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其中關於“用人”和“納諫”的論述。現代社會,我們常常強調“高效”和“執行力”,但《貞觀政要》裏卻反復強調,君主的“不自滿”和臣子的“敢於直言”,纔是基業長青的根本。我個人在工作中也遇到過一些類似的睏境,如何平衡下屬的意見和決策的效率,這本書提供瞭一種曆史的參照係。我特彆喜歡它記錄的那些君臣之間的“交鋒”片段,那種真誠的爭論,沒有絲毫的虛僞和客套,是現代職場中極為稀缺的品質。書中的許多道理,例如“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放在今天,依然是一劑強心針。我不是在研究曆史,我是在學習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做一個更清醒的決策者。
評分我通常喜歡在睡前閱讀一些需要靜心思考的書籍,這本《貞觀政要》正好契閤瞭我的習慣。它最大的特點是“反直覺”的深刻。在如今這個追求“短期效益”的時代,書中卻反復強調“長遠謀劃”的重要性,這本身就是一種對時代思潮的溫和反抗。這本書的體例編排非常清晰,對於初次接觸的讀者非常友好,它不是那種堆砌史料的工具書,而更像是一套精心整理的“君主行為指南”。我發現,自己對於曆史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誰贏瞭誰輸瞭”的層麵,而是開始關注“他們為什麼能贏,以及還能贏多久”。這種視角的轉換,非常寶貴。我尤其喜歡它對“循名責實”的強調,這提醒著我們,無論時代如何變化,對工作和責任的準確定義與追責,永遠是穩固一個體係的基石。每次閤上書本,內心都會有一種被滌蕩後的平靜和清醒,這大概就是經典的力量吧。
評分這本《貞觀政要》的影印本,初拿到手時,那種紙張特有的、略帶陳舊的油墨香氣,立刻將我拉迴到那個遙遠的唐初。我原本是對曆史抱著一種比較疏離的態度,覺得那些帝王將相的故事無非是權力更迭的冰冷記錄。然而,這本書的排版和字體選擇,透著一股莊重而不失雅緻的古風,讓人忍不住想要細細摩挲。我尤其欣賞它在注釋和校勘上的嚴謹,這對於一個非專業曆史研究者來說,無疑是極大的福音。許多晦澀難懂的典故和人名,都有清晰的注解作為支撐,使得閱讀的連貫性大大增強。我不是那種會逐字逐句去考證史料真僞的學者,我更看重的是閱讀體驗本身。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體現瞭對原著的尊重,沒有進行過多花哨的現代化處理,保持瞭曆史文獻應有的厚重感。每次翻開,仿佛都能感受到李世民君臣之間那種直言不諱的君臣之道,那些對話,即便跨越韆年,依然充滿瞭現實的警示意義。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扇通往過去智慧的窗戶,讓人在安靜的午後,與古人的風骨對飲。這種沉浸式的體驗,遠非碎片化的網絡資料可以比擬。
評分坦白說,剛開始翻看時,我有些不適應那種文言文的敘事節奏,總想把它當成小說來讀,結果磕磕絆絆。但一旦進入狀態,你會發現它那種凝練的錶達方式,信息密度非常高。它不像某些史書那樣事無巨細地羅列時間綫,而是高度聚焦於“治理”的核心議題。我試著將書中的一些原則,應用到我對當前社會現象的觀察上,比如對輿情的處理、對地方官員的考核標準等,都能在書裏找到曆史的影子和智慧的投射。我尤其欣賞它對“剛柔並濟”的闡述。李世民的形象,在我心中不再是教科書上的符號,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會犯錯也會修正的領導者。這種“可學習性”是這本書最大的魅力所在。它不教你如何攫取權力,而是教你如何“維係”權力,這纔是更難能可貴的。閱讀過程中,我會時不時停下來,在筆記本上記錄下一些讓我産生共鳴的句子,感覺自己仿佛在和一位韆年前的智者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深度對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